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平衡计分卡视角

2022-03-31 10:13代赞美
教育观察 2022年7期
关键词:计分卡绩效评价民办高校

代赞美

(吉林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自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时代,民办高校就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发展阶段,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模式逐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民办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内部教学质量的提升。[1]因为民办高校需要为社会培养大批人才,且其资金主要来自学生,所以其内部投入所产出的教学效果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而衡量教学投入与产出就需要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对此,本研究将针对民办高校教学投入与产出不清的问题,引入平衡计分卡这一绩效评价方法,构建衡量其教学质量的绩效评价体系。

一、平衡计分卡的机理分析

(一)平衡计分卡的理论简述

平衡计分卡最初由Norton 和 Kaplan于 1990 年发明,他们开展了针对12家企业的“衡量未来组织业绩”的研究,根据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成功建立的经验,提出平衡计分卡。[2]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平衡计分卡模型

平衡计分卡是组织在进行战略管理过程中的一种新的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工具,其最初用于将经营单位的战略和使命转变为特定的目标和指标,从而形成一种战略实施、管理和衡量系统。它通过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对绩效的衡量指标进行考核,为企业逐步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参考。平衡计分卡的全方位考核和长远发展理念受到各界的关注,并逐渐被各个领域灵活使用。1994年,加州圣地亚哥大学根据其学校的组织性质和办学战略将平衡计分卡法调整后应用于高等教育行政服务部门,并在1999年被授予“教育质量奖”。[3]事实上,高校在进行绩效评价时要认真考虑学校的办学战略,绘制战略地图并选择重要评价指标组建评价体系。[4]

(二)运行模型对民办高校教学投入至产出的可行性

平衡计分卡自出现以来,便克服了只重视财务绩效的管理缺陷,逐步从营利组织发展至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近年来,由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复杂性,民办高校的教学从投入至产出的高效性为社会所关注,而衡量这一高效性则需要对教学质量进行绩效评价。平衡计分卡的运行流程与民办高校教学投入至产出的适应性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平衡计分卡在企业财务维度的绩效评价主要以营利为目的,而民办高校是具有公益性、一定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并存的组织,其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教学质量提供了物质性的基础保证。与企业相比,民办高校的财务来源主体是学生,教学作为销往学生的产品,其质量更需得到重视。因此,本着“以生养生”的目的,以财务资源保障教学质量主要表现在教学设施、学科建设、师资引入等方面。民办高校的财务投入并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大多数民办高校要在保证办学经费充足的前提下,均衡分配教学资源。只有在平稳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民办高校才能考虑营利问题。可见,教学经费投入对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企业绩效评价工具,需要从顾客维度对其产品进行评价,在民办高校中主要表现为教学质量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政府等社会性群体。因此,教学作为被售出的产品,自然被不同的顾客给予不同的期望。虽然社会各群体利益视角的不同造成他们对教学的需求有差异,但是这些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一定程度上会反映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消费者的评价会影响产品的销量,更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这同样适用于民办高校。如果民办高校满足了学生等的各项需求,那么民办高校就会赢得良好的声誉。因此,顾客维度适用于民办高校教学绩效评价,有助于其做好教育工作。

第三,平衡计分卡在企业中需要对产品的投入至产出的内部流程进行绩效评价。民办高校财务资源从投入至产出,都是围绕教学展开的,其同样适用于绩效评价。教学过程的实施需要教师进行课程准备及学校教学资源的投入。此外,教学过程的有效运转及教学目的达成必然要经过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所实施的教学环节包含制订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评价,看似简单的教学环节其实会对教学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5]教师的教学准备是否充足、教学内容是否准确、教学技术是否适应内容、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率、教学监管机制是否完备、学科建设、科研水平等都是影响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

第四,企业在使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评价时,需要考查员工的绩效。民办高校同样如此,需要将其与教师成长与发展直接挂钩。教师的知识能力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民办高校需重视师资力量的引入和教师知识技能的培训。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民办高校要为教师提供经验交流和进修深造的机会。衡量教师成长与发展水平的过程不仅包含教师的教学考量,即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结果等,而且包括教师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评。更为重要的是,民办高校自身的组织成长能力也不能忽视,学校内教师的科学管理、合理培训、交流平台的设置等也是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

二、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绩效评价的要素

绩效评价是指运用合理的评价标准,针对评价对象设置特定的评价指标,并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一定“运营”期间的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6]

(一)以政策导向、战略目标为评价标准

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并依托民办高校自身的战略目标设定。每个时代都有与之适应的人才培养要求,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国家和教育部组织实施了“本科教学工程”,评选“优秀教学成果奖”,设立“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诸多激励机制同时影响着民办高校的发展,旨在培养人才、创新发展、服务社会。《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以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学院本科教学评价、专业评价、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为主体的全链条、多维度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7]因此,民办高校需对其内部的教学质量提出新要求,依据国家政策导向、依托自身战略目标,将教学质量转化为各层各级可执行的评价标准,并鼓励各层各级将教学质量评价意识等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最终内化成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二)以教学相关主体为评价对象

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滞后性。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民办高校要综合考虑这一特殊性,再对教学投入至产出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这一过程中既要包括教师的“教”,又要包括学生的“学”,还要包括仪器设备等诸多硬件设施的投入问题。从财务投入问题着手,评价对象包括硬件的资金投入、师资力量的引入及学生个人的资助。教学投入之后的过程也是重要的评价对象,包括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教师培训及学生课堂学习、研究的参与度。最后,民办高校再根据实际情况对产出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此外,因为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受到诸多关注,所以评价主体应包含教师、学生及政府或用人单位等多方。

(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指标

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绩效评价指标要根据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进行综合性设定。定量指标能够客观反映绩效评价的结果,而定性指标能够反映一些主观的质性评价结果。具体到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绩效评价指标,定量绩效评价指标能够准确反映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如学生的就业率、考研率,教学经费支出比率等均需要量化指标,并通过分析得出评价结果;定性绩效评价指标能够弥补定量绩效评价指标不能进行主观评价的缺点,学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指标都只有进行定性分析才能结论。因此,民办高校在进行教学质量绩效评价时,应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起来,对教学的投入与产出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性评价与分析,依据全面的评价结果推动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构建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绩效评价体系

(一)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绩效评价的对象均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作为评价对象的教学工作更应从客观事实出发。因此,在对教学质量进行绩效评价时,要从客观事实出发,保证评价过程的真实性。这就要求评价指标制订者、教学管理者、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科学合理的认知工具,以事实为依据,对教学的投入与产出全过程及相关者的绩效水平做出科学判定。这一过程既包含制订教学质量评价的维度与标准,又涵盖确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计量等。在对教学质量进行绩效评价时,整个工作和实施程序都要遵循民办高校教学工作的本质要求,反映教学质量评价中各个群体的内在联系,同时要区分不同的绩效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战略目标。[8]

2.导向性原则

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绩效评价是对整个教学工作从投入到产出的全过程管理活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能够引导民办高校积极开展内部教学工作,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绩效评价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将教育目标实施具体化的过程。绩效评价以结果为导向,在评价过程中更注重教学质量对利益相关者所产生的效果及影响。因此,教学质量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对其内部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导向意义。民办高校在坚持教学质量的政策性要求的同时,还要兼顾学校自身战略发展需求,构建一套以教育工作为中心的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案。

3.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的原则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即评价指标的可实施性,评价主体的理解配合度,评价体系与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管理制度等的一致性。根据教学质量绩效评价的特性和系统科学对要素、定性与定量等的认识,民办高校选取绩效评价指标时要筛选出教学过程中最本质的行为要素,层次性排列能反映教学本质的指标,从而形成高效的指标评价体系。为了使评价过程客观、科学且便于实施,评价时的程序、方法、测试等均要明确科学,尽量减少抽象化的条文,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订符合高校客观实际的评价条目以及评价标准。

(二)引入平衡计分卡,确定评价体系

本研究将平衡计分卡引入民办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基于机理分析的四个评价维度及民办高校自身的组织特点、战略需要、所期解决问题,对评价指标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在指标设置上将已有的指标进行优化和整合,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及学习成长这四个维度进行针对性的指标构建。

1.财务层面的教学质量评价

民办高校教学经费的投入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教学质量水平。同时,财务层面的指标也是可量化的重要指标。目前,根据民办高校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指标的量化,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财务层面

2.顾客层面的教学质量评价

不同于财务层面指标易量化的处理,顾客层面的部分评价指标会因为其评价对象范围广,而出现粗线条处理现象。因此,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不易获取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指标评价的对象主要从学生、家长和企业三方面进行设定,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顾客层面

3.内部流程层面的教学质量评价

内部流程层面的指标设计既要包含定量指标,又要涵盖定性指标。此层面指标设计的评价对象由教学过程、教师及学生组成。除采用问卷法外,还需对部分教师、学生进行访谈。因此,此部分的指标设计要易于执行,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内部流程层面

4.学习与成长层面的教学质量评价

学习成长层面是以教师为评价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访谈调查,根据结果分析问题原因,从而弥补不足之处。此层面的指标设计,从可量化的角度进行构建。教师的个人成长与学校密不可分,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民办高校为了提高社会对其满意度,需要其为教师提供成长与发展的机会。此类指标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习与成长层面

教师的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时代发展和教育环境变化的必然措施。民办高校要针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的能力给予观摩、培训、研习等的机会。教师只有在这样不断学习的环境中,才能提高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度、满意度,推动民办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教学质量绩效评价实施的保障措施

运用平衡计分卡对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绩效评价,既可以促进其教学质量的提升,又可以增强民办高校的内部竞争力。在对民办高校教学质量进行绩效评价过程中,需要对评价工作进行一定的督促、预警。

(一)评价控制

对教学质量绩效评价过程的控制,需要根据其实施中的因素变化,给予工作一定的指导、监督和调整。如果最初的评价指标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延迟,民办高校就要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努力保持与评价指标一致。评价控制要注意以下四个环节。一是确认控制因素。教学管理者需要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找到对结果影响大、易控制的指标。因此,教学管理者需要预测影响评价进行的诸多信息,找出其特征及影响程度,进行筛选。二是设定控制标准。标准是衡量实际工作的效果依据。在进行具体评价过程中,教学管理者要根据不同职责、不同岗位的特点,结合学校的资源条件来设置控制标准。三是收集控制信息。教学管理者在收集信息时应注意信息失真和缺失的情况,通过人工审核、数据相关性校验等方式提高数据信息的收集质量。四是纠正数据偏差。相关管理者要对收集后的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实际情况与标准之间的偏差及其原因,针对原因采取措施减少这种偏差。

(二)评价信息收集

评价信息收集是指学校对评价指标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记录,收集并评价有关数据。记录与收集是评价的客观依据,能够使评价结果更具说服力。收集的途径包括同行观察数据信息、教师上交的材料、学生反映与评价信息、上级检查记录等。此外,校外企业、专家、家长等社会的反馈信息也要得到重视。这些途径收集到的评价数据信息量大、分类多,民办高校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并对数据进行相关校验,以确定信息收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评价信息预警

教学质量绩效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增强民办高校的内部竞争力。因此,在相关教学质量评价的活动中,民办高校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设置预警,使实施者及时对工作进行调整,以确保评价工作不偏离整体的战略目标。预警可以促进、支持评价目标的完成,能够协调和配置相关资源,以此达到较好的评价效果。当评价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障碍和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评价信息预警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支持和保障整体评价计划的进行。

猜你喜欢
计分卡绩效评价民办高校
内部计分卡和外部计分卡
绩效评价:提升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有力杠杆——以央地共建博物馆绩效评价为例
平衡计分卡在紫鑫初元药业有限公司的应用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平衡计分卡对绩效管理的启示——以某国际航空快递公司为例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平衡计分卡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