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课程,教育改革中的“破冰”行动
——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创意课程实践研究

2022-04-16 03:04邓薇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4007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破冰学科课程

邓薇(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 400700)

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意教学,以“创意”的方式变革课堂教学,探寻课程育人新路径,是当前“双减”的迫切需要,是学生快乐学习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只有打破常规,才能“破冰”前行。

一、“破”陈旧的课程观,“立”创意课程新体系

1.厘清创意课程理念 ,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课程是学校特色发展与文化变革的核心元素。为打破陈旧的教学方式,我校以“创意课程”为切入点,旨在“培养未来创新型优秀公民”的目标落地。以创意、创新、创造为价值引领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将“创意”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施下,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创意、创新、创造为价值引领,深化课程改革,用“创意”串联起学校变革的学术逻辑,浸润学生的创新因子,探究育人方式变革,深化创新教育研究,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1)创意课程定义

创意课程是基于“创意”学习的课程。它以“创意”为切入点,改变课程形态,重塑学习空间,链接真实生活。课堂创意体现在教学素材整合驾驭上的强,教学方法路径上的新,教学思维发散上的活。课程中实施创意学习,训练创意思维,以实现培养未来创新型优秀公民目标。

创意课程,是基于国家层面提出的育人方式“破冰”行为。它是创新人才培育的着力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新型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创意”中学会创意、创造、创新,成长为国家科技创新拔尖人才,或者普通岗位上的创新型劳动者。

创意课程,是从学生个人发展层面提出来的人文情愫的“破冰”行为。就学生个人发展层面来看,创意是对学生生命的关怀,是满足学生学习欲望、调动学习内动力的最佳途径。创意课程着眼于人的发展需要,从学生的成长规律出发,创设一种滋养创新人才涌动的环境与氛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播下创新的种子。

创意课程,是从学校课程改革层面提出的构建新姿态课程的“破冰”行为。创意课程于学校而言,是一场巨大的挑战,这需要从传统中“突围”,突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同伴、学习空间的传统框架。以“创意课程”为支点,在“破”“立”之间改革课程结构,可推进课程实施,彰显课程文化。

(2)创意课程目标

①变革教学方式,让课堂有趣、有魅力。探究“教”“学”创意妙招,激发学习动力。

②构建多元、立体课程,从课堂到课程。整合多种教学资源、融合各学科教学方式,综合形成立体、多元个性化课程。构建学科双逻辑:学科逻辑、特定主题逻辑。

③聚焦学生思维,让思维可视。通过创意课程,点燃思维智慧,唤醒问题意识,在创意中学习,在思考中进步。

④落实学科整体育人目标,提高综合素质。通过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思维力、想象力、实践力、合作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形成善思、善问、善创的优秀品质。

2.梳理课程研究“碎片”,整体设计创意课程体系

我校将历年来“创意”课程“碎片”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整体设计出课程实施框架,探索创意教学法,开发创意课程体系。

创意教学课程框架图

二、“破”传统课程模式,“立”创意课程新姿态

1.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创意”点燃学习动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创意课作为创造性思维训练的课程,需要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的设定上注重引导学生,将教学重点由技术传授转向思维方式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进行思维和视觉想象,进而满足内需激发内驱力,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

(1)课堂教学创意“微妙招”招招鲜

教师应善于反思自己的工作,大胆抛弃陈旧的教学思想理念,从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出发,从微观中破旧立新,寻找更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用最轻的学业负担求得最佳的教学效益,这是我们所有教师的追求和向往。在课堂教学中生成很多“微妙招”,“微”是体现在课堂中的星星点点的创意亮点上。有些是课前预设的学习创意亮点,有些是课堂中临时生成出来的“意外”学习策略,是课堂的“生长式创意”,也是教学中的微创意。即课堂中师生临时产生的一点教学变化、突破,一个新思路、新方法,旨在求新、求变、求突破。

语文识字微创意:我校师生共同设计了符合不同学龄段的识字方法:低年级的字形结构表演法和中高年级设置多语境识字法。低段学生通过生动的肢体、表情、动作表演辨识字形,或以生字拼图游戏巩固字音、字形;中高段设置多语境识字法,分层学习生字词,达到优等生拔高,中差生巩固的效果。

作文教学微创意:习作向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为解决习作缺乏素材的问题,我校采取巧设情景体验法和设置“作文聊天室”等方法,组织微型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观察,在聊天中相互启发,达到筛选写作素材的目的。

数学课堂微创意: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实物进课堂,借助实物个数学习数学的认识、组合、排列数字。用面包的分切学习分数、面积的计算。借助学具摆数学、玩数学、说数学、学数学等,让学生在玩中学。

音乐课堂微创意: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打击乐,模仿大自然中各种声音,培养创新力、想象力;综合语文、音乐学科的综合学习创意法,用学生熟悉的儿童歌曲旋律为古诗词谱曲,激发学生“谱曲”的热情。

除此外,“课堂擂台赛、PK 赛”“学科知识小超市”等创意妙招都给课堂注入了活力。所有学科的微创意都因具有创造性和弹性,将讲授式课堂变成了学生的“学堂”。课堂创意凝结了教师的创意“教”,学生的创意“学”,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内驱力。

(2)课堂创意“主题妙招”项项新

主题教学法凸显出我校教学研究的追求,一个主题就是一个项目,各学科联合,进行长期探究,形成特色,促进教学实践的返璞归真。我校以三级课题为平台,教师们各抒所长,组成“主题创意教学法”研究团队,分项深入研究。

第一,教育戏剧教学法,让学生成为“戏精”。

超越教材中心,设计表演学习。教育戏剧教学法,是我校“主题创意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即在课堂中恰当融入戏剧表演,运用戏剧元素:对话、旁白、肢体、表情、音乐、音响、道具等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式学习。借“演”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生动展现学习情景,营造真实学习环境,形成戏中学、玩中学的特色课堂。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表演力、学习力在课堂上可得到发展。

语文的古诗文教学、叙事写人类课文可利用教育戏剧表演。教师带着学生创编剧本,使学生通过表演走进文本,进而理解寓意。

戏剧教学法不仅可以运用到文科教育中,也可以被运用到数学、科学等理科科目教学。这样可以使课堂生动有趣,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玩、演的欲望,调动了学习内驱力。

第二,学科内嵌入式整合教学法,让教师融合教学。

超越学科中心,在学科内整合中学习。“嵌入式”学科整合教学法,可以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有效推进综合学习,助力教学目标的完成。

例如,英语课《物体的沉与浮》整合科学课的试验探究法,借助科学实验中物体“沉”“浮”现象,运用英语操练句型,掌握英语的表达方式,以达到英语学科目标;语文学科《大自然的声音》教学难点是理解大自然声音的美,比较抽象。教师整合音乐课教学方式,以音乐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器具模拟雨中即景。学生通过生动的演奏方式走进文本,形象地理解了大自然声音的美妙,破解了难点,激发了参与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兵教兵”导师制学习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超越教师中心,在同伴导学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者也学,学者也教”的理念。让学生以“导师”的身份,在课前解读教材,设计学习方法;在课中实施导学环节,带领全班学习。教师帮助“小导师”解决课堂教学难题,处理生成的问题等,真正实现了思维自由、选择自由。

除此之外,还有智慧创意教学法、古诗词综合学习法、云端论坛辩学法、游戏活动教学法、问题导入法、思维导学法等创意教学法的研究。从变革教学方法上提高了教学站位,彰显了教学魅力。

2.开发校本创意课程,“创意”注入学习活力

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开发效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竞争力。我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发了“立德”与“树人”“教”与“育”融合的创意课程群,在学习资源整合、学习方式变革、学习同伴重构、学习空间拓展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超越教材的全域课程。

(1)一年级开学季“节日课程”

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开学第一周课程设定为“节日课”。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开发设计和实施学科整合课、规则训练课,将教材知识融入“节日”中开展主题式跨学科整合学习,在游戏中认识校园、训练规范,有效落实“玩中学”理念。将学科知识与养成教育融为一体,探索了学科间整合、学科与规则融合的教育新模式。

(2)课程整合周“跨学科研学课程”

为全面开展课程整合,我校设置每年开展各年级学科的整合周课程。即从国家级教材中拓展出一个主题,进行教材二次开发和分年级开发。教师从国家级教材中综合选取一个主题,串起语文、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多个学科,实施跨学科整合研究。目前已开发了15 个主题的研学课程,内容涉及农业、工业、科技、动物、植物、自然科学等领域。课堂教学与研学活动相融合,学习从室内走向室外,引导学生在田野、山间、场馆中自主探究式,跨学科综合学习。将一周的课程分成三天校内课、两天校外课两个学习阶段。校内领任务,了解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方法,积累相关知识,为校外课程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团队强化教材的二次研发,重组课程内容,并将教学方式、学习场地创新安排,带领学生在立体、多元的课程中“玩中学”“学中思”。

在六年级的“农耕文化”主题课程中,引领学生走进农博园体验中学习。将语文教材中的“农耕”内容的说明文“搬入”农场,将“文”与“物”链接起来观察,学生现场感受并运用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口述或者笔录农作物;数学课利用田和地的现场资源,开展面积的多种计算方式的探究,在采摘后进行重量的估算;艺术课在农博园画蔬菜、庄稼,生动直观,用种子贴工艺画,趣味性强。科学课访问农耕者,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及特点,学习科学栽种方法。

(3)运动会入场式爱国教育系列课程

为深化学生的民族情结和爱国情怀,我校创意设计了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运动会入场式艺术课程。每年一个主题,每个班代言一个民族、城市、名胜。从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到祖国的锦绣河山、文化内涵,各班从服饰、道具、音乐到队列都精心设计,以歌曲、朗诵、快板、舞蹈、展演等多样方式生动诠释了民族精神。运动会入场式爱国教育系列课程以独特的方式将体育与艺术整合,呈现了一场场精美的文化盛宴。我校独具匠心,用创意的方式带着学生去体验、探索、想象与表达,把热爱祖国、民族、家乡落实到学生的活动中、课程中。

(4) 家校共育的家训文化课程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人们开始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合作共助孩子健康成长,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进行综合之后, 共建家训文化课程,拓展了学习空间,能够让学生受到更多的教育熏陶,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的特色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校开展了 “学校—家庭—社区”三点连线,多空间、多主体的立德树人文化活动,以诵读家训、提炼家训、诠释家训、讲家训故事、创编并吟唱家训歌曲、表演家训情景剧音乐剧等课程形式推进。为保障家训文化落实在行动上,每个家庭签订《家训行动公约》,促进家庭成员共同遵守规则,从简单粗暴向行为示范转化。“家训文化”课程让文化走进了家庭,转变了家庭育人方式,使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起了家国教育责任。让每一个家庭都明白“你的样子、家庭的样子就是国家的样子!”培育好品德、好素养、好家风,优化家风就是纯化国风。可构建新型课程空间,实现多空间、多主体立德树人。

(5)疫情下家国教育课程

疫情到来时,我校变“危机”为契机,在公共危机事件中育人,充分利用疫情这本“活教材”,开发和实施了以“宅家立国,学科育人”为主题的“疫情下的家国教育课程”。设计了以主题活动为主,学科教学为辅的“1+N”课程。通过时局境况,把灾难和假期变成学生成长的机会,让“家国教育”在“宅”家学习中得到升华。鼓励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用好疫情这部教科书,把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家国教育课中,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同时了解防控措施,学习先进事迹,感受祖国力量。由此衍生到各学科开展家国教育课程,从语文学科的创意阅读、实时论坛感受祖国强大力量;数学学科“从数据中看疫情”,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观察疫情,进行思维分析;英语课堂的亲子绘本排演,浓情演绎疫情中的感人瞬间;科学课堂上鼓励学生通过科学幻想解决疫情中的防护难题;美术学科通过绘画、手工、粘贴等艺术形式感悟疫情中的爱国情怀;音乐学科,师生同屏演唱和创编疫情歌曲,从音乐中体悟家国情怀,均收获高效的教学质量反馈。

通过疫情下家国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生在那些数字、故事、人物、教训、反思中感悟到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知在灾难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担当家国责任,而且要有承担责任的本领。

三、 “破”教师培养瓶颈,“立”全新研训模式

创意培训,满足了教师需求的多元培训方式,调动了教师学习内驱力,更突破了长久以来的单一乏味的培训瓶颈问题。

1.靶向培训:主题研训解决创意设计中的问题

(1)利用“创意课程研训工作坊”靶向培训

我校按创意研究项目招募,将有同一类研究意向的教师组合成周一的“创意课程研训工作室”,靶向研究各类创意教学方法。同质创意课程团队分项研究,亦可与异质创意课程团队联合跨项目分享,相互学习、借鉴,合力解决共性问题。

(2)利用课题研究靶向培训

用课题研究靶向培训,是一种形式新颖,与授课相辅相成,与实践紧密结合,适于团队学习的独有特点的方式。我校以校级、区级、市级、国家级课题强力推进课题研究。教师聚焦创意教学实施中的问题或创意课程开发,以“创意教学”的一个特色选项为题,申报个人或集体课题,在教学研究、课程开发的探究中提升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

2.以赛代培:妙招展示、分享创意教学成果

(1)“创意教学竞赛”实战式培训

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们集思广益,参与课程教学改革妙招频出。以赛代培”更能调动内驱力。我校组建赛课团队组织赛课,设置了教师个人奖和团队奖。教师个人出课,团队积极配合,成员们展现各自独到的见解,在预设—尝试—反思—总结中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思考如何在传统中“突围”,进行了实战式培训。

(2)“妙招看台展示”沙龙式培训

我校每学期都开展“创意妙招大看台”教学创意成果竞赛,吸引全体教师展示在教学中磨炼总结出的各种妙招。各学科团队精心准备,以朗诵、诗音画、戏剧表演、课件和微型课堂展示等多种方式,生动直观地分享课堂教学创意及课程开发的妙招。

我校的创意教学沙龙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学科团队的“创意教学妙招沙龙”。以自我总结、组员评价、集体提炼的方式帮助每个成员发现创意教学妙招,确定各自的教学特色。第二层面:学校教研组组长的“创意教学妙招沙龙”。由各教研组组长集中自己团队教师的创意妙招在会上汇报交流,其他组长可以根据“妙招”谈自己的体会和建议,群策群力将“妙招”进一步优化,有总结提炼,有改进与深化研究的建议。在“沙龙”中各抒己见,智慧碰撞,形成高质量的创意课堂特色。第三层面:全校“创意妙招大看台”比赛。设置教学创意团队等级奖。虽是比赛,但也是“沙龙”。各团队自由选择创意项目和展示方式,展示结束后在台下开展“沙龙”式交流,以此契机带动全校教师共同思考、共同研究,促进全员培训效果好、提高快,还增进了彼此间的联系和感情。

创意课程,创造精彩。我校以创意教学架起学生生命成长的“立交桥”,只要课堂改变,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质都有可能被激活。在教育改革这条路上,我们将坚守创新志,花开尽芬芳!努力让课堂、课程精彩成为一种常态。

猜你喜欢
破冰学科课程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法媒:北京“破冰”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