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模块构建 稳促素养生根发芽
——基于“双减”形势下的高效课堂探究

2022-04-06 12:10宋爽爽
关键词:双减数学老师

宋爽爽

(河南省许昌市建设路小学)

一、课堂导入要巧设,质疑激趣促生成

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良好的开端是课堂成功的关键,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出学习问题,唤醒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思考,情绪饱满地参与新知识的生成。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导入要联系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已有数学活动经验,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要具备真实性、学科性、联系性、精准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等特点。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以动画片《熊出没》的片段导入,帮助熊大“发红包”,提出问题:“把十个红包平均分给两只小动物,每只小动物分得几个红包?八个、六个、四个、两个、一个……”逐渐引导学生说出“半个”。“半个”用数字怎么表示?用动画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引出学习重点——“分数”,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深入思考,用语言、图形、符号等多种方式表征出对分数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时,教师第一遍磨课的引入为本校特色运动花样跳绳的视频,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间隔,然后出示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教学,植树问题的知识目标虽然顺利达成,但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并不高。这样的引入难道不是从学生的身边入手,具有联系性、启发性和知识性吗?为什么收效不佳?通过反思、观察,教师再次授课时是这样引入的:孩子们,我们的新校区大家都去参观过,参观后你想说些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很快孩子就在夸赞校园大的同时,提出校园有点光秃秃,老师顺势问道:那你想怎么装饰?就此引入植树问题。教师展示提前预设的一个地点,利用改编的问题进行新授课的教学,学生参与积极,很快完成了第一种“两端都植”的植树问题的探究;接着老师又换了一个场景,启发学生合作探究“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植树问题;最后一幅校园场景图,孩子们已经不需要问题和老师的引领,自己主动探究出了“两端都不植”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关系。两次不同的引入,虽然教师都做到了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情景入手,但第二次的引入是“真”情景,学生真正置身其中,促进了学习的真实发生,收效更佳。短短几分钟的开场,绝不可小视,需精心策划,才能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实现教与学的自然融合。

二、课堂教法要多元,求真探索乐其中

教无定法,师各善法,引起兴趣,就是好法。适时选择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会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反之,单一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愈发低落。如何引导学生既能主动求真探索又能乐学其中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学生,思学生之所会,想学生之所要,做学生之想做,瞄准发力点,厚植数学核心素养生根发芽的沃土,迎合学生数学素养生长的“口味”,探究“以学为中心,以教促学”的多元教学方式,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依据教学内容尝试以下教法引导。

1.游戏竞赛法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把游戏贯穿于课堂知识的学习中,学生便会如鸟得林,欢快地在林中飞舞。在教学“掷骰子”一课时,教师从简单的掷一颗骰子,点数为1、2、3、4则男生赢,点数为5、6则女生赢的游戏开始,继而引入掷两颗骰子点数和的游戏,并提问:掷三颗骰子的点数和又可以设计怎样的游戏规则呢?层层递进的游戏教学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猜测、实验、推理、验证、表达以及应用,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最终实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愉快教学。

2.直观操作法

由于小学生认识程度有限,在面对抽象概念以及脱离生活经验的知识点时,教师利用直观的具体形象和操作实验验证进行教学可达到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面积”的概念时,先让学生摸一摸课本封面、课桌表面等,直观感受面有大有小;然后小组合作拼摆小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学具;再通过对比分析,探索出“正方形”最适合做面积单位;接着学生便可用拼一拼、数一数正方形的方法得出图形的面积。直观的教学,学生可充分参与知识的生成,在轻松愉快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概念,他们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3.多媒体辅助法

多媒体课件集多样化形式、色彩、声音于一体,生动形象,趣味盎然,在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活学生思维、渗透数学文化和思想以及多维空间图形相互转化等难点突破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超越的优势。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不同月份花开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从中直观感受时间的变化。为了让学生记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知识点,用动画展示“拳头记忆法”;为了强化记忆,伴随着悦耳的音乐,师生一起诵唱《年月日歌谣》。集音、像、动画于一身的多媒体教学,让课堂变得更精彩了。

教学方法远远不止这些,教师可根据前置学情分析,灵活地将学生感兴趣的资源、活动方式等融入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去,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核心素养,给予学生充足的机会体验、理解、欣赏、应用数学。能让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在课堂中真正发生的教学方法都是有价值的。

三、课程结尾要点睛,凝练总结思想升

“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常被引用的经典语句告诉我们:引人入胜的开端,精彩的知识探究和生成过程,只能算是行了路程的一半。因此,课堂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之笔,只有精心设计,才能让学生如饮甘霖,回味无穷。

在课堂结尾,教师可以删繁就简,回顾课堂学习,总结中心要点,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凝练升华课堂中数学思想、数学精神、学习方法,促进“四基”“四能”得到落实发展;设计多种多样的练习,举一反三,学以致用;适量布置作业,巩固课堂内容;运用已知获得未知,巧设“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延伸学生知识面等。如在“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结尾时,教师出示了一幅中国地图,根据课堂所学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表象,让学生估测中国的国土面积有多大。当学生的猜测无果时,及时揭示中国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平方千米”的出现不仅让学生惊奇于它的大,又延伸学生知识面,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因祖国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的自豪感。又如在“洞穿数学”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敢于突破思维的局限性,尝试在一张A4纸上剪出一个大于A4纸的洞,再到剪出一个能装得下20多人的洞的实验,学生热情高涨,尝试各种方法验证。课程结尾,教师出示无人驾驶、超级计算机等最新科研成果,激励学生敢于突破自我,勇于创新。学生通过感悟、交流,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与科学的探究精神。学生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现在要学好数学,将来用好数学,为祖国科研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课堂结尾的方式是开放的,教师要巧于构思,凝练升华课堂中的数学思想;敢于创新,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数学精神;善于总结,提炼数学活动中发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从而演绎出“响如撞钟、清音有余”的精彩课堂结尾。

四、课堂评价要多维,赏识激励润无声

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特别强调教育理念的改变,从“以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通过数学学科教育最终达到数学核心素养生根的终极目标,根系需扎于土壤,才能汲取养分生长。课堂建构如果是肥沃的土壤,那么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多维度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就是滋养学生成长的甘霖雨露。

教师要合理对待学生发展的多面性、个性差异的客观性,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从多维度进行课堂评价,善用赏识滋养学生的自信心。他叫刘哲铭(化名),是一名插班生。他调皮捣蛋,持久性差,不带课本可能早已是家常便饭;上课小动作多,基本上没有端正的坐姿,眼睛更是空洞无神;上课偶尔举手回答问题,答案往往是不着边际,常常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老师在与不在,他的行为差异巨大;家庭作业几乎没完成过一次。对这样一位学生,同学们免不了避而远之,老师也免不了无奈叹息。一次课堂提问,刘哲铭侧身单膝斜跪在凳子上,动作夸张地晃动着手,嘴里大声嚷道:“老师!我!老师!我!”“就你吧!”意外的是,他这次的回答非常准确。老师赶紧趁机表扬他,并呼吁全班同学要主动和刘哲铭交朋友。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他突然号啕大哭,并哭诉道:“老师,没有一个人愿意和我玩!爸爸妈妈也是……”下课后,老师简单问了他的家庭状况,并决定做一次家访。家访过程中,孩子奶奶向老师倾诉:家中情况确实困难,管不了孩子学习实属无奈,孩子父亲多年前因触犯法律入了狱,母亲离家远走,爷爷前不久也因中风偏瘫在床,家里只剩下年迈的她和孙子。对于父母的情况,哲铭并不了解,总是固执地盼着他们赶快回来,故意与爷爷奶奶撒泼、赌气,爷爷没生病之前也因为他的学习和闯祸不知道打断了多少根棍子。听到孩子的经历,老师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儿。结束家访临走时,老师又看到了站在大门口、低着头、眼中含泪的哲铭,便摸着他的头说:“哲铭,通过这次家访,老师发现,你其实是一个很聪明、很有主见的孩子。你的泪水告诉我你想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孩子,以后要做到不气爷爷奶奶,到学校认真学习。老师期待你的进步,好吗?”他郑重其事地点点头。

家访后,老师改变了对学生课堂表现中固有的印象和定位。一个很需要爱、特别想得到关注的孩子,作为教师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及时给予爱和关注呢?这不正是孩子成长需要的甘霖雨露吗?以后的日子里,他的点滴进步老师都关注着。当他回答问题时,老师会引导他大声说,并鼓励:“哲铭,你的声音真响亮,越来越有自信了。”当发现他的字写得认真时,老师鼓励:“哲铭,继续努力,再写好点,老师把你的作业展示在表扬栏中。”当看到他主动为班级倒垃圾时,老师又让同学们学习他爱劳动的优秀品质。表扬在继续,奇迹在发生。他真的变了,开始完成作业了,不再满教室吵闹了,上课的坐姿端正多了,发言也在点子上了,而且还会经常拿起作业主动让老师检查,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主动上台展示自己的想法……

教育实践中,像这样特殊家庭的孩子还有很多,作为老师,更需要细心和耐心,提升思想站位,以“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善于发现、挖掘,适时给予班级每一位孩子成长所需。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能力习惯以及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要心中有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坚持课堂教学评价多标准、多角度、多样化,直击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发力点,帮助他们建立兴趣和自信。一次课堂中的肯定和鼓励,也许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雨露,滋润孩子的心田,变成暖暖的阳光,照耀兴趣之花。幼小的花朵,多一点儿呵护便会开得更加绚丽!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的课堂都必须是有血有肉的,散发着生命的活力。“双减”更是回归教育初心,从课堂上获取知识,从课堂教学中锤炼思维与智慧,用巧妙的课堂模块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多维的教学评价等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得“四基”“四能”;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敢于质疑问难,勤于自我反思,勇于探索,真正将数学核心素养根植于心,外显于行。

猜你喜欢
双减数学老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