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缩略词的传播与反思

2022-04-14 13:24侯金亮张铺秋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反思影响

侯金亮 张铺秋

摘要:网络缩略词是由流行于网络交际中的词语或句子按照特定的方式紧缩而成的,在网络交际中十分常见。本文对网络缩略词进行归类,认为网络缩略词具有简洁性、热点性、自由多样性,通过分析网络缩略词的生成诱因,归纳网络缩略词兴起带来的影响,并对消极影响进行反思。

关键词:网络缩略词;影响;反思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2-0097-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人们的交流方式逐渐由线下转为线上,微信、QQ、邮件等多种多样的通信媒介被广泛应用,面对面的线下沟通大大减少。网民为了提高网络交际的效率和乐趣,形成了一种特定语言,即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可划分不同类型,如表情包、符号叠加、谐音等。网络缩略词也是网络语言中较突出的类型之一,如“网红”“取关”“爷青回”等。网络缩略词在网络传播中受到热捧,深入影响人们实际的交流方式,甚至进入主流媒体和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中。网络缩略词的兴起背后暗含哪些传播学原理,传播中可能造成什么影响以及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规制等一系列问题,值得进一步考察和研究。

一、网络缩略词的界定

(一)网络缩略词的概念

广义的网络语言即指网络专业术语,如“防火墙”“黑客”等,同时包含了互联网媒介上出现的新的交流语言和符合组合,如“yyds”“666”等。《现代汉语缩略词研究》将“缩略词”定义为“音节较长的组合形式通过缩略而形成的音节较短的形式。”[1]学者李俊华认为,网络缩略词是指为适应网上交流互动,由网络主体催生,在缩略语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而来,融合网络与缩略特征的一种最具特色的社会方言[2]。结合他者的研究,本文探讨的“网络缩略词”是指伴随互联网产生,由流行于网络交际中的词语或句子按照特定的方式紧缩而成的特定语言。

(二)网络缩略词的类别

1.汉字缩略词

汉字缩略词仅由汉字构成,主要是对完整的语言元素进行压缩,将原文段具有代表性的字词抽取出来组合成词语,如“网红”(网络红人)“取关”(取消关注)“爷青回”(爷的青春回来了)等。但需注意的是,汉字缩略词与日常交流中的缩略词存在差别,通过网络传播的影响,网络缩略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2.英文缩略词

与汉字缩略词相比,英文缩略词的表现形式更丰富。第一种是将首字母进行组合,如“DIY”(Do it by yourself);第二种是用读音相同的字母代替单词,如“Q”(Cute);第三种是取英文单词中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字母代替整体,如“Add”(Address)。

3.拼音缩略词

拼音缩略词由原词组每个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而成,如“yyds”(永远的神)、“xswl”(笑死我了)等。拼音缩略词以调侃性和贬义含义的缩略词居多,除约定俗成的拼音缩略词外,网友还经常在聊天过程中临时发挥,创造一些新的拼音缩略词,让聊天对象不知所云。

4.谐音缩略词

谐音缩略词是指由与原词语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母或符号代替的词语,如“酱紫”(这样子)、“9494”(就是就是)、“886”(拜拜咯)、“女票”(女朋友)等。

5.现象缩略词

现象缩略词是指用简短的词语概括生活中的某种现象,从而方便在网络上进行广泛传播的词语。使用此类缩略词,往往能更貼切地形容某种现象。例如,“绝绝子”“神仙美味”“干饭人”“被迫营业”“凉凉”“真香”“凡尔赛”“鸡娃”“工具人”……

二、网络缩略词的传播特点

(一)简洁性

事实上,不论是日常交往还是网络交流,人们都追求高效率的沟通方式。网络缩略词以简洁为原则,简化表达形式,通常表现为将某种现象直接用简短的词语进行概括,如表示欣赏或称赞某人时,用“绝绝子”;看到一些让人有感触、难过的事,简称“破防”;“干饭人”用来形容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的人……使用网络缩略词,能有效提高打字速率,从而节省交流时间和成本。

(二)热点性

网络缩略词通常伴随网络热点事件产生。在网络世界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涌现出不同的网络语言。而网络缩略词正是对当前人们热议的某种网络现象或网络词语的缩略。当某网络语言被频繁使用时,此网络语言被缩略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例如,“yyds”最早出现在电竞圈,形容操作犀利,永远无人可匹敌。但很快,这一缩略词就被网友用于不同圈层,既可形容人物,也可形容事件。紧接着,主流媒体也参与进来,新华社、人民日报纷纷用“yyds”赞美东京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而当热点日渐淡出人们视野,对应的网络缩略词的使用率也会随之降低。例如,QQ兴起之初,很多人都用漫画头像,聊天时不知对方性别,就会问“你是‘GG’(哥哥)还是‘MM’(妹妹)?”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GG”“MM”“886”……这些曾经大热的网络缩略词,也早已被束之高阁。

(三)自由多样性

网络缩略词与现实生活中的汉语缩略词有明显区别。第一,网络缩略词并不在语言规范的基础上遵守特定的缩略规则,在符号搭配、语序选择方面更自由。汉字、英文、谐音字、数字、标点符号等都可以被用作缩略词,如“3Q”“555”“2333”“!!!”等。第二,网络缩略词的适用领域也由其初始产生的场景逐渐扩大。例如,“skr”最早在《中国新说唱》中意为“准备好了,要开始了”,接着由于“skr”谐音为“是个”,开始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表情包中,如“真skr人才”。第三,网络缩略词所指代的含义更丰富,甚至脱离了其原词语本来的意思。例如,“内卷”一词原本是指某类文化模式达到某种最终形态后,既无法稳定又无法更新,只能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情况。如今,“内卷”被用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

三、网络缩略词的生成诱因

(一)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是人类活动遵循的准则之一,即在最少劳动和最大收益之间谋求最优解,其中包含人类的语言表达活动,即使用更简洁的语言传递更多、更精确的信息。

美国语言学家齐普夫认为,词语的长度与其使用频率存在反比关系。当某一较长词组被频繁使用时,人们便会创造缩略词,以提高沟通效率。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短视频、微信图文充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没有充足的时间也很难静下心来阅读长文字。键盘作为文字交际的载体,在追求效率的现代人眼中确实降低了交流效率,而使用缩略词,只需输入两三个字便可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大大节省了双方编码解码的时间,达到了省时省力的效果。

蒋向勇认为,从听话人的角度而言,解读缩略词的含义虽看似不省力,但它所带来的巨大反差和强烈的语用效果,远远超过解读过程中所付出的认知努力,缩略词给语言形式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因此只要被使用,就会令人印象深刻[3]。例如,“凡尔赛”原指法国贵族宫殿,在网络中特指一种以低调的口吻进行炫耀的说话方式;“夺笋”为“多损”的谐音,因而用“夺笋”来感慨他人别出心裁的恶搞行为……借词语缩略前和缩略后表意的区别,在听话人心里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更添讽刺、幽默的效果。从表意的角度讲,增添的修辞效果也更为经济。

(二)求异心理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6~19岁网民占网民整体的15.7%;20~29岁网民占网民整体的17.4%[4]。可见,年轻人在网民整体中占比较大。由于年轻人热衷追求时尚潮流,在意个人风格的打造,网络缩略词在其影响下演变为具有时代特色的、与众不同的语言分支,以彰显年轻人的个性特征。此外,追求新奇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心理,网络语言表達以标新立异为基本特征[5]。年轻人既期望构建区别于中老年人的语言交流机制,又期望构建区别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交流机制。通过重新造词或对旧词进行加工改造,在网络世界中形成了新的表达方式,如“男默女泪”(男人看了沉默,女人看了流泪)、“火钳刘明”(帖子火之前先留下名字)等。形式的改动增添了理解的难度,相比从前循规蹈矩的表达形式,沟通者在“加密”文字时体会到文字游戏的趣味。进一步说,这一变异形式带来的独具一格的修辞效果,是其得以复制传播的根本原因,而求新求异的心理正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

四、网络缩略词对汉语表达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丰富汉语意义

网络缩略词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形式,还强化了汉语的表达效果,增强了汉字在网络表达中的情绪张力。例如,“白富美”(皮肤白皙、经济实力强、外貌姣好)、“高富帅”(身材高挑、经济实力强、长相帅气)、“矮矬穷”(身材矮小、容貌丑陋、经济实力弱)。经过缩略后,这三个词不仅可以指代某类特定的群体,还可以代指某类人群的择偶标准。

此外,从语句中缩略而来的某些词语,不仅具有原式词语的意义,其还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诞生了引申义。例如,“喜大普奔”的本意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如今引申出“幸灾乐祸”的嘲讽之意;“不明觉厉”的本意是虽然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但是听上去感觉很厉害的样子,如今用于吐槽对方不知所云的言语行为,或作为伪装自己深藏不露的托词。

网络缩略词打破了汉语的编排逻辑,在具体语境中的适用充分释放了人们的情绪,其附带的幽默性、娱乐性、讽刺性让网络交流更添妙趣,使用场景逐渐由线上过渡到线下,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在语言交际中不同维度的需要。

2.折射年轻一代后现代主义的生活方式

语言的形成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网络缩略词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体现了使用者的心理特征。通过网络缩略词展现的平等批判意识、标新立异、娱乐化的减压方式等,折射出年轻一代具有建设性的、修正的、后现代主义的生活方式。在这个充斥着“内卷”的时代,年轻一代选择“佛了”(指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丧”(指态度消极、情绪消沉、精神萎靡的负能量状态)、“躺平”(指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都毫无波澜,只专注于自己的生活),来讽刺和调侃生活中遭遇的不如意,同时又以“干饭人”等缩略词自嘲,展现年轻一代在逆境中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消极影响

1.引发文字失语症

网络空间中,表情包、流行语、段子随处可见,网民如同脱口秀演员一样能说会道,但一旦回归现实生活,遇到想要称赞的人或事,大多数人脑中除了反应“yyds”“666”外,再难用贴切的长语句来精确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开口闭口都是这几个词,难以用丰富的语言赞美大千世界的灵动可爱。

实际上,语言表达并非机械输出,其中包含了思维的支配,输出的文字实则富含生命力。不过,创作过程也并非信手拈来,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才能表达自如。如今,有现成的段子、网络缩略词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再去经历从“所想”到“所说”这一复杂的过程。在省略思考的同时,也日渐失去了文字的自我生成能力。

2.产生信息壁垒

随着网络缩略词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开始广泛运用于各种场合,让人们摸不着头脑。例如,“DK”指男子高中生,“JK”指女子高中生,而在游戏玩家眼里,“DK”是死亡骑士,“JK”是迦拉克隆。不同圈层对同一网络缩略词有不同理解,而有的缩略词若理解有误,或将产生误会。例如,“nsdd”通过拼音输入法打出来有“你是对的”“你是弟弟”;“sdl”输入法有“收到了”“死定了”“上当了”等意思。

虽然使用网络缩略词能提高沟通效率,但同时也可能由于网络缩略词的小众性,导致人为设置屏障,增加沟通理解的歧义。网络缩略词产生于网络这一特区,在网络中又分为不同文化圈层,因此大部分网络缩略词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局限性,超出特定范围使用便会导致理解困难。

五、结语

网络缩略词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应运而生,在丰富语言表达、彰显情绪个性的同时,逐渐影响人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甚至上升为不同圈层间的“加密通话”。从“秀儿”“yyds”到“绝绝子”,这些网络缩略词都表达了对他人的称赞,但出现于不同时段。如今,人们再难听到“GG”“MM”这样的早期网络缩略词。这足以证明网络缩略词都会经历潜伏期、发展期、引爆期、高潮期、消退期,“梗”传播得快,也消亡得快,对社会没有价值的“梗”,自然很快会被抛弃。

虽然网络缩略词的诞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文字失语,但其依旧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不应因一些消极影响就口诛笔伐。互联网时代应更具包容性。一些网络缩略词的诞生背后,往往承载着深远的文化意义和时代意义。从另一层面看,网络缩略词顺应了时代潮流,是另一种语言创造力的体现,而并非真正的文字失语。网络缩略词能被大众广泛使用,说明其充分满足了大众的心理需求。而大众的使用过程也是优胜劣汰的过程,所谓“烂‘梗’短命,好‘梗’长青”,需要人们正确看待。

参考文献:

[1] 王吉辉.现代汉语缩略词语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1.

[2] 李俊华.网络缩略语探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5):88.

[3] 蒋向勇.现代汉语缩略语认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4]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08-27.

[5] 徐杰,覃业位.“语言特区”的性质与类型[J].当代修辞学,2015(4):20-31.

作者简介 侯金亮,硕士,主任编辑,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理论传播。张铺秋,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法治新闻。

猜你喜欢
反思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