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FIB、NTx、PSA 水平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2022-04-07 09:24卢启海王伟莫晓东咸建涛
山东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诊断价值前列腺癌

卢启海,王伟,莫晓东,咸建涛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西柳州545006

摘要:目的 探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例前列腺癌患者,结合 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骨转移组(70例)和无骨转移组(132例),以55例体检健康男性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总PSA、NTx,采用 血液凝固法测定FIB。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FIB、NTx、PSA及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前列腺癌骨转移组血浆FIB、NTx、PSA水平高于无骨转移组(P均<0.05),无骨 转移组血浆FIB、NTx、PS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升高、NTx升高、PSA升高、Gleason 评分≥7分及肿瘤分期Ⅲ、Ⅳ期是影响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浆FIB、NTx、PSA及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8、0.663、0.742及0.815。联合检测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AUC大于FIB、NTx、PSA单独检测(P均<0.05)。结论 血浆FIB、NTx、PSA水平升高与前列腺癌骨转移有关,是前 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 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前列腺癌;骨转移;纤维蛋白原;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诊断价值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2.10.008

中图分类号:R69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2)10-0035-04

全球每年约有160 万男性被诊断为前列腺癌,36.6万例患者死于前列腺癌[1]。早期前列腺癌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去势疗法。然而,多数前列腺癌最终会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此时,80%以上患者发生骨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椎骨[2]。目前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主要根据全身核素骨显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等影像学检查,其中PET-CT 由于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限[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目前筛查前列腺癌的常用指标,但对于处于诊断灰区(PSA 介于4~10 ng/mL)的人群,诊断价值有限,需结合穿刺活检等检查综合判断[4]。纤维蛋白原(FIB)是肝细胞中合成的糖蛋白,参与凝血、血栓形成等过程。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血浆FIB 水平增加,凝血功能紊乱,易发生出血和血栓等并发症[5]。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是骨组织生化代谢指标,是骨特异性溶解终产物,目前临床上已被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6-7]。2017 年11 月—2020 年11 月,我们检测了血浆FIB、NTx、PSA 水平,分析三者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并探讨三者对前列腺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7 年11 月—2020 年11 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202 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前列腺癌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前列腺穿刺等检查,并符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2007 年制定的《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8];②临床病理资料完整;③首次诊治,无放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史。排除标准:①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②前列腺肉瘤或转移癌;③阿司匹林抗凝药物用药史、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结合全身核素骨扫描或PET-CT 等影像学检查将202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骨转移组(70例)和无骨转移组(132 例),骨转移组年龄(60.3 ± 8.4)岁,高血压7例,糖尿病10例,吸烟20例,饮酒22例,家族史3 例;无骨转移组年龄(60.9 ± 8.3)岁,高血压14例,糖尿病23例,吸烟30例,饮酒35例,家族史8 例。以同期体检健康男性55 例为健康对照组,年龄(61.3±7.9)岁,高血压6 例,糖尿病5 例,吸烟14例,饮酒18例,家族史2例。本研究经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伦理号:20200124)。健康对照组、无骨转移组及骨转移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及家族史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血浆FIB、NTx、PSA检测 取所有研究对象(前列腺癌组患者入院后首日,健康对照组健康查体时)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EDTA抗凝,3 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0 cm,分离血浆。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NTx,试剂盒购自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操作步骤按照说明书进行。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总PSA(德国拜尔全自动发光分析仪)。采用CA70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测定FIB。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FIB、NTx、PSA及联合检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血浆FIB、NTx、PSA 水平比较 健康对照组、无骨转移组及骨转移组血浆FIB、NTx、PSA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骨转移组血浆FIB、NTx、PSA 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骨转移组血浆FIB、NTx、PSA 水平高于无骨转移组(P均<0.05),见表1。

表1 各组血浆FIB、NTx、PSA水平比较(-x±s)

2.2 影响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病理因素 相较于非骨转移组,骨转移组Gleason评分≥7分、临床分期Ⅲ~Ⅳ期及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P均<0.05)。见表2。

表2 影响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病理因素

2.3 影响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分别以Fib、NTx、PSA、淋巴结转移、Gleason 评分及肿瘤分期为自变量,是否发生前列腺癌骨转移(是=1,否=0)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 升高、NTx 升高、PSA 升高、Gleason 评分≥7 及肿瘤分期Ⅲ、Ⅳ期均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影响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 血浆FIB、NTx、PSA 及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 血浆FIB、NTx、PSA 联合检测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AUC大于FIB、NTx、PSA 单独诊断(Z分别为2.367、2.250、2.098,P均<0.05)。见表4。

表4 血浆FIB、NTx、PSA及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

3 讨论

研究表明,约3%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合并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随访2.2年后骨转移的发生率高达11.5%[9]。目前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主要依靠核素骨扫描,但该检查具有一定程度的放射性,并且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10]。临床对于PSA≥20 ng/mL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风险增加[11]。但对于PSA<20 ng/mL的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细胞仍能经前列腺静脉、阴茎深静脉回流入椎静脉系统,导致肿瘤细胞的骨盆或腰椎骨微小转移灶的发生[12]。

FIB是一种纤维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40 kD,由三对共价二硫键连接的多肽链组成,翻译后能被糖基化和硫酸化修饰。血浆FIB 在肿瘤、炎症、创伤等疾病中表达升高。研究报道,血浆FIB 与前列腺癌的PSA 水平、肿瘤分期、Gleason 评分关系密切,是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13]。本研究结果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时血浆FIB 水平升高,单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血浆FIB 水平升高是影响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因素,提示血浆FIB 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促进前列腺癌骨转移。研究表明,肿瘤血管结构上的异型性能促进大量FIB 聚集到肿瘤组织中,FIB不仅能作为支架维持肿瘤增殖,还能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新生,导致肿瘤转移[14]。此外,肿瘤细胞能通过表面相关受体结合FIB,FIB 的血小板结合结构域招募结合血小板,促进肿瘤细胞聚集,逃逸免疫细胞的杀伤功能,增强肿瘤细胞转移能力[15]。

骨基质是骨细胞分泌的胶原纤维,以Ⅰ型为主,NTx 是一种溶骨性指标,是骨胶原降解后产生的具有较高特异性的胶原肽,能释放入血,并能经肾脏排泄,能反映骨胶原降解的速率。研究表明,骨巨细胞瘤、乳腺癌等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外周血中NTx 表达水平升高,是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标志物[16-17]。本研究发现,血浆FIB水平升高是影响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因素。分析其原因,伴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肿瘤细胞转移到骨组织后,造成骨质破坏,破骨细胞更为活跃,骨基质溶解明显,导致血浆NTx 水平升高。研究表明,血浆NTx 在伴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中表达较为稳定,昼夜节律波动变化小,是一种理想的肿瘤骨转移肿瘤标志物[18]。本研究中,血浆Fib、NTx、PSA 水平升高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血浆Fib、NTx 及PSA 升高参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发生、发展,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血浆肿瘤标志物。

ROC 曲线分析显示,相比于单一指标,血浆FIB、NTx、PSA 联合检测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最高,并且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说明血浆FIB、NTx、PSA 联合检测能有效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马海洋等[19]研究亦证实,NTx 联合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对肺癌骨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朱惠等[20]研究认为,FIB 在3.6 g/L 时,对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因此,不同研究中,血浆FIB、NTx、PSA 的最佳截断值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浆FIB、NTx、PSA 水平升高,三者是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血浆FIB、NTx、PSA 水平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纤维蛋白原诊断价值前列腺癌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前列腺癌,这些蛛丝马迹要重视
常州地区血栓弹力图alpha角值参考范围的确立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栓弹力图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