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藏石湾 帝王爱古拙

2022-04-13 19:06邹华
收藏·拍卖 2022年2期
关键词:清宫罗汉紫禁城

邹华

清宫藏石湾是指清宫旧藏里的石湾窑器,而故宫藏石湾则是指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后彙集和收藏的石湾窑器。显然易见,故宫藏的石湾窑器,就包含了清宫旧藏和故宫博物院彙集的藏品。

揭开紫禁城藏石湾窑器面纱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器物部陶瓷组黄卫文研究员。在2015年和2018年,他分别刊行了两篇论文《论明清石湾窑“贡陶”》和《再论石湾窑“贡陶”》。相据他的披露:“目前收藏明清至现代石湾窑藏品有370余件,其中82件为清宫旧藏,……是我们研究石湾窑生产历史问题最具价值的传世资料。”此后,我们对明清两代“紫禁城”皇宫里所藏石湾窑有了清晰的了解。

在清宫旧藏中有石湾窑器实存,同时还可以检录出清宫敬事房档案记载作为互证。黄卫文讲:“通过依据原始档案对旧藏明清窑器在宫中原藏位置及所藏器形、数量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这批旧藏器在清宫中的原藏地点较为分散,除紫禁城内计有10处宫殿处所外,清代其他几处皇家宫苑如颐和园、避暑山庄或盛京皇宫等处也有收藏。而从原藏方位看,它们在宫中既有作殿堂陈设或佛堂供像使用的,也有收贮于宫内御用器库房的,如敬事房、古董房等几处宫内库房的旧藏品。”

在《 “清宫旧藏” 明清石湾窑器统计表》一文中显示,在紫禁城内是养心殿、寿康宫、永寿宫、永和宫、景阳宫、千就亭、宁寿宫颐和轩、宁寿宫花园萃赏楼等处均有陈设石湾陶器。这些均为紫禁城内的皇帝、皇后、妃嫔们的寝宫和日常生活游玩的亭、轩、楼。敬事房、古董房为收贮御用器库房。

其中器皿42件,造像40尊。石湾窑器皿分为花瓶和文玩两大类,以花瓶为最。计有凸缠枝莲纹梅瓶、蓝釉撇口瓶、窑变花釉梅瓶、钧釉兽耳衔环方瓶、哥釉梅瓶、白釉琮式瓶等。造像40尊,其中36尊为罗汉造像(18尊钧红釉罗汉、18尊蓝钧釉罗汉),其余4尊:一尊为寿星立像,一尊为罗汉坐像,两尊为弥勒佛坐像。

清宫旧藏石湾窑器的釉色以月白釉、绿釉、蓝钧釉、红钧釉、哥窑釉、黄釉为主。胎骨、釉色和器型的風格:传神、厚重、古拙、朴雅。

就目前可知在紫禁城养心殿,至少常年摆放着三件石湾窑器,一件为明代缠枝莲纹梅瓶、一件为清代蓝釉撇口瓶、一件为清代绿釉瓶。这三件石湾窑器看似平淡无奇,为何皇上舍弃宫中奇珍异宝,偏偏选上石湾器呢?皇上一定是被石湾厚重古拙的气场吸引住了。正是石湾窑器返璞归真的格调,极简的形制,沉着厚重的釉色,符合帝王的审美情趣。

乾隆也爱石湾陶器

在清宫档案中还记载了一件乾隆皇帝鉴定石湾窑器的趣事:《内务府活计档》乾隆八年(1743年)十二月“木作”中记录:当日,有一件 “宜兴挂釉瓜棱罐”,系广东石浣(湾字之误)女子成作……交太监胡世杰呈进。乾隆皇帝对太监胡世杰所呈的这个罐有疑问,下旨“认看”(即鉴宝)。后果真证明乾隆皇帝的疑问是对的, 第二天就被辨识为广东石湾窑的产品。

清宫旧藏中的文玩更令皇上爱不释手,乾隆皇帝常常对自己喜爱之物诗兴大作,留下了不少御题之诗,咏琴咏砚更是常事。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明代月白釉圆砚底部就篆刻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咏宋均窑砚》御题诗一首:“越器曾稀见,宋窑今始提。石堪匹老洞,磁本是澄泥。”皆因是乾隆爷喜爱之物,宫中特别订制紫檀木盒来保存,盒盖上嵌与砚池同形的扇形玉片。不过这回乾隆皇帝却看漏眼了,错把明末石湾窑砚认作了宋越窑器砚。这件藏品台湾学界已验为明代末年石湾窑的作品。

据光绪朝陈设档中的记载,在著名的颐和园中,还有当时慈禧太后亲自点选陈设的明清旧藏石湾窑器6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两件,一件为明石湾窑绿釉双耳环瓶,另一件为明石湾窑窑变花釉象式花插。

石湾窑器在清宫被视为极为贵重之物。清宫旧藏中有一明代石湾蓝釉云纹水丞。高3.5厘米、口径2.5厘米、足径1.5厘米。水丞敛口、鼓腹、平底内凹,附有宫中后配的小玉勺。清光绪十年(1884年)此水丞在宫中被摔碎,后经粘补修复。在原包装纸上留有如下文字题记:“光绪十年十一月初二日,太监闫佟福摔碎水盛,总管刘福清请旨将闫佟福板责六十,出了账了,特存收库,二位首领罚钱粮两个月。”太监闫佟福失手摔碎了小小的水丞,就招来了板责六十,还连累了他的两位领班也停发两个月钱粮。由此看来,清宫里的皇上对石湾窑器的爱并非一般的厚爱呀!

清宫藏石湾,帝王爱古拙。这并非坊间野史的编撰,是建立在清宫档案和清宫旧藏作为文档和器物互证所得,有太多信息值得我们去探究、玩味!

(编辑/李木子)

猜你喜欢
清宫罗汉紫禁城
清宫大戏《铁旗阵》改编考述
紫禁城之旅
紫禁城在1918
华清宫
紫禁城600年
2020年《故宫日历》发布
李宏禹作品
B超在产后宫内胎盘残留清官术中的应用价值
少林秘传小罗汉拳(中)
愁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