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劳动教育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意义

2022-04-06 12:10陈泳如
关键词:公益劳动心理健康

陈泳如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登峰小学)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足见新时代下,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新时代、新形势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非常重要。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教育中也有不容忽视的地位。科学的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共情能力,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保持良好、积极、健康的心态,从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是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性融合举措。

二、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

劳动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学生学习也是劳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属于非生产性劳动。学生以学习为主,但也不能忽略生产性劳动。生产性劳动是人类最根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劳动教育应当让学生全方位体验劳动。

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使其认识到劳动的伟大意义;对人类历史的认识,认识到人类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认识到勤劳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的基本保障;了解劳动是一种神圣的公民责任与权利;了解脑力和体力工作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克服懒惰、贪图享乐、不劳而获、挥霍浪费等不良风气。

劳动教育是通过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会福利劳动等形式进行的。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应当由“家校社”三个主体协同进行,在校期间,应根据教学大纲,积极参与劳动;在家期间,监护人应当有意识地渗透;在社会上,社会应当塑造劳动教育的良好风气。

三、劳动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一份来自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的数据显示,有30%的前来寻求辅导或矫正的青少年是因为学业上的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根据共青团中央的一项调查结果,68.9%的学生表示“压力很大”“压力较大”,21.5%的学生“说不清”,9.5%的学生对“学习太累”表示“没有压力”,35.9%的学生认为“学习太累”是他们学习动力不强的重要原因。过度的学业压力,使学生的劳动意识变得薄弱,劳动能力下降,同时,他们对于劳动的概念理解也相对浅显。因此,以劳动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以下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角度的劳动分析劳动教育对心理健康的意义。

(一)家务劳动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首先,家务劳动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自立意识。家庭是青少年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场所,适当让小学生参与家务劳动能够提高其动手能力、整理能力。

其次,家务劳动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自学意识。如果学生长时间不参与家务劳动,就会养成做事拖拉、不爱动脑的坏习惯,从而造成厌倦劳动、轻视劳动等不良心态,而适当的家务劳动能够使学生摆脱这些不良心态,促进心理健康。

最后,家务劳动能够促进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学生在完成了一天的学业之后,帮家长拖地、洗碗、洗衣服,可以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缓解他们的疲劳。与此同时,家长和子女一同做家务也是亲子交流的好时机。通过劳动,孩子与家长的关系会更加紧密,也有助于孩子将爱的感受传递下去。

(二)学校劳动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学校劳动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种锻炼可以使学生学习从“小”处着手,考虑细节,节约时间和精力。

学校劳动能够增强小学生的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是一种束缚的力量,促使他们听从集体的决策,以保护集体的名誉和利益,并克服自己的不足,在此过程中,同学之间的感情也得到了加强。人际关系对人的精神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而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强人的自信。

(三)公益劳动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公益劳动能够塑造小学生的良好品格。社会实践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也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劳动育人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公益劳动,学生能够体会到社会的美好,从而积极地向上、向善。

公益劳动能够强化小学生的思维。公益劳动能使学生吃苦耐劳、耐心细心、团结互助,这种健康的心态,必然会让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思维。

四、以劳动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劳动教育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科学的劳动教育很有必要,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将劳动教育贯彻到实处。以下仅列举一些可供参考的举措。

首先,学校要将家庭劳动作业列入必修课,制订家庭劳动作业规范,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劝导,使家庭劳动作业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学生分组,再用分组训练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其次,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组内合作学习与家校共育。再次,学校可采用多种多样的社会公益劳动形式,为小学生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而在小学生进行公益劳动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向学生讲述优秀典型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除了通过示范作用来激励其他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学校还可同时利用“社会公益”理论指导、宣传推广“五育并举”等形式,来组织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思想方面,在小事情上,要让学生从自己和别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在大事情上,要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一个优秀的、有价值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培养出来。

五、结语

“五育并举”的背景下,应该看到劳动教育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共情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等。利用科学的劳动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是一种创新性的教育举措。因此,不断完善、优化劳动教育方法,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将是未来教育界、学界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公益劳动心理健康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公益
公益
公益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