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等学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摄影教学模式

2022-04-07 12:26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学院董春阳
艺术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摄影艺术基础课专业课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胡 晶 哈尔滨学院 / 董春阳

在5G融媒体时代,各行各业急需高质量影像人才。针对高校不同类型的摄影课程构建相对应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级摄影人才拓展新思路。后疫情时代下,使得人们的脚步一次又一次被按下暂停键,学生线上上课成为常态,构建灵活多样的高等学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摄影教学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一、灵活多样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5G时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两者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像雨后春笋一般生机蓬勃。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智慧树等平台上的摄影课程资源丰富,摄影基础、大学摄影基础、手机摄影、新媒体摄影、人像摄影、商业摄影、摄影艺术创作等线上开放课程,学生自主学习十分方便。

(一)线上摄影开放课程

1.中国大学MOOC《走进摄影》

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湖南师范大学黎大志教授团队主讲《走近摄影》课程,是国家精品公开视频课改编而成,起点高,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循序渐进,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碎片化学习,系统提升摄影理论和实践水平。到目前为止选课人数3.14万余人。

2.爱课程《摄影艺术创作》

爱课程平台上中国传媒大学郭艳民教授主讲《摄影艺术创作》课程,是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视频课,五大课程模块涵盖摄影艺术创作的主要艺术规律,各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具有实用性、普适性、专业化和碎片化特点。到目前为止本学期选课人数3820人。

3.智慧树平台《创意摄影》

哈尔滨师范大学胡晶教授主讲《创意摄影》课程,2017年在智慧树平台完成建课,2018年上平台运行。在校大学生跨专业选课2学分,免费向社会摄影爱好者开放。2019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评为黑龙江省精品视频开放课程,同年被黑龙江省优质课程联盟评为黑龙江省精品线上线下课程。第八秋冬学期运行结束,第九春夏学期开始运行。到目前为止,选课人数3.62万余人,选课学校89所,师生生生互动32万余次。

线上开放摄影课程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便于摄影专业或是跨专业学生碎片化学习,弥补线下摄影教学师资的不足,很好地实现因材施教。线上摄影教学模式与线下教学模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摄影教学模式灵活多样。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针对育人环境的改变,根据当下社会的需求,不断地调整摄影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有的放矢的人才培养规格,构建灵活多样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高校摄影教学更上一层楼。适合现阶段具体化、可操作的高校摄影教学结构理论框架的样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3+1”线上线下混合式摄影教学模式

3指自主学习(线下)、点拨归纳(线上)、自检互评(线上),1指拓展实践(线下)。

2.“1+X”线上线下混合式摄影教学模式

1指1门摄影课程教学内容或评价标准(线下),X指根据学生基础和特点,灵活教学,因材施教(线上或线下)。

3.“三位一体”线上线下混合摄影教学模式

摄影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是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三个培养要求融为一体;人才培养内容是将“通识能力、专业能力和个体发展能力”三个培养方面融为一体,摄影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将“线下或线上的课堂教学、线下的实践实训、线上或线下的校内外文化艺术活动”三个培养平台融为一体。

摄影专业实践性、应用性强。不同种类的摄影专业课程要保证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需要谨慎选择适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二、摄影课程种类

摄影课程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摄影理论课和摄影实践课;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摄影基础课和摄影专业课。不同种类的摄影课程选择不同的教学框架和教学策略,适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化的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摄影基础课

摄影基础课是指为摄影专业的学生继续学习本专业,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铺垫,做基本能力与基本素质的准备,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设置的一系列课程,与摄影专业课相对。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摄影基础课,通常指根据摄影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高级摄影人才的培养计划,在培养计划中所开设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

哈尔滨师范大学摄影专业基础课在培养方案中以通识教育课程来体现,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政治理论课和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及应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等基础课。

(二)摄影专业课

摄影专业课是指根据社会需求制定摄影专业的培养计划,在培养方案中所开设的摄影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课程,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摄影专业课与基础课相对。摄影专业课的使命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前沿及专业发展趋势,掌握必要的本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提出、分析和解决专业范围内实际问题的能力。伴随数字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摄影专业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而且与各个领域都有交融、不同程度的渗透,专业知识的范围也相当广泛,摄影专业课的内容需要不断地更新,专业课的设置必须要进行周期性调整。哈尔滨师范大学专业培养方案一般4年修订一次,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

哈尔滨师范大学摄影专业课程,以2020最近一版培养方案为例,专业课程分三大类:核心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核心课程有艺术概论、照明技术、摄影造型、影视摄影和广告摄影等10门。必修课程有传播学、摄影导论、世界摄影史、黑白暗房工艺、数字摄影等10门。选修课程分成三个方向,新闻摄影为A模块、商业摄影为B模块和影视摄影为C模块。A模块新闻摄影开设的选修课有新闻摄影、新闻评论、纪实摄影、图文写作、纪录片摄制、交互媒介设计、社会心理学、报道摄影等;B 模块商业摄影开设的选修课有:产品摄影、平面广告设计、时装摄影、市场调研与分析、人像摄影、建筑摄影、影视广告、商业心理学等;C模块影视摄影开设的选修课有:短片创作、影视美学、编剧基础、影视人物化妆、故事片创作、影视照明技术与艺术、导演基础、影视心理学、影视剪辑技巧、电影史等。D模块传媒学院摄影专业选修课程有创意摄影等。

(三)摄影理论课

摄影理论课是一种在实际拍摄前学习的课程。每一门课都有理论的部分,应从学习方法、形成习惯等方面培养学生将来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素养。理论课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艺术和素养。哈尔滨师范大学摄影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主要有摄影导论、传播学、艺术概论、世界摄影史和摄影美学等。

(四)摄影实践课

摄影实践课是教育部规定与理论课程相辅相成的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一系列课程。面向摄影专业所有学生,专业指导教师有目的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摄影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以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的形式,以个体和小组的学习方式直接参与体验整个操作和创作过程,专业实践教学与思政和理论同行,目标是促进学生品德、认知、行为和情感的全面发展。摄影实践课程的评价方式是以创作作品传达的主题、呈现影像的效果和实践中的表现为考核对象,综合评价学生。

哈尔滨师范大学摄影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除理论课)都有课程实践,除此而外,还有省内(横道河子、伊春朗乡等)、省外(贵州郎德苗寨)共2 次的专业实践、1 次社会实践、创新实践和毕业设计。

三、摄影课程教学特点

(一)摄影基础课教学特点

1.关联性

关联性指构成摄影教学体系的各个要素,既具独立性又具相关性,而且各要素和体系之间,存在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关系。关联性是心理学名词,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反应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或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关系。摄影基础课是专业课先修的课程,是与摄影专业课相关联的基础知识作为准备。

2.持续性

持续性指摄影基础课与专业课具有内在的连续性,两者之间直接是一种连续进行、不间断的过程,可以产生持久的影响。摄影基础课与专业课是摄影知识不间断的过程,形成摄影学科的知识体系。

(二)摄影专业课教学特点

1.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摄影专业课程是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不同维度的课程指标处于不同层级,形成一定的秩序,同层级课程指标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摄影专业课程分为核心课、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摄影专业培养计划的知识体系。

2.规律性

规律性是指摄影专业课之间相互作用中所固有的稳定的规定性。专业课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固有的、内在的本质联系。根据社会发展对高级摄影人才的需求,设置具有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的摄影专业课程体系。

(三)摄影理论课教学特点

1.研究性

研究性是指摄影理论课程带有发现现象和提出针对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性质。摄影理论的学习,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摄影艺术的本质、价值和功能,摸索和发现摄影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摄影理论课程是对摄影的性质和规律深层次地探求。

2.思辨性

思辨性是指脱离摄影艺术实践,进行逻辑上纯理论、纯概念抽象思考、推理和论证出具有哲学意义的理论。摄影理论伴随数字科技的迅猛发展内涵日新月异,对艺术学科交叉与融合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对新手段、新形式所带来摄影观念变化需要冷静的思考和探究。

(四)摄影实践课教学特点

1.实践性

实践性是指把摄影创作理论应用于实际拍摄,具体操作摄影设备获取影像。摄影是实践型、应用型学科。摄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摄影理论的学习和掌握要在实践中逐步消化和升华。摄影技艺要想达到精湛,需要不断地实践。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大量的摄影实践,才能从量上达到质的飞跃,娴熟摄影技巧,真正掌握摄影技能。

2.社会性

社会性是指摄影者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作为社会的一员,要用影像表现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特性。摄影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摄影创作要根植于人民,学生全身心地深入生活,接触社会,在实践中感受摄影艺术的魅力和思考生命的意义。关注社会的发展,关注人类的进步,才能拍出有温度、有筋骨、有生命力的摄影作品。

3.创新性

创新性是指前人从未曾拍摄过的影像或是没有呈现过的影像效果。摄影在实践课中进行创作,创新性体现在从拍摄题材到构思主题,从拍摄视角到拍摄技术技巧,都要用于突破条条框框。带着思考、带着体悟、带着情感把熟视无睹的事物拍得耳目一新,吸引观者的眼球,从作品中获得信息和启发,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拍摄题材、拍摄技术技巧和表达方式上都要勇于突破。先有法,后无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

四、不同课程选择不同线上线上混合式摄影教学模式

(一)摄影理论课教学适合采用“3+1”线上线下混合式摄影教改模式

效果的3指自主学习(线下)、点拨归纳(线上)、自检互评(线上),1指拓展实践(线下)。

(二)摄影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学适合采用“1+X”线上线下混合式摄影教学模式

效果的1指1门摄影课程教学内容或评价标准(线下),X指根据学生基础和特点,灵活教学,因材施教(线上或线下)。

(三)摄影基础课和实践课教学适合采用“三位一体”线上线下混合摄影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规格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人才培养内容融学生“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为一体,人才培养途径融“课堂教学(线下或线上)、实验实训(线下)、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线上或线下)”三个培养平台为一体。

四、结语

摄影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当下后疫情时代社会需求的高质量高级摄影人才,高校摄影专业教师根据所承担不同摄影课程的特点,灵活选择适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摄影教学活动,以保证和进一步提升高校摄影教学的质量。摄影理论课教学适合采用“3+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和评价与指导实践相结合;摄影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学适合采用“1+X”线上线下混合式摄影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摄影基础课和实践课教学适合采用“三位一体”线上线下混合摄影教学模式,为达到摄影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规格,设置通识、基础和专业三位一体的培养内容,采取线上或线下课堂教学、线下实训教学和线上或线下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三位一体的培养途径。

猜你喜欢
摄影艺术基础课专业课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名单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福建入选作品
论摄影艺术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