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废物”刺疼“学历成才论”

2022-04-24 07:06
读报参考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凭海归废物

据媒体报道,“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豆瓣小组已集聚了约3万名海归,吐槽失学失业、工作生活不如人意者不少。有舆论认为,“海归废物组”的出现,预示着出国留学将降温。

然而,如果所谓“985废物”的讨论,没有淡化学生和家长对985高校的追逐,那么,“海归废物组”的出现,也并不能说明出国留学就会迎来拐点。但这些讨论有一个很重要的价值是,推进社会破除“唯学历论”。即告诉学生和家长,不能认为考进名校、出国留学获得一纸好看的文凭,就意味着人生成功。

有意思的是,对于考进名校、出国留学,虽然社会舆论也有讨论,但话题往往随即被偷换为“读书有用还是无用”“出国留学有用还是无用”的无谓之争。实际上,“海归废物”与“985废物”一样,都是其中的部分群体在吐槽自己职业、事业发展不如意,并不代表所有海归、所有985高校毕业生的人生都如此,这就需要媒体和舆论以公正客观的视角来呈现和认识“985”和“海归”。

拿出国留学来说,学生本来应该致力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學校和专业,提升自己的学术或就业竞争力。但总体看来,不少申请出国留学的学生和家长,在意的还是获得文凭。这种以文凭为导向的出国留学,就很容易因出国留学人数增加而迅速贬值。

只有把提升能力作为目标来规划学业发展,才能抵抗学历贬值。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出国留学也已经“大众化”,由于学历供给增多,学历贬值是大势所趋。应对学历贬值,个体的最佳选择还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而要让个体有这种意识,就需要告诉他们“学历的真相”,同一所名校毕业的学生,有的会进入尖端领域,也有的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既不能以前者来凸显学历的重要,也不能以后者来否定求学的意义。

若过度渲染强调学历的重要,基础教育以升学为导向办学,高等教育以学历为导向办学,社会以学历评价人才,这些都会让学生形成的成才观,就是“学历人才”观,在遭遇挫折后,也就有“学历废物”的感慨与吐槽。因此,需开启对学历价值的理性审视,推进社会从“学历社会”转向“能力社会”。

(摘自《环球时报》熊丙奇)

猜你喜欢
文凭海归废物
海归王霆:胸怀报国心 赋能创业梦
不单纯以“文凭证书”识才——营造“高可成低可就”的人才聚集磁场
文凭能代表知识水平VS文凭不能代表知识水平
废物
法国推出在线文凭证明服务
巴西要发电子文凭
新海归
80、90后海归创业新头牌
废物处置劳务收入确认探究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