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以读促说”教学活动设计探究

2022-04-20 09:55李海静
英语教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描述性陈述语句

李海静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其中,语言能力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包括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具体可分为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育部 2020)。

所在学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比较薄弱。测试发现,学生的口语表达在语言的准确度、信息的完整性、表达的流利性和得体性等方面表现较差。因此,亟须探索提高学生这三个方面的能力的方法。

克拉申(Krashen)在语言输入假设理论中提出,人们说话流利和准确的能力不能直接从教授中获得,反之,它会随着时间而自然出现(夏文 2019)。基于此,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单纯靠口语练习就能提升的。教师要善于将口语能力的培养与其他语言技能的学习融合起来,利用语言输入材料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语言输出。比如“以读促说”,让学生将从阅读文本中学到的结构、内容和语言运用到自己的口语表达中。

二、高中英语“以读促说”教学活动设计

下面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3 Celebrations Lesson 1 Spring Festival为例,具体阐释如何进行“以读促说”的教学活动设计。

(一)本课承载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本单元的话题是“庆祝”,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中的“不同民族文化习俗与传统节日”。单元围绕“庆祝的内容与形式—庆祝的意义与价值—庆祝中的人际交往”这一主线展开,介绍了中西方人们在庆祝什么,怎么庆祝,为什么庆祝,以及如何让庆祝的效果更好。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能用英语介绍传统庆祝活动,并深刻理解庆祝活动的意义与文化价值,从而实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在落实学科育人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表达能力指“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的能力;特别强调在真实语境中传递与沟通信息,再现生活经历,表达观点、意图和情感的能力;对学生表达实际效果的考查,要兼顾表达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得体性”(教育部 2020)。这与语言能力的概念描述一致,即“在熟悉的语境中,较熟练地使用已有英语语言知识陈述事件、传递信息、表达个人见解和情感,在熟悉的人际交往中尝试构建恰当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教育部2020)。具体到Lesson 1 Spring Festival,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培养“陈述事件、传递信息和观点、表达个人情感”的能力,即能简要地口头描述过春节的经历,清楚地描述事件的过程;能口头介绍我国主要节日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能表达观点并举例说明;能在口头表达中根据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的身份,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意图和情感态度。

(二)文本分析和目标确定

【What】语篇类型和主要内容

文本是一位杂志编辑摘录的三位读者的叙述,属于报刊专题文本,描写了三位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人对春节的不同体会和经历。

【Why】写作目的和主题意义

作者通过汤姆·詹金斯(Tom Jenkins)、徐刚(XuGang)和李燕 (LiYan)三个人过春节的不同体验,让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春节,并促使读者反思春节对自己的意义,加深对家庭、国家的热爱,提升亲情意识和文化自信。

【How】文章结构和语言修辞

文本采用第一人称进行表述,真实、自然。文本按照“春节前—春节时”的时间顺序描述,其中还加入了主人公的感受,使得整篇文章严谨流畅、充满温情。为生动地突显过春节时的欢乐、热闹景象,以及主人公过春节时的感受,三个叙述者分别使用了大量的描述性语言,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过春节的景象和温馨画面。

文本有两大亮点:一是关注个人真实、独特经历和感受的描述;二是从不同人物的视角传递春节的不同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和教学文本分析,将课时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自主梳理文章结构,获取文章主要信息,并运用叙事结构有条理地陈述春节活动,提高表达的流利性。

2.通过分析表达观点的语句,总结春节的意义,并通过扮演不同交际身份,恰当地传递春节的意义,提高表达的得体性。

3.通过辨别描述性语句的特点和功能,推断三人的情感,并运用描述性语言生动地表达个人情感,提高表达的准确性。

以上三个目标的达成过程符合二语习得中“语言理解—语言内化—语言运用”的规律,是培养学生有效陈述事件、传递信息与观点、表达个人情感的过程,有助于达到提高口语表达流利性、得体性和准确性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活动1:运用文章语篇叙事结构,陈述春节活动

教学步骤:

Step 1:学生通过观察报刊图片和导语等,初步识别语篇类型。学生通过阅读导语,发现文本是报刊专题,呈现的是个人描述,主要介绍每个主人公自己独特的经历与情感,并掺杂了个人的观点与态度。然后,通过具体分析experiences和views两个词,推测文本陈述事件的基本框架,即从preparations、activities、opinions、feelings 四个方面描述春节庆祝活动。

Step 2:学生基于信息结构图,梳理文本的主要内容,即三个人春节期间的不同经历和体会,并基于结构图进行复述。

Step 3:学生结合信息结构图描述自己的春节经历。

【设计说明】获取并梳理文章主要信息,形成结构化知识网,增强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与理解。运用信息结构有条理地陈述事件,达到提高表达流利性的目的。

活动2:扮演不同交际身份,传递春节意义

教学步骤:

Step 1:学生找出并分析三个人表达观点的句子,总结春节对于每个人的不同意义。教师提问:“Why do they feel differently about Spring Festival?”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主题意义,并分析造成三个人对春节意义理解不同的原因(见图1)。

通过回归文本、合作探究,学生发现由于三个人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初学异国文化的外国交换生、随着年龄增长对节日的理解发生变化的在异地工作的山西小伙、盼子归来的退休的留守老人),他们对春节的描述及意义的理解完全不同。

Step 2:教师布置一个角色扮演任务(见图2)。受新冠疫情影响,这两年的春节比较特殊,很多岗位的人,如医生、护士、警察、快递员等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因此,教师鼓励学生站在他们的立场,描述他们独特的过节经历,并重新审视对春节的理解发生了哪些改变,使其体会到有些人为了大家的安宁而舍弃小家的团聚的这种家国情怀。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看待春节的意义,并加深对传统节日价值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的交际身份意识,引导其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传递信息和观点,达到提高表达得体性的目的。

活动3:用描述性语句表达个人情感

教学步骤:

Step 1:由于本班学生以前在英语教材中很少接触描述性语言,教师先示范和引导。教师举了一个交换生看到福字倒着贴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分析该语句推断交换生汤姆·詹金斯看到福字时的心情,并分析描述性语句的特点及其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见图3)。

Step 2:让学生阅读文本,寻找和分析更多的描述性语句,并推断这些语句所反映的人物情感。

Step 3:让学生运用描述性语句,修改自己的春节经历描述(见图4)。

【设计说明】通过赏析文章的语言特征和修辞手法,学生学会运用描述性语句生动地表达个人情感,使表达内容更充实、地道,更有感染力,达到提升语言表达准确性的目的。

活动4:综合性语言表达任务

向同伴介绍自己2020年的春节经历,并与其探讨2020年春节对于自己的意义。

课后拓展作业:制作短视频介绍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并发表对该节日意义的看法。

【设计说明】阅读后的口语活动,可以是对原文信息的转述,也可以是对原文信息的拓展,还可以就与原文相似的话题进行讨论 (余国良、范海祥2016)。基于此,设计了读后综合性语言表达任务,通过综合性语言输出任务,让学生将本课所学的结构、语言和意义融入自己的口语表达,改善表达效果,提升表达能力。

三、学习效果评价

本课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课堂中的形成性评价,以及对学生口语作品的量化打分。评价标准均以评价量表为参考依据。教师按照《课程标准》中对语言能力素养不同层级的要求,以及对“陈述事件、传递信息和观点、表达个人情感”三项能力要素的具体描述,制订了适合师生当堂评价的课堂观察量表(见下页表),以此评价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英语表达能力评价量表素养级别 Ⅰ级 Ⅱ级 Ⅲ级陈述事件能较熟练地使用已有语言知识陈述三个人的春节庆祝活动,但内容不全面能较熟练、整合性地运用已有语言知识,有效地陈述三个人的春节庆祝活动,内容比较全面能熟练、整合性地运用已有语言知识,准确地陈述三个人的春节庆祝活动,内容全面传递信息和观点能较熟练地说出春节对三个人的意义的观点性句子,并说明自己对春节意义的看法能较熟练地提炼并总结春节的意义,说明自己对春节意义的看法并阐释原因能熟练、整合性地运用已有语言知识,批判性地审视语篇的观点,并较深刻地发表对春节意义的看法表达个人情感能分析和推断描述性语句所体现的人物情感,并用文本中的关键词表达出来;能运用至少一个描述性语句介绍自己的过节经历与心情能归纳描述性语句在体现人物情感方面的功能,并用自己的话总结人物情感;能运用至少两个描述性语句介绍自己的过节经历与心情能赏析语篇中自己较喜欢的描述性语句,总结人物情感并探讨原因;能运用至少三个描述性语句介绍自己的过节经历与心情

课后,在学生完成英语视频制作后,教师将他们的口语作品收集上来,并展示在班级微信群中。学生在观看后根据评价量表进行量化打分,选出优秀作品,并说出值得学习的亮点。

通过开展“以读促说”的阅读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挖掘阅读文本结构、意义和语言的意识,并使其通过积极参与课堂读后表达活动实现语言的内化和输出。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口语表达在流利性、准确性和得体性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除了课堂教学活动外,教师应利用英语听说练习资源,如翼课网平台等,辅助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练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精说”与“泛说”相结合,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其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猜你喜欢
描述性陈述语句
张山营镇:党建赋能建起“最美冬奥小镇”
虚构人名的内涵意义分析*——描述性理论面临的挑战和反驳
Which Is Important?
《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
浅析独立主格结构在大学英语四六级段落翻译中的运用
从描述性到分析性:法律史教学改革管见
我喜欢
冠词缺失与中介语句法损伤研究
作文语句实录
关于“福建当代艺术展”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