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胃肠功能康复的影响

2022-04-13 02:17黄静仪江国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谷氨酰胺结肠镜复方

黄静仪 王 玮 江国华

1.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制剂中心,广东佛山 528000;2.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广东江门 52903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作为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类型,该病患者表现出肠道黏膜溃疡、出血等症状,病情具有缠绵反复、难以治愈等特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20%左右的UC患者在病情发展期间面临严重并发症的威胁,而UC也已成为结肠癌病发的一项高度危险因素[1]。基于当前临床针对UC 的病发机制仍然缺乏统一结论的原因,临床针对UC 患者的治疗只能以积极控制患者的急性发作、维持缓解效果、降低疾病复发,作为主要治疗目的[2]。但伴随着近年来对UC 发生发展机制认识的不断加深,多种药物开始应用于UC 患者的治疗进程中并取得良好效果。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是一种新型黏膜保护药剂,对保护人体肠道黏膜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已有研究证实,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在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症状均有显著疗效,对改善人体胃肠系统炎症反应发挥了积极作用[3-4]。因此本次研究将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用于UC 患者的治疗进程中,探讨该药对UC 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研究该药对UC 患者胃肠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2 例UC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46)和对照组(n=46)。试验组中,男25 例,女21例;年龄35~65 岁,平均(49.88±6.52)岁;病程1~12年,平均(5.53±2.21)年;病变位置包括直肠11例、左半结肠28 例、广泛结肠7 例。对照组中,男24 例,女22 例;年龄35~65 岁,平均(48.93±6.98)岁;病程1~12年,平均(5.06±2.14)年;病变位置包括直肠10 例、左半结肠26 例、广泛结肠1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江门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病情诊断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中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5];②患者疾病发展进程中无严重并发症,未接受胃肠系统手术治疗;③本次研究前3 个月,患者未参加其他药物相关临床研究;④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方案,签订同意证明。

排除标准:①伴有痢疾、结肠炎、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以及其他与胃肠功能相关的疾病患者;②正在接受生物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疾病患者;③伴有心脏、肝脏、肾脏等脏器恶性肿瘤疾病患者;④妊娠、哺乳以及其他处于特殊时期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48,生产批号:20080708,规格:0.25 g×24 s)治疗。用药方法为0.5 g/次,3 次/d。持续14 d。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3598,生产批号:191122(2019/11/29-2021/10),规格:36 s/瓶]治疗。用药方法为2~3 s/次,3 次/d。持续14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治疗效果。治愈:患者腹泻、便血等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结果提示肠黏膜溃疡糜烂等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检查结果恢复正常,随访3 个月内无复发;显效:患者腹泻、便血等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结果提示肠黏膜病变范围消失幅度≥75%,大便常规检查结果提示红细胞数量<5 个/低倍镜;有效:患者腹泻、便血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结肠镜检查结果提示肠黏膜病变范围消失幅度为50%~74%,大便常规检查结果提示红细胞数量<10 个/低倍镜;无效:患者腹泻、便血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各项检查结果未达到上述标准[6]。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肠屏障功能。选择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三项指标作为肠屏障功能的评价指标。选择患者晨起空腹血液采集血样标本,其中二胺氧化酶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D-乳酸使用比色法检测,细菌内毒素使用胶凝法检测。③胃肠功能康复相关指标。选择结肠镜下评分、UC 改良梅奥评分(modified Mayo score,Mayo)、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ality of life index,GIQLI)三项指标作为胃肠功能康复的相关指标。其中结肠镜下评分使用Rachmilewitz评分标准,针对黏膜损害、黏膜变脆、血管分布、黏膜颗粒进行评估,评分范围0~16分,得分越高即代表患者黏膜病情越严重[7];Mayo评分主要针对患者排便系统、便血情况、肠镜检查结果、医师总体评价进行评估,评分范围0~12 分,得分越高即代表患者疾病活动影响越严重[8];GIQLI 指数主要针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活动、家庭生活进行评估,评分范围0~144 分,得分越高即代表患者胃肠系统相关的生活质量越好[9]。④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肠胃不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屏障功能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间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屏障功能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屏障功能指标的比较(±s)

组别二胺氧化酶(U/L)D-乳酸(mg/L)细菌内毒素(U/L)试验组(n=46)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n=46)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4.95±1.31 2.78±0.92 9.194<0.001 14.92±3.51 10.81±3.32 5.770<0.001 20.31±9.74 6.52±2.11 9.385<0.001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4.85±1.51 4.01±0.97 3.174 0.001 0.339 0.368 6.240<0.001 15.33±4.02 12.45±5.29 2.940 0.002 0.521 0.302 1.781 0.039 21.57±9.28 10.47±2.58 7.816<0.001 0.635 0.263 8.038<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功能康复相关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结肠镜下评分、Mayo评分、GIQL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结肠镜下评分、改良Mayo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GIQLI 指数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结肠镜下评分、改良Mayo评分低于对照组,GIQLI 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功能康复相关指标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功能康复相关指标的比较(分,±s>)

组别结肠镜下评分改良Mayo评分GIQLI 指数试验组(n=46)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n=46)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8.46±2.01 2.15±1.03 18.949<0.001 6.15±1.86 1.42±0.53 16.587<0.001 81.95±14.22 115.24±13.36 11.572<0.001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8.65±2.04 3.89±1.44 12.929<0.001 0.450 0.327 6.666<0.001 6.02±1.76 2.51±0.72 12.519<0.001 0.344 0.366 8.269<0.001 83.51±13.67 98.72±10.61 5.961<0.001 0.536 0.297 6.567<0.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试验组治疗期间出现胃部不适1例(2.17%);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胃部不适2 例、恶心2 例(8.70%)。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3,P=0.168)。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范围内饮食结构的发展和变化,使得胃肠道炎症性疾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长。UC 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统计提示近年来亚洲范围内UC 的病发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在30~50 岁的青年群体中,UC 的病发率逐年走高[10]。亦有研究显示,我国范围内UC 患者的发病率已经高达11.6/10 万,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全身性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损害[11]。由于当前临床对UC 的病发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因此该病除结肠切除术外缺乏特效治疗方案。但在UC 患者缺乏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当前临床主张选择适当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尽可能维持患者结肠结构的完整性。

纵观UC 患者的药物治疗选择,微生态制剂、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等对该病均有良好疗效,但在具体治疗进程中也都存在相应缺点。例如氨基水杨酸制剂对UC 患者疗效有限,糖皮质激素治疗时患者耐药问题频发等。本次研究在UC 患者的治疗中选用美沙拉嗪肠溶片作为主要药物。美沙拉嗪属于非甾体抗炎药,是当前临床针对轻度、中度UC 患者治疗的常用药物,治疗效果得到临床公认。研究证实:美沙拉嗪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肠道黏膜组织,对缓解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肠黏膜炎症反应均有显著效果[12]。亦有研究提示:美沙拉嗪对人体血小板活动因子存在抑制功能,因此对改善UC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也有积极作用[13]。但美沙拉嗪治疗UC 患者虽然疗效确切,却需要长期服用,患者仍然面临耐药问题以及疾病复发的威胁。因此本次研究中选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辅助治疗UC 患者,期望能在短时间内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是一种包含谷氨酰胺、甘草、茯苓、白术等多种有效成分的复方制剂。其中谷氨酰胺是人体细胞分裂时的重要能源因子,对维护人体肠黏膜组织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在UC 患者的治疗中能有效维护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免疫功能以及肠道微生态环境[14]。也有研究证实:谷氨酰胺能够降低人体肠黏膜组织上细菌的黏附效应,有效预防肠黏膜遭受细菌损害,对降低人体肠黏膜损伤和渗透性均有积极效果[15-16]。而甘草、茯苓、白术等其他有效成分则借鉴中医传统理论,联合使用时具有抗炎、抗过敏、解毒等诸多功效,进一步增强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对UC 患者肠黏膜损伤的保护功能,提高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对UC 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辅助美沙拉嗪治疗UC患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的加入,并不会对UC 患者治疗时的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胺氧化酶位于人体肠黏膜细胞内部,是反映人体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D-乳酸则是肠道内固定细菌的代谢产物,是反映人体肠道组织通透性的重要指标;细胞内毒素水平则主要反映人体内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完整程度。提示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在美沙拉嗪治疗UC 患者的基础上,对提升UC 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结肠镜下评分、改良Mayo评分低于对照组,GIQLI 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结肠镜下评分是反映UC 患者肠黏膜病变损伤程度的评价指标,Mayo评分是反映UC 患者疾病相关活动度的评价指标,GIQLI 指数是反映UC 胃肠系统相关生活质量的指标。提示在UC 使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辅助治疗时,患者肠黏膜病变损伤改善,疾病相关活动影响更低,患者胃肠系统相关生活质量自然更好。因此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治疗后三项指标的改变,亦从侧面提示出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对UC 患者胃肠康复效果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辅助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能有效提升患者疗效,无安全隐患,同时进一步改善患者肠屏障功能,对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谷氨酰胺结肠镜复方
普通结肠镜检查中缓解疼痛方法的研究进展
谷氨酰胺代谢与卵巢癌相关研究进展*
谷氨酰胺对骨肽药物促UMR106细胞增殖试验的影响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判定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谷氨酰胺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心理行为干预和技术配合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意义评价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