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初心为教学 立德树人谋发展

2022-04-09 15:35连仁昌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摘 要:开展高中政治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坚持遵循立德树人的理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给予重视。教师应从提高学生思想境界入手,强化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有辩证思维、有大局意识、对“三观”有正确认知的人才,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以及确保学生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9192(2022)09-0017-03

引  言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应改进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创新型教学方式,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政治的学习更贴近生活,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兴趣。教师要学会创新课堂模式,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养成。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为深入,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立德树人概述

立德树人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素养的道德理念。从广义上来看,立德树人是指为了对社会成员的政治思想与道德等产生影响而采取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内容种类非常多,学校教育就是其中一种。从狭义上看,立德树人中的德育专门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向受教育的学生系统地传达影响其思想道德的内容,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德育的认识,最终帮助学生成长为性格健全、道德修养良好的国之栋梁[1]。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学校、家庭忽略了对未成年人的德育,这就使一些本可以成才并为社会做贡献的学生,因为立德树人理念的缺失最终变成了危害社会的人。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还关系到整个社会、民族、国家的文明发展。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阶段,学生的道德素质将直接影响社会的文明发展。因此,加强学生的德育非常重要,特别是对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高中生来说,高中政治教学是这个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环,和学生的未来、国家的发展,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

然而,因为道德与法治进入学校教育的时间较短,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自身尚未完全掌握道德与法治中德育的核心理念,教学收效甚微。同时,部分教师没有根据当今教育形势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传统的“一言堂”模式为主,不能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热情,德育渗透不到位。在很多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上,教师只关注书面知识,脱离了生活实际。道德与法治其实是一门和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专业性非常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不能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结合生活实际案例,就无法很好地渗透德育。只有结合现实生活,才能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道德与法治的本质,从而对这门学科产生求知的欲望。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仍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所忽略。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但无法帮助学生健全精神品质。同时,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所忽视,导致学生对核心素养没有正确认知,只会一味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机械式”的记忆,不去考虑深刻的含义,无法将知识理解透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将所学知识停留在书面,不能完全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议题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议题教学就是将所学知识与议题进行有效衔接。该教学方式能将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增强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可以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研究,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公民应该如何参与法治政府建设,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的培养要渗透在高中思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生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入手,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公共参与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讲授“价格变化的影响”内容时,教师为学生播放《家有儿女》视频片段。视频中,妈妈在一家夏季购物中心工作时为所有家庭成员购买了羽绒服,还买了一大袋包括猪肉、鸡蛋、大米等在内的食物。这时刘星问:“妈妈,羽绒服在夏天很便宜。这些食物现在也要买吗?”妈妈回答:“这些东西是什么?价格上涨了,但我们不能不吃不喝呀!”刘星说:“那我想买一台电脑,为什么我要等更低的价格才能买?”在观看了视频的内容后,教师请学生讨论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学生因此了解了价格变化规律、商品的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不同、人们对特定商品的需求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等理论,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科学精神不断增强。

(二)借助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可以教材为着手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学情,对所教授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将知识拆开来讲。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讲述一定要有框架和思维逻辑,这样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对政治更具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三观”,真正提高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这是政治这门学科的重中之重。对于学生而言,政治是理论较多、内容抽象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更应该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及求知欲。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能助力教师更高速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讲授“维护世界和平”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两次世界大战作为切入点,讲解两次大战的始末引发学生的同理心,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这部分知识。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入课外内容,向学生介绍当前仍然饱受战火困苦的国家。为了使教学情境更加真实,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互联网上搜集战火纷乱的图片。看着一张张真实震撼的图片,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当前和平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能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无情,从而更为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学生通过该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沉浸在课堂教学中,从而增强代入感。此外,教师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共情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其美好心灵及学科核心素养。为了让学生对“法治”有更深入的认知,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法治有关的案例,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所学知识表达自身的想法,发表评论,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理解力,锻炼其法治思维。

(三)借助时政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时政教育就是将最新的时政新闻引入课堂,与课本理论相结合,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分析当下的时事新闻,学生能够更多地聚焦国家大事。高中生正值青春期,容易感情用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和评价。例如,在讲授“国家关系”相关内容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教师可以引入当下国际关系的热点话题“中美关系”。首先,多年来中美之间在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有深入的合作,但近几年来中美关系紧张,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中美贸易战、美国对“华为”的打压和抵制等实例,让学生在分析的同时从中总结出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基本形式,明确造成国家间摩擦和紧张局势的根本原因是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其次,让学生思考面對国家间的摩擦和冲突,我们作为公民应该如何做。针对部分学生义愤填膺的态度,以及“敌对”的不理智心态,教师要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全面看待问题。对待国际关系问题不能凭一时的激愤情绪,而应该明辨是非,理性地思考和判断,拿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维护好自己国家的利益。国家间的冲突还受制于国家间合作的深入程度。国与国之间在经济、科技、医疗等许多方面互通有无,还存在着许多共同的利益,共同利益大于利益的对立面是维护国家间和平关系的重要手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理性爱国的态度及理性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为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提供正确的方向引导。

(四)借助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高中阶段进行政治教育,能够收获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行德育渗透,能使高中生的道德品质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校园环境就是最佳的学习场所,不管在班级还是在校园内,都有各项规章制度管理着高中生,教师可以引导高中生自觉遵守并按照规章制度来学习、生活。在班级中,对于遵守纪律、上课不乱说话,能够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一定要作为榜样去表扬。此外,不只是学习,懂得维护班级集体荣誉、爱护班级卫生的学生,教师也要进行表扬。教师要以欣赏、发展的目光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表扬,这样就可以增强高中生的个人和集体荣誉感,帮助他们树立遵守规则的意识。另外,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包含德育的素材故事,从身边讲起,使学生更加深入其中,学习这些德育故事中的优秀品质,成长为正直善良、热爱祖国的少年,真正做到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不能只进行枯燥的大道理的灌输,要将德育无形渗透进高中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借助优秀案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要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除了借助课外活动外,优秀的教学案例也能起到积极作用。在政治教材中,文字占比非常高,如果教师仅仅对文字进行讲解,高中生在学习上就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能很好地吸收知识。对此,教师可以多列举优秀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教学高中政治与网络相关的课程时,教师就可借助案例辅助授课。网络游戏一直是很受学生关注的话题,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如何正确看待游戏。游戏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很多人对待游戏的态度。很多游戏中是包含竞技元素的,这是一种体育精神,本质是为了激发人们的热情,使人们对待生活、工作等更有活力,并不是为了让人沉溺其中。教师可多列举有关网络游戏的正面例子,如为国家争光的游戏、某些学校的电竞专业等,借助这些案例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游戏,使其学会如何控制玩游戏的时间。教师通过正确的案例疏导,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会和道德与法治产生紧密联系,与生活相结合进行教学也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德育理念。在过去的政治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受关注度并不高。在素质教育改革之后,教师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在高中政治课上渗透立德树人的思想,让学生学有所得,灵活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并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做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能把原本枯燥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记忆、背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高中生的“三观”在这个时期形态不唯一,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教师非常有必要通过政治课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全面提升高中生的素质水平。

结  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教师应采用诸多创新型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热情和理性精神,科学合理地培养其完善的社会责任意识及积极向上的社会荣誉感,进而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储开林.例谈“议题”引领下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J].教学与管理,2020(10):60-62.

[2]韩震.新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理念与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20(01):31-38.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高中育人方式变革下的‘博雅多通校本课程创新研究”(课题编号:Fjjgzx20-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连仁昌(1968.6-),男,福建福州人,任教于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