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华”形象,美国政治的晴雨表

2022-04-24 07:06
读报参考 2022年3期
关键词:满洲唐人街西方人

近日,三只松鼠因“眯眯眼”形象引发激烈争议。近些年,不管国内还是海外,“眯眯眼”因涉嫌辱华多次成为争议性话题。其实,眼睛细长本是一种外貌特征,但当这一形象同西方国家多年以来辱华、排华的刻板印象结合起来的時候,就多了一层不一样的意味。

西方人编织了一个“东方噩梦”

  有着一双眯眯眼的“傅满洲”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可以说是西方人心中的一个“东方噩梦”。

  在20世纪中期,傅满洲几乎是能够“止小儿夜啼”形象,欧美的一些妈妈吓唬孩子的时候就常说“再不听话,傅满洲就来把你抓走”之类的话。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傅满洲的“恶魔”形象如此根深蒂固,是西方几十年如一日的文艺作品宣传所导致的。

  傅满洲是英国作家萨克斯·罗默笔下最有名的角色之一,最早于1913年在《傅满洲博士之谜》一书中出现,普遍认为,傅满洲是西方当年甚嚣尘上的“黄祸论”的拟人化形象代表。眯眯眼、八字胡、留辫子,穿着清朝服饰的傅满洲伴随着之后几十年的系列文学及影视作品慢慢深入西方人的心中,逐渐形成对华人的刻板印象。

  据粗略统计,在20世纪早期和中期的数十年时间里,以傅满洲的形象为主要角色的西方小说有二十多部,经常是一两年就出来一部。在其他媒介如电影、电视、舞台剧、歌曲和漫画中,傅满洲的形象更是数不胜数。在这些作品中,傅满洲多是以阴险狡诈,躲在黑暗角落里企图毁灭世界的形象出现。

  这样一个邪恶的形象,可以说是西方人对东方世界和华人所有最恶劣想像的集大成者。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一些美国人以为所有华人都如傅满洲那样邪恶。

  其中最有名、影响力最大的一部电影是1932年拍摄的《傅满洲的面具》。在这部电影中,傅满洲智商很高,他曾经留学欧美,获得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在内的多所欧美名校文凭,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残酷狠毒的魔王,拥有极大的势力,党羽遍布世界各地。野心勃勃的傅满洲想寻找成吉思汗的坟墓,因为坟墓里有一个面具,据说得到这个面具的人可以统治世界。而正义的英国侦探则要阻止傅满洲的邪恶计划。电影的结局当然是英国侦探战胜了傅满洲,“正义”战胜了“邪恶”。

  对于这部电影,当年中国就有评论家在报纸上呼吁:“要警惕这种‘辱华’电影,如果美国人长期看这样的电影,他们势必会对华人产生误解,认为华人或东方人是残酷阴险之人类。”还有的评论家认为,按照《傅满洲的面具》的逻辑,外国人攫取中国的财宝就有很好的借口了,因为这种财宝在东方人手里是危险的,就像傅满洲得到成吉思汗的面具可以扰乱世界和平。而日本人夺取中国的东三省也用了类似这样的借口。

在美华人向“辱华”电影说“不”

  傅满洲电影最流行的时候正是1930年代美国门罗主义盛行的时期,尽管当时中国东北已沦陷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但当时的美国人更在意的是华人抢走了美国人的“饭碗”,是华人“造成”了经济萧条。当时,傅满洲系列电影的问世恰好契合了美国人的这种迁怒于华人的心态,他们需要这样一个宣泄渠道。直到后来,中国全面抗战,中国人民的抗战事迹激起了美国人民的同情;美国也对日宣战,中国成为美国的抗日盟友。傅满洲的邪恶形象此时似乎也不再适合继续出现,所以好莱坞在其后的一部影片中安排了傅满洲的死亡。但到二战以后,傅满洲却又在银幕上复活了,而且复活后的傅满洲变得更加邪恶恐怖……联想到当时世界对立的两大阵营,其背后的政治因素显露无遗。

  1980年,一部名为《傅满洲的奸计》的电影上映时遭到在美华人的抵制。洛杉矶的唐人街首先举行了小规模的游行和示威活动,随后在其他一些有唐人街的大城市亦引发一些呼应。抗议活动主要集中在当地的唐人街。即便如此,这也是在美华人为争取自身利益,向“辱华”电影说“不”的一次难能可贵的行动。美国当地一些媒体也对此给予了正面报道,称之为“寻求认同的努力”。

  那个年代,美国的华人演员对“辱华”电影的抗议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在那之前相当长的时间里,对电影中主要的亚裔角色,美国导演都习惯找白人演员来扮演黄种人,而真正的黄种人演员则只能在电影中出演龙套小角色。所以,在多部电影中,华人演员们以抗议辱华“眯眯眼”为契机进行斗争,为自己争取平等的演出机会,同时也代表华人发声,希望减轻西方人对华人恶劣的刻板印象。

  1980年前后,美国华人对于傅满洲电影的抵制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傅满洲的奸计》成为最后一部以傅满洲为主要角色的美国电影。但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发现这并不是傅满洲第一次在电影中“被死亡”。实际上,电影世界中傅满洲的“死活”往往反映了美国人对华的态度,而好莱坞影片也常常是美国政治的晴雨表。

(摘自《环球时报》王明宇、李泊宁)

猜你喜欢
满洲唐人街西方人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雪中唐人街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光影
浅谈在满朝鲜作家玄卿俊作品的主题意识的变化
《竹叶亭杂记》中的满洲萨满遗风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