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2022-04-22 08:07马素萍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职互联网

马素萍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

在互联网+背景下,肯定会给中职教育带来相应的冲击,提出的要求也愈发地高,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想满足互联网+的需求,就要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并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制定科学的改革策略,以此来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

(一)教育资源有待丰富

教育资源与课程教学的效率有着较为直接的联系,如果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计划时缺乏相应的教育资源,不仅无法提升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还会导致学生对课程教学产生抵制的情绪,进而制约了课程教学有序开展。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时时刻刻都在接触网络,虽然获取教育资源更加便捷,学习方式也呈多元化,但是中职院校缺乏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学生借助校园网获取的教育资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未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进而制约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教学内容有待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高速的发展,计算机教学知识也能不断地更新,但是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内容未能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缺乏相应的启发性,会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不重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所选用的教师教材较为陈旧,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即便中职院校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但是很少涉及课程发展的新技术以及前沿知识,缺少与互联网发展相适应的新内容,进而制约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整体效果。因此,中职院校要积极创新课程教学的内容。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待提升

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很难将知识理解透彻,进而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课程知识的积极性,致使专业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此外,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教师更侧重于评价学生的专业成绩,这种评价形式过于单一。另外,在评价体系中未能体现出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评分标准,导致教师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后续很难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同时,这种评价形式就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中,学生只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才去学习,进而制约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成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核心。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策略

(一)创新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创新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自身在教学中的定位,在教学中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将教学中的主体性位置交还给学生,此时,就可充分应用互联网资源,进而激发出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python”这一课程时,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前,先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借助互联网搜寻与“python”课程相关的资料,并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PPT,在教学过程中每小组派出代表向同学分享本小组搜集的资料,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就能对python 有一个大致认知。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应用各类教学平台对“python”的应用领域、操作模式以及基本语法展开探索,不仅能激发出学生学习“python”的兴趣,还可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位置,还可激发出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进而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要积极创新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进而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质量。

(二)创新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

教师要想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质量,除了创新计算机教学模式外,还要积极创新专业教学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机结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必备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各方面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应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注入活力,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吸引,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ASP动态网站建设相关内容时,就可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机结合,开展议题式教学,并制定以下议题:“如何利用ASP在网页中添加交互式内容?”应用这种议题的形式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将本节课的知识有效掌握,最终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此外,教师还可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新颖的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质量。

(三)合理整合计算机教学资源

在“互联网+”背景下,院校要想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效率,就要将现有的教学资源合理整合,以此满足教师以及学生的具体需求。对学生而言,应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一些碎片化时间合理运用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合理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并借助微课、慕课视频等平台,将重难点知识呈现给学生们,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院校要及时更新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资源与行业发展相适应,这样专业教学与行业实际相脱节的问题也可避免。虽然多数院校已建立教学资源库,但因为物力、人力以及财力等多方制约,资源更新的速度有待提升,这时就要借助互联网优势,将收集到的网络资源合理整合,并将其融入专业教学中,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提升专业教学的质量。例如,利用Sakai平台制作一套课程管理系统,该平台是美国多所大学共同开发的系统,并且采用的是开放源码,可以免费使用和开发,并且支持目前主流的数据库,还可与院校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构建完善的教学资源库。

(四)深化院校与企业合作

在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活动时,为了能与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契合,中职院校应积极革新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形式。对此,在开展教学改革工作时,就应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深化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进而将校企合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在开展校企合作的时候,应当推进订单式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院校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所需的人才,这样就可将企业人才紧缺这一问题有效解决,提升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进而提升院校的办学质量。所以,中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时,就应该深化院校间的合作,并与企业联合举办各类技能大赛,如:程序设计大赛、网络安全大赛等,确保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能对计算机网絡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将这些不足及时纠正,有效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质量。

(五)改革课程教学评价方式

在传统的评价模式中,教师只侧重于评价学生的期末成绩,由于评价形式较为单一,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且与互联网+背景下的评价模式不相适应。对此,教师就要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不再仅限于期末考试成绩,将学生在教学过程的表现纳入评价体系中,促使评价方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每个教学环节应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并折算成相应的分数值。期末考试考查的知识点应该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试题全部采用包括简答题、分析题、设计题和综合题等在内的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侧重于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根据评价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和改进各教学环节的考核标准和所占比重,最终建立一种以评价、反馈和改进为特征的持续改进的闭环考核机制。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要顺应时代发展并作出相应改革。可从创新计算网络教学模式,创新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合理整合计算机教学资源,深化院校与企业合作着手,加快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进程,最终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英.“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1):104.

[2]黎惟梁,肖承望,张宇.“互联网+”移动终端背景下的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策略探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2):207.

[3]谢基鼎.网络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路径研究[J].数码世界,2018(011):135.

猜你喜欢
中职互联网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浙江试点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