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古代文献曲泉穴临床应用规律研究❋

2022-04-19 09:30张珍珍杨旭光陈晓静韩方正薛晶晶张卫星刘玫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病证肝经条文

张珍珍, 杨旭光△, 陈晓静, 韩方正, 薛晶晶, 张卫星, 刘玫君

(1.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 450008;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 450008)

曲泉穴归于足厥阴肝经,首见于《灵枢·本输》“肝出于大敦……入于曲泉,曲泉,辅骨之下,大筋之上也,屈膝……为合,足厥阴也。”此处所说“辅骨”即为下肢的胫骨,“大筋”,意指半膜肌、半腱肌止点。故曲泉穴的定位为屈膝位,当膝内侧横纹上方凹陷中。曲,隐秘也。泉,泉水。曲泉名意指肝经水湿运气在此聚集。本穴的气血物质为膝关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大量水湿如隐藏于天部之中,故名曲泉。曲泉为肝经合穴,合,会合,所入为合。本穴为肝经气血会合之处,故为肝经合穴。曲泉五行属水,其气血物质为肝经水湿之气会合而成,性寒湿润下,表现出肾经气血的润下特性,故其属水。曲泉主治范围广泛,不仅可以治疗本经所主病证又因其为肝经合穴而能调节脏腑失调诸证[1]。随着中医针灸的不断发展,曲泉穴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提高其临床疗效,指导实践,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曲泉穴相关古代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方法

以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医典》[2](第五版)收录的1156部古典书籍为检索源,将电子与手工检索相结合,以“曲泉”为检索主题纳入相关古代文献,同时参照古籍现代排印本对所纳入的条文进行比对验证并建立数据库。

1.2 文献筛选

纳入标准:曲泉穴单穴治疗疾病的相关条文;曲泉穴配伍主治疾病的条文;涉及曲泉穴治疗方法的相关文献;有关曲泉穴治疗疾病的相关医案。

排除标准:引用相关古籍及重复条文;曲泉用于定位归经的条文;曲泉穴协助他穴定位的条文;关于曲泉穴经穴歌的条文;有关曲泉典故释义的条文。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条文按照文献出处、纳入条文、单穴主治、腧穴配伍、配伍主治、针刺深度及艾灸刺激量为分类条目,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录入Excel表格中进行归纳整理。

疾病归纳:不同时代背景下,病证和腧穴在不同的书籍中有其各自不同的名称和含义,需按照现代标准对其进行统一[3]。病证规范标准主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4]《中医内科学》[5]《中医妇科学》[6]《中医眼科学》[7]和《中医儿科学》[8]等进行统一。如果无法精准概括则以古籍中所列病证名称为准。

腧穴规范标准具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及“十三五”教材《经络腧穴学》。如“膏肓俞”规范为“膏肓”,“脾募”规范为“章门”,“解谿”规范为“解溪”,“大冲”规范为“太冲”,“复留”规范为“复溜”等。如无法精准对应,则以古籍所载腧穴名为准。

2 结果

经过对纳入数据的归纳和整理,检索出曲泉穴相关条文达623条,依据所列标准最终纳入条文186条涉及古籍26部。总结出曲泉穴配伍腧穴以膀胱经、肾经、肝经、脾经腧穴居多,其中配伍优势穴位为足三里穴。该穴主治范围较广,涉及内科、妇科、儿科、眼科,单穴主治常见病证27种,配伍主治病证32种。治疗方法方面,针刺深度以六分为宜,灸法三壮为佳,具体如下。

2.1 曲泉穴单穴主治病证

曲泉穴单穴主治病证有关条文59条,共出现频次163次,涉及科别4个,即内科、妇科、眼科、儿科,涉及病证共计27种。内科病证出现种类最多计14种,以肾系病证和肢体经络病证居多。以疾病出现频次为准,不小于平均频次的作为优势病证(公式:平均频次=总频次/病证数)[9],将出现频次≥6的病证作为曲泉穴单穴主治优势病证共13种,分别为癃闭、遗精、痢疾、虚劳、血证、汗证、痹证、痿证、阴疝、癥瘕、阴挺、阴肿、暴风客热(见表1)。

表1 曲泉穴单穴主治病证表

2.2 曲泉穴配伍主治病证

曲泉穴配伍主治有关条文计113条,配伍主治病证出现总频次达114次,涉及4个科别,与单穴主治病证所涉及科别相同,即内科、妇科、眼科、儿科,病证数达32种。其中内科病证数为24种,频次89,占配伍主治病证出现总频次的78.07%,以肾系病证和气血津液病证为主。参照曲泉穴单穴主治优势病证的计算方式,把频次≥4的病证作为曲泉穴配伍主治优势病证共计14种,为阴疝、遗精、癃闭、水肿、血证、汗证、痢疾、肺胀、鼓胀、痹证、痿证、阴挺、阴肿、青风内障(见表2)。

表2 曲泉穴配伍主治病证比较

曲泉穴配伍后主治病证与单穴主治病证均以内科病证种类居多。其中,曲泉穴配伍后主治病证较单穴增加了肺系病证,说明配伍后曲泉主治范围有所扩大。在肾系病证和妇科病证应用方面两者相差较大,曲泉穴配伍后在肾系病证应用种类较多,而单穴在妇科病证应用种类更多,其余属系病证差别较小(见图1)。

图1 曲泉穴配伍与单穴主治病证类别分析比较

2.3 曲泉穴配伍穴位分析

曲泉穴配伍相关条文涉及腧穴160个,频次计631次,穴位归于十四经及经外奇穴,其中足三里配伍频率最高。曲泉穴配伍腧穴频次前20位的腧穴多归于足阴经和足阳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居于多数(见表3)。

表3 曲泉穴配穴与归经表

2.4 曲泉穴配伍腧穴归经分析

据纳入条文对曲泉穴配伍腧穴所属经脉进行统计,配伍总频次共计631次,所配伍腧穴广泛分布于十四正经计151个,频次达614次,其中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多达34个,配伍频次高达129次。曲泉穴与经外奇穴配伍仅1穴(膝眼),频次1次,用于治疗痹证。

2.5 曲泉穴治疗方法

据纳入条文所载,曲泉穴治疗方法以针刺和艾灸为主,条文共29条,其中针刺15条,艾灸29条(与针刺相关条文有重复)。针刺深度六分14次,四分1次。艾灸三壮18次,百壮7次,七壮4次,二十壮1次。

2.6 曲泉穴治疗禁忌

曲泉穴位于四肢部,操作简便,应用安全,故古籍中较少涉及其治疗禁忌,仅一处明确提出养胎时“毋针灸肝经穴道”,即《彤园医书·校正逐月养胎宜忌》云:“一月始受孕,胎形如露珠。乃太极动而生阳,天一生水,名曰胚胎,足厥阴肝脉养之……毋针灸肝经穴道,大敦、行间、太冲、中封、彝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五里、阴廉凡十一穴,左右足同。足厥阴肝经行足股内,穴起足大指端,行三阴之前。[10]”

3 讨论

3.1 曲泉穴治疗病证分析

曲泉穴单穴主治病证以妇科病证、内科中的肾系病证和肢体经络病证为主,治疗癥瘕、痹证等。《针灸甲乙经》载:“女子疝瘕,按之如以汤沃两股中,少腹肿,阴挺出痛,经水来下,阴中肿或痒,漉青汁若葵羹,血闭无子,不嗜食,曲泉主之。”《针灸神书》云:“曲泉二穴(治脚腿疼痛,寒湿风痹)。”曲泉穴还可用于治疗肾系病证,《圣济总录》云:“男子失精,膝胫疼痛冷,灸曲泉百壮。穴在膝内屈纹头。”

曲泉穴配伍主治病证以内科肾系病证、妇科病证和内科气血津液病证为主,治疗癃闭、阴挺等,如《圣济总录》所载:“黄帝经云:伏兔下一寸,曲泉、阴谷、阴陵泉、复溜,此诸穴断小便更佳,不损阳气。亦云:止遗溺也。”《针灸集成》云:“阴挺出:阴跷、曲骨、曲泉、照海、大敦、太溪三壮。”

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肾为肝之母,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肝之虚证可用曲泉补之。另外肝主筋[11],膝为筋之府[12],曲泉正位于膝关节部位且又为合穴,可反映疾病状态[13],刺之可调畅气血、舒筋利节。膝痛曲泉穴必痛,所以此穴为护膝要穴。《肘后歌》载:“脐腹有病曲泉针。[14]”《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合治内腑”,曲泉穴还常治头部病证,《普济方·针灸》曰:“治头眩痛。穴昆仑、解溪、曲泉、飞扬、前谷、少泽、通里。”现代研究表明,曲泉穴可影响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从而用于治疗脑血管病[15]。

3.2 曲泉穴治疗方法分析

《灵枢》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曰:“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曲泉穴治疗方法以灸法居多。《针灸集成》曰:“癥瘕肠鸣泻痢绕脐绞痛,天枢百壮,章门、大肠俞、曲泉、曲池、对脐脊骨上三七壮,灸宜先阳后阴。”此处提到曲泉穴在治疗癥瘕痢疾诸症时,灸宜先阳后阴,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医心方》有云:“脚气病从阴发起,灸复留、中都、阴陵泉、曲泉等诸穴。灸先从上始,以次向下,引其气使下。各灸二十壮。自后隔日灸七壮,取瘥止。余穴皆依此”,说明曲泉穴在配伍后治疗不同疾病时其艾灸刺激量应随疾病种类变化而变化,体现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中医理念。

3.3 曲泉穴配伍腧穴分析

据统计,曲泉穴配伍频次较高的腧穴分别为足三里、太冲、复溜,频次分别为24次、19次、17次,可见曲泉穴配伍腧穴多为特定穴。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故本穴集阳明经气如百川汇合入海之势,经气充沛,功效卓著。补之能壮元阳益脾胃,补脏腑之虚损;泻之则能升清阳降浊阴,引胃气下行,助胃气水谷之运行,治疗范围甚广,乃周身腧穴中之要穴[16]。曲泉穴与之配伍善治脾胃系、肢体经络等病证。如《针灸聚英》所云:“小腹下痛目痃癖。太谿三里脾俞同。三阴交穴曲泉穴。宜兼阴陵六穴攻。”太冲是肝经的原穴,能够调动肝经元气,疏肝理气,平降肝阳,与曲泉穴配伍多治疗肾系、妇科等病证。复溜为肾经经穴,可滋阴补肾,通调水道,善治水液代谢障碍疾患,与曲泉穴配伍多用于治疗癃闭、血证、汗证等。《圣济总录》曰:“黄帝经云:伏兔下一寸,曲泉、阴谷、阴陵泉、复溜,此诸穴断小便更佳,不损阳气。亦云:止遗溺也。”

综上所述,曲泉穴多用于治疗内科病证,单穴主治病证以妇科、肾系病证和肢体经络病证为主,配伍主治病证以肾系病证、妇科病证和气血津液病证为主,配伍后主治病证较单穴增加了肺系病证,且在肾系病证的应用频次较单穴增长较为明显。曲泉穴配伍腧穴多归于膀胱经、肾经和肝经,且配伍腧穴多为特定穴,以五输穴较为多见。治疗方面,针刺深度以六分为宜,艾灸以三壮为佳,因其取穴简便、操作安全,禁忌在古籍中提及较少。通过对曲泉穴古代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便利。然此次检索数据来源局限,故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丰富曲泉穴主治病证的辨证分型,从而在临床应用中更具针对性,以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病证肝经条文
传统及中西医“病证结合”的同与异*
抗病毒药物联合火针与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疗效分析
身体出现这些不适,疏通一下肝经
论债法在民法典中的编写体例
侧卧养肝气 仰卧和五脏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条文一则考义
春季养肝 推推肝经
法国拟立法禁止父母打小孩屁股
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现象的思考与研究
辨证治疗内伤发热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