谈古希腊神庙建筑特征

2022-03-30 06:50秦佳楠刘潇衍
山西建筑 2022年7期
关键词:柱式神庙古希腊

秦佳楠,刘潇衍

(河南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0 引言

古希腊文明是欧洲众多早期文明中成就最高的,它为人类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古希腊建筑也同样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被誉为欧洲建筑的开拓者[1]。在古希腊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神庙建筑,它们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是古希腊人民物质与精神世界的反映,是古希腊文明最杰出的建筑作品。

古希腊神庙建筑诞生于希腊独特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蕴含着希腊的文化特质,在不断的发展与演变中逐渐形成了神庙建筑的特征,而这些外在的特征又强化着希腊的文化特质,使得古希腊神庙建筑具有崇高的艺术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其特征对于当代建筑设计仍有启发作用[2]。

1 古希腊神庙建筑特征的起源

1.1 自然条件

希腊属于地中海气候区,阳光充足,空气干爽,气候宜人。但希腊地区三面环海,大片土地处在丘陵地带,缺乏自然资源和肥沃的土地,古希腊人就只能通过交换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基于这样的自然条件,古希腊的手工业和商业非常发达,并且很早就开始了海外贸易,由此诞生的古希腊文明就是外向的、自由的。

在希腊,这里没有极端的天气,大自然是宁静的。人们可以在这里自由发展,不会受到严酷环境的限制,所以不需要宗教作为精神寄托来塑造社会凝聚力。因而古希腊文明不是以宗教主导的,古希腊人的世界观是世俗的,以人为本的。

但古希腊文明毕竟是人类早期文明,它无法摆脱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束缚,仍然保留着人类对大自然最古朴的看法,于是神话出现了,神庙也随之诞生。而古希腊文明的独特之处在于,当其他文明都在用宗教方式来寻求对世界的解读时,古希腊却在创造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世界。

这样的条件决定了古希腊信奉的是以多神灵作为自然现象象征的多神教,并且随着人文意识的增强,这种信仰又逐渐发展为对英雄和守护神的崇拜。因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自然没有其他人类早期文明(如古埃及)神庙的那种威压神秘的特点。古希腊神庙是开敞的、明朗的。

1.2 历史发展

古希腊的历史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进入奴隶制社会,多神崇拜发展起来,神庙建筑开始形成。早期的希腊神庙只有一间正殿,形式类似于古爱琴文化的王宫中被称为美加仑室的正厅。

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倡导民主政治的城邦国家开始出现,宗教由多神崇拜转变为对英雄和守护神的崇拜,圣地和神庙成为公共活动的中心、公民鉴赏的对象。这时的神庙和圣地建筑群顺应地势而建,布局灵活自由,同环境相协调,形成了一定的形制。

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这是希腊文明的盛期,人才与财富的高度集中推动着神庙建筑水平达到顶峰。古希腊圣地建筑群的最高代表——雅典卫城,以及古希腊神庙的最高代表——帕提农神庙,均建造于这一时期,圣地建筑群和神庙建筑的形制此时完全成熟。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世纪。这一时期希腊社会出现了危机,自由民工匠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神庙的形式逐渐取决于奴隶主的个人审美,建筑趋向庸俗,浮于表面的装饰,而失去了古典时期和谐明朗的形象和雄健壮丽的气势。

通过对历史发展的分析可以得知,推动古希腊文明繁荣的是民主和科学,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在这个意义上,古希腊神庙建筑也只有在顺应这一主线时才能诞生出经典的杰作,脱离了它们,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就流于形式,失去了灵魂。

1.3 美学观念

古希腊的美学观念深刻地影响着神庙建筑,其主要来自于三方面:自然条件、人体的美和数的逻辑。

希腊地区温暖宜人、阳光充足、湿度低。明朗的阳光可以驱散隐秘与模糊,使一切都易于识别和理解,物体的轮廓也清晰可见。在如此通透的世界里,物体的体积感非常明显,投影十分明确。在这种环境中,古希腊人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美学:他们注重体块的组合以突出建筑体积感,通过灰空间的使用以形成光影虚实的变化。神庙建筑也遵循着这些手法。

古希腊的人本主义世界观认为,人体是最美的东西,这种艺术追求是古希腊区别于其他文明的重要特点之一。人体的比例深刻地影响着古希腊建筑的形制,尤其是古希腊柱式,建筑师维特鲁威曾将古希腊柱式比作人体。对健康、活泼、充满生命力肌体的审美感受,促使着古希腊神庙建筑追求着均衡与协调。

古希腊的美学观念还受到初步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和理性思维的影响,数的逻辑成为确定建筑比例与尺度的标准。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质”,柏拉图在自己开创的学院门口写道“不懂几何者请勿入内”,亚里士多德也主张“美是由度量与秩序所组成的”。这类美学观点在古希腊神庙建筑中的体现,是其精确的尺寸与严谨的构图。

2 古希腊神庙建筑的主要特征

古希腊早期神庙建筑以木头和生土为主要材料,为了防止雨水破坏墙体,出现了在建筑主体周边搭一圈遮雨棚的建设习惯,遮雨棚通过柱子支撑,形成柱廊。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开始认识到了柱廊的艺术作用:第一,它统一了建筑的四个立面,营造了良好的观赏效果;第二,它形成了光影虚实的变化,改善了封闭单调的建筑外观;第三,它创造了室内外的过渡空间,使得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第四,它使神庙形象适应民间的宗教观念,并适合于世俗公共活动。于是柱廊的意义被强化了,围廊式神庙流行起来。

随着技术的进步,木建筑逐步向石建筑演变,尽管这时石材墙体已经不需要遮雨处理,围廊式平面和柱式还是作为固定形式保留了下来,它们成为古希腊神庙建筑的主要特征[3]。

2.1 平面形制

古希腊神庙的平面形制由神庙的规模和重要程度来确定,总体上都是以围廊式为基础进行变化的(见图1),主要可分为以下类型:

第一类是端柱式和列柱式,及其衍生出的前后廊端柱式和前后廊列柱式。这类平面只在前侧或前后两侧布置柱子,左右均为实墙面,多用于较小的神庙。由于左右两侧观赏性差,使用这种形制的神庙一般不作为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而只以正面面朝人群,作为标志物或观赏物。

实例是雅典卫城的胜利神庙,它属于前后廊列柱式,位于卫城山门边的一座向前突出的高地上,前侧的柱廊面朝道路。当人群前进时,胜利神庙是一个突出的标志物。但是它单调的侧面不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因此人们在经过神庙侧面时,视觉重点会自然转移到庄严的山门上。这类形制限制了神庙的等级,但也利于形成主次建筑间的区分。

第二类是列柱围廊式和双排柱围廊式,以及它们的简化形式,假列柱围廊式和假双排柱围廊式。这类平面四周列柱,形制隆重,用于大规模的、重要的神庙。这些神庙往往是一个建筑群中建筑工艺水平的最高者,同时也是建筑群的中心、公共活动的中心。

实例是古希腊神庙的最高代表——帕提农神庙。帕提农神庙是雅典卫城上唯一的列柱围廊式平面,它统率着整个卫城建筑群。帕提农神庙四周环绕柱廊,在内部为使用空间营造了中央轴线感,在外侧为公众提供了良好的观赏效果和活动的空间。使用这类形制不仅表现出神庙建筑的庄严和典雅,其开朗的性格也为公众的世俗生活提供了便利。

除此以外,古希腊神庙建筑还有圆形平面和不规则平面,做法十分丰富。这些神庙平面形制的创造,表现出古希腊人民对世俗生活的重视和对建筑美学的理解,这是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的外化。

2.2 柱式

柱式是指柱子、额枋、檐部之间的艺术处理和组合做法,它们决定着建筑的比例与尺度,也决定着建筑的形式与风格。古希腊柱式分为三种: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4]。其中多立克和爱奥尼最为典型,它们从整体到局部都有所不同,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各自体现着古希腊的人文精神(见图2)。

多立克式比例较为粗短。台基为三层台阶,中央微鼓起,没有柱础。柱身上有20道棱角,收分与卷杀处理突出。柱头为简洁的倒圆台形,有上举的态势。檐部较大,约占柱高的1/3。整体少有线脚。柱间距较小,开间较小。多立克柱式刚劲雄健、坚固有力,象征着男子形体。

爱奥尼式比例修长。台基只有一层,平整并有线脚装饰。柱础有着饱满柔美的弧线。柱身棱上有24个圆面,收分与卷杀都不明显。柱头是精致的涡卷形,自然垂下。檐部较小,不超过柱高的1/4。线脚繁复精致,并加入多样题材的雕饰。柱间距较大,开间较大。爱奥尼柱式轻柔秀美、精致端丽,象征着女子形体。

科林斯式成熟较晚,它的形制与爱奥尼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它的柱头造型复杂,如同一棵忍冬草。忍冬草是希腊地区的特产,由于其能在冬季保持旺盛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也反映出古希腊人对于生命的赞颂。

古希腊神庙的实际建造过程中,往往不是单用一种柱式,而是将几种柱式组合起来,根据不同需求灵活选用。

例如雅典卫城的山门,其外立面采用了刚挺的多立克柱式,表现出圣地建筑的庄严与雄伟。但山门内部净空较高,需要更高的柱子,如果内部仍然使用多立克式,则柱子会比外立面的更粗,导致空间狭小,还会影响观感。而在内部采用比例修长的爱奥尼柱式则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由于爱奥尼柱式柔和雅致,比多立克柱式更适合使用在内部。二者组合使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柱式反映着古希腊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贯彻着对人体美的赞颂、对人的气质与精神的理解与追求,同时,柱式严谨的比例又体现着古希腊人崇尚科学、提倡理性的特质。

3 古希腊神庙的特征对当代建筑的启发

古希腊神庙的特征对当代建筑也具有启发意义。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由于经济的需要,也由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建筑的地域性和文化性有所欠缺。同时,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城市的拥挤与混乱,导致建筑设计中出现急于求成的堆砌和盲目的扩张。这些问题反映着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的缺失,而这两点又正是古希腊神庙的内涵所在,因此问题的解决办法可以回到古希腊神庙的特征上[5]。

古希腊神庙的围廊式平面本质上是创造室内外过渡空间。这种处理手法消除了建筑的封闭感,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渗透,它以人的审美和使用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出古希腊人的设计水平和市民精神。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手法:将建筑的首层退后或架空,形成建筑与城市的关联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削弱建筑的独立感和城市的拥挤感,为人们营造多层次、有序列的空间使用感受,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公共活动区域,形成建筑的人文关怀。

柱式是古希腊神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造型上起装饰美化作用,在结构上起承荷传力作用,其多样的装饰和严谨的比例体现出古希腊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性思维。当代建筑不需要模仿古希腊柱式的形式,但仍可以借鉴柱式的作用进行发挥:第一,在建筑立面上可以使用列柱或格栅,丰富外部造型,同时美化城市,还可以起到遮阳隔热的作用;第二,在建筑内部可以通过列柱代替实墙划分室内空间,形成隔而不断的流动空间,营造多变的体验感;第三,可以将作为结构构件的柱子外露,体现出建筑构造的条理与逻辑。

当代建筑设计可以通过这些手法,重新找回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

4 结语

古希腊神庙建筑的特征来源于希腊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美学观念和历史因素,其中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古希腊神庙建筑的特征主要是平面形制及柱式,它们包含着古希腊人对自然的理解、对美的欣赏和对科学的追求,是古希腊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的集中体现。

古希腊神庙虽然服务于宗教活动,却因人文和理性的发展而达到了最高成就。它是宗教信仰与人文主义相融合的产物,它的建造表达着理性的精神,体现着古希腊劳动者的伟大。它是古希腊人民物质与精神世界的反映,是古希腊建筑最杰出的作品,时至今日,古希腊神庙的特征仍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猜你喜欢
柱式神庙古希腊
基于中西方建筑装饰文化的中西方柱式研究
对古希腊柱式的再认识及其意义
书之帕特农神庙
浅析帕特农神庙(the Parthenon)建筑的艺术特点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古希腊人办事,基本靠神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印度“神庙”:保佑美签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西方古典建筑柱式装饰艺术特征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