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复合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分娩镇痛的麻醉效果

2022-04-13 02:17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低浓度罗哌高浓度

曹 雷 赵 鹏 何 辰

北京燕化医院麻醉科,北京 102500

疼痛是一种症状,更是一种感受,在孕妇分娩过程中显著存在。分娩疼痛级别较高,给孕产妇带来身体和心理不适,影响产程[1]。分娩镇痛就是通过镇痛技术降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减少分娩时的恐惧和产后疲倦,对母体和胎儿都有很大的益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可用于产妇分娩镇痛,但不同浓度舒芬太尼麻醉方法,其麻醉效果或存在显著差异[2]。因此,选取210 例孕妇开展本次研究,孕妇分为两组,分别接受0.1%罗哌卡因+0.2 μg/ml 舒芬太尼麻醉方案和0.1%罗哌卡因+0.4 μg/ml 舒芬太尼麻醉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后效果及麻醉30、50 min 后、宫口开至十指时、分娩时简明-麦-吉疼痛问卷(short form-McGill pain question,SF-MPQ)评分,探寻对疼痛控制起效时间、疼痛控制维持时间、产后出血量、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以寻求疗效更佳、更安全的分娩镇痛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北京燕化医院收治的210 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浓度组(105 例)与高浓度组(105 例)。低浓度组中,年龄25~36 岁,平均(31.13±2.06)岁;分娩孕龄38~41 周,平均(40.41±1.33)周。高浓度组中,年龄22~37 岁,平均(31.09±2.11)岁;分娩孕龄38~41 周,平均(40.42±1.25)周。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单胎宫内足月妊娠;②无妊娠期并发症;③符合硬膜外麻醉适应证。排除标准:①多胎妊娠;②凝血功能异常者;③心肺功能不佳者;④患有精神疾患的产妇;⑤对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两组孕妇临产时,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心电监护仪,给予低流量吸氧,氧流量为2 L/min,监护孕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宫腔压力、胎儿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待宫缩规律且宫口开至3 cm 后,协助孕妇取左侧卧位,在产妇L2~3间隙处进行穿刺,硬膜外穿刺并回抽,明确硬膜外导管未误入蛛网膜下腔或血管后,分别采用3 ml 的1%利多卡因(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71105)、3 ml 的1.6%利多卡因进行试验,若没有局麻药中毒和蛛网膜下腔阻滞征象后,明确麻醉平面,连接自动镇痛泵。给予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20703)+舒芬太尼(湖北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20620)的混合液进行麻醉镇痛。低浓度组方案:0.1%罗哌卡因+0.2 μg/ml 舒芬太尼麻醉。高浓度组方案:0.1%罗哌卡因+0.4 μg/ml 舒芬太尼麻醉。待产妇宫口全开时停药。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于麻醉30、50 min 后、宫口开至十指时、分娩时采用SF-MPQ 评估疼痛程度。SF-MPQ[3]总分42 分,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强。

比较两组的疼痛控制起效时间、疼痛控制维持时间、产后出血量。

记录两组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皮肤瘙痒、呕吐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不同时间点SF-MPQ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麻醉30、50 min 后、宫口开至十指时、分娩时的SF-MPQ评分逐渐降低,高浓度组麻醉30、50 min 后、宫口开至十指时、分娩时的SF-MPQ评分低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不同时间点SF-MPQ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麻醉不同时间点SF-MPQ评分的比较(分,±s>)

注 与本组麻醉30 min 后比较,aP<0.05;与本组麻醉50 min 后比较,bP<0.05;与本组宫口开至十指时比较,cP<0.05;SF-MPQ:简明-麦吉疼痛问卷

组别例数麻醉30 min 后麻醉50 min 后宫口开至十指时分娩时低浓度组高浓度组t 值P 值105 105 13.49±2.41 10.55±1.32 10.9636<0.0001 10.22±2.51a 9.98±1.73a 4.1681<0.0001 8.75±0.11ab 6.74±0.14ab 115.6817<0.0001 5.91±0.13abc 3.51±0.35abc 65.8680<0.0001

2.2 两组患者疼痛控制起效时间、疼痛控制维持时间、产后出血量的比较

高浓度组的疼痛控制起效时间短于低浓度组,疼痛控制维持时间长于低浓度组,产后出血量少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控制起效时间、疼痛控制维持时间、产后出血量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疼痛控制起效时间、疼痛控制维持时间、产后出血量的比较(±s>)

组别例数疼痛控制起效时间(min)疼痛控制维持时间(min)产后出血量(ml)低浓度组高浓度组t 值P 值105 105 7.41±1.14 5.38±1.23 12.1035<0.0001 76.25±5.33 119.87±7.15 50.1199<0.0001 275.34±28.47 210.58±21.15 18.7105<0.0001

2.3 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有临床研究表明,硬膜外麻醉方案能够帮助产妇镇痛,从而提高母婴安全性[4-6]。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硬膜外麻醉方案[7]。罗哌卡因属于一种酰胺类局麻药物,具有镇痛作用[8]。舒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二者联用,能够提高镇痛效果[9]。在孕妇分娩镇痛中,舒芬太尼的剂量包括0.2、0.4 μg/ml[10]。因此本文开展了一项研究,分析罗哌卡因复合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分娩镇痛的麻醉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麻醉30、50 min 后、宫口开至十指时、分娩时的SF-MPQ评分逐渐降低,高浓度组麻醉30、50 min 后、宫口开至十指时、分娩时的SF-MPQ评分低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的疼痛控制起效时间短于低浓度组,疼痛控制维持时间长于低浓度组,产后出血量少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0.1%罗哌卡因+0.4 μg/ml 舒芬太尼麻醉的分娩镇痛效果更佳。分析其原因,0.1%罗哌卡因+0.2 μg/ml 舒芬太尼麻醉,但镇痛起效缓慢,部分产妇肌肉松弛效果、镇痛效果欠佳[11],且镇痛维持时间较短[12],第二、三产程较长的产妇易出现应激反应[13-14],影响产程,增加产后出血量。0.1%罗哌卡因+0.4 μg/ml 舒芬太尼麻醉麻醉方案镇痛起效更快、更持久,满足第二、三产程较长的产妇的镇痛需求。两组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对人体的生理机能干扰较小,不易增加麻醉不良反应[15-17]。

综上所述,孕妇分娩中接受0.1%罗哌卡因+0.4 μg/ml舒芬太尼麻醉方案的效果更佳,镇痛起效更快,能够更有效降低孕妇疼痛感受,延长镇痛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且不增加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低浓度罗哌高浓度
低浓度二氧化碳快速集获器面世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产妇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细粒级尾砂高浓度胶结充填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
高浓度农药废水的治理方法
低浓度粉尘测量仪检定装置的应用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铁炭微电解预处理高浓度酵母废水
不同生物膜滴滤池处理低浓度污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