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课程思政视域下对“三全育人”的思考

2022-04-20 23:11刘影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刘影

摘 要:新时代,加强对课程思政工作的建设,是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内容。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于学科的基础上挖掘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体现了“三全育人”的重要方法与重要思路,是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抓手和重要载体。本文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就如何践行“三全育人”进行思考,对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3-0025-03

基金项目:2019年西藏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媒体”背景下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化研究(JG2019-49)

新时期,由于社会的多重价值观交织在一起,这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认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为加强高校思政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势在必行的。课程思政立足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础之上,将课程体系中的思政理论课与其他课程融会贯通、协同发展,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立德樹人的育人任务。再结合“三全育人”理念,这既是对育人方法的归纳,又是对课堂教学方式、途径的改进,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由此可见,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三全育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立足在课程思政基础上,积极做“三全育人”的践行者,以此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引导学生做求真务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尤为重要。

一、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

(一)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可靠保证

开展课程思政,不仅是遵循教育本质规律、回归教育起源的必然要求,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贯彻党的政治办学方向、培育“四有新人”的内在要求。一直以来,思政工作在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思政课又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创设课程思政是促成思政教育育人目的的重要途径。首先,课程思政是指借助课堂的渠道,发掘其他科目的教学方法中所包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并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三全育人”的重要作用,实现树人与育才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体现了“大思政”理念中,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育人责任,能够凝聚育人合力,实现其育人功能,以此为高校贯彻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提供有效可靠的保证。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在要求

课程思政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让专业课也有“思政味”,让各科教师都扛起“思政担”,加入思政教育中,形成“三全育人”的教学氛围,这在本质上是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具体呈现。在其实施过程中,充分整合学科优势,在“术道结合”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深化扩展教学内容,所有课程都护好一段渠、耕好责任田,方能戮力一心,以此实现育人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和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及思想,并且为大学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价值基础。将其他各科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既能丰富教学形式,也能让“显性与隐形”教育得到创新与发展。因此,通过开展课程思政,立足于以课程为载体的本身,将其各个方面进行资源整合,是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在要求。

(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政课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在开展思政工作的过程中,课堂是主阵地、课程是载体。思政课程所呈现的是一种直观的显性教育,而课程思政是由隐蔽因素构成的隐性教育形式。具体是指,在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将包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由各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从而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将思政课程显性教育和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结合统一,贯穿学生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理论生动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仅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而且通过拓宽育人工作的途径与方式,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以此提高思政教育的实际成效。

(四)立德与树人、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开展课程思政必须正视的重要内容,将其与思政课相结合,是实现明确的目标追求与功能任务的具体体现,更是实现立德与树人、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二者具有一定的共性:一是从教学目的看,都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办学为政治方向,培育新时代的“四有新人”。二是从教学内容分析,在探究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及方式上,都是以课堂与课程为主渠道,以学生为主体。三是从教学实效看,不仅增强了与思政课的协同作用,而且充分发挥出课程育人的作用,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最终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由此可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既“立德树人、又育人育才,实现了立德与树人、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1]”。

二、“三全育人”的科学认识

(一)“三全育人”的含义

“三全育人”这一基本理念的内在含义是,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教学使命,在新时代习近平新思想的指导下,将充分彰显社会主义独特的育人优势。在新时代价值观的引领下,把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促成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关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高教学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落实教师责任、夯实学生基础、突出教学重点,以此增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科、教学、教材体系,从而构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一种教育教学。“全员”是从教育主体的角度出发,这就意味着,全体社会成员都有育人的义务与使命,形成“人人参与”的一种全面的、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全程”是从教育历程的角度出发的,这意味着,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每个时期、每个阶段,教育主体需要始终跟进,从而开展全面的、科学的教育;“全方位”是从教育空间的角度出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环境,搭建良好的教育平台,运用科学的方法,将育人工作覆盖到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学生的课上课下、校内校外。

(二)践行“三全育人”的现实意义

第一,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全国教育大会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其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大理论创新与战略部署。“三全育人”为高校开展思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是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要坚持的基本理念。要达成树德立人这一任务,首要一点就是要做到“三全育人”。在整个环节中,全员是全程、全方位的条件和保障,全程育人包含着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内在要旨,而全方位育人不仅需要高校全体教师的责任心和积极参与,而且还需要发掘不同领域中的教育因素,整合不同社会力量的教育功能,并在整个过程中根据全过程育人的要求,探寻不同实践活动中的育人方法。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紧密相连,形成以实现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不仅是关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统一的集中体现,更是实现树德立人教学任务的内在要求。

第二,切合高校思政工作的发展规律。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开展其他工作的紧要途径,从实质上进一步阐明了学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地位与特殊作用。为开展好思政工作,需要“因势而新”地应对新时代的形势变化,不断探索方法、创新理念,顺应受教育对象、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三全育人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把思政教育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实施全程、全方位教学,不仅加深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丰富了高校思政工作的价值目标,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相互统一,还拓宽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全面性,实现全员参与、全程贯通、全方位协同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因此,“三全育人”这一基本理念,不仅切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而且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进展需要。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对“三全育人”的思考

(一)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的内在联系

“三全育人”是新时期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而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尤其突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其他相关课程都具有相对应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责任进行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的教学,这不仅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体系深入发展的过程,也是对教育理念全过程的梳理,充分体现了“三全育人”的重要方法与重要思路。学生的技能水准、专业知识、道德理念,通过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角度得到启发与引导,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提升。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全体课程教师参与到教育教学的整个环节,将育人理念贯穿于学生成长发展的每个阶段,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展开对不同领域、角度的教学引导,以此增进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既体现了三全育人的教学目标,又发挥了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突显出二者对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由此可见,“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做“三全育人”的践行者

第一,开展课程思政,实现全员育人。课程思政是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抓手,有助于拓展和充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大学生不仅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學习,还需要科学的教育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德融教学”是所有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开展思政工作,教书育人是全体教师的职责所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和实施,有助于拓展和充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课程教师、党政工作者、教辅人员等都是学校育人队列中的一部分。其中,作为与学生直接接触的关键群体之一的课程教师,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开展课程思政,可实现全员育人。首先,课程教师要以学科为基础,把握好课程教学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各学科在各个领域的育人功能。合理利用各科课堂时间与课程资源,充分运用课程思政育人优势所在,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充分发挥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最大化。其次,通过课程思政的开展,指引全体教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形成全员育人的协同合力,肩负起课堂教育中的德育责任,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文化自觉与自信。通过课程思政在有效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德育意识的基础上,强化全员育人氛围,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孤岛化”的问题,进而实现全体教师广泛参与、促进思政工作协调一致,形成全员育人良好氛围。

第二,推进课程思政,实现全程育人。加快课程思政的建设进程,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内容的重要举措。推进课程思政的过程,不仅是遵循教育本质规律、回归教育起源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立足党的政治办学方向、培育新时代“四有新人”的内在要求。课程思政旨在立足于学科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将这种隐形教育贯穿于对学生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以此实现全程育人。在推进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首先要积极努力地建立健全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以此达到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因其课程思政所涵盖的学科范围很广,所以对其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及内容也就较为丰富,它几乎包含了学校开设的所有育人课程。因此,知识的占据范围相对比较广泛,有必要针对不同学科的特征,探索不同学科的内在特点及优势所在,再与课程思政中精良的资源相融合,进行有特点又有特色的生动讲解。其次,全程育人的实质,是将思政教育环绕在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及学生成长过程。课程思政是一种无形却有力的教学形式,是在探索思政教育元素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及心理特点,制定不同学科的教学大纲,在润物细无声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堂,把握课堂“育人”的基本要求,发挥在专业课中的隐性教育的功能,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课程、专业、实践育人,从而完成学生成长发展整个阶段的育人任务。

第三,创新课程思政,实现全方位育人。全方位育人涵盖各个方面,涉及多个不同的育人环境,包括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以及家庭、社会、学校。再加之,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不同、遵循的逻辑也不相同,在目标、功能、方式方法上都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多方兼顾、融会贯通、互相促进。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微时代的到来,自媒体具有信息量大、查询便捷、更新速度快等诸多优点,同时,现在大学生的生活日常可以说与互联网融为一体又紧密相连[2]。因此,创新课程思政,首先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大便利优势资源,建立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颖、便捷的线上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上的新媒体作用,加强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联合作用。使学生能够适时且及时,更多又更快地获取各类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扩展认识问题的思路,促进学生智力的发育[2]。当前高校的思政工作,更应充分运用好网络平台,将其建设成为显性与隐性教育贯通联合的新阵地。使其与思政课程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发挥出各自的不同优势,相辅相成,为拼接成“大思政”体系中关键部分奠定基础。其次要注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当遵循的原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深入学习应当树立的学风。一方面,要充分运用课程思政的亮点所在,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学灵活地传授给学生,使其真正地进头脑、入心灵。另一方面,院校应广泛展开不同式样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将理论联系实际二者结合起来,促进育人理论与育人实践在不同领域、各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形成多向互动的动态平衡关系和良性循环的育人模式。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始终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展开。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质量人才,需要不断充实思政教学内容,拓展合力育人的教育视野,基于“三全育人”的教学理念,推进课程思政的开展,正是符合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发展需要。对于高校而言,要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就要积极践行“三全育人”这一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育方法,综合教育资源,凝聚育人合力,以科学的方式对思政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二者共同发力,相辅相成,进一步丰富思政教学形式,也将思政育人实效最大化,以实现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1-14.

[2]凌晓青,陈丽鸿.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价值体现[J].西部学刊,2019(19):76-78.

(责任编辑:张咏梅)

①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 content_5374831.htm。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