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

2022-04-21 09:25陈家刚赵佳豪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统一战线协商民主国家治理

陈家刚 赵佳豪

摘  要:坚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宝贵经验。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战略和策略,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凝心聚力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坚持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的核心要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政治要求,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永恒主题,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重要原则,以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基本功能。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丰富和发展坚持统一战线这一宝贵经验,应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实现统一战线守正创新;完善统一战线制度,提高统一战线工作水平;激发统一战线治理效能,服务现代国家建设;彰显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国家治理;协商民主;新型政党制度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22)02-0001-13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深刻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明确提出“坚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统一战线贯穿百年党史的各个历史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加强和扩大了广泛统一战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1]。坚持统一战线不仅是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也是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接续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谱写第二个百年奋斗新篇章的重要遵循。目前,学界尚未对“坚持统一战线”这一历史经验进行系统阐释。鉴于此,本文系统梳理坚持统一战线的重要价值与历史意义、理论精髓与核心要义、时代要求与实践路径,以期回答新时代为什么要坚持统一战线、坚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以及怎样坚持统一战线的重大时代课题。

一、坚持统一战线的重要价值与历史意义

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统一战线始终处于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2]。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都离不开统一战线发挥的巨大作用。这是坚持统一战线的重要价值与历史意义所在。

(一)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战略和策略

统一战线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同盟者问题的基本战略和策略[3]。“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4]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实践和国家建设中,统一战线是联合其他社会政治力量、服务中心工作任务的一个基本战略和策略。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集中体现为两大主题。一是要建立革命的联合来摆脱一切剥削、压迫,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人类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为了推翻资产阶级的压迫,无产阶级必须“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5]。但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宏伟目标,仅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无产阶级必须联合一切被压迫阶级和阶层,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够最终实现这一目标。那么,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应当联合谁呢?马克思总结法国革命失败的教训时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解答,他指出:“在革命进程迫使他们(农民和小资产者)承认无产阶级是自己的先锋队而靠拢它以前,法国的工人们是不能前进一步,不能丝毫触动资产阶级制度的。”[6]二是要保证无产阶级在联合中的独立性,这是建立统一战线的“绝对界限”。恩格斯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共同行动”必须以“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不致因此发生问题为前提”[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南。

列宁集中阐释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同盟者的战略和策略。首先,统一战线是俄国革命实践必须运用的“真理”和战略,这是由俄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列宁指出:“这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在很长时期内,依然要比资产阶级弱”,必须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8]。建立联盟的战略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实现革命任务的根本途径。关于工农联盟,列宁指出:“在一切资产阶级大革命中,无产阶级(比较成熟的)只是同农民结成联盟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9]关于同非共产党员建立联盟的问题,列宁指出:“在各种活动领域中,不同非共产党员结成联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有成效的共产主义建设。”[10]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战略,列宁阐释了争取同盟军的妥协策略,认为与同盟军的妥协不是投降,而是为了积蓄更广泛的革命力量,为更大的胜利做准备[8]20

统一战线在毛泽东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基本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11]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之一。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毛泽东科学分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革命的基本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在一定时期参加统一战线[12]。關于统一战线的策略,毛泽东提出了“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中国共产党对于统一战线中不同同盟者的态度是“有联合,有批评,有各种不同的联合,有各种不同的批评”[13],使统一战线成员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先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表现。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总趋势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实现共产主义和全人类的解放。同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又是曲折的,并非一帆风顺的。无产阶级只有通过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和壮大革命的力量,才能不断克服革命过程的曲折性。一方面,无产阶级革命和全人类的解放本质同一、过程同构[14]。无产阶级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同时也是最具有革命性的阶级,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最终目标是社会革命,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承担着引领方向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根据“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矛盾运动规律,无产阶级完成通过自我革命实现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使命,必须依托统一战线,必须联合不同阶级、阶层、政党、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解放全人类的革命目标。

(二)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其目标就是不断壮大和团结共同奋斗的力量,为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创造有利的条件。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5]。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统一战线也因此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决议》注重分析和总结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判断,丰富了统一战线的法宝内涵,强调:“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1]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总体上是“人民”与“敌人”之间的矛盾。毛泽东指出:“要胜利就要搞好统一战线,就要使我们的人多一些,就要孤立敌人。”[16]在这种对抗性矛盾的要求下,统一战线的全部工作都要服务于“克敌制胜”的目标,即在多方博弈中不断壮大革命力量、削弱反动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敌人”也就是革命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尽管形态不同,但主要内容都是凝聚最广泛的革命力量。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掀起了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中国共产党依托工农民主统一战线走上了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依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起救亡图存的伟大合力,依托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伴随着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逐渐从“敌我”间的对抗性矛盾转变为“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统一战线不再指向敌我之间的阶级斗争,逐渐转变成为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统一战线参与到“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与“三大运动”,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成功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统一战线表现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新形态,促成香港和澳门回归,推动祖国统一进程,充分调动了各族各界人士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统一战线参与和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条件、凝聚力量;更不断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动力。

(三)统一战线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统战智慧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文化起点。统一战线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中和、大一统等思想,汲取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17]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具有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统战智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崇尚中和是统一战线的文化底色,蕴含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文化禀赋。“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18]在中国古代的话语体系中,“中和”是自然界最普遍的规律,只有在尊重万物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和谐平衡才能够推动事物的发展。崇尚中和的实质就是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在“和而不同”的前提下实现共赢[19]。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是不同社会政治力量的联盟,正确处理“思想政治基础”的一致性和“利益多元、思想多样”的多样性是统一战线发挥作用的前提,彰显着崇尚中和的文化底色。

大一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传统资源。在崇尚中和思想的濡染下,中国历来是一个富有包容性、凝聚力的“大一统”国家。中华文化不是汉族的独创,而是在大一统格局下各民族的共同创造。在中国这片国土上,不同民族的、不同地域的、不同时代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各民族的文化认同与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是基于这种中华民族文化纽带而形成、发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重大顶层设计,是巩固和建设现代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和”思想和大一统思想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滋养。

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统一战线画出最大同心圆的价值指引。“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20]这一纽带凝结了中华儿女对于国家最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贯穿历史发展和统一战线的主旋律。统一战线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是抽象的“熱爱”,而是影响人心向背、力量对比的根基。新时代统一战线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爱国主义话语的推动下集合了所有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为画出最大同心圆提供了战略支持。

二、坚持统一战线的理论精髓与核心要义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历史经验。这些历史经验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的核心要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政治要求,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永恒主题,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重要原则,以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基本功能。党的百年统战历史表明,统战事业取得大繁荣、大发展的时期,也是正确践行统一战线核心要义的时期。

(一)根本政治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5]1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坚持统一战线的根本政治要求。

首先,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及其所承担的“解放全人类”的宏伟目标,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统一战线的合法性来源。无产阶级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同时也是最具革命性的阶级。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产党是“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5]41,无产阶级政党应该成为各个“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6]558。列宁继承了这一思想,在建党过程中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是“无产者的阶级联合的最高形式”[8]32。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不仅认识到了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还提出了通过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12]645。毛泽东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21]综上所述,无产阶级引领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革命目标的先进性赋予其领导统一战线的道义基础,也构成其领导统一战线最主要的合法性来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都证明,只有“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统一战线。

其次,无产阶级政党在自我革命中淬炼了先进性,对同盟者产生了极强的感召力。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界社会政治力量自愿选择聚集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接受其领导,与其结成亲密无间、荣辱与共的新型政治共同体。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大革命失败的重要教训就是对资产阶级妥协退让,没有坚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对革命包括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此后,中国共产党调整统战方针,在革命中发展壮大,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被其政治主张和革命理想所触动,纷纷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其中第五条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22]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响应“五一口号”,承认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也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宋庆龄在上海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年大会上发表祝词:“向中国共产党致敬!”[2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民主党派相继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和中央会议,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治纲领。如今,各民主党派的章程都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写进总纲的首段,这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是统一战线成员的共同心愿。

再次,坚持党的领导不只是统一战线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和政治要求,还具体表现为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一方面,这一机制以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核心。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5]16。党中央历来将统一战线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自1950年至2006年,党中央共召集全国统战工作会议20次。2015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升格,改称为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体现了新时代党中央对统战工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建立专门的统战工作部门是这一机制运行的组织载体。统战部的成立可以追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要求在區委以上各级党委之下设立统一战线工作部,其职能是“管理对友党联络及各机关中之党员的工作”[24]。1939年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成立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和统一战线委员会,统筹全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进入新时代,为了解决“统一战线不统一”的问题,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召开以来,自中央至地方建立了以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常委担任统战部部长的组织机制。这既能更好地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又能更有效地整合统战资源,形成最大统战合力。

(二)永恒主题:坚持实现大团结大联合

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的永恒主题,也是衡量统战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统一战线凝聚的人心越广泛,汇聚的力量越大,对党的事业也就越有利。“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25]

首先,团结规模大是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强调实现最广泛的团结,是指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统一战线的领域和边界不断拓展。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团结更广泛的抗日力量,周恩来指出,即使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共产党也可以实现对其“一时的或一个问题上的领导”[26]。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动员更广泛的群众参与到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中,毛泽东提出了“真理不在乎是不是清一色”的重要论断,认为“一定要运用统一战线的武器”,不仅要加强工农联盟这一基础,还要“运用在此基础上的广泛的与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27]。这时的“非劳动人民”被纳入统一战线的范围,拓展了统一战线的边界,动员了广大群众投身于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实践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领域继续拓展,统一战线“四者联盟”逐步确立。邓小平重申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缩小,而是应该扩大”。他指出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28]。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职业产生,新的社会阶层出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创业人员、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9]。党的十七大把统一战线“四者联盟”的表述写进了党章,明确了统一战线是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0]

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领域空前扩展。在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样、社会阶层更加多样、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样的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发生了重要变化[14]。比如,统一战线成员构成深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根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31]。信息时代的全面来临加速催生网络统一战线[3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这部分人我们不去团结,人家就会去拉拢。”[33]为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统一战线成员范围扩大的趋势,2015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纳入“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34],丰富了统一战线的性质范围,为实现大团结大联合开拓了新空间。

其次,团结质量高是深层内涵。大团结大联合不仅是指统一战线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更在于其凝聚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一方面,统一战线凝聚在党的领导周围。缺少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就会失去方向,各部分就会变得涣散,也就无法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凝聚力量。党的领导确保了统一战线始终与党同心同向同行。另一方面,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不断发展亲密合作的朋友关系。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在“党与非党的关系”中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支持民主党派履行职能[3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36]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交到的朋友多不多、合格不合格、够不够铁。”[33]304“交朋友”是统一战线理论的新发展,也是新时代统战工作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主要工作方法[37]

(三)重要原则: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

“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只有一致性、没有多样性,或者只有多样性、没有一致性,都不能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25]131统一战线的一致性,是指统一战线始终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大局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统一战线的多样性,是指开展统战工作必须处理复杂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关键在于求同存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对“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新中国,是统一战线追求的一致性目标。同时,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认为可以利用这种多样性改变中国社会政治力量的对比。周恩来指出:“愈复杂,愈能够使我们的统一战线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的特点就是复杂。”[26]103为了把握统一战线的多样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革命力量,党将统一战线内部分为三类:“一类是进步力量,就是工农小资产阶级;一类是中间力量,就是中间阶层;一类是顽固力量,或者反动力量,就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26]212因此,发展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力量,孤立、分化和打击顽固力量,成为这一时期党处理统一战线中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主要方法。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统一战线的一致性体现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同时,统一战线的多样性主要体现为处理好“四大关系”。周恩来在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阶级关系、党派关系、民族关系、上下关系”是统一戰线的四大关系[38]。其中,阶级关系包括工农关系、劳资关系和公私关系,核心是正确对待民族资产阶级;党派关系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民族关系是指各民族间平等团结合作的关系;上下关系即领导同群众的关系。因此,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要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在同“各种偏向的斗争中”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统一战线的一致性体现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一战线的多样性体现为统一战线工作对象的多样和处理关系的多样。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具有“空前广泛性、巨大包容性、鲜明多样性、显著社会性”的特征。这次会议把统一战线的工作对象扩大为15个方面:“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原工商业者,起义和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及眷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去台湾人员留在大陆的亲属,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39]胡锦涛在这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开展统战工作,必须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这五大关系[39]548。促进五大关系和谐,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成为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方针的核心内容。

新时代,统一战线的一致性体现为法宝地位的新阐释:统一战线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多样性表现为“三个多样”的新形势。首先是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样。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数量已占市场主体的90%,对GDP的贡献率超过60%,就业贡献率超过80%。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0]。其次是社会阶层更加多样。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不断产生,律师、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领袖等群体大量涌现,统一战线的工作对象又有了新的变化。最后是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样。“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41]当前,我国社会思想观念差异性显著、多变性突出。统一战线联系着众多的党外代表人士,能够辐射到社会的众多领域。因此,需要发挥统一战线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基本功能:坚持以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都是数学概念,运用到统一战线中,即是要寻求统一战线各方面最大的共同利益和最契合的共同价值,夯实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找到最大公约数是统一战线不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根本举措。只有找到最大公约数,才能画出最大同心圆,实现最广泛的团结和最具凝聚力的联合。

首先,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需要遵循凝聚共识的深层逻辑。利益多元和价值多元是当代社会最主要的特征,而多元主义事实与调和多元价值、追求稳定有序“善治”目标之间的矛盾,业已成为现代民主政治需要妥善应对的冲突。美国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认为:“民主社会中合乎理性的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的多样性乃是公共文化的一个永久性特征。”[42]以多样性为前提,“重叠共识”是各种学说共享的“一种合乎理性的政治的正义观念”。“重叠共识”不只是政治哲学层面的议题,也是民主政治实践的主题。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也遵循凝聚共识的深层逻辑,但是这种共识具有人民民主的特定内涵。“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43],“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33]304。统一战线只有以坚持党的领导为“一致性的圆心”,以最大程度共识和最大公约数为“多样性的半径”,才能画出最大同心圆。

其次,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这就要求统战工作从实际出发,以调查研究为先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和方法。注重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采用何种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党亟待解决的问题。1953年4月至5月,李维汉率领以统战部为主体的调查组先后到武汉、南京、上海等城市开展调查,考察了工商业的发展状况,形成了《资本主义工业中的公私关系问题》的报告,提出了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具体途径[11]263-284。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为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1993年中央统战部组织了18个调查组分赴全国25个省、市、区,进行了三个月的调研,形成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工作调研情况综述》,为第十八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召开奠定了基础[3]421

再次,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需要融入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进程。只有找到议政“最大公约数”,才能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大同心圆”。统战工作是政治工作,保障统战成员参政议政是统一战线发挥作用的前提。首先,中国共产党历来支持统一战线参政议政。《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第44条明确规定:“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政协中应当占有较大比例,换届时委员不少于60%,常委不少于65%;在各级政协领导班子中副主席不少于50%(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44]又如,每年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前,中共中央都会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党的全会召开前,会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相关议题听取统一战线的意见建议。在国家机关层面,中国共产党历来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在政府、人大等机关任职。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63名中央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中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30人,其中副主席3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27人。1954年在全国人大1 226名代表中,共产党员668人,占54.48%;党外人士558人,占45.52%。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约占12%,香港、澳门、台湾省以及归侨代表的应选名额都有法律保障[45]。此外,人民政协是我国专门的协商机构,是统一战线参政议政的重要制度设计。比如,2020年,全国政协共举办专题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等多种协商会23次,收到提案5 974件,立案5 044件,提案办复率为99.64%[46]

只有找到基层治理“最大公约数”,才能画出社会和谐“最大同心圆”。宏观层面的参政议政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嵌入社会基层,解决微观、具体的治理问题也是统一战线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47]新時代统一战线为基层治理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提供了新渠道。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中,统一战线整合群众诉求,以“最大公约数”凝聚基层矛盾化解合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比如,山东省滕州市实施“统一战线+人民调解”模式,以党外调解专家为主体建立“同心人民调解工作室”,并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引导统战力量助力各领域矛盾纠纷化解。新乡贤统战是实现基层统战和社会治理有机融合的积极探索[48]。浙江省绍兴市构建区县(市)、镇(街)、村(社)三级乡贤(娘舅)工作室网络,整合了全市乡贤参与基层矛盾调解模式,切实提高调解成效。2020年,绍兴市乡贤(娘舅)工作室累计调解各类民间纠纷6 300余起,矛盾化解率达90%以上[49]。新乡贤统战以求基层治理“最大公约数”为宗旨,丰富了基层治理资源,对于协调基层关系、化解矛盾起到了独特效用[50]

三、坚持统一战线的时代要求与实践路径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形势环境加速变化,风险挑战层出不穷。“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2]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要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伟力。

(一)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实现统一战线守正创新

“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是统战工作的基本原则。大统战工作格局是指“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2]。“点多面广,既是统一战线的特点,也是统战工作的难点。”[51]新时代,在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样、社会阶层更加多样、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样的新形势下,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特点更为显著,统战工作的任务也更为艰巨。坚持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势在必行。首先,大统战工作格局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集中统一领导。统一战线是政治联盟,统战工作也是政治工作,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必须使党的领导深入到统一战线的各个领域,使统一战线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其次,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必须牢牢树立统一战线“一盘棋”意识。统一战线虽联系广泛,但始终是一个整体。中国共产党是这盘棋的“帅”,要实现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必须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统战工作的顶层设计。同时,要支持统战部门积极履行“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协调关系、安排人事、增进共识、加强团结”等职责,团结统战成员,调动起统一战线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统一战线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二)完善统一战线制度,提高统一战线工作水平

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必须丰富统一战线的制度内涵,发挥统一战线的制度功能。统一战线制度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内生性要素。首先,统一战线的内生价值集中体现在统一战线制度体系已经嵌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统一战线制度体系以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制度为核心,囊括了新型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中国化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以及统一战线工作制度等[52]。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制度体系为不断凝聚最大政治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提供了规范合理的制度化渠道。其次,要以关于统一战线的党内法规为抓手,提高统一战线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是关于统战工作的第一部党内法规,将党的统战理论和统战实践中的优秀经验以党内法规上位法的形式确立下来,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基本遵循。在此基础上,要不断促进统一战线工作的宝贵经验上升为党内法规或党内规范性文件,丰富统一战线制度体系,凝聚统一战线最大合力。

(三)激发统一战线治理效能,服务现代国家建设

激发统一战线的治理效能,重点在于发挥统一战线的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广泛凝聚共识。”[53]首先,系统、完善、科学的统一战线制度体系是统一战线的最大优势。在提高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的同时,要推进制度落实,保障统一战线制度切实发挥作用,奠定统一战线制度向治理效能转化的基础。其次,要创新统一战线治理理念。不同的治理理念形塑了不同的治理模式和治理路径[54]。在三个“更加多样”的新形势下,只有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统战治理理念,才能使统战工作与社会现实有效契合,更好发挥统一战线的制度优势,激发统一战线的治理效能。最后,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增强统战工作的实效性、统一战线的凝聚性。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激发统一战线治理效能的民主形式、决策方式和治理形式[55]。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同源同向,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凝聚共识、集思广益,其目标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充分调动统一战线内部多元治理主体的积极性,成为激发统一战线治理效能必不可少的形式。

(四)彰显中国智慧和方案,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3]62。统一战线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具有顽强的制度生命力,是世界民主政治文明的重要实践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優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33]119首先,统一战线对于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起到了独特的作用。统一战线内部已经形成完善的制度规范和体制机制,统一战线联系的多元主体都可以通过统战制度建言献策、发挥作用。反观西方国家深陷族群宗教多元主义和自由民主制的结构性困境之中,其国内社会政治分歧增加、右翼或极右翼政治力量崛起,传统政党体制遭到冲击[56]。国家间的竞争最后都要落脚到制度生命力和适应力的竞争。不同于西方国家显现出的分裂与混乱,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效整合社会政治资源,彰显出旺盛的制度生命力,为我国实现有效的国家治理、更积极主动地推动全球治理格局变革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创造了一种新的政党政治模式和人类社会民主发展的新选择。总的来说,统一战线彰显了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也为人类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新参考。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把统一战线巩固好发展好,能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胜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统一战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继续发扬“坚持统一战线”这一基本历史经验,坚持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提高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2021-11-17(1,5-8).

[2]  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  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  俞正声出席会议并讲话[N].人民日报,2015-05-21(1).

[3]  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华文出版社,2017:3.

[4]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N].人民日报,2022-01-12(1).

[5]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2-13.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55.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93.

[8]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3.

[9]  列宁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63.

[10]  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3.

[11]  李维汉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649.

[12]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4.

[13]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9.

[14]  张艳娥.在阶级联合与共同体之间——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双重属性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J].山东社会科学,2019(11):51-55.

[15]  習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

[16]  毛泽东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96-197.

[17]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4.

[18]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M]//朱傑人,严佐之,刘永翔.朱子全书(修订本):第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33.

[19]  何虎生,赵文心.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的精髓要义:法宝、和合与平衡[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1):123-133.

[20]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3.

[21]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57.

[2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5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83-284.

[23]  宋庆龄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461.

[2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5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02.

[2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28.

[26]  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17.

[27]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635.

[28]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论统一战线[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163.

[29]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9.

[30]  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

[31]  张保淑.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N].人民日报,2021-08-28(2).

[32]  林华山.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战略定位与发展图景——从“爱国统一战线”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战线”[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8(1):19-26.

[3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5.

[34]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

[35]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4.

[3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44.

[37]  蒋德海.论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朋友论”[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7(2):44-51.

[38]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60.

[39]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567-568.

[40]  张裔炯.新形势下发展统一战线的根本遵循[N].人民日报,2015-09-28(15).

[4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00.

[42]  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万俊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200.

[4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1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3.

[44]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5-26.

[4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15.

[46]  汪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2021年3月4日)[N].人民日报,2021-03-11(3).

[47]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9.

[48]  李传喜,张红阳.治理型统战:新乡贤统战的功能定位与实践发展[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9(4):92-100.

[49]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94号建议的答复函[EB/OL].(2021-07-02)[2021-12-29].http://www.sx.gov.cn/art/2021/7/2/art_1229497320_35021.html.

[50]  白现军,张长立.乡贤群体参与现代乡村治理的政治逻辑与机制构建[J].南京社会科学,2016(11):82-87.

[51]  尤权.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N].人民日报,2019-11-26(6).

[52]  林华山,罗振建.统一战线制度:一项立国治国的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制度安排[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20-30.

[53]  征求对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王沪宁介绍有关情况  汪洋韩正出席[N].人民日报,2019-11-02(1).

[54]  许宝君,陈伟东.社区治理理念创新及其技术实践[J].中州学刊,2017(7):73-79.

[55]  陈家刚.协商民主:制度设计及实践探索[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1):60-65+127.

[56]  包刚升.西方政治的新现实——族群宗教多元主义与西方自由民主政体的挑战[J].政治学研究,2018(3):103-115+128.

DOI:10.13946/j.cnki.jcqis.2022.02.001

作者简介:陈家刚,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赵佳豪,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与党的执政安全研究”(18AZZ011);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21XY10)

引用格式:陈家刚,赵佳豪.坚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2(2):1-13.

猜你喜欢
统一战线协商民主国家治理
新时期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问题探究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统战理论及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