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探究

2022-04-22 08:07王玲丽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教学对策思政教育

王玲丽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政教育;高校;教学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我国未来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质量,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现阶段,高校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已发生了新变化,呈现着新的特点,单一以课堂为主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教育工作已无法适应现实的需要,而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形式潜隐、时间开放、空间广阔等优势,能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相互协调和补充,能在主体、实践、空间等多方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转变传统的思政教育理念,做到显示思政与隐性思政教育的融合

一是在渗透中相互转化。教师群体可以通过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以其较高的政治觉悟、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教学能力强等方面,对大学生能够产生无形的教育,促进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获得的感悟,可以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以及实施过程中升华为理想信念。二是需要在运用之中达到相互补充的目的。在高校教育中,思政课程教学为显性教育,思政教育工作为隐形教育,二者呈现出相互辅助、相互促进的效果。教师需要根据显性教育的效果,来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以满足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在隐形教育中,则是需要创设优质的环境,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满足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在显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低头族”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考前突击”也能得高分的现象也影响着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作用,因此,必须改变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足的现状,补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短板,把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二、贴近学生生活,因材施教开展育人

三全育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才能走进大学生的内心,达到育人的目标。解决实际问题就需要科学地进行调研,充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要面臨的真实情况。在拉近与大学生的思想距离、情感距离、心灵距离的前提下,让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情况下接纳教育者传达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念,科学地培养人才,产生价值引领作用。

一是因材施教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统一的“漫灌”和有针对性的“滴灌”二者的教育方法有机结合,来满足个性化教育的实际需要,按照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青年成长的规律,了解大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性格的思想动态,使教师与学生拉近距离,形成有效沟通,最终对教育内容产生心理认同。尊重大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大学生活动的参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二是因地制宜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考虑到地域的独特性,以乡土文化和家乡特色为切入点,缩小与大学生的情感距离,在“以情动人”的教育过程中,走进大学生的内心,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亲近和内化。

三、构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作用,教育主体要从单主体向“全”主体发展,获得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的广泛重视,推动思想教育走向开放、共享和协同,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延伸至校外和课下,渗透至大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全面、系统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渗透、社会引导和学生促进形成统一协调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渠道育人格局,把零散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形成广泛的教育合力。

一是在学校教育方面,注重推进“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建设,做好“三位一体”育人格局的相关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二是在社会教育方面,社会教育具有群众性、补偿性等特点,在大学阶段加强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能够改善学生进入社会后的不适应情况。通过校企联合,在行业和社会中建立社会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有助于大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培育积极的道德情感。三是在家庭渗透方面,与家长定期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通过亲密的家庭关系传递责任、奉献和梦想等价值元素,积极引导家庭教育的正向作用。

四、结语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与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三全育人视角下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此时,教师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将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样化的资源融入其中,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三全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探析[J].公关世界,2021(21):68-69.

[2]李秀.“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以“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35(11):71-81.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教学对策思政教育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