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螨虫性皮肤病组方用药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2022-03-31 07:30陈欢张雅绮赵瑞涛齐香梅
Classic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2022年1期
关键词:荆芥方剂防风

陈欢,张雅绮,赵瑞涛,齐香梅

1河北大学中医学院,河北 071000。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选方标准

1.1.1 疾病选择原则 中国古代文献中具有关于犬螨虫性皮肤病症状的描述,如“治皮骚法”,“治犬毛脱法”,“治犬臭法”,“治犬耳内虫旋法”,“治狗癞”等描述。

中国古代文献中,没有明确关于犬螨虫性皮肤病的描述。犬螨虫性皮肤病,中医称癞皮狗病,其症状有皮肤奇痒发红,丘疹,皮肤增厚,起鳞屑,结黄痂,擦伤脱毛,患犬呈现癞皮,烦躁不安,患感部化脓,结痂,皱皮,脱毛,遍及身躯,犬摇头不安,挠抓耳朵,破皮流液,痂大后堆积,臭气熏人等。与《活兽慈舟》中“治皮骚法”,“治犬毛脱法”,“治犬臭法”等,《便民图纂》中“治狗癞”等描述有相同之处,因此可参考借鉴。例如:《活兽慈舟》记载的“治皮骚法”

原文:犬患皮瘙,多由食胡椒所致,或有虫患而瘙。二证俱可合治,外常以便汁涂之。又:青螺汁芭蕉油合广灰,入醋涂之。洗药方:贯众 皂角 槟榔 青果 雄黄 硫磺 黄荆子 寒水石共煎极浓,洗之。服药方:雄黄 甘草 白芷 血余 为末,入粥饲之。又:仙人掌仙茅合粥与食。又:地玄参甘草煮粥与食。

【按语】1.犬患皮瘙,多由常居潮湿之地,致湿邪侵于肌肤,或感染疥虫等而生瘙。证见毛脱皮痒,骚扰不安,重者可见脱毛、皮肤擦破、流黄水等。2.食胡椒而生瘙之说不确。从所提出的治疗处方,亦多用杀虫止痒、清热除湿之药。(《活兽慈舟校注》)

“治犬毛脱法”

原文:1.淮山药茯苓为末,入粥食。2.猪蹄炒生猪油生甘草煮粥与食。

【按语】本文缺病因及见证,以“脱毛”二字理解,可与前证(即皮瘙)合参。(《活兽慈舟校注》)

“治犬臭法”

原文:凡犬周身臭不可闻者,用:炉底 苍术 甘松 皂角 细辛 白芷 常煮粥与食。又:黄荆子 菖蒲根 合饭与食。又:葛蒲 苍术 常带于颈上,可避。

【按语】1.炉底、苍术、甘松、皂角、细辛、白芷具有通毛窍、开胰作用。2.黄荆子、菖蒲根可除湿通窍,避解臭。(《活兽慈舟校注》)

《农政全书》中记载的治狗癞方:狗遍身脓癞,用百部浓煎汁涂之。狗蝇多者,以香油遍身擦之,立去。这些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症状表现可在犬螨虫性皮肤病的病例选择方面借鉴参考。

1.1.2 方剂选入原则 (1)选择原书中明确指明可以用于治疗犬螨虫性皮肤病的方剂,包括汤剂、膏剂等剂型,不能明确是否治疗犬螨虫性皮肤病的方剂不予收录。(2)选择针刺穴埋、食疗药膳、不予收录。(3)对于未注明药物组成的方剂不予收集。(4)不同时代列同一方者,录其最早;同时代列同一方者,择一而取;同方异名者,取常用名;药同量不同者并取。对于仅有组成而无方名的方剂按书名编号予以收集。

1.2 收集文献的范围

线下以张克家著《中兽医方剂大全》为线索,查阅其他古代经典方书、综合性著作,查阅范围从东晋葛洪所撰《肘后备急方》—现存古籍中最早记录有关兽医方剂的著作,到清代《活兽慈舟》(约刊于1873年),凡是治疗犬螨虫性皮肤病的方剂都予以收录。线上在中华医典数据库中搜索犬、疥、螨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将中医中华医典数据库有关于犬螨虫性皮肤病的方剂繁杂信息进行整理汇总。

1.3 方剂录入及核对

将符合要求的方剂录入 SPSS 22.0 统计软件,药物统一按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学》命名。录入方剂时由2人分别录入并交叉审核,以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录入完成后,经双人审核无误。

1.4 方法

将所收集方剂,删除重复者共得方剂85 首,分别对方剂组成及所用药物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频数统计和新方分析。

2 结果

2.1 症状频次

共筛选出符合入选条件的方剂85首,犬疥螨型出现频次最高,涉及其症状有3个,频次最高的为奇痒发红,起丘疹;犬耳痒螨型出现频次稍弱于蠕形螨,涉及其症状有2个,频次最高的为耳奇痒,生疮痂;涉及蠕形螨型的症状有2个,频次最高的为脱毛,皮肤呈红褐色。(见表1)提示我们犬疥螨型在当时发生较为频繁,螨虫寄生为主要病因,治疗或为驱虫止痒方向。

2.2 收集文献的范围

85首方剂中,涉及到148种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其中使用频次在5次以上的药物有35味。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3味为雄黄、甘草、荆芥。涵盖了解毒杀虫,透疹消疮等功效。(见表2)

表2 古代治疗犬螨虫性皮肤病方剂中频次在5次以上的药物

2.3 性味频次

药性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温( 46.9% ) ,其次是 凉、寒,这 3 类药物累计频率达到 87.5% ; 药味出现频率排在首位的是辛味( 36.2% ) ,其次是苦、 甘,这 3 类药物累计频率达到 85.2% 。结果见表3

表3 古代治疗犬螨虫性皮肤病方剂中药物性味分析

2.4 归经频次

药性归经排在首位的是肝经,其次是脾经,大肠经,前三位累计频率达53.4%。结果见表4

表4 古代治疗犬螨虫性皮肤病方剂中药物归经分析

3 讨论

犬螨虫性皮肤病临床多表现为患病处奇痒发红,起丘疹,生疮痂等症状,本病病位在肌肤,以肝脾虚损为本,基本病性为本虚标实,发病机制是以肝脾虚损,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腠理开泄,加之虫毒侵袭,毒热壅滞气血,故发为丘疹。本研究的数据结果显示,治疗犬螨虫性皮肤病的药物归脾、肝经的药物比例为57.9%,归肝、脾、肺、大肠经的药物累及比例为64.4%。由于“肺主身之皮毛”及“皮毛者,肺之合也”,肺外应于皮毛,故需配伍入肺经的药物,如荆芥之类。又肺与大肠相表里,调大肠之气也可通达肺气,可选用如大肠经药物如苦参之类。“脾之合肉也”,螨虫侵入皮肤肌肉,损耗一身荣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甘草入脾内以调畅脾经之气,“肝藏血”,螨虫侵入伤及营血,血虚生风,故兼有全身瘙痒的症状,治以疏肝气,养肝血,故用防风,当归之类。药性以温性、凉性、寒性为主,合计达87.5%;药味以辛味、苦味、甘味为主,合计达85.2%。治则基本符合《黄帝内经》中原意,岐伯曰: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苦辛,以苦下之。

本研究结果显示,雄黄、甘草、荆芥、防风、水银、苦参、当归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雄黄、水银、苦参解毒杀虫,透疹消疮;甘草、当归补中益气,养血活血,止痛,润肠。研究发现防风荆芥甘草汤来源于《医学入门·卷六》, 由防风、荆芥、甘草组成, 原用于太阳病, 恶寒身热, 气急尿赤, 痘出不快。方中防风、荆芥均具有疏风散热, 胜湿止痛,解毒散结, 消肿的作用;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的功效。诸药共可达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缓急止痛之效。相关研究发现,荆芥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黄曲霉、绿色木霉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1-3]等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王端好[4]研究发现,荆芥提取液可通过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和完整性,使细胞内容物外渗,从而抑制酵母菌及霉菌的活性。束雅春等[5]研究发现,薄荷-荆芥药对及其单味药挥发油对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药对的抑菌效果高于单味药。张希等研究发现,荆芥的丙酮提取物对青霉孢子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6]。研究人员发现当归的抗炎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和前列腺素E2(PGE2)等炎性介质的释放,阻断NF-κB和MAPK等炎症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维持宿主体内免疫细胞对外来刺激的高度敏感性而发挥抗炎作用[7]。在杀虫药物方面来看,药理学研究显示,雄黄水煎剂体外对毛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杀灭作用,并能抑制人型、牛型结核杆菌的生长。雄黄的这种抑菌和杀菌作用是其外用起效的理论基础[8]。雄黄,辛,温,有毒,归肝、大肠经,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之功效,用于痈肿疔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9]。现代药理学表明,苦参大寒大苦,具有抗炎作用,不仅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细菌外膜囊泡释放作用,还可对体外多种杆菌、乙型链球菌、金葡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苦参颗粒溶液在兔耳痤疮模型中有明确的抗炎、抗角化作用,其通过干预P38MAPK/ERK信号通路,从而影响TNF-α、IL-6、IL-8等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反应[10]。苦参也可通过降低PAR-2的表达来缓解皮肤瘙痒[1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防风有解热、镇痛、镇静、抗菌、抗炎作用[12]。体外试验表明,新鲜防风榨出汁液对绿脓杆菌及蟥色葡萄球菌有-定抗菌作用;防风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及痢疾杆菌也有-定抗菌作用[13];防风水浸液(2g/ml生药)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细胞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从而提高免疫功能[14][15]。

综上,本研究对东晋至清朝中医药治疗犬螨虫性皮肤病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挖掘到常用的药物及药物配伍规律,对临床用药有参考意义。分析结果提示中医药治疗犬螨虫性皮肤病以杀虫止痒、温中止痛为主,兼以清热燥湿、健脾益气的运用。但是本研究采用单纯频数分析研究,缺少对于方剂组方规律及核心药对的分析,今后有待于综合运用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猜你喜欢
荆芥方剂防风
港口大型机械防风安全发展形势及防风安全体系建立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感冒来碗防风粥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荆芥香里夏日爽
荆芥香里夏日爽
何谓中医“七方”
中医有“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