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急诊创伤的流行病学特点

2022-04-13 02:17徐灵均迟克强袁玲凤徐南平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重度部位小儿

徐灵均 迟克强 李 青 袁玲凤 徐南平▲

1.江西省儿童医院急诊科,江西南昌 330006;2.江西省儿童医院功能科,江西南昌 330006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小儿创伤的发生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重度创伤因并发症多及死亡率高往往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成为当今小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小儿创伤的发生往往与成人不同,有着自身的特点,采取合理准确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比较关键。在国内的某些地区有儿童创伤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1-2],但不同地区及不同时期儿童创伤流行病学特点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旨在探索江西省儿童医院的儿科急诊创伤情况,了解其特点,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急诊收治的739 例创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小儿创伤评分(paediatric trauma score,PTS)[3]是否≥8 分,分为非重伤组即PTS≥8 分组(671例)和重伤组即PTS<8 分组(68 例)。PTS≥8 分组中,男398例,女273 例;平均年龄(4.6±1.3)岁。PTS<8 分组中,男43 例,女25 例;平均年龄(4.3±1.5)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年龄≤14 岁;②急诊收治的创伤患儿。排除标准:①烫伤、冻伤、酸碱损伤及虫咬伤等特殊类型的创伤患儿;②反复就诊的同一创伤患儿;③资料及信息不全的病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建立小儿创伤流行病学登记本,由江西省儿童医院急诊科经过培训的登记人员登记在江西省儿童医院急诊就诊的创伤患儿的性别、年龄、创伤月份、创伤地点、创伤原因、创伤部位、院前处置及转归等流行病学资料。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观察指标 观察创伤患儿的性别、年龄、创伤月份、创伤地点、创伤原因、创伤部位、院前处置、转归及入科时创伤患儿的PTS评分等情况。

1.3.2 评价标准 参照2019年专家笔谈[3]中小儿创伤评分方案中推荐PTS 为预见小儿创伤预后和病死率的依据,低于8 分评定为重度创伤,死亡风险高。PTS是通过6 个基本的体格检查取得的临床特征,包含患儿的体重、气道、中枢神经系统、收缩压、开放性伤口及骨骼6 个方面按等级评分,对应的积分相加即为PTS评分(表1)。

表1 PTS评分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创伤患儿的性别及年龄分布

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创伤患儿739 例,其中男441例,女298 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48:1,小儿创伤年龄分布上,12~14 岁创伤数量少,2~<5 岁数量最多,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创伤患儿数量逐渐减少,各组男均多于女,各组男女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创伤患儿性别的比较(例)

2.2 患儿发生创伤的月份分布

739 名患儿发生创伤的月份分布情况为,1月52例,占7.0%(52/739);2月79 例,占10.7 %(79/739);3月51例,占6.9%(51/739);4月59 例,占8.0%(59/739);5月55 例,占7.4%(55/739);6月41例,占5.5%(41/739);7月74 例,占10.0%(74/739);8月85 例,占11.5%(85/739);9月58 例,占7.8%(58/739);10月60 例,占8.1%(60/739);11月67 例,占9.1%(67/739);12月58 例,占7.8%(58/739),创伤发生月份全年以2月份及7~8月份居多。

2.3 患儿发生创伤的地点分布

739 名患儿创伤发生地点的分布情况为,家庭269 例,占36.4%(269/739);学校81例,占11.0%(81/739);道路337 例,占45.6%(337/739);其他52 例,占7.0%(52/739),创伤发生地点以家庭及道路居多。

2.4 患儿发生创伤的原因分布

739 名患儿发生创伤的原因分布情况为,摔倒(包括床上摔下,楼梯摔下,滑滑梯摔下,平地摔倒,桌子、凳子及椅子上摔下)312 例,占42.2%(312/739);车祸(包括车辆相撞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从车辆上摔下)276 例,占37.3%(276/739);高处坠落123 例,占16.7%(123/739);其他28 例,占3.8%(28/739),创伤的原因以摔倒及车祸居多。

2.5 患儿创伤部位分布情况

在739 名创伤患儿中,颅脑损伤232 例,占31.4%(232/739);多发伤(同一致伤因素引起2 个及以上的部位损伤)178 例,占24.1%(178/739);会阴损伤49 例,占6.6%(49/739);四肢骨折83 例,占11.2%(83/739);肺损伤56 例,占7.6%(56/739);脾损伤37例,占5.0%(37/739);肝损伤53 例,占7.2%(53/739);其他51例,占6.9%(51/739),小儿创伤以颅脑及多发伤居多。

2.6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创伤地点、创伤原因、创伤部位的比较

在739 名创伤患儿中,PTS ≥8 分有671例,PTS<8 分有68 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创伤地点等构成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重伤患儿创伤原因以高处坠落伤最多,两组患儿创伤原因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4);重伤患儿创伤部位以多发伤最多,两组患儿创伤部位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5)。

表3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创伤地点的比较(例)

表4 两组患儿创伤部位的比较(例)

表5 两组患儿创伤部位的比较(例)

2.7 两组患儿的院前处置情况

在671例PTS≥8 分的创伤患儿中,193 例自行就诊,占28.8%(193/671);478 例为120 转运,占71.2%(478/671);其中375 例转运时间超过1 h,占78.5%(375/478)。在68 例PTS<8 分的创伤患儿中,3例自行就诊,占4.4%(3/68);65 例为120 转运,占95.6%(65/68),其中52 例缺乏足够的院前处理(如止血、骨折固定、液体复苏、气管插管或和心肺复苏等),占80.0%(52/65);49 例转运时间超过1 h,占75.4%(49/65),总共543 例120 转运患者中,424 例转运时间超过1 h,占78.1%(424/543)。

2.8 两组患儿的转归情况

在68 例PTS<8 分的小儿创伤患儿中,67 例入PCIU 治疗,其中8 例死亡,占11.8%(8/68),有后遗症33 例,占48.5%(33/68);在671例PTS≥8 分的小儿创伤患儿中,515 例入住普通病房治疗后出院,156 例门诊诊疗后离院,无死亡病例,有后遗症39 例,占5.8%(39/671)。

3 讨论

创伤为因机械因素导致的人体器官或组织破坏,是造成我国人民死亡的重要原因。在世界范围内,创伤也是引起儿童和青少年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4]。国内研究表明,我国每年0~14 岁儿童发生创伤的人数众多,发生率为9.64%~19.2%,其中在一年内有13.4%的儿童发生多次意外创伤[5]。相比于成人,小儿是创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因不同年龄段小儿的身体发育状况及活动范围的差异,故小儿创伤的发生有特殊的规律。儿童运动协调能力未成熟,潜在伤害识别能力欠缺,敢于冒险且好奇心强,容易发生各种创伤,儿童创伤的发生会导致家庭的情感、经济及医疗负担的加重[6]。

本研究结果显示,739 例创伤患儿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5∶1,各年龄组男均多于女,各组男女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孩比女孩更易发生创伤,这与沈洁等[7]既往的研究结果类似。Andersen[8]等研究显示,意外伤害患儿中男孩多于女孩,不论其父母的文化程度和经济情况差异,男孩出现的意外伤害比重均较女孩高。其原因可能与男孩的好动和好奇心较强有关,男孩更加喜爱进行风险高的活动。本研究结果显示,2~<5 岁创伤患儿最多,这与刘红林等[9]的研究结果相似,考虑是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小儿身体发育状况及活动范围的不同,意外伤害的发生类型及发生率亦有差异。因此,应重视儿童高发的创伤人群,根据不同的性别及年龄特点,有针对性提高相关安全教育的投入[10]。本研究结果显示,创伤发生月份以2月份及7~8月份居多,可能是因为这些月份学校放假,儿童外出活动的机会增加,家长监护不足及儿童自我保护意识的不够,从而增加创伤的风险。因此,家长需要在此时期加强监护,学校应重视假期安全意识的教育。创伤高发月份与赵婧梅等[1]的研究稍有不同,可能与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及交通状况有所差异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儿创伤发生的主要地点为家庭269 例(36.4%)及道路337 例(45.6%),主要致伤原因为摔倒312 例(42.2%)和车祸276例(37.3%),其原因考虑可能与大龄小儿活动范围的不断增大有关,小儿爱好打闹嬉戏,家庭是小儿容易发生摔倒或者坠落的地方,闯红灯及翻越栏杆等是引起小儿交通事故的原因。此外,交通事故伤之所以在小儿创伤中占较大比重,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增加,新司机数量日益增多,其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而道路建设相对滞后,再加上人们交通法制观念淡薄,缺乏交通安全的意识及现代交通的观念。张盖等[11]研究发现,成人创伤的类型也以交通事故损伤多见。对于道路交通伤的增多,一方面需要社会加强车辆的管理及培养驾驶人安全责任意识,同时也需要家长加强在道路上的看管力度,学校也应加强对学生的道路安全教育。综上所述,了解儿童创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布有利于设置安全保护设施以及医疗机构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并建立有效的创伤防治预案,从而减少小儿创伤的发生及保障小儿创伤救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小儿重度创伤抢救的成功率[12]。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处坠落伤(47.1%)及车祸(36.8%)为重度创伤的主要原因,两组患儿创伤原因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原因可能由于高处坠落与车祸对身体的冲击巨大,往往会导致多个脏器的损伤,破坏的程度明显比其他创伤原因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患儿的创伤部位主要为颅脑31.4%(232/739),其次为多发伤24.1%(178/739),但重度创伤以多发伤(54.4%)最多,其次为颅脑损伤(38.2%),两组患儿创伤部位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与既往的研究[13]提示儿童颅脑损伤较容易发生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与儿童自我的保护意识薄弱,头部占据身体较大比重,自身或者外力致摔倒后头部首先着地有关。此外,吴玉洁等[14]研究显示,头部及四肢受伤是儿童创伤的首要原因,应注重对头部和四肢的防护。小儿创伤的发生部位主要在头面部,其中重型颅脑创伤的特点是原发伤重,迅速出现生命体征的紊乱,继发癫痫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高[15]。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继发生命体征紊乱及癫痫发生率高,临床表现更为严重,是当前儿童创伤临床救治的重点与难点。然而,本研究显示,重度创伤以多发伤的患儿最多,前文分析引起重度创伤的主要原因为高处坠落与车祸,这两类原因引起的创伤往往部位较多,病情相对复杂且严重,提高了救治的难度。快速评估病情、抓住最佳救治时机及合理优化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和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创伤患儿诊治的关键,为此制定一个简单准确的小儿创伤评分显得非常重要。

临床上考虑到小儿自身的解剖学及生理学特点,创立了PTS评分。Ramenofsky 等[16]分析450 例创伤患儿资料得出,PTS>8 分的创伤患儿无死亡,临界点以PTS 8 分进行分类时,PTS 评估死亡有极高的灵敏度(98.5%)和特异度(98.6%),PTS<8 分时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PTS 优势不仅在于简便易于计算,能准确快速地评估创伤患儿的严重程度,且此评分是生理性评分,不需要特殊的检验数据,不但适用院内的评估,也适用院外转运医护人员对病情的评估。快速准确地对重度创伤做出评估,早期给予合理的治疗措施可以减少创伤患儿的死亡率。有研究在对创伤的严重程度因素展开危险程度分析得出,性别、创伤部位及发生的原因是影响创伤严重程度的关键因素[17]。有研究对儿童创伤性脑部损伤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得出,格拉斯哥(Glasgow)评分、脑疝及血清Mg2+水平可以作为患儿预后评价的重要因素[18]。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作为创伤救治基本技能的儿童创伤生命支持应予以广泛推广,其中儿科床旁超声成为危重症患儿个体化及精准化治疗的重要手段[19],可以予以借鉴。本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创伤患儿(78.1%)转运时间超过1 h,大多数重症创伤患儿(80.0%)缺乏足够的院前处理且后遗症较多。严重创伤患儿的创伤后第1 个小时极为重要,合理的止血包扎、液体复苏、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等,有助于提高重症患儿救治的成功率及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儿科临床工作中,创伤患儿多,重度创伤病情进展快,预后不良。了解小儿急诊创伤的特点,发现其规律,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猜你喜欢
重度部位小儿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小儿涵之三事
宫斗剧重度中毒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小儿难养
喜欢什么
CT增强扫描重度碘过敏反应1例护理体会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