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NP、CRP、Hcy水平的影响

2022-04-13 02:17李小连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达拉神经功能程度

曾 清 李小连

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宜春 33600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作为临床的常见多发病,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等特点,以头晕、恶心为其主要病理学特征,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1-2]。针对该疾病,临床多采用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治疗,以此有效疏通堵塞血管,及时调节脑缺氧、缺血现象,进而达到治疗目的[3]。但该药物易引发消化道出血、再梗死等不良反应,不利于长期治疗,无法达到临床预期,故探寻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成为临床研究热点。依达拉奉作为自由基清除剂,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达到修复神经的功效,且能够有效抑制脑细胞的过氧化,以减轻脑组织损伤[4-5]。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依达拉奉在ACI 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患者探寻更安全可靠的用药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4 例ACI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 例。对照组中,男19 例,女13 例;年龄43~72 岁,平均(60.79±2.48)岁;梗死部位:小脑5 例,丘脑9 例,脑叶8 例,脑干5 例,基底节5 例;发病时间4~24 h,平均(16.78±2.14)h;合并症:高血压15 例,高血脂8 例,糖尿病12例。研究组中,男20 例,女12 例;年龄41~70 岁,平均(60.71±2.46)岁;梗死部位:小脑6 例,丘脑8 例,脑叶9 例,脑干4 例,基底节5 例;发病时间3~22 h,平均(16.76±2.13)h;合并症:高血压11例,高血脂15 例,糖尿病1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6]的相关诊断标准;②经CT 确诊为ACI;③近期无颅内或椎管内手术;④24 h未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者;⑤均为首次发病;⑥患者知悉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对本方案使用药物难以耐受者;②重要脏器功能不良者;③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④神经系统紊乱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组后,均予以常规调脂、神经保护、活血等对症处理,之后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产品批号:170624)口服治疗,100 mg/次,1 次/d。研究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国药准字H20130133,产品批号:170523),将30 mg 该药物溶解于0.9%100 ml 氯化钠注射液内,行静脉滴注,2 次/d。两组持续治疗10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临床疗效。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7]评分情况评定。基本痊愈:NIHSS评分下降>90%,病残程度评估为0 级;显著进步:NIHSS评分下降46%~90%,病残程度评估为1~3 级;进步:NIHSS评分下降18%~45%;病残程度评估无变化:NIHSS评分下降<17%;病残程度恶化:NIHSS评分提升18%。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②血清学指标。采集患者治疗前后晨起空腹3 ml静脉血,离心获取血清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C 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

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 评估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重度:12~25 分;中度:5~11 分;轻度:0~4 分。

④不良反应。记录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BNP、CRP、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BNP、CRP、Hcy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BNP、CRP、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的比较(±s>)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BNP:脑钠肽;CRP:C 反应蛋白;Hcy:同型半胱氨酸

组别BNP(ng/ml)治疗前治疗后CRP(mg/L)治疗前治疗后Hcy(μmol/L)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32)研究组(n=32)t 值P 值436.53±34.29 436.46±34.34 0.009 0.993 258.79±25.63a 187.38±19.79a 13.414<0.001 17.87±3.25 17.74±3.31 0.171 0.865 11.37±2.84a 7.87±2.32a 5.806<0.001 25.56±3.98 25.53±3.95 0.033 0.974 18.66±2.75a 13.43±2.14a 9.130<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比较(分,±s>)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n=32)研究组(n=32)t 值P 值14.52±3.13 14.54±3.09 0.028 0.978 10.78±2.54 7.34±2.12 6.325<0.001 5.644 11.687<0.001<0.001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中,发生腹泻3 例,呕吐6 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13%(9/32);研究组中,发生腹泻2 例,呕吐3 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63%(5/32),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3,P=0.227)。

3 讨论

ACI 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动脉阻塞,引起脑部组织血氧供应不足,导致机体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促使脑功能发生障碍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出现眩晕、乏力等症状[8-9]。目前,临床多采用超早期溶栓治疗,阿司匹林作为治疗该疾病的常用药物,进入机体内可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1 活性,促进微循环恢复,降低血浆黏度,进而阻止血栓形成,提高患者脑部缺血区血流再灌注,有效控制病情进展[10]。但由于患者机体血栓溶解后,血液和氧恢复供应,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进一步损害脑细胞,单一的抗凝治疗疗效甚微,已无法满足临床治疗需求[11]。

BNP 是血管活性多肽,具有调节血压、舒张血管等作用,当血管受损伤时大龄分泌;Hcy 属蛋氨酸代谢产物,可提高凝血活性,促进血小板聚集,与BNP共同反映血管状态。而CRP 作为肝脏分泌的急性时相蛋白,在机体受感染、炎症反应时急剧上升,能够有效反映脑梗死病情程度[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BNP、CRP、Hcy水平、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表明依达拉奉治疗ACI 患者作用明显,能够有效改善血清学指标,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分析原因认为依达拉奉属强效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经静脉给药后通过清除大脑内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缓解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血清学指标,达到保护脑组织功效[12-13]。同时依达拉奉分子量较小,具有良好的亲脂性,能够穿透血脑屏障,促使脑梗死周围血流增加,改善患者梗死部位缺血、缺氧状况,最大程度保护其神经元,减轻神经功能损伤[14-15]。此外,依达拉奉还能够缓解脑血管痉挛症状,有效预防梗死进展,改善其神经功能[17-18]。依达拉奉从不同的途径促使患者脑脑血管可较快地恢复供血供氧能力,以此更利于脑组织修复,进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在ACI 患者中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血清学指标,减轻炎症反应,利于改善神经功能,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达拉神经功能程度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
幸福的程度
门达拉湾酒店的特色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