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视线

2022-03-31 07:55王永生
中关村 2022年3期
关键词:密云中关村京津冀

王永生

2月9日,京津冀三地科技主管部门举办“关于共同推进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协议(第三期)”视频签约会。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党组成员、副主任许心超,天津市科技局党委书记毛劲松,河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龙奋杰等出席会议。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项目负责人代表、三地科技管理部门相关同志参加会议。河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张永强主持会议。

2014年以来,京津冀三地科技管理部门已先后签署了两期基础研究合作协议,在基础研究领域形成了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朋友圈”。三地在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累计投入约5000万元,围绕“南水北调环境影响”“京津冀一体化交通”“智能制造”“精准医疗”等领域资助项目100余项,部分项目成果已实现了应用。其中“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对华北白洋淀区面源污染输出强度与水环境响应机理研究”项目、“京津冀地面沉降区轨道交通服役状态致灾机理及对策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已实现应用。在新一轮合作期内,京津冀三地将继续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继续深化协同,围绕重点领域和任务,采用统一组织、统一申请、统一评审、统一立项、统一管理的模式,深入推进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工作;继续组织京津冀青年科学家论坛,搭建沟通合作平台,促进三地优秀青年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继续推动基础数据、专家、政策信息等科技资源共享,鼓励三地团队搭建互联互通平台,建立基础研究合作长效机制。

许强表示,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进一步围绕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与天津、河北科技管理部门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搭建交流平台,加快推进京津冀科技创新的一体化发展。

毛劲松表示,第三期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三地科技创新合作向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发展。天津市科技局将以此为契机与北京、河北共同探索基础研究合作的新机制、新方法,推进三地科技创新工作的融合与交互,服务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

龙奋杰表示,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的开展,对提升河北基础研究水平、培养基础研究人才队伍,解决区域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体现了区域协同创新的示范作用。

近日,2021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在中关村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在此次总决赛上,中关村密云园绿色科技前沿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2019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结合北京市各园区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批分期在各园区推广设立差异化“前沿技术中心”,助力各园区打造前沿科技创新高地,聚集掌握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的优质企业,推动各园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中关村密云园绿色科技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正式启动。围绕密云生态特色,以健康医疗为核心,吸引生命科技、医药健康、节能环保等科技领域的前沿科技项目,聚集多家掌握重大前沿原创技术的创业孵化、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和团队入驻,吸引产学研、投融资等相关科技服务机构参与,构建国际领先的以绿色科技为主的前沿技术创新生态和创新资源集聚平台。

绿色科技前沿技术创新中心位于密云生态商务区万象星座写字楼C座,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其中,功能区2000平方米,主要用于集中展示密云区及密云园基本情况、企业产品、创新成果、政策宣传等,接待各界人士参观。同时,承办路演、创新大赛等创新创业活动及相关会议。企业办公区约6000平方米,用于引进中关村前沿技术企业、金种子企业、掌握重大前沿技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重点创新型企业、具备服务前沿企业能力的产学研或者上下游服务机构入驻办公。目前,中科三清、博识广联、渡众机器人等3家企业已明确入驻意向。

中关村密云园包括密云经济开发区、生态商务区、怀柔科学城拓展区三部分。201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密云园成立,包括密云经济开发区A、B、C区部分地块和生态商务区的3个地块,共六个区域,总规划占地面积10.01平方公里。

作为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最具标志性的产业园区,中关村壹号已经成为该区域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硬核科技产业的聚集地。2月8日上午,由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办的“双奥之城新气象—2022中外媒体北京行”城市形象采访活动走进中关村壹号园区,来自37家中外媒体的56名记者现场感受这一“两区”建设重点区域的魅力。

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的中关村壹号园区有20栋产业楼宇,聚焦了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金融科技、数字电竞四大硬科技产业方向,云集了132家硬科技企业,其中不乏“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们来到中关村壹号展厅,感受园区的全场景智能落地服务。

记者们随后来到园区内人工智能代表企业声智科技。成立于2016年的声智科技由中科院声学所团队创建,面向数智健康、数智城市和数智生活三大核心场景提供经验证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展厅汇聚了各种具有互动功能的机器人和基于自主系统的人工智能系统应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声智科技的“Azero人工智能开发框架”已为全国多地提供了防疫服务。

硬核科技企业是中关村壹号的缩影,也是“两区”建设带动下重点区域开放、创新政策集成、各科技园区和企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位于园区南侧的壹美美术馆则是艺术配套设施,以科技和艺术结合创新为定位和目标,带给记者们不一样的感觉。正值北京2022冬奥会举办期间,壹美美术馆正在展出雕塑家郅敏的艺术展,郅敏参与制作的作品《舟》入选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共艺术品最佳作品。这件作品以中国陶瓷颗粒为单体,汇集自然界橄榄叶总体形象,与自然环保融为一体,诠释了北京冬奥会“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理念。

当前,北京市正着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布实施科技创新战略行动计划,推出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重大改革举措,全面推进人才支撑行动。2021年,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增长20%以上,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创新主体活跃,创新生态持續改善。

2021年9月才整建制搬迁至怀柔科学城的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已经在这片孕育原始创新的土壤上结出硕果。

近日,中科院纳米能源所举办重磅成果发布会,发布了由所长、首席科学家王中林院士领衔研发的两项重磅科研成果。两项成果一项是对经典物理理论麦克斯韦方程组进行了修正拓展,引入速度项提出了更完善的“计算公式”;另一项则是在现有三大类催化剂之外,提出了接触电致催化这一全新的催化机制,将催化剂拓展至化学惰性材料,或将在碳中和、污水处理、制氢、医药合成等多领域应用。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的方程组将电学、磁学和光学统一起来,在历史上实现了经典物理学领域的一次大一统,因此,麦克斯韦方程组被认为是物理学最伟大、辉煌的成就之一。不过,这一经典理论方程组也存在着不足,那就是缺乏对运动介质的描述。“如果介质是运动的,比如高速运动的飞机、火车等,这个方程将不能严格成立。”王中林院士解释。针对这一不足,他带领团队进行了多年研究和实验验证,成功将速度项加入了麦克斯韦方程组,修正和拓展出了更加完善的“计算公式”,相关成果已在近期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Materials Today》,成为中国科研机构对经典物理学基础理论创新做出的一次重要贡献。

拓展麦克斯韦方程组有何意义?这意味着利用它将能够更加精准地计算高速运行物体的相关电磁学特性。王中林院士举例:“以往,我们乘坐高铁时会觉得手机信号时好时坏,非常不稳定,这就与无法精准探测高速运动物体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有關。”有了拓展后的方程组,将能够探测高速运行的高铁、飞机、导弹,甚至星球运行等等,解决高速运动目标与电磁波相互作用、散射电磁波探测和目标特征精确提取等难题。不仅如此,这一成果未来还将在雷达、天线、航空、航天和军事等需要无线通信的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

除了这一基础物理理论的重磅成果,当天还发布了另一项科研成果——接触电致催化机制。从古人利用酵素酿酒制醋,到工业革命初期人们用铅室法制硫酸,再到如今的化工产品85%都离不开催化反应,催化反应可谓贯穿了人类发展历史,与生活息息相关。

当前,催化剂按种类可分为金属基催化剂、生物基催化剂和有机小分子三类。而此次王中林院士和唐伟研究员所提出的,是一种全新的催化机制及取材更广的催化剂。其利用的是材料间普遍存在的接触起电引起的电子转移,作为催化反应的核心,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猜你喜欢
密云中关村京津冀
密云职工勠力同心再战疫
密云区总工会慰问防疫一线人员
大棚开直播 密云“新农活”
密云区部分古树健康评价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