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谱CT血管造影对壶腹部周围癌及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2-04-13 02:17傅志颖胡含明巫启恒王小方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能谱造影例数

陈 亮 傅志颖 胡含明 巫启恒 刘 霞 王小方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西萍乡 337000

壶腹周围癌指起源于壶腹部2 cm 内,包括Vater壶腹、胰管开口处、胆总管末端、十二指肠乳头及其周围黏膜癌。为了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确定手术范围,判断患者预后,进一步对其进行定性诊断十分必要[1]。CT 能谱成像技术采用单X 线管50 cm FOV 内双能量成像模式,突破传统CT单参数成像,定量多能谱参数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生成不同单能量水平图像,提高组织对比噪声比,提高血管显示,为壶腹周围癌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2-3]。本研究比较常规CT增强扫描与能谱CT血管造影壶腹部周围癌诊断及术前分期诊断价值,旨在为疾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 例疑似壶腹部周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2 例,女28 例;年龄37~78 岁,平均(57.99±6.36)岁。纳入标准:①经MRI 或CT 扫描发现病灶,疑为壶腹部周围肿瘤患者;②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且术前未进行过放疗或化疗等相关治疗;③影像学扫描与病理结果时间间隔不超过2 周。排除标准:①不能有效配合影像学扫描检查;②扫描图像不清晰,影响结果的判断;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④临床资料不全。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采用宝石能谱CT(Discovery CT750 HD,GE Healthcare),首先进行常规增强CT 扫描,检查前15~30 min,给予患者清水800~1000 ml 进行上消化道充盈,减少气体伪影影响。增强前常规上腹部平扫确定病灶所在位置,然后行能谱CT 双期增强扫描。肘静脉高压注射碘对比剂碘海醇80~100 ml,速率3 ml/s。动脉晚期扫描采用腹腔干水平腹主动脉内CT 值监测促发扫描,阈值120 HU,达到相应阈值后延迟8 s 开始扫描(对比剂注射后35~40 s),门静脉期扫描在动脉期结束后的30 s。扫描参数设置:80~140 kVp,0.5 ms 快速切换,电流220~640 mA,层厚、层间距均为5 mm,螺距0.984∶1,转速0.6~0.8 s/r。能谱CT血管造影进一步将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混合能量图像进行70 keV 单能量重建和薄层重建,层厚、层间距均为1.25 mm。将图像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ADW4.6 进行后处理,利用GSI Viewer 软件对单能图像进行分析,分别在轴面、矢状面、冠状面测量病灶大小,选择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分析病灶ROI 平均能谱曲线;在基物质密度图像上分别测量ROI 的水浓度和碘浓度;能谱曲线的斜率。

1.3 壶腹部周围癌T 分期

参照美国抗癌联合会分期标准[4],T1期:肿瘤局限于Vater 壶腹或Oddi 括约肌或肿瘤侵犯超出Oddi 括约肌和/或侵犯至十二指肠黏膜下层;T2期:肿瘤侵犯十二指肠固有肌层;T3期:肿瘤直接侵犯胰腺或累及胰腺十二指肠周围组织或十二指肠浆膜,但未累及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T4 期:肿瘤累及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和/或肝总动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常规增强扫描与能谱CT血管造影对壶腹部周围癌的诊断效能,敏感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假阳性)例数×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阳性)例数×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真阴性+假阴性)例数×100%。

2 结果

2.1 壶腹部周围癌疾病诊断结果分析

44 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有壶腹周围癌(胰头癌10 例,胆总管末端癌10 例,十二指肠癌24 例),16例为壶腹部周围炎性肿块。常规CT 增强扫描共检测出恶性病灶40 例,良性病灶20 例;能谱CT血管造影共检测出恶性病灶42 例,良性病灶18 例(表1)。

2.2 常规CT 增强扫描与能谱CT血管造影诊断效能的比较

能谱CT血管造影诊断良恶性病灶诊断敏感度为93.18%,特异度为93.76%,准确度为93.33%,阳性预测值为97.62%,阴性预测值为83.33%,高于常规CT增强扫描的77.27%、62.50%、73.33%、85.00%、50.00%(表2)。

表2 常规CT 增强扫描与能谱CT血管造影诊断效能的比较[%(n/N)]

2.3 能谱CT血管造影壶腹部周围癌分期与病理T 分期结果比较

41例能谱CT血管造影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均为壶腹部周围癌的患者中,病理T 分期包括T1期4例,T2期21例,T3期13 例,T4期3 例;能谱CT血管造影结果显示T1期5 例,T2期20 例,T3期12 例,T4期4 例。

2.4 能谱CT血管造影对壶腹部周围癌T 分期效能分析

能谱CT血管造影对壶腹部周围癌分期诊断与病理T1、T2、T3、T4分期结果的Kappa一致性分别为0.626、0.659、0.597、0.532(表4)。

表4 能谱CT血管造影对壶腹部周围癌T 分期效能分析[%(n/N)]

表3 能谱CT血管造影腹部周围癌分期与病理T 分期结果(例)

3 讨论

壶腹部周围癌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5%,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8~9 位,病死率高居肿瘤死亡的第4 位[5-6]。由于壶腹部周围区域复杂多变的解剖特点以及病变的多样性,其影像诊断和鉴别一直是临床研究重点与难点之一。

能谱CT 凭借其特有的高纯度与高通透性,再加上其专有的高清算法,使得CT 图像质量更为清晰[7]。CT 能谱成像技术将诊断由形态学步入功能学领域,根据能谱曲线和能谱特征参数差异,为壶腹部周围癌的鉴别提供了一种新颖有效的方法[8-9]。能谱CT血管造影可以直观显示肿瘤形态、大小,动态观察肿瘤动脉,监测其血流运行情况,立体、直观地显示肿瘤解剖结构以及血管间的毗邻关系,对单一血管清晰重建,有效显示该血管的形态、走行[10-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能谱CT血管造影判断良恶性病灶节的诊断效能高于常规CT 增强扫描,与王奕乔等[15]研究结果一致。能谱CT血管造影以宝石作为探测器材料,分子结构稳定,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其能够精确重建出40~140 keV 内的单能量图像,通过碘/水密度图像的单能量图像可以减少金属伪影而不会降低血管对比度,对于肿瘤周围动脉血管的显示具有明显的优势,可进一步提高壶腹部周围癌的诊断效能[16]。对壶腹部周围癌进行准确的术前分期有利于评估手术切除肿瘤的可能性,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术及进行准确地判断患者预后[15]。本研究分析能谱CT血管造影判断壶腹部周围癌T 分期与病理分期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显示能谱CT血管造影与病理T1、T2、T3、T4分期结果的Kappa一致性较高,分别为0.626、0.659、0.597、0.532,可指导壶腹部周围癌术前T 分期。

综上所述,能谱联合CTA 对壶腹部周围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指导壶腹部周围癌术前T 分期,在明确壶腹部周围癌的定位诊断、提高分期诊断正确率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能谱造影例数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在评估肺癌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溴化镧探测器γ能谱本底扣除方法探讨
扫描电镜能谱法分析纸张的不均匀性
扫描电镜能谱法分析纸张的不均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