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三练”铸力作

2022-04-23 16:36祁坚姜有荣
第二课堂(初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耶夫斯基事理陀思

祁坚 姜有荣

作文训练虽说是一项系统工程,但也不能平均用力,对重点环节必须强化训练。下面以一道原创文题的训练为例,对三个重点环节的训练简要论述。

【原创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1919年3月,李大钊在《晨报》发表《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一文,其中论及“在寂寞的方面活动”时指出:②世间一切光明,都从寂寞中发见出来。③一年中最华美的春天,从寂寞的冬天发见出来;一日中最光耀的曙色,从寂寞的暗夜发见出来。④热闹中所含的,都是消沉,都是散灭;黑暗寂寞中所含的,都是发生,都是创造,都是光明。

⑤因此,“我们青年要耐得过这寂寞日子”。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学生作文】

习于寂寞志在光明

江苏阜宁中学高三(20)班陆怡萍

里尔克曾言:“你要接纳你的寂寞。"何也?我以为,此言的背后是_条真理:①寂寞.孕育出光明。关于此理,李大钊早有洞见。那么,此理又从何处得来呢?且徐徐观之。

寂寞,常被人视作生活空虚的表现,实则不然。寂寞,指的是一种与热闹相对的独立自我的状态,是学者孤身探求真理时的沉思冥想,而非声色犬马后的无聊时光。也唯有此种寂寞,才会含着发生,含着创造,含着光明。

②寂寞中蕴含着光明的种子。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大半生都将自己囿于家中,孜孜不倦地写诗,这无疑是一条寂寞的文学之路。她何以有如此静气?皆因其心中有光明的种子。它在寂寞中生根发芽,足以消融黑暗。她曾写下诗句:③“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这阳光,便是她心中生发出的光明,是诗的世界的光辉,在她的笔下流淌成文字,也带给世界一份光明。而须谨记的是,这份光明正是从寂寞中生发出根芽的!

④寂寞会给予光明更璀璨的光辉。泰戈尔有言:"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如此理一般,经过寂寞的洗礼,新生的光明会拥有强大的力量。⑤陀思妥耶夫斯基告诫青年:“在很多情况下.舍身也十七是所有的牺牲中最轻而易举的.而从自己风华正茂的生命中拿出五六年来埋头苦学.做点学问.哪怕只是为了十倍地增强自己的力量.以便为他追求的真理服务.为他心向往之并且因为己任的大事业服务。”可不是此理吗?陀思妥耶夫斯基正是阐述了寂寞的作用啊!做学问是一种寂寞的潜行,但这寂寞的潜行可以给人赋能,使之拥有足够的力量来开辟光明的未来。

固然寂寞百般好,很多人却无法忍受其苦。光明是人人渴望的,而光明前的漫长黑暗总是遭人厌弃。但正如有人说“寂寞也去囿限囚禁我的灵魂,却又为我开拓浩瀚广阔的地界",何不忍受这囿限囚禁之苦,而畅游于那方浩瀚广阔的地界呢?且挨过三冬四夏,暂时受些痛苦,雪尽后再看梅花。待到梅花开放,光明诞生时,三冬四夏的寂寞也不过“暂受痛苦”罢了。

无数火光曾起于微寒,而光明也常常自寂寞中来。朋友们,我们当习于寂寞,而志在光明!

一、强化审题训练,吃透题意

新高考作文试题在命制上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都设计了新的情境,故有“无情境不命题”之说。只有强化对情境的审读,才能吃透题意。那么,怎么来审题呢?要逐字逐句地审。审到什么程度?要审清命题者的意图。这就要求我们在审题时用足眼力,下足心力。只有这样,才能透过题面意思,揣摩潜在意图。

上述文题共由五部分组成(序号为笔者所加)。第①处是李大钊的建议——现代青年应该“在寂寞的方面活动”。第②③④处是李大钊对自己建议的论述。其中,第②处是总论断,这里的“光明”可以指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第③处是例说,春天是从冬天中发见出来的,曙色是从暗夜中发见出来的,而“冬天”“暗夜”的特质都是“寂寞”;第④处是对“寂寞”作用的阐释,“热闹……散灭”是从反面阐释“热闹”的消极作用,“黑暗……光明”是从正面阐释“寂寞”的积极作用。第⑤处是李大钊的告诫——青年要耐得过寂寞日子。

以上只是逐字逐句审读,我们要吃透命题意图,还需在此基础上发出以下三问:⑴情境中的五处内容都指向了哪个关键词?寂寞。⑵对“寂寞”应该持什么态度?坚守(耐得过)。⑶命题者为什么要将意旨指向“寂寞”?要拯救当今社会的时代病——浮躁。

二、强化思维训练,拓宽思路

“思维认知能力”是新高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之一。学生对文题蕴含的事理只有想通透,才能写通透。其基本的思辨维度有三:⑴是什么?它要求界定概念内涵,表明自己观点。⑵为什么?它要求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关系、运行规律、发展逻辑等讲清说透。⑶怎么办?它要求从“知”走向“行”,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方案等。

上述文题可以从这三个基本维度展开思辨:⑴什么是“坚守寂寞”?不受任何客观条件的影响,一心扑在自己所追求的学业、事业等方面,不计名利,久久为功。“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即是。⑵为什么要“坚守寂寞”?因为它可以使人平心、静气,使人沉潜、厚积,使人得到磨砺、历练。⑶怎样才能“坚守寂寞”?一是需要坚守初心。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任尔东西南北风”。二是需要志存高远。只有弘“大我”情怀,才能息“小我”机心。三是需要淡泊名利。只有“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才能一心一境;只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之心,才能保持定力。四是需要坚定意志。只有“弘毅”,才能在寂寞中奔驰,行稳致远。

上述文题还有一个新的维度可以展开思辨:什么时候需要“坚守寂寞”?常规的思路是在“起步阶段”“未名之时”,因为此时箪路蓝缕,只有坚守寂寞,才能玉汝于成,否则就会沦落平庸之境地。创新的思路是在“鼎盛阶段”“高光之时”,因为此时星光灿烂,只有坚守寂寞,才能更上层楼,否则就会成为一闪而过的流星。

三、强化升格训练,打磨力作

平时我们对自己的作文修改打磨,使之升格,可以在這6个基本的升格点上下功夫:⑴思想:更深刻。⑵内容:更丰富。⑶思路:更明晰。⑷结构:更严谨。⑸表达:更出彩。⑹标题:更抢眼。

《习于寂寞志在光明》一文需要升格之处有三:

一是固结构。划线①处的中心论点与划线②④处的两个分论点之间关联度不高,未能形成严谨的论证结构。升格的步骤有三:第一步,对中心论点中的“孕育”进行切割。第二步,分别沿着“孕”和“育”的思路,对两个分论点进行深度提炼。第三步,以设问句的形式伽定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联。由此可将划线②④处分别升格为:②何以言“孕”?因为寂寞可生光明。④何以言“育”?因为寂寞可增光亮。

二是捋事理。划线③处是一则引用的材料,它所说的事理是“思想、眼界、格局等跃升对人立身处世态度的影响”,它的逆否命题是“我见过太阳之后,已经无法再忍受黑暗”,而这与“寂寞可生光明”的观点是不一致的,甚至与文题“坚守寂寞”的意旨在事理上是相悖的。升格的办法是:替换。为保持原作风貌,可以换用狄金森的另一句名言:“你无法扑灭一种火。有一种能够发火之物,能够自燃,无须人点,当漫长的黑夜刚过。”它很好地阐释了“寂寞可生光明”之理,保持了与观点的一致性。

三是强逻辑。划线⑤处也是一则引用的材料,它与“寂寞可增光亮”的观点是一致的,但直接用于此处,则显得说教味太浓而论说力太弱。升格的办法是将直接引用转变为化用论说,其步骤有二:第一步,淘洗杂质,拎出干货。可以将“在很多情况下,舍身也许是所有的牺牲中最轻而易举的”一句删去,因为其中的“舍身”“牺牲”与该段的分论点无关。第二步,添加关联词语,增强逻辑张力。由此可将原句升格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告诫青年,要为自己追求的真理服务,为自己心向往之并且引为己任的大事业服务,就要从自己风华正茂的生命中拿出五六年来埋头苦学,做点学问。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什么要如此谆谆教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十倍地增强自己的力量。”“要……就要……因为只有……才能……”等关联词语,焊接起了“干大事业—有真本事—寂寞潜修”的逻辑推论链条,理直气壮,简洁有力。

(编辑文墨)

猜你喜欢
耶夫斯基事理陀思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语 丝
赌博牵制大文豪
传世名著的背后
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语中的
论梅列日科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统
微精事理 宏揽全局──《战时美国的欧洲战略》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