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现实背景、理论渊源及其时代价值

2022-04-08 00:02张芷寻
关键词:总书记思想经济

张芷寻

(上海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09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中国经济工作进行实践调查,形成了一套崭新的、极富创造性的经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其经济思想上始终坚持系统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把握经济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重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经济发展质量,将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高到崭新维度,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开辟全新路径,为经济转型注入强大推动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理论根基,是科学而严谨的系统性经济思想。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现实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了社会安定并且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兴盛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的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重大变化、国际关系出现新变动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形成的现实背景。在新时代的全新定位和背景下,中国的发展成就彰显出中国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习近平经济思想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回答了脱贫攻坚、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发展等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巨大飞跃。

(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中国自1978 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保持了四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从2012 年起,中国经济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有所回落,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进入全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地方考察时明确具体问题,并点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 年的河南考察中提出了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论断,并在同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新常态”进行深刻阐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论断,深刻指明中国经济发展迈入全新阶段,并且厘清中国发展的趋势与定位: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阶段,为了适应未来经济发展趋势,需抓住转折的关键机遇期,不再重点强调经济增速,而是注重新的发展模式与新发展格局。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导下,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需求结构的完善与优化,深度挖掘国内市场,推动内需拉动与创新驱动并举的“以内促外”型经济发展模式,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次是注重经济效率的提升与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经济效率与经济结构的转型最重要的就是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创新型技术的发展不仅带动经济体系的完善,还将推动生产力的提高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且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也有巨大作用。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强大的制造业体系,“制造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2],“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3],“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4]。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如果中国要加强自身国际地位,就必须直面中国发展中的消极因素,积极发展制造业,加强科技创新。他多次强调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核心部分,关键科学技术的掌握决定了国家发展方向以及发展体系的转换。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实现资本、劳动力与资源的有机结合,保持过去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并促进新型产业的优化升级,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要地位,从而持续保持经济发展的高效率。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中,生产力水平更高的劳动在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也产生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通过垄断核心技术为其自身赚取超额剩余价值。由此可见,拥有核心技术的国家和地区往往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领制高点,并且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自身的经济安全。需要注意的是,核心技术无法通过交换等手段真正掌握,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重视中国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从十三五规划到十四五规划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状态和方向有重大转变。首先,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的着力点体现在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进步;其次,居民的供求结构发生变化,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产业结构的变革和重组。经济发展结构的不断优化,推动了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发展向高效率高质量方向进行转型,并且呈现新的发展态势。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鲜明指出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的关键点,明确了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带动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落脚点和科技创新领域的指引点。

(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的物质基础与文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经过了四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有没有”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宣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主要矛盾的转化阐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确立了中国未来发展的鲜明指引,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进行全新定位,是中国道路目标导向的科学把握。

目前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由此引发的区域之间不平衡现象日益显露,不同行业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存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善民生、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性,并关注农村问题,重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2020 年底,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胜利,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国实现了绝对贫困问题的解决,离共同富裕的实现更进一步。为了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文章进行系统性分析,指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需要面对的阶段问题。“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5], 着重指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工作的中心应始终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不动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6]。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阶段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的现实背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更好地推动人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一经济思想的提出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向新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有助于抵御未来的风险和挑战,有助于保障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三)国际关系出现新变化

中国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对现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指引中,阐明了当代发展的核心问题,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总体方向。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中国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九年中,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从愿景走到现实,加强了欧亚非三个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改善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拓展了对外贸易的新模式,维护国际经济秩序,对于提高中国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进出口贸易规模与质量均得到大幅提升。“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共同应对未来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挑战,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推动全球范围平衡发展。”[7]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一带一路”倡议并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中国与多个国家开启双方贸易的新纪元。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美国为了维持霸权主义,试图通过重建更加狭隘保守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来转嫁危机,恢复其曾经的繁荣强盛。美国破坏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行径,造成了全球经济的失衡。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全球化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成果,“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引领全球经济的发展潮流,带动本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乃至发达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世界经济平衡发展和再繁荣,是带领全球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战略。中国遵循市场的发展规律,同时吸收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经验,优化本国资源配置的同时在国际上倡导自由贸易。“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大创新点,对于构建新型经济全球化模式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有着重大的战略指导意义。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对外开放水平,开启构建更高水平更加公平的世界贸易新体系。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的同时,带动国际间的合作,促进世界向和平的方向发展,阻挡逆全球化的浪潮,推动构建经济全球化新局面。如今国际形势发生新变化,在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的指引下,中国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路径必然会朝着高水平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不断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在逆全球化浪潮中促进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发展思路,贡献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中国方案。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继承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升华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习近平经济思想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指导发展,在实践的过程中分析和研究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经验。《共产党宣言》中写到“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8],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终将实现“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9]。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中国经济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1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尤其是重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并且提出要将社会基本矛盾作为有机整体去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国社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生产力的重要性,“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11],这深刻体现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12]。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国国情的系统分析和具体实践,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主线,是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升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性研究,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守,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深入发展。

在实践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灵活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并凝练精华将其融入到经济发展理念当中,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进行创造性结合,形成了富含传统文化特色的经济思想体系。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党在理论创新和具体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支撑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盛,学习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并且强调与中国当今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习近平经济思想将现代化的发展理念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融会贯通,将中华传统文化体现在新时代的发展实践过程中,这不仅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同时提升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属性,形成了极具创造性的新时代经济理论,也给予了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表现形式。新发展理念是弘扬和发展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创新是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因素之一,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与《诗经》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都体现了创新的发展理念。中华传统的“贵和尚中”的人文精神和《老子》中“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均体现了世界是个有机整体,事物之间应协调融合。协调发展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2018 年5 月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讲话中引用“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中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的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传统的“家国情怀”,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发言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史书《三国志》“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人类的共同进步,展示了开放的发展理念。“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思想,体现了共享的发展理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传承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伟大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论述,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先进理论成果,是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习近平经济思想贯彻了毛泽东同志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秉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为人民服务的经济的重点学说;发扬了毛泽东同志经济思想中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业与轻工业重工业的发展中应该协调推进、平衡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思想;发展了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重要观点。习近平经济思想将邓小平同志的经济理论结合新时代的背景进行理论创新。邓小平同志的经济发展思想中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仍然是当今社会主义本质,对于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通过改革,在实践中增强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理论,深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发展,深化了市场经济一般规律认识。习近平经济思想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的精髓,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形成一系列创造性的经济理论。当下,国内国际局势出现深刻变化,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分析发展形势,不断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注重理论总结,形成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形成了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共同富裕思想等重大经济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指引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南,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科学的发展方针,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传承了往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思想精髓并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的理论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吸收借鉴了人类先进文明成果。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当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提倡以文明交流代替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人类先进文明成果之间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有利于破解当今经济逆全球化浪潮带来的消极影响,促进世界各地区间经济和文化的共同发展与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西方经济学中的部分有益思想和理念提炼并改进,将传统西方经济学的有效部分进行转换,展示出包容开放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关注发达国家历史演变和经济发展规律,总结和批判了其发展中的剥削和低效等弊端,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开辟更具包容性的中国经济发展理念。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与推动力,是中国实践道路中的成功实践和重大理论飞跃,充实并升华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指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经济工作的科学行动指南,对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乃至发达国家都具有强大的借鉴意义。

(一)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势

中国进入崭新发展阶段,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下,为保障中国经济安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民生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遵循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从宏观层面调整经济政策,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高度重视效率与公平,强调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经济增长速度等多方面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下,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家综合竞争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各领域各行业发展趋于协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较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具有强大的灵活性,并且克服了西方市场经济的弊端,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十九届四中全会扩充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分配方式和经济运行机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全新定义。习近平总书记将资源配置的方式上升到基本经济制度,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强调了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资源配置方式,坚持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正确调节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满足市场的高度自由,在市场调节失衡的时候,通过政府的合理干预予以归正,并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转型阶段,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过程当中,习近平经济思想发挥了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极大地增强了市场运行的动力,促进经济向更高水平的目标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在分配上注重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性;着力构建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展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整性;强调优化分配方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鲜活性。国际国内的未来经济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与国际冲突等产生的负面影响下面临巨大挑战,不稳定不确定仍然是未来经济发展中不能忽视的困境与难题。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之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于中国今后经济发展过程中避免危机和冲突,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也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者必修课,是坚持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表现。

(二)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全面而系统的规划指引中国经济发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道路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一思想也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等宏伟蓝图。对于近几年个别地区出现市场分割、地方保护与破坏市场规则等问题,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极大影响。对此,中央作出重要指示,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央这一重大经济决策,目的是为了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新型市场体系,通过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进行资源再配置,最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和投资效率的提高。对于控制资本无序扩张,缓解经济运行堵点,消除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机制障碍,提高市场潜力,扩大内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开放的要素市场和全方位地提高分配效率还有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习近平多次强调提升创新水平与掌握领先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在全球经济发展的结构断裂期,中国经济发展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始终坚持供给侧改革,提高我国供给的质量,满足人民对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新时代新要求。在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上,着重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各产业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平衡完善分配体系,深化高水平改革,扩大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使中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下始终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巨大贡献。

(三)为全球经济发展困境提供中国方案

关于经济发展的研究,经济学提供了两个不同的视角:西方经济学强调以技术维度划分经济结构,如不同的要素禀赋结构、技术进步偏向和产业结构等,从而研究这些经济的技术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社会维度划分经济结构,如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劳资分配结构等,从而突出经济发展的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西方经济学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层面研究经济发展的研究较少,新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经济理论的主导思想,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所信奉的政治经济指导理论体系,其主张自由化和非调控化,势必会导致生产结构失调、利润率下降和固有矛盾加深的后果。而中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将GDP 增长率作为评判经济增长效率的唯一标准,而是注重长远性与深层次的转型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始终强调人民的重要性,深刻地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任何发展理念和经济目标都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之中,同时在发展中注重效率与公平,带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突破了传统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困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指明了经济发展之路,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四、结束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先进思想精髓,吸收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汲取了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在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向世界各国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理念,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具有示范意义。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发展道路有了最适合、最有效的经济指导思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未来将有进一步的飞跃,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还会产生更大的成就,未来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总书记思想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