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乡村人才振兴的经验及对我省的启示*
——基于“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研究

2022-04-15 05:30张小永王军锋苑秀芹史永博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一村江西省广播电视

张小永,王军锋,苑秀芹,史永博

(1.陕西开放大学 教育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119;2.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宣传部,北京 100015;3.陕西开放大学 护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要从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同年9月26日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也明确提出:“要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乡村振兴的具体内容被确定下来。[1]乡村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其他几项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关乎乡村振兴成败的关键,备受各地政府重视。各地政府积极摸索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做出了许多有益探索。其中江西省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推出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养了大批本土人才,为当地乡村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拟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在总结江西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对我省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江西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经验

(一)先试点后升级推广,稳步推进工作

2004年,教育部委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利用在全国建立起的完善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下简称“一村一”)试点工作,开启为广大农村培养本土人才的探索。[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规划2004年秋季,在全国部分省份挑选99个县级工作站开展试点工作,江西省被确立为首批试点省份。江西省的吉安市遂川县、赣州市大余县、上饶市上饶县、九江市都昌县4个教学和管理条件较好的县级工作站参与了首批试点工作。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计公报推算,2004“一村一”全国招生人数仅2600余人,可见试点第一年全国“一村一”招生情况并不理想。2005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推进试点工作,扩大了试点的范围,江西省将试点工作也推广至赣州、新余等市,由“县级局部试点”升级至“市级局部推广”,至2011年,江西省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市级全覆盖。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一村一”给当地本土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推动作用,据研究者统计截止2011年春季,江西省“一村一”共招生7071人,毕业4417人,92%的毕业生留在了本地,许多毕业生成为当地的致富能手或后备干部。江西省委省政府及时洞察“一村一”对当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良好推动作用,于2011年下发《关于在全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通知》(以下简称《“一村一工程”通知》),决定由政府统一规划,在吸收“一村一”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一村一”结合江西省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改造升级,委托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和江西农业大学招生培养,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以下简称“一村一工程”)。[3]

(二)坚持政府主导,全程参与培养过程

1. 设置各级机构,完善政策规划

2011年9月,江西省委省政府下发《“一村一工程”通知》,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进行适当改造,提出了适合江西本土人才培养的项目“一村一工程”,决定自2012年起,由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和江西农业大学负责实施该项目,每年招收6000名左右农民大学生,争取用3年时间实现每个行政村有一名大学生。为了确保“一村一工程”顺利实施,省委省政府组织省委农工部、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共同协作推进项目。为了切实领导推动该项目,省委省政府专门发文成立了“一村一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委农工部,由该部部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宣传引导和组织实施“一村一工程”,各市县也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协调落实“一村一工程”,将该工程纳入各级地方政府党政工作的整体规划中。2012年11月,针对“一村一工程”实施后的良好发展态势,江西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通知》提出:要科学制定“一村一工程”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20年),继续推行已有培养政策,力争到2020年每个行政村有2—3名农民大学生。将“一村一工程”由短期项目,推进为中长期规划项目。[4]

2.从招生到毕业,全程参与培养过程

为了充分体现政府主导,除了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江西农业大学这两所招生单位进行招生宣传外,江西省各级政府也进行大力宣传,主要是通过在各级政府官网刊登招生信息,及通过基层政府进行点对点宣传,让广大农民了解“一村一工程”招生的相关政策。在具体招生方面,由省上给各地分配招生数量,各地根据招生名额,推荐农业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村“两委”班子成员、乡镇农技站专业技术人员等符合培养条件的人员,由乡镇、县(区)、市逐级资格审核上报,最终由省“一村一工程”领导小组择优录取,根据学员申请接受教育的类型,申请远程教育的学员分配给江西广播电视大学,采用就近入学的方式就读;申请成人高等教育函授方式的学生被分配到江西农业大学就读。[5]

招生后的培养工作主要由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和江西农业大学负责具体实施,但政府的主导依然有所体现。在培养经费上,采取由政府全额拨付的方式,让接受教育的农民大学生没有后顾之忧。在教学计划制定和教学内容确定上,两所学校根据江西省具体情况结合上级部门的培养要求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并提交政府相关部门审核。政府还对农民大学生培养情况进行监督。对学生加强管理方面,各市县都建立了“一村一工程”学员信息库;为了确保培养的农村大学生毕业能留在当地,服务乡村建设,同被录取学员签订毕业后回村服务合同,要求回村服务时间不少于5年。

(三)全额资金资助,充分体现惠民工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自2004年开展“一村一”试点以来,一直探索降低农民大学生学费问题,确实也收到一些效果,“一村一”学费明显低于全日制和其他类型远程教育,但即使较为低廉的学费对许多地区农村学员而言也是不菲的开支。江西广播电视大学2011年前,开展的是“一村一”试点项目,其招生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统计年鉴获知,具体情况见附表(表1)。2011年江西省委省政府下发《“一村一工程”通知》,明确提出自2012年起,实施“一村一工程”,此工程实施后,其招生情况见附表(表2)。

表1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历年招生人数、毕业人数及在籍人数统计表

表2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工程”历年招生人数、毕业人数及在籍人数统计表

表1根据《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统计年鉴》2006年至2011年各年数据制定,表2根据《国家开放大学教育统计年鉴》2012年至2018年各年数据制定。江西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试点工作自2004年便已开始,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年鉴、2005年鉴并未将“一村一”单列统计,因此无法列入表中,在此特做说明。2012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年鉴名称也作了相应更改。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在“一村一”阶段,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每年招生情况一般,通常年招生量在1000人以下,超过1000人的仅有2年。自2012年开展“一村一工程”始,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年招生量急剧增长,2012年招生竟达6000余人,之后年份从未低于4500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非常明显,是“一村一工程”的推动作用。2011年9月,下发《“一村一工程”通知》时提出,该工程的政策为“政府出钱、电大出力、农民受益”,明确提出了农民大学生培养经费由政府解决。培养经费具体解决办法,有研究者在相关文章中有所反映,大体情况是由江西农业大学培养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员每学年书费、学杂费、住宿费合计约3705元;由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培养的远程教育的学员每学年书费、注册建档费等费用合计约2090元,均由各级政府财政及教学单位承担,具体比例为:省财政承担60%,市财政承担10%,县(市、区)财政承担20%,剩余10%由教学单位承担。生活费需要学员自理,但财政状况较好的地方可作适当补贴。通过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真正实现了江西省农民大学生培养的全额免费,完全激发了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参加学习的积极性。该项目也被确定为“江西省2013年76项民生工程”和“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

(四)适当改造教学内容,培养本土乡村振兴人才

针对“一村一工程”学员情况复杂,既有高中毕业生,又有中专、技校毕业生,甚至有极少数是初中毕业生,基础参差不齐;加之,该工程的目的是为当地培养适合本地农村产业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学内容上不能完全照抄照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于2012年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为了便于行文,本文统一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或江西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该工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改造。江西省“一村一工程”在教学内容改造上采用“加、减、乘、除”四原则。“加”就是适当增加教学大纲外的教学内容,如结合乡村振兴人才需要增加农村经纪人、创业指导、农村土地流转、休闲观光农业等教学内容,这不仅可以拓展学员的知识面,增长他们的见识,更主要是因地制宜培养出毕业后就能投入本地乡村振兴的本土人才;“一村一工程”学员大都在农村工作多年,有相关农业知识基础,因此在课程内容改造上体现了“减”,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编制上,对学员们较为熟悉的知识或者已经不适合当下农村实际的知识做了适当删减,另外减少语文、数学等公共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前所述,“一村一工程”学员在入学前大都有农业生产经验,他们是带着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学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参加学习的,开展实践教学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一村一工程”尽量向实践教学方面倾斜,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学习效率更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乘”。据相关研究者统计,江西广播电视大学依托各县级教学点,与当地农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基地,截止2017年仅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建立教学实践基地43个;所谓“除”,就是有的放矢,根据学员们在生产实践中存在的误区或习惯性错误进行针对性教学,帮助他们通过几年的学习消除误区,改正习惯性错误。

正是因为江西省“一村一工程”因地制宜,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改造,才为当地培养了大批“用的上”的乡村振兴本土人才。江西省于2019年在《江西农业》杂志专门开辟专栏“‘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十佳创新创业先锋’”,陆续刊登了历年来“一村一工程”培养的杰出本土人才的先进事迹,他们均学有所成,在家乡成功创业,带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作出重要贡献。据江西省新余市2021年7月报道,全市88%的村委干部是“一村一工程”毕业学员,50%的学员都有了自己的产业。[6]可见,江西省“一村一工程”确实为本地乡村振兴提供了大量人才支持,对乡村人才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做出了较大贡献。

二、江西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对我省的启示

(一)政府应适时整合乡村人才教育资源,统筹规划乡村人才培养工作

如前所述,江西省乡村人才振兴之所以能取得重大进展是因为政府能及时出面整合乡村人才教育资源,形成了优势合力。通过笔者调查发现,“一村一”的升级版“一村一工程”不仅仅在江西一地推行,海南、湖北等省份也在推广,均为政府全额拨付学费,这些省份的乡村人才培养工作也都取得优异成绩。

我省也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最早试点的省份之一,试点工作主要由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承担,此项目一直延续至今,为陕西省乡村人才培养做出了一定贡献,其历年招生情况见附表(表3)。

表3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历年招生人数、毕业人数及在籍人数统计表

此表亦是根据《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统计年鉴》和《国家开放大学就教育统计年鉴》各年统计数据制作。对照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招生情况统计的表1、表2,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在2011年以前,“一村一”招生情况我省甚至优于江西广播电视大学。但自2011年后,我省招生情况每况愈下,年招生量从未超过1000人。而江西广播电视大学由于自2012年开始推行“一村一工程”采取政府出资,统筹规划农村人才培养,年招生量剧增,从未低于4500人。再研究我省“一村一”招生地域分布情况,不难发现,府谷电大教学辅导站几乎历年“一村一”招生均为全省排行第一,其具体情况见附表(表4)。

表4 府谷电大教学辅导站“一村一”历年招生人数、毕业人数及在籍人数统计表

通过表4,对照表3,我们发现不管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招生量波动如何剧烈,府谷电大教学辅导站招生量相对较为稳定。基于此现象,笔者对府谷电大教学辅导站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显示,府谷电大教学辅导站在2008年将“一村一”纳入全县农民工培训计划,下发《府谷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府谷县促进劳动就业提升劳动技能培训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凡参加府谷电大“一村一”学习的府谷籍学员,不吃财政或家庭贫困者,分两年享受县政府每年1500的助学补贴,基本实现了免费学习。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不论是外省的江西省,还是本省的府谷电大教学辅导站,招生数量较多且较为稳定,均因为政府适时介入,统一规划农村人才培养工作,极大促进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但我省也就仅限于财政状况比较好的府谷县,其他市县均未将乡村人才培养计划进行统一规划。因此,笔者认为,我省应该积极借鉴江西省、湖南省等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成绩突出的省份,及时成立乡村人才振兴管理机构,积极整合在乡村人才培养方面实践多年,积累了大量经验的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以及省内双一流农业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统筹两大教育资源,做好乡村人才培养规划工作,稳步推进,为我省培养大批乡村本土人才,为我省乡村振兴打好基础。

(二)政府应加大乡村人才振兴资金投入力度,将乡村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惠民工程

江西省“一村一”试点阶段,也出现过严峻的生源问题,2008年至2011年招生量均未过千人,2008年招生量甚至低至265人,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期。但2012年政府统筹规划农民大学生培养工作以来,加大了这方面投入力度,依靠各级政府财政投入解决了乡村人才培养的经费问题,据研究者统计,截止2017年,江西省各级政府财政为“一村一工程”已累计投入1亿元,实实在在将乡村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和惠民工程。这一举措完全盘活了“一村一”,如表2所列,2012年“一村一工程”仅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招生就逾6000人,之后每年招生量均在4500人以上,江西农业大学自2013年开始“一村一工程”招生培养工作,当年招生1450人,之后每年招生均在2500人左右,两所学校合计每年为江西省培养7000余名乡村本土人才。可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现农民免费上大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推动农村本土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我省也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省份,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培养乡村本土人才的任务也非常艰巨。从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的“一村一”招生情况看,我省乡村人才培养工作并不理想。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我省不妨学习江西乡村人才培养模式,统筹规划全省乡村人才培养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农民能够免费完成大学学业,这样必定会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乡村人才培养工作必将迈上一个台阶。

(三)根据各地产业特色,制定符合各地需要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如前所述,农民大学生入学前都有多年劳动经历,他们是带着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入课堂的,因此对农民大学生培养工作必须符合他们的实际需要。江西省在这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不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下发给各省的教学计划还是江西农业大学制定的培养普通大学生的教学计划,都不完全符合本地农民大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不管是江西广播电视大学还是江西农业大学在培养“一村一工程”学员时,都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做了适当调整,尽量减少理论性强、实用性差的课程,增加农村产业发展需要的课程,这样广大农民大学生毕业后就能投入农村产业发展中,很快成为带动一方产业发展的致富带头人。我省广播电视大学在这方面做得不太好,仅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下发的教学计划做一些课程删减,而并没有加入体现本地特色,符合本地农村产业发展实际的课程,这样课程的实用性欠佳,学员通过几年学习能够学习到他们需要的知识不多,这也是我省“一村一”招生情况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因此,我省在乡村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陕北、关中、陕南各地不同的产业布局,制定出体现各地特色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加吸引农民,增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培养出来的乡村本土人才也才能真正体现“用得上”这一要求。

三、结语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它是我国新时期推进农村工作的总抓手。乡村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因此,新时期推进农村工作,首先应该解决乡村人才振兴问题。江西省早在2012年,就开始政府统筹乡村人才培养工作,在江西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试点的基础上,推出“一村一工程”,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本土人才,促进了当地乡村振兴工作。我省作为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大部分群众生活在农村,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任务艰巨。笔者认为,我省只有充分借鉴江西省在乡村人才振兴中的成功经验,政府适时统筹规划乡村人才培养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根据省内各地产业特点制定体现本地特色,适合本地产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才能为我省培养出大批用得上的本土人才,才能进一步推动我省的乡村振兴工作。

猜你喜欢
一村江西省广播电视
模拟成真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虚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