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传统文化渗透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2022-04-20 06:43曹宇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5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融合初中语文

曹宇

摘要:我国历来是文化之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文化传统。传统文化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可以提高人们的综合知识。当今社会,学生对新科技、新产品都比较感兴趣,但很少有人了解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应该大力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初中语文在初中各科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初中传统文化和语文学科的融合更有利于语文学习,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营造氛围让学生充分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基于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本文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融合

引言: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已有5000年的历史,所以其中蕴含的能量和财富,需要初中生去继承、发展、创新和传承。初中语文的学习及其重要,因为各个学科的内容以及题干都需要学生的语文知识去理解探究,因此语文可以说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是来源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所以要想学好初中语文,不仅要掌握教材知识,更要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相融合。这是对新时代初中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传统文化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初中语文教育更不能割裂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给了我们大量优秀的词汇和汉字,补充了我们的精神文化,此外,通过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其中的内涵和真理,成为传统风俗习惯的典范。传统文化是祖先多年的沉淀,我们需要从中汲取良好的营养,更好地融合传统文化和教科书,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的更高追求。传统文化与教育的融合,不仅让学生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对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也越来越好。

二、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首先,缺乏对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视,目前的教育现状以应试教育为中心,各校大多注重学生成绩的好坏,对传统文化学习重视不够,而且传统文化是在初中语文中语言教育时间不够。另外,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拓宽对传统文化内容的认识,既要了解传统文化作品的表面内容,又要提升作品的情感和内涵。一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深入讲解相关内容,学生将无法深入理解,这会给学生的学习记忆造成很大困难,使他们失去主动性,造成课堂效率不高,收效甚微。因此,在教授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作品时,老师要清楚地说明作品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教师的教学风格过于简单,教师需要创新和改进教学风格,更有利于传统文化与语言的结合。

其次,现在学生缺乏自我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利用各种参考资料进行学习,这样会造成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太浅了。传统文化不是肤浅的知识,要想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就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学生要改变原有的习惯,养成新的好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措施

(一)结合课堂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课堂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必须明智地利用课堂时间,将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课本结合起来。讲授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还要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才能更方便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文内容中,学生是在更多的教育渗透与兴趣中不断了解传统文化的。鼓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多了解传统文化的知识。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也为学生建立对未来的正确看法。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开展《春》这一篇散文的教学时,就可以在先带领学生鉴赏文章,优美的语句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之后,为学生渗透该篇散文的创作背景:作者刚刚结束欧洲的有血回国,与自己的妻子缔结了美满的姻缘,在此之后又喜得贵子,并出任了清华大学的主任,对于作者来说,可谓过的顺风顺水,春风得意,因此我们可以在文中看出作者对于人生理想不懈追求的情感。随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渗透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对于四季的隐喻,春夏两季因为万物都开始复苏,并迸发出磅礴的生机,因此往往人们都会用这两个季节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的憧憬以及喜悦的积极情绪,而秋冬这两个季节,往往会给人一种萧瑟肃杀的感觉,因此,人们往往通过这两个季节表达自己消极郁闷的情绪。

(二)注意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传统文化,增强学习传统文化的效果,需要增加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充满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课余时间,或者是活动课程,以歌颂传统文化,回顾民族发展为主题,为学生组织开设诗歌朗诵比赛等相关活动,学生在自主选择收集并且朗读理解,古代文章诗词歌赋的过程当中,不但能够进一步丰富自身的文化涵养,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能够加深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通过对比深刻的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特点,此外它在培养学生的勇气和信心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正在应用到各个学校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相关的视频和资料,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学习传统文化。这种展示视频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专注于学习,让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确保教师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校应该促进教师的统一培训和学习,使他们能够提高综合能力,更好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拓展教学途径,丰富传统文化

受到课堂时间以及教师教学经历的限制,学生在课堂当中能够学习到的语文知识是十分有限的,此教室必须合理的利用课余时间以及课堂之外的教学资源,学生进一步拓展丰富進行语文学科学习的途径。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许多地方都能够看到传统文化的影子,因此,合理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以及图书馆等公共教育资源,能够使学生的课外学习资源得到有效的丰富补充,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因此,要想学好初中的语言和文化,就必须在课外拓展中学习传统文化。

例如:图书馆作为我们丰富自身知识储备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组织学生去图书馆,并且多看文学古籍,多思考。这样,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会得到加强,在再次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也能体会到其中的含义。要让学生产生“要学、想学、爱学”的意识,全班可以分成几个小组举行传统文化竞赛,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兴趣,鼓励全班同学踊跃参与,学生们的竞争就会非常激烈,学生们就会认真准备比赛材料,认真讨论,真正通过比赛学习知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欣赏文化的能力。

(四)加强教学互动,提升学习兴趣

为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而不是注重教师评语,为学生以后的学习道路奠定统一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教材,从所读的基础知识出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是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感受。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开展≪观沧海≫这首古诗的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之前的教学内容,谈谈这首古诗的每一个诗句,都表达了怎样的内容以及情感?整篇诗词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绪?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因为学生往往会比较深刻地记住他们讨论的结论。通过这种方式,课堂气氛就变得活泼起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也能更好地对这首古诗进行理解,并且举一反三学会如何赏析理解古诗的情感以及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加强对于我国传统诗歌文化的理解以及探索兴趣。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传统产生兴趣,才能真正热爱学习,逐渐提高适应能力,享受传统文化。

(五)丰富阅读材料,拓展传统名著

为了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需要加大对名著的阅读力度,现在的学生每天都承受着学业压力,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相关名著,而且许多学校过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注重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然而,在新制定的语文学科课程教学班标准当中,明确要求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拓展阅读一些优秀的传统名著,进一步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材料,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以及阅读写作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学校需要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阅读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读名作。这样,平时的正常上课不仅没有耽误,还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学生对名著不了解的现状,对学习传统文化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例如,教师就可以在班上就开展了“单元图书介绍大会”,为学生设置了“名人自传、诗歌散文、人生感悟、回忆录”等多个传统文章体裁单元,让学生从家中带一至两本经典传统书目按单元标准上台做介绍,然后把图书放到班级图书角的对应位置上供其他同学翻看阅读。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加入“群文单元阅读智慧课堂”,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智能整理书本类型,让学生根据需要阅读相应书籍,并帮助学生学会“分类整合阅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举办“单元情景剧表演活动”。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文章内容按照个人理解改编成剧本脚本,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台上展现单元课文的主体内容。

(六)紧贴考题,实现弘扬文化与应试教学相结合

办好有关弘扬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或传统文化讲座需要将弘扬文化与应试教学相互结合,让学生以及家长了解到当前所学的内容能够在日后的考试和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紧贴考题,将往年试题中的有关传统文化的题目列举出来,以试题为纲领引出传统文化在试题中的应用,并对传统文化进行延伸讲解,或者让学生将传统文化的内容与作文相互结合,将其纳入日常积累的作文素材库,从而使学生和家长能够积极主动地了解和学习儒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的作文题目相对比较开放,儒家文化典故能够在初中语文作文中频繁引用,因此儒家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在考试中得到充分应用,例如在进行有关诚信的命题作文写作时,可以引用儒家曾子的妻子为哄孩子骗其回家杀猪,而曾子为履行诺言真的杀猪的故事论证诚信至上的论点,从而使作文显得有理有据更加具有说服力,也可以在进行有关坚持的命题作文写作时,引用儒家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反复钻研领悟曲中文王形象的故事论证坚持能够通往成功道路的论点,使文章看起来更加充实饱满。

(七)紧贴生活,实现弘扬文化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众所周知的社会热点,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论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达到教育育人提升学生自身素质的目的。同时弘扬儒家文化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明白的理解和掌握文化含义,从而使儒家文化真正的被学生吸收和传承。因此教师要紧随社会热点和生活,将新闻琐事或社会现象等一些学生在封闭校园中难以接触但又感兴趣的事情,通过聊天的方式夹杂着儒家文化传播给学生,让其能够在主动吸收热点新闻或者社会现象的同时受到儒家文化的感染,而在潜意识中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也包括了学生心理观念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对做好事是否要留姓名这一道德热点进行讲解,当然答案并不唯一,但教师可以向学生结合儒家思想向学生输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讲解孔子褒奖一个学生救了一个落水儿童却而收了儿童家长感谢费的事情告诉学生只要是好事便不必低调或受到道德的约束,反而留下姓名会让其他人也效防好事,更容易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让学生根据此事谈谈自己的观点,使课堂形成讨论吸收传统文化的氛围。

四、结束语

传统文化精髓不仅培养现代初中的综合文学知识,还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学生们不仅对学习更加热爱,也会产生文化自信。因此,有必要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总之,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上的融合不是立即发生的,所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认真的教学态度,选择一种良好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传统文化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钟杨柳.在初中语文古文教学中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J].广西教育,2014(18).

[2]田新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J].文学 教育(上),2017(7):58-59.

[3]杨太明.浅談“互联网+”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7):187-188.

[4]高飞.刍议经典古文课堂诵读促进高中生语文素养[J].考试周刊,2018(6):46-46.

[5]何明奎.刍议版画创作教学与传承民族文化[J].艺术品鉴,2018(1X):286-287.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融合初中语文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刚柔并济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破次元
融椅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