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演员合唱技能训练要点探究

2022-04-07 12:26沈阳音乐学院肖晓阳
艺术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音乐风格音乐剧乐队

沈阳音乐学院 / 肖晓阳

音乐剧是一个多钟音乐形式综合表演的音乐剧种。在整体的表演过程中,经常会运用合唱方式,来表达和强化角色情感传达的效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音乐剧演员不仅要具有深厚的音乐素养和高超的演唱技巧,而且,在合唱技能方面也必须娴熟的掌握。只有如此,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展现音乐剧的艺术张力和表现人物的情感显现相对完美性。音乐剧的合唱是为了配合或者说是表达、推进、拓展音乐剧故事情节的发展、情感的展现和剧种本身蕴含的深刻含义。因此,对合唱的音效、协和能力以及力度强弱的把握研究很严格。但相对而言,音乐剧的每一个作品中,任何一个声部中,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元素,往深探究,同一个声部中,不同的音区之间,在音响的表现和张力方面都存在着相对不平衡的元素。这就要求合唱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切实的理解不同音乐剧的内涵,根据故事情节的演绎,音乐的变化,进行情绪、舞蹈、音乐的风格、乐队等方面配合。让合唱和音乐剧的契合度达到一致和默契的程度。并且实现音质效果最佳、演唱配合最默契的平衡度。而为了实现这个效果,就需要音乐剧的合唱演员,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强对整体音乐的把握。这种把握是从节奏、速度、声音以及演唱方式方面的。这种把握的实现,不仅需要音乐剧合唱演员,在表演前对音乐作品进行细腻的分析、研究和训练,还需要平时对合唱多种技能要点的娴熟掌握和提高。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此种目标,对音乐剧演员合唱技能训练要点做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一、音乐剧舞台表演中演员合唱功能的确认和发展过程分析

在音乐剧的表演过程中,通过歌唱、合唱、对白、舞蹈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演绎故事的情节、传达人物的思想情感。而其中合唱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相对合唱演员而言,不仅需要高超的歌唱技巧,而且,还要在理解人物情感、音乐变化等方面的基础上,具备高强的团队之间的协和与乐队之间的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一)音乐剧舞台表演中演员合唱功能的确认

合唱是一个很古老的表演形式。在音乐剧诞生之日起,合唱就成了重要的构成部分。音乐剧的合唱和一般形式的合唱,还是有着一定区别的。音乐剧的合唱是具有着舞蹈和歌唱群体的功能。换言之,一般意义上的合唱,只是又歌唱群体的歌者组成。而在音乐剧的表演构成中的合唱,不但具有合唱的功能,为了充分表述剧中的情节或者渲染某种氛围,合唱着,还会载歌载舞。

(二)音乐剧舞台表演中演员合唱发展过程

音乐剧舞台表演中演员合唱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在哈利根和哈特创作的音乐剧目中,让合唱的形式充分的融入了音乐剧的表演中,由此,合唱也就成了音乐剧表演的基本构成。随着音乐剧的逐步发展,合唱也慢慢的拓展出了更多的表演功能。例如,音乐剧中的合唱有最初的单纯的歌者功能,逐步有了舞蹈和表演的功能。并且,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表演的形式和演唱的方法上也有了专业的要求标准。到20世纪中期,随着电视艺术的发展,音乐剧中的合唱也愈发的独立和成熟。音乐剧中的合唱,也不再是单单合唱形式,而是在唱中有表演和舞蹈的形式。并且在演出的风格上,也呈现了多样化的模式。这些模式包括了时下的流行音乐、摇滚音乐以及美国百老汇的歌曲和爵士乐。在合唱过程中,歌者会随着音乐的旋律边歌边舞,让舞台的表演效果和气氛的渲染,达到一种与观者共鸣的效果。

二、音乐剧演员合唱技能训练要点分析

合唱做为音乐剧重要的表演形式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不但具有歌唱的功能,还具备表演的功能。由此,就需要合唱的歌者,在合唱过程中,既要很好的根据音乐剧的内容展现情绪、随着节奏和乐曲的变化表演舞蹈、体现音乐风格,还要加强与乐队的配合。只有如此,才能精准地展现出音乐剧合唱的功能。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合唱着加强技能训练,掌握合唱技能训练的要点。

(一)如何展现情绪

在音乐剧的表演过程中,合唱演员在舞台上的表现,合唱只是其基础,而如何表演才是合唱演员主要表现。表演的主要展现就是演员的情绪体现。所以,合唱演员的情绪展现是演员训练技能要点之一。音乐剧舞台表演的目标就是让音乐剧展现的故事情节、音乐以及其他情境和观众之间产生精神的交融和心灵的共鸣。因此,合唱演员在表演时,其情绪的展现极其重要,也是每个合唱演员技能训练的要点。在情绪的表现上,主要是通过歌唱者面部的表情、演员和演员之间以及演员和观众之间的眼神交流、肢体语言表述进行情绪展现的。首先是面部表情的展现,在音乐剧合唱演员表演过程中,其面部表情的变化,必须和音乐的情绪相符合。例如,在演唱欢快节奏的音乐时,歌唱者的面部表情也必须的欢快的,而在演唱低沉的音乐时,歌唱者的面部表情必须是严肃的。只有如此,才能将音乐剧表述的真正内涵传递给观众,让观者理解故事表达的意义。其次是演员和演员之间以及演员和观众之间的眼神交流,在音乐剧的表演过程中,合唱演员的眼神,是表现音乐剧的故事和人物情感的基础,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和音乐节奏的起伏,演员与演员之间,为了表述情感的默契,是需要彼此之间,通过眼神的对视,来表达情感的融合度。尤其是通过演员和观众之间的眼神交流,更为重要。在演唱中,歌唱演员始终要将自己作为剧中的人物,通过眼神的交流,将故事的意境以及所展现的情节想象,传达给观众。由此,在观众和演员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其三是肢体语言的表述,音乐剧歌唱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通过手、手臂、身体的形态等方面的肢体语言,将舞台的感觉、音乐的情绪变化以及剧情的进展等方面的艺术形态,有效地传递给观众,从而让观众很好地理解和融入剧情之中,是合唱演员需要具备的基础技能。而这样的技能训练,就需要演员在充分理解音乐剧真正内涵的状态下,通过自身的认知,然后,再通过肢体的变化,将故事情节和音乐情绪完美的表现出来。

(二)如何体现音乐的风格

音乐剧合唱演员技能训练的要点之二,就是通过合唱演员的表演,将音乐剧需要表现的音乐风格再现出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音乐,对不同风格的音乐,都能熟练的掌握。娴熟的运用。在如今,音乐剧的音乐风格的表现是很难准确的划分和分类的。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为主的时代中,音乐剧的表演要最大程度的适合观众的体验感。因此,在音乐剧的风格表现上,就不会出现单一风格的状态,而是不同风格的融合体现。在如今,音乐剧的音乐风格基本上融入了最近几十年的流行音乐。而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其音乐风格是很难进行有效界定的。在音乐剧的风格表现上,不同的流行乐在音乐剧中都有着存在方式。例如:在音乐剧中出现过的乡村音乐、摇滚乐、灵魂乐等等。这些不同风格表述上,以《汉密尔顿》的不同音乐风格的表现,最为经典。因此,相对音乐剧合唱演员而言,在技能训练上需要掌握的要点,就是要能熟练的掌握不同的音乐风格,娴熟的在演唱过程中,根据剧情的变化进行不同的风格变化和转换。只有如此阐发,才能让合唱的意义表现出来。

(三)如何加强与乐队的配合

音乐剧的表现中,音乐是主要的精华展现。而音乐的表现是通过乐队的演奏呈现的。因此,合唱演员在演唱过程中,必须加强和乐队的配合。换言之,只有合唱演员和乐队有着良好的默契度。才能让演唱浮现良好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合唱演员加强自身演唱技巧提升的基础上,深入地理解音乐剧的历史文化及乐曲构成。也就是充分掌握音乐剧整体的音乐情绪、风格等方面的变化。并能随着乐曲的变化,改变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合唱演员作为音乐剧的主要表演者,在每部音乐剧的表演之前,首先要仔细分析、聆听和掌握每一个和弦的变化。并根据变化分析出自己的声部,在熟悉后,在进行下一个声部的训练。然后以此为基础,在乐队的伴奏下,将作品完整的演唱出来。也才能与乐队的配合达到“无暇”。当然,合唱演员和乐队配合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繁琐及复杂的,参与音乐剧合唱的演员,首先需要根据自己的状态,对所表演的曲目进行清唱,熟练后,再通过乐队的配合测试自己的音准和乐队的默契度。只有经过多次的训练配合,具有输出成效体现。

三、音乐剧演员合唱技能训练过程中对整体音乐把握的分析

音乐剧的表演是一个集中了音乐、舞蹈、演唱等多种形式的表演艺术。而在这个艺术模式的构成中,音乐是作为主要的精华和最基本的基础性存在的。因此,合唱演员要想初步呈现将合唱部分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有效把握整体音乐的节奏、速度、声音和演唱的思考方式,会体现显著而又巨大的效验。

(一)对整体音乐节奏的把握

合唱是个群体行为,换言之,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因此,在合唱进行时,不但要求合唱者在音准上保持统一、和谐,而且,在节奏的把握上,也要统一、和谐。而要在合唱时,保证节奏的绝对准确,就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合唱节奏的把握,主要在合唱开始和结尾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最容易出现节奏不准的现象。所以,在进行合唱训练时,这两个方面是要密切注意的。其次在音乐剧的构成上,节奏是整体音乐起伏、变化的脉搏。每部音乐剧都具有着鲜明的节奏感。音乐剧在合唱进行时,在节奏的控制方面,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在记谱中八分音符的处置。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当前很多音乐剧基本上是以流行音乐和摇滚乐为基准。而在演唱时,面对百分音乐一般会以等时值进行。伴奏的乐队中的伴奏节奏的乐器,对出现的律动的八分音乐也是主基调。合唱演员在处理八分音符时,主要出现的问题是过于简单处置和孤立演唱。换言之,就是对整体节奏把握的不准确。因此,要把握节奏,就需要理解和认知完整的乐句,从整体方面去处置百分音符。但要注意的是:在爵士风格的乐曲中,百分音符的出现确是不相等时值,所以,要以摇摆的方式去处理。把握音乐剧整体音乐节奏的关键是:合唱演员要适应整体节奏。如果是去计算节奏的起伏变化和形态的模式,就容易步入误区。

(二)对整体音乐速度的把握

音乐剧演员对整体音乐速度的把握,主要在于演员要深刻领悟整体音乐不同条件下,音符变化的感觉。这种感觉建立在演员对整体音乐理解的基础上。但相对而言,感觉的出现也是以音乐风格为基础的。例如:如果摇摆风格的速度比较慢,那么在速度的把握上,就要形成一种向后推的感觉,节奏形态的把握在发音位置上也产生一种即将滞后的发音模式。但如果摇摆的风格是快速时,演员就要具有考前的感觉。节奏形态的把握在发音位置上也产生一种预判早赶的发音模式。所以,合唱演员准确的把握音乐的速度,是其训练的基本技能。而要准确的掌握和娴熟的运用这项技能,就需要演员在面对不同风格的音乐剧作品时,体会和领悟乐曲中细致不同的律动形态。否则,就很难准确的判断整体的音乐节奏的变化和整体音乐律动的形态。虽然,合唱演员也可以根据乐谱中,创作者表明的节拍器速度记号去演唱和把握,但如果不能准确的感受和领悟整体音乐速度的变化,而只是根据节拍器速度记号去演唱,就很难理解其中情感的变化,也就很难让自己的情感融入的乐曲中,从而让表演显得苍白无力。音乐效果和艺术的表现也就会失去应有张力和鲜活的生命力。

(三)对整体音乐声音的把握

音乐剧的舞台展现其实就是不同声音效果的展现。在其声音的结构中,无论的音乐的声音效果,还是演员发出声音的效果,都是在传达和诠释着音乐剧的故事内容和表达着人物的情感。因此,合唱演员的群体发生都舞台效果的呈现,也最为突出。这就要求合唱演员在其技能训练中,必须注重其声音效果的展现。在当今,多元化的文化表现,就要求合唱演员在合唱歌曲时,必须适应不同的音乐风格,尤其是对声音的要求,更是如此。一般状态下,相对于古典音乐,其发生以简单、朴素为主。并且,根据古典音乐的韵律,很少会有颤音出现。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一般发音的状态是饱满的、激昂和热情的。因此,音乐剧的合唱,基本上不会有颤音出现。相对而言,音乐剧的合唱基本上采用的是密集和声,如果运用颤音发生,就会让和声的饱满度和清晰度减弱和降低,不利于整体效果的表达。所以,合唱演员在音乐剧表演合唱时,必须理解不同发声对整体音乐效果的影响。明白和声和单独发声的区别。只有如此,才能让合唱发声的效果达到最佳。当然,相对专业的演员而言,理解和声的内涵,不仅仅需要个人的艺术修养,还需要加强团队的配合和了解不同声音之间的融洽度,才能让合唱的群体发声,最大限度的满足音乐剧舞台表演时,人物情感的抒发和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

(四)对整体音乐演唱方式的把握

在音乐剧合唱表演时,由于音乐剧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不同风格的音乐形态。合唱演员就要根据音乐剧内容的需要,认知不同表演阶段不同的演唱方式。合唱演员将音符的变化有效的实现作曲家想表述的音响效果,是需要根据其变化来实施不同的演唱方式。演唱方式的实施需要合唱演员首先把握音乐剧整体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内涵,然后,以此为基础,对整体音乐的演唱方式进行有效的把握。和古典音乐演唱模式不同的是音乐剧的合唱,其方式在当今现实的环境中,是以爵士乐和流行乐为框架形成的演唱模式。所以,合唱演员需要对这些演唱方法进行熟练的掌握和娴熟的运用。尤其是其中具有广泛意义的声音的变化,更是需要娴熟的掌握和运用。因此,音乐剧的合唱表演,不是单个演唱方式的续连,而是有不同的演唱方式相互辅助、相互支撑或者说的相互融合而成的。在表演中需要运用那种方式,需要演唱者根据不同的旋律和感受,去变化和有效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合唱的表演达到和音乐剧整体表现效果相对完美。

四、结语

音乐剧作为一种集中了音乐、舞蹈、演唱等多种形式的表演艺术和涵盖了独唱、合唱、清唱等不同表演方式的艺术。合唱演员在进行表演时,想达到好的效果,不但需要对整体音乐剧的音乐和故事内容熟悉和理解,在个人演唱技能和群体配合的技巧方面,也需要加强训练。尤其是如今在经济大发展的时期,音乐剧的音乐表现基本是以观者喜闻乐见的爵士乐和流行乐为基础,这就更需要音乐剧合唱演员在节奏、声音、速度等方面进行有效地把控,从而将音乐剧所蕴含的音乐风格涌现显露完美。

猜你喜欢
音乐风格音乐剧乐队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花的乐队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花的乐队
乐队指挥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
FOLLOW FOLLOW 《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