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及意义探究

2022-04-09 17:02胡志章许云钦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实践意义回归生活历史教学

胡志章 许云钦

摘 要:历史虽已成为过去,但它对现实生活所带来的影响依然无法忽视。因此,运用历史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开展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无疑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最终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基于此,人们应当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回归生活的实践活动进行深入探究,为我国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更可行、更高效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回归生活;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9-0038-03

引  言

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对历史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历史教师所开展的课堂教学,不能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而是应当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出发,运用回归生活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从历史思维的角度看待问题,在提升自身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树立科学的历史价值观。

一、回归生活对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回归生活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积累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回归生活的教学方法需要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历史教师应当在开展教学时,更多地选择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摒弃以往机械化的、枯燥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引导高中生学习历史。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历史事件的产生过程与背景进行细致剖析与讲述,还应适当加入一些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其以更积极的心态学习历史。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注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二、生活化教学的困惑

(一)历史课堂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

历史与人类的发展、时代的演进息息相关。历史不仅仅反映了过去的人和事物的演变过程,还向现在的人们传达了当时历史环境下的特定观念,展现了人们的实际生活。但是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通常脱离生活实际。如果教师没有将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学生就会难以理解。

(二)历史课堂教学所运用的方法落后

当前我国已经普及素质教育,但依然有部分高中历史教师没有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依旧沿用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导致历史课堂教学成为“满堂灌”“一言堂”,教师机械讲课,学生被动听课。而且很多高中为了“应付”高考,希望学生在历史科目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背为主”。而历史教师也会给学生“划重点”,或者直接帮助学生“押考题”,然后要求学生背诵。久而久之,学生在面对枯燥冗长的历史知识时,自然感到无比厌倦。

(三)历史课堂教学没有合理设置课程

虽然已经有很多历史教师开始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方法,但是在课程衔接的部分没有进行合理设置,通常将几个毫无关联的历史事件或者人物“拼凑”在一起进行授课。例如,部分历史教师盲目按照“重点”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0课“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之后,没有分析或探究造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多种因素,而是直接跳到“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导致教学内容十分突兀,无法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此外,部分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教材中的理论展开,缺乏生活化的实践教学,使历史课堂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历史教师没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想使历史教学收获更多的成效,高中历史教师就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为其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消除疑惑,打好学习历史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没有做到实时关注,也不会与学生进行主动交流,导致与学生之间产生隔阂,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课后作业与教学考核评价存在问题

首先,由于学生面临高考,部分历史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不会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课后作业的内容通常围绕历史教材展开,要求学生牢记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具体过程和意义等,并没有做到真正回归生活。

其次,为了使学生在高考时取得更好的成绩,部分历史教师盲目运用“唯分数论”的考核与评价方法,不考虑历史课堂教学是否能够达成回归生活的目标,只关注学生在各阶段考试的成绩,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養。长此以往,学生得不到个性化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也无法提高。

三、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应当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出发,通过客观的、社会的历史基础,获取基本的历史知识。同时,历史教师需要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1]。因此,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师需要从历史本身的客观规律入手,使学生能够理性、客观地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与评价,最终使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真正得以树立。

回归生活的历史教学需要与高中生的发展需求及心理特点相契合。在以往的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考试成绩,通常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死记硬背,导致出现“为了学习历史而学习历史”的现象,对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其中。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避免学生对历史教材产生依赖心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展学习活动,做到生活与历史相结合。学生应当在学习历史学科的同时,锻炼自身的历史思维及历史能力,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探索历史学科的内核,激发深入研究历史的热情。

(二)促进学生形成历史时空观念

历史事件发生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要想客观而准确地解释历史事件,就不能将历史事件与特定历史时空割裂。历史学科通常有较大的时间跨度,而且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通常会对某些历史事件理解困难。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并且加以探究,强化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时空观念,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科的趣味。然而,很多历史事件距离现在非常遥远,学生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全面了解特定时间、特定空间中发生此类历史事件的必然性,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历史偏见,无法正确分析及看待历史,甚至用现代人的标准去“苛求古人”。由此可见,历史教师需要开展回归生活的教学。

例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历史资料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当时的诸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理想,选择变法图强的道路,同时运用不同的政策,不断招揽人才。同时,教师需要在分析各个诸侯国开展变法的原因时,可以与改革开放相关联,让学生寻找其中的相同点,帮助学生消除历史偏见,从正确的历史观念出发,思索变法是否具备合理性,最终对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认知。

(三)引导学生甄选论证历史资料

还原历史的主要依据就是各类历史资料,因此对历史资料进行甄选和收集,并且合理运用及看待历史资料,会直接影响对历史的解释及还原效果。如果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对历史进行还原,历史教学将无法真正回归生活。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实际反映情况,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同时走进社会大环境。

例如,在部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大单元备课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事先分组布置任务,让学生搜寻自己感兴趣的某一历史时期与本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历史资料,并展示自身的探究成果,然后由教师进行纠正或者补充;有条件的高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引导学生进行与历史学科相关的实地考察,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进行客观分析的能力。

(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解释

很多历史事件距离今天十分遥远,想要了解其真相并非易事,因此在面对此类历史事件时,需要理性分析,使历史真相能够得以还原。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充分发挥其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当先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表象”,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叙述,然后深入解读。因此,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创设相关历史事件的情境,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运用生活中获得的各种经验,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进行探究、推理、表述和解释。

(五)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涵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追求,也是促进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曾经涌现出大量捍卫国家和民族独立、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杰出人物,他们不应当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应当被人们牢记于心。

例如,在部编版教材“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小视频向学生介绍中共“一大”的召开,帮助学生了解所有参与中共“一大”的历史人物,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中共“一大”召开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密切联系,意识到当今的美好生活与革命先辈的奋斗和牺牲密切相关,使学生在产生家国情怀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六)运用生活化的考核及评价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开展之后,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的考核与评价基础,不仅仅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对学生是否全面发展进行考查。运用回归生活的考核与评价方式,能够促进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可以激勵学生继续学习历史学科。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考核与评价。这样的考核与评价方式既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也能够使考核与评价更加人性化,使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凸显。

(七)历史教师应设置回归生活的课后作业

为了检验或巩固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设置课后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高中历史教师设置的课后作业,应当符合回归生活这一教学目标提出的要求,使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及成效通过课后作业得到强化。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完“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容后,可以设置一个回归生活的作业,要求学生查找自身姓氏的渊源并进行阐述。此类作业不仅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还能够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再将历史作业视为一种负担,消除以往对历史知识枯燥乏味的偏见,切实体会到历史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而积极完成作业、自主学习,使历史知识真正得到巩固。

结  语

综上所述,历史来源于人类的生活,又对人类的生活起到促进作用。因此,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需要回归生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高中历史教学的未来发展途径,在内容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相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当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依旧在持续,教师需要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思考,在明确回归生活对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后,采取一系列回归生活的历史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念,在提升学生历史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学伟.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方法[J].学苑教育,2021(09):93-94.

作者简介:胡志章(1972.4-),男,福建石狮人,任教于福建省石狮市石光中学,中层行政,高级教师,学士学位。

许云钦(1962.11-),男,福建莆田人,就职于福建教育学院文科研修部,副教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实践意义回归生活历史教学
形体礼仪课对大学生自我素质提升的实践意义
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品管圈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