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管理”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2022-04-17 13:33陶超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小学数学

陶超

摘 要: “五项管理”作为“双减”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解决家长和社会期盼问题的主要抓手。在“五项管理”背景下,高效的课堂教学和合理的作业布置是当今中小学教学研究的重点。此文章主要围绕对“五项管理”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针对课堂教学、课业布置和读物启发几个重要环节进行探索,阐述多媒体对教学工作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以及探讨高效的课堂教学和合理的作业布置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五项管理;小学教学;小学数学

一、引言

在小学的教学中,结合“五项管理”引导学生在数学世界中探索和进步,围绕着“双减政策”对学生进行减负,具有重要意义。数学作为小学教育尤为重要的一门学科,特别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磨,课业布置进行精修,课外读物进行筛选,而这些都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研究。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对课堂的质量观不同,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率。一节优秀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要有质,还要追求有量。四十分钟里,既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完成一定质量的练习,这才称得上是一个质量高的课堂。

(二)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把握好课上的每一分钟

备课不仅仅是对基本课堂知识的梳理,更为重要的应该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平均的理解水平去感知知识点是否能够准确掌握,也要不断调整思路,用最精准的语言让学生可以最快的接受,也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发散思维。

把握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并不代表以最快的速度讲完知识点后,再进行大量机械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以最快效率完成知识点之后,精练之余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比如在讲解立体图形时,小学生对空间观念理解困难,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立体图像,让学生更为直观的快速理解。再給学生提供几组不同长短的小棒,让学生动手、思考自行制作立体几何体,学生的课堂体验才能得到足够提升。

(三)要激起学生的主动性,尽量避开乏味的数学学习

数学相对与小学生来说逻辑性很强,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如果学生一直被动的接受知识,会对数学提不起兴趣,认为数学学习是乏味的,就会使得数学教学的效果下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团队比赛、动手实操、将情景带入活动等一系列的形式,来激起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生们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四)要恰当地使用多媒体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受到了越来越多老师的欢迎。它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逐步完善。多媒体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的直观,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直观的展示,提高课堂效率。但是运用多媒体必须要有限度,无限制的依赖可能适得其反,达不到教学目的。

(五)要把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作用应用在教学中,促进所有同学的学习兴趣

老师既是学生的良师,更是学生的益友。要充分的对每个学生给予尊重,善于发现他们每天的变化与进步,保护学生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老师要全面关注到每一位同学,对所有的学生都不偏不倚。在表扬成绩优异的学生们时,要更关注到中等生和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帮助中等生和成绩靠后的同学努力向优等生迈进。要让他们感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才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下一阶段的内容。

三、课业布置

(一)把控作业数量

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协调班级其他学科教师合理布置作业,衡量作业内容是否过多、形式是否单一和总量是否过量,为学生作业数量把好关,考虑学生兴趣培养需要时间等因素,不能影响学生愿意写作业的动力,不得布置无用无关作业。

(二)管控作业质量

数学老师应以严谨态度布置作业,考虑知识体系的构建,审查作业知识点的分配,科学合理地布置数学作业。可以基础题型精布置;同一题型的题目少布置;困难题目根据学生水平合理挑选出个别布置;远超学生能力范围的务必删去。

(三)衡量作业难度

依照规定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合理的制定并落实教学计划,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增减课程的难易程度,也不可以出现以加快教学进度为目的的作业题型,不可以出现难易程度远大于大纲要求的作业题目,不可以以满足成绩优异的同学快速提升为前提忽略大部分学生的作业体验。

(四)认真作业批改

数学教师批改作业务必亲力亲为,不得出现学生代为批改的现象,特别是数学这种科学严谨的学科,更需要教师们掌握学生的学情,对学生养成逻辑思维的过程予以足够关注。不得在学生作业上随意涂画,予以学生足够尊重,批改作业做到卷面整洁,便于学生和家长理解,必要时写上细致的评语。

(五)优化作业反馈

学生的作业不仅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体现,也是学生薄弱环节的体现,因此需要及时讲解。学生的疑惑及时解答,鼓励学生就某一数学问题与老师进行探讨,营造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注重求解的过程,不得敷衍学生提问。

四、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一)由表及里,循循善诱,激起兴趣

阅读需要由表及里,先给学生找一下便于理解的书籍,从中获取知识后,再向学生们推荐一些比较著名的书籍。课外阅读要立足于课本,不要为了阅读而阅读,要找一些与数学课程有关的书籍。

(二)提供条件,构造氛围,合理引导

建议家长给孩子购买包括一定数学知识的、合适学生阅读的书籍。并且鼓励学生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片段记录下来,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分享自己的读后感,构造良好的氛围。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学生们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三)加强指导,保持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集中注意力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很容易被其他的事情带跑偏。对很多事情也都是三分钟热度。所以,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合理的引导。老师要帮助学生正识别正确的书籍,同时要和家长进行沟通,要让学生在大人的引领下进行课外阅读。

结语

“五项管理”作为“双减政策”的重要抓手,从作业、睡眠,手机,读物和体质五个方面全方位对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保驾护航,为学校培养孩子、老师教育孩子提出要求的同时也指明了方向。我们有幸看到在“五项管理”推动下,有很多孩子实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这也是所有老师、学校乃至全社会的期盼。

参考文献:

[1]韦国清,蒋成云.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的精神享受—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探索[J].小学教学设计,2004(12):3.

[2]梅菊.聚力作业改革 落实“五项管理”[J].湖北教育,2021(18):3AA77820F-3CD5-47CB-AEA0-15DC0D374DEB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模式刍议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