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2022-04-17 10:31南天涯杨风陈飞
体育师友 2022年1期
关键词:需求侧体育核心素养供给侧

南天涯 杨风 陈飞

摘 要:以乡村振兴与教育现代化为背景,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了农村学校体育供给侧和需求侧不平衡不充分的成因及表现,从三个维度探索农村学校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宏观维度是政策精准引导和指挥;中观维度是地方政府有效支持和省思;微观维度是学校坚决执行和改革,以期提升农村学校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公平。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体育核心素养;供给侧;需求侧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2.01.016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强调必须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1],《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明确办好农村学校,科学布局,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缩小差距,推进一体化发展[2]。《规划》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为农村学校教育发展政策引导的同时,也隐含指出,农村学校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掣肘学校教育的平衡、协调发展。同样,农村学校体育的“贫血”不仅制约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也影响着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跨越[3]。近些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思路一直是经济、教育等社会领域关注的焦点,审视我国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现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维模式同样适用[4]。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供给侧和需求侧不平衡的发展,使得城乡学校体育发展的矛盾不断加深,更需要整合城乡学校体育的优质教育资源,给予农村学校体育精准的扶持与帮助,让农村学校的学生获得更公平的体育教育。因此,研究以提升农村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切入点,把如何提升体育核心素养的问题作为导向,把农村学校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聚焦农村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作为突破口,探索农村学校体育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平衡之术,尝试为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提供新的视域。

1 农村学校体育供给侧不平衡的成因及表现

1.1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经费匮乏,教学条件落后

农村学校体育资源供给长期不平衡,课堂教学效率不达标,致使农村学校体育滞后于城区,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经费匮乏。有数据显示,从2002年至今,共计有5800多亿元教育经费的投入,但只有接近20%进入农村学校教育,农村学校体育的经费供给更是不到3%。从教学基础设施上看,城区学校的器材补充和场地维修情况明显好于乡镇。通过实地考察发现,部分贫困乡镇学校有些新器材被锁进储藏室,只有旧器材供学生使用,且旧器材数量较少,反观城区学校体育可以不断“升级换代”。这种体育教育的不公平供给,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1.2 农村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进度不明显

供给的主体——教师,是学校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最关键、最灵活、最具潜力的一环[5]。近几年,政府对农村学校体育改革工作提供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方案,如大学生支教、教师进修、交流等。但由于生计和利益驱动等因素,这些政策在落地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形式主义等不良倾向[6]。目前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首先,教师的供给意识相对较差,工作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其次,由于农村学校对体育课堂重视程度低,体育教师极少参与剖析教材与钻研教学方法等集体活动,有应付甚至敷衍教学的情况。一些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体育教师自身的价值感和成就感意识缺乏,总是把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差的原因归咎于学校场地器材缺乏、体育活动时间有限和学生运动兴趣不足等[7];再者,农村体育教师的师资更新慢、队伍不稳定和整体素质不高。随着城区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各地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将农村学校作为跳板,想尽办法“进城”,致使农村学校容易留下“老弱病残”。学校的解决方案是:临时聘用教师、每学期从高校“借用”顶岗实习学生。这样一支整体素质偏低且不稳定的农村体育教师队伍,难以满足农村学校体育供给量的需要。

1.3 供给环境不健康,供给内容与农村学校体育相悖离

当前,各地体育课堂教学出现了“学生安全,得过且过”的状况,这种状况在农村学校中尤为突出,所以体育供给环境亟须改善。教育行政领导为突显区域体育的特色和政绩,只重视城区学校“体育示范性学校”“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与管理。而农村学校领导就如何开展体育教学,如何进行体育竞赛等工作态度不明确、不坚决,与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理念相悖离。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很多农村学校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缺乏奖励机制,甚至没有明确的体育教学与训练管理制度,态度相对消极。

学校体育的供给主要以体育课程为媒介,以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技能为直接目的[8],但从当前农村学校体育供给内容上了解到,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供给不足,尤其是中小学体育教材中包含有游泳、轮滑等项目,供给内容严重缺乏,强烈突出了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研究认为,农村学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供给应紧紧围绕学校体育的实际,结合当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认知来进行。

2 农村学校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探究

在乡村振兴和教育现代化不斷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改革也应该不断加速。面对各种政策、建议和指导思想的更新,研究认为,归根结底应聚焦在“如何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通过怎样的方法和途径提升”。考虑到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殊性,农村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性等影响因素,亟须解决的是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主要矛盾。

首先,大胆创新,撬动“农村学校体育升学红利”的杠杆,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发展体育,消除学生家长和学校校长的顾虑;其次,在政策和纲要的引导下转变思维,采取多元渠道的合作,保障校园体育人才未来职业化的可能;第三,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的财政专项拨款,并设置有效的保障机制,确保“钱出有道”;第四,关注学校体育教师成长,推动学校内部体育教学改革,如“一校一品”“边缘合作”等。总之,平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供给侧和需求侧,是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挑战。2578C410-6FB7-4684-BC2F-344162CFBBE4

2.1 宏观维度:政策引导和指挥

2.1.1 建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有效保障机制

《规划》指出要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和整治长效保障机制,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投入责任,确保目标任务相适应[9]。《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三方面的保障措施: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完善财政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完善各项落实机制[10]。根据国家对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精神,明确了政府作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主体保障,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优化治理:(1)从整体上为农村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城乡学校体育融合发展;(2)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要求,缩小城乡学校体育差距。基于此,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农村教育和学校体育的政策方针,从以下几个制度层面为农村学校体育的振兴提供保障。

首先,明确落实政府责任制,要求政府把县域内农村学校教育和体育的发展列入工作议事日程,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在项目规划、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要把农村学校体育纳入市、县两级政府考核体系,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农村学校体育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工作目标按期实现。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有效调动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学校校长和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良好局面;其次,建立和完善农村学校体育质量监测和监督评估机制,将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状况一并纳入县域内体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实施督查范围内,落实农村学校体育责任督学督导制度。以督促建,切实提升农村学校体育的水平与质量;第三,要优化资源配置,确保专项经费落实到位,各市、区、县政府在配备中央义务教育专项资金时,应重点考虑农村学校的发展,履行法定职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能“不管不问,自由发展”。针对农村学校体育的实际需要,严格按照政府责任制的有关规定,把所需资金从地方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不得挤占学校体育发展的专项经费。《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管理体系[11]。要不断完善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使用的管理办法,不得滞后或挪用,保证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的正常运转;最后,要加强农村学校财务管理,加强财务审计,保障学校内体育专项经费的规范使用。

2.1.2 打通体育升学渠道,平衡体育人才供给与需求

农村学校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平衡体育人才的供给和需求,但从当前农村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现状看,供给效果远远没有达到农村学校体育的客观需求。搞好农村学校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顶层设计,抓住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新动力,就是解决“两长”问题,即家长和校长的传统教育观念,自上而下打通“体育升学通道”,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大力发展体育,刺激农村学校体育人才的需求侧。例如,广州市花都区某农村小学校长曾经对参加花样跳绳比赛队员们说“如果大家能在全国甚至世界大赛中有精彩表现,需要什么支持,学校都能满足”。如果校长们都能理解体育比赛给予学校宣传的重要性,那么家长的主动性就会更强,农村学校体育人才需求的问题就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在农村学校体育供给充足,内在推动力强大的前提下。利用“升学红利”的动力链带动农村学校体育的活力,提升农村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以地级市重点高中为龙头,形成自上而下的引领,培养并招收体育特长生,形成一个“有特长、上重点”的体育体系。由小学、初中、高中组成对口升学单位,鼓励各地体育特色学校建立健全“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如此,按1:5的比例来计算,地级市重点高中有三所,每所招50人,农村初中就会出现15所250人,小学就会出现75所1050人,以“升学红利”为杠杆的“一条龙”金字塔就会自然形成,农村学校体育自然会充满活力。

2.2 中观维度:地方政府支持和审视

2.2.1 探索农村学校体育财政投入的合理分配机制

《规划》指出统筹规划布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升乡村教育质量[12]。充足的资金是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保障,为了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发展,资金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学校体育器材设施、训练经费以及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等,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专项扶持。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4.6万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教育经费占比例超过90%,可以看出,地方政府扛起了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的“大旗”,地方财政教育支出是地方教育投入的主要来源。学校体育也是如此,但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较大,就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投入经费体制来看,地方财政压力较大,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难以保证体育经费的足量供给,这必定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为了保障农村学校体育的供给,除了进一步明确中央、省、市政府主体之间对农村学校体育投入应担责任和负担比例之外,还应打破以前经济发达地区“任务重”“能量大”经费投入多的模式。要按照各地区学校教育现状,实行差异化投入模式,对学校体育发展突出的地区给予奖励,而非加大投入,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应将专项投入主体重心上移,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比例,缓解县域内教育行政部门的财政压力,对城乡学校体育融合发展较好的地区,可将农村学校体育经费投入重心下移,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特长。

2.2.2 支持多元化服务渠道与农村学校的合作

《规划》提出建立健全整治长效机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健全多元化投入与帮扶保障机制[13]。社会体育团体与农村学校合作,参与学校体育的发展,深化农村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是降低农村学校体育服务成本,推进农村学校体育多元化服务的重要改革举措。因此,在支持和引进社会体育团体参与時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合法合规,可以对经过实践的成熟的社会体育团体参与模式进行采纳和推广,例如由教育部主导和支持的“职业足球俱乐部进校园”项目的成功推广。虽然农村学校与职业体育俱乐部合作的概率很小,但从农村学校的体育训练与比赛方面,可吸纳社会业余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参与,相互促进、互利共赢,解决学校体育财政压力。农村学校为其提供场地,业余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保证教练员队伍、支持训练器材设施,协调好训练时间,有效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条件,缩小城乡学校体育的差距,最终双方达到互利共赢;第二,要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把提高农村学校体育参与效率作为基本要求,对社会体育团体及民间体育组织提供的服务进行严格审查、监督和科学评估,形成以“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机制体制,对体育公益组织提供的体育服务进行规范管理,服务质量信息公开,对学生使用状况进行满意度调查等;第三,要引导城区学校进行定点帮扶农村学校,缩小城乡体育差距,提升农村学校体育资源供给动力。2578C410-6FB7-4684-BC2F-344162CFBBE4

2.3 微观维度:学校的执行和改革

2.3.1 重视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决定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高度。研究基于城乡体育教师交流的视角,探究如何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供给能力和水平,促进城乡学校体育融合发展,切实提升农村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目前,我国各地已经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体育教师交流,如短时间内的“送教下乡”、中期段的“工程式”培训、跟踪帮扶的“名师工作室”等多种创新性教学交流方式。根据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状况和体育教师成长规律,可采取组织“严密和松散式”相结合的教学交流活动,在充分尊重学校体育个体需求和意愿的基础上,按照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合适的交流方式,了解不同教师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从实际层面上有效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其次,提供学校层面的人力保障,《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提出把振兴教师作为全面深化新时代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举措,保障教师教育水平[14]。要努力将城市学校的体育教师引进来,鼓励本校教师走出去,提出合理的工作要求,不流于形式;第三,完善以体育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研训平台,拓宽体育教学渠道。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的制约,还具有优质资源共享的重要作用,这样农村体育教师可以就教学问题开展研讨。各级教学行政部门可以加大体育信息网络平台的投入,实现城乡体育教师教学交流平台多样化,促进农村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体育信息网络平台的实施还需要注意农村体育教师的互联网技术提升,也要注意体育研训平台的实际引领和组织。

2.3.2 推动农村学校体育“一校一品”的教学改革

农村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不能只从外部供给侧和文件政策方面供给,还需要发挥自身供给效能的优势,要正确审视农村学校体育自身的特殊性,创新体育教学改革思路,冲破农村传统篱笆的束缚。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深化教体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体育教学模式,整合资源,共同完善工作[15]。“一校一品”体育教学适合农村学校体育“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目的,利用有限资源空间,加强学校体育薄弱环节,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农村学校体育“一校一品”的建设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形成学校体育特色,在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和学校体育实力的过程中,加强学科融合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遵循学校体育发展规律,以“校本体育”为抓手,以点带面整体优化行程特色。例如,建立富有特色实效的体育课间操,将体育校园美育化,将同学们所想所写,编写成农村特色体育学校的农村校园体育梦,将校园体育德育化,形成农村特色的德育教材和课程标志。其次,构建有效的体育教学体系,农村学校体育开设“一校一品”,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进行分层教学。第一层是低年级所有学生参加学校特色体育项目,主要是了解感知興趣动力;第二层是三、四年级部分学生增强体育技能难度,掌握享受乐趣,成为特色体育项目的终身爱好者、参与者;第三层是五、六年级部分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参加比赛,甚至通过体育项目完成升学,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公平发展。

3 小结

由于农村学校体育在教育经费、师资保障及发展理念等方面长期出现教育不公平现象,所以从宏观方面需要对政策制定及执行进一步干预与监督,中观与微观方面,需要结合地方特色与改善学校体育认可度方面做出精准改革方案,以期今后在不违背学校体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将农村与城市体育教育二者“一碗水端平”。总之,教育兴则乡村兴,体育强则少年强,只有正确认识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路径,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学校体育的振兴,农村教育的振兴。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新闻办就《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EB/OL].(2018-09-29)[2021-10-10].http://www.gov.cn/xinwen/2018-09/29/content_5326689.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1-10-10]. 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胡庆山,曹际玮.农村学校体育的生态困境及其治理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04):82—88.

梁秋益,任雅琴.我国学校体育供给结构性改革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04):29-33.

赵洪波,胡顺鼎.学校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02):11-16.

王艺宝.乡村儿童受教育起点不公的原因及其对策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5):31-32.

叶欣,陈绍军.高等体育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理念与策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07):85-89.

曹远红.现代体育教学思想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评《中国近现代体育思想的传承与演变》[J].中国教育学刊,2015(1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EB/OL].(2018-02-11)[2021-03-2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03/t20180323_331063.html.

体育总局 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 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EB/OL].(2020-08-31)[2021-10-1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21/content_5545112.htm.2578C410-6FB7-4684-BC2F-344162CFBBE4

猜你喜欢
需求侧体育核心素养供给侧
初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及培养探究
如何在体育微课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策略
基于发展体育核心素养的小学足球教学实践与思考
流通发展新常态下的“需求侧”改革思考
探索提升业扩报装服务水平的管理办法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