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教育融入综合实践课程的核心素养设计与实施探析

2022-04-16 03:04洪建军浙江省淳安中学3117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情境

洪建军(浙江省淳安中学 311700)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综合实践研究与实践的先驱与典范,他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倡导“教学做合一”;提出民主教育理论,倡导“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提出创造教育理论,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提出平民教育理论,倡导以人为本的“平民教育”改革实践。如今,基于“生本”的综合实践大融合研究是陶行知伟大教育改革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一、研究背景

1.国内STEM 研究综述

国内STEM 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梳理和基于项目或问题的教学实践方面,将STEM 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如傅骞等梳理出的验证型、探究型、制造型和创造型等应用模式,秦瑾若等构建了基于STEM 的跨学科真实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余胜泉提出了STEM课程的跨学科整合模式等,但对课程的核心价值和素养标准的研究尚未完善。

2.综合实践与STEM 融合点

2017 年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改变了综合实践课程只设课程没有标准的状况,明确提出了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明确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研学旅行等四种课程形态。

STEM 课程涉及领域及组织形式和综合实践课程完全吻合,综合实践课程的真实体验、科学探究、合作学习理念与STEM 课程目标十分契合。综合实践和STEM 融合具有很多铆合点。

二、理论融合

1.STEM 理论发展

STEM 是 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首字母缩写。美国STEM 教育基本囊括了整个K-12 学段,涉及众多科目内容。朱迪斯·拉姆齐(Judith Ramaley)认为,STEM 教育中探究学习被安排在情境中进行,鼓励学生通过解决真实问题形成知识、技能和经验。基于项目,教师尝试运用数学与科学等知识,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国外对STEM 教育的研究注重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高阶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综合实践的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的核心素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2.项目学习理论

项目学习(PBL)以建构主义、布鲁纳发现学习和加德纳多元智能为基础。

项目学习特点:(1)多样学习内容:综合性主题和目标,多学科交叉的核心知识和能力。(2)真实学习情境:生活中真实或仿真问题,模拟现实问题解决。(3)自主学习方式:学生中心,同伴互助,学习共同体,协作探究,自主研修。(4)创新学习成果:物化成果、作品或研究报告等。(5)指向高阶能力:知识、经验、问题解决能力、协作学习能力等。

基于以上,笔者将STEM 项目学习概括为:在真实或仿真情境下,以问题为驱动,以合作、探究、创新能力为中心,以学科知识和原理为工具,以作品或成果为导向,围绕项目主题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调查、研究、设计、制作、评价等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方案、策略、经验等的动态过程。

三、SETM 项目学习核心素养设计

1. SETM 项目学习关键能力设计

问题解决就是通过分析、设计、实践等技术手段把问题的给定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通过不断试错,发现正确解决方案。包括情境浸入、问题认知、条件分析、学科转换、策略运用、知识迁移、实践尝试、价值评估、经验积累等环节。

问题解决能力指人们运用观念、规则、程序、方法等对客观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创新指以现有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事物(包括产品、方法、元素、路径),获得有益效果的行为。

创新能力是指在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初级问题解决能力表现为能够发现一般显性问题,初步判断,简单处理。中级问题解决能力指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或范围发现隐藏问题,有一定发现问题的技巧,具备分析能力,能根据现象探求解决问题途径,较好地解决问题。高阶问题解决能力指能更早地发现问题,准确预测事件发展中各种问题,归纳总结问题发生规律,指导提高他人发现问题的能力。创新是问题解决能力的高阶表现。

基于以上,笔者将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设置为STEM 项目化学习的两个关键能力,互为发展,相互支撑。

2.SETM 项目学习核心素养构建

笔者将数学方法、科学思维、工程策略、技术意识、创意物化设置为SETM 项目学习课程的五个核心素养。

数学方法: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用数学语言表述事物状态、关系和过程,推导、演算和分析,形成问题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运用数学核算、数字优化、模拟推演,对过程和结果进行数字化描述等。

科学思维: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科学思维遵守三个基本原则:严密逻辑,达到归纳和演绎统一;多维综合,辩证地分析综合;内外统一,逻辑与历史一致。

工程策略:包括工程思维和工程技能。工程思维是与实践相对应的,不同于科学思维、艺术思维。工程技能指工程方法的具体实施和应用,包含组装、测试、评估和优化,进行技术试验与探究,实现最优效果。

技术意识:人、意识与技术的结合物。技术数字化、智能化,人类意识在技术中的“转移”,人的技术化和技术的人本化。形成技术流程和方法,生成技术经验、能力和意识。

创意物化: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综合体现。操作实践、思维拓展、物品设计与呈现、方案设计与呈现、成果表现具象化、素养经验可见化,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综合。

五个核心素养源于STEM,融合综合实践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统一整体,与两个关键能力共同组成STEM 项目化学习课程的核心价值。

四、STEM 项目学习课程教学实践

1. STEM 项目学习课程的基本类型

(1)基于工程实践的活动课程。模拟解决生活中吃、穿、住、行等实际需求的工程设计与实践活动,如智能车、电动小车设计、机器人课程等。

(2)基于学科素养的考察课程。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体验、修改、内化知识形成学科素养,如动植物考察、生产实践、综合考察等。

(3)基于综合能力的模拟课程。以调查和考察为基础,模拟、仿真、模仿、扮演和思辨、小组织等。如社团课程、模拟联合国、模拟环境诉讼等。

(4)基于集体素养的校园课程。组织能力、亲和力、协调和执行力,培养责任感、领导力,集体熔炼。如校园文体艺活动、团队熔炼、组织管理等。

(5)基于综合实践的研学课程。在校外景点、基地活动进行有主题、有组织、长时间、有课题的研修学习。如沿江综合考察、重走红军路、丝绸文化等。

2.基于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和STEM 项目化课程特点,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

(1)情境浸入。体味问题情境,明确问题内涵和外延,定位关键信息,排除干扰因素,明确目标。

(2)学科转换。寻找学科知识链接点,转化为学科模型,将问题转化为学科表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学科方法。

(3)方案设计。整合学科方法,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初步尝试,优化方案,发散、收敛,演绎、归纳。

(4)操作实践。分步、分层、分工,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分块实践,系统整合。分解、组合、整理、补充。

(5)评估反思。对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做出合理评价,评估重现性,交流、推广、应用,改进优化,形成成果、经验、技术和理论。

3.五阶段和核心素养对应关系

五阶段问题解决能力创新 核心素养情境浸入提出问题、理解和界定问题,确定任务,研究和搜集信息能力分析 科学思维学科转换映射知识点,寻找方法,建立学科模型转化 数学方法方案设计设计方案,尝试运行,评估和优化,思辨、演绎、归纳、修正探究 工程策略操作实践试错、修正、解决、思考,新思路和方案精修 技术意识评估反思展示展演,再实践,再修正,内涵外延,迁移、创生,策略化方案、经验化知识、素养型能力拓展 创意物化

五、STEM 项目学习课程价值体现

1.真实体验和仿真情境推动融合

STEM 项目化学习课程强调真实体验,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遇到问题、发现问题,通过团队协作分析问题,进行探索性实践解决问题。构筑真实或仿真情境,激发求知冲动,使课程学习真正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服务生活。STEM 项目化学习注重内涵,融合形式,凸显实践体验价值,能深度融入新课改课堂变革中去。

2.STEM 课程与综合实践的差异性

STEM 课程侧重于工程类、理科类课程,而综合实践课程还包含人文、文化和品德熔炼课程。STEM课程着重培养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课程还包含文艺、时事新闻等思辨和考察能力、求同优化思维、文化融合和体悟等。以项目化学习实施STEM 课程,有特色、有差异,适当融通,和谐统一。

3.STEM 课程对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其可操作的实践形态才能真正落实。核心素养需要操作性解释和过程化分解,在项目化教学实践中实施。项目化、项目系列化、围绕核心素养的系列项目,核心素养的转介、衍生、复制、表达都离不开有主题实践。STEM 是核心素养的载体、桥梁和实践基地。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超学科”来啦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