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主”跨学科课程整合学习构建表现性评价
——以深圳市乐群实验小学为例

2022-04-26 08:20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乐群实验小学王树宏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14期
关键词:表现性高阶跨学科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乐群实验小学 王树宏

“四主”跨学科课程整合学习以驱动性的问题为出发点,打破学科壁垒,以国家课程为主干,以学科育人为主线,以真实问题为主导,建立了可视化课程评价新体系。表现性评价是强调让学生在真实或者模拟的真实情景中发生思维和发展能力,运用评分规则以判断学生对运用获得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高低。在“四主”跨学科课程学习中实施表现性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发展,还能提高教师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

一、“四主”跨学科课程整合学习表现性评价的构建的意义

(一)重视综合素质评价与五育并举的需要

综合素质评价是检验小学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准。综合素质评价考查的内容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相对应,通过对知识的掌握,与同伴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表现性评价根据目标和任务,需要长时间的探究,需要进行体力和脑力劳动,这符合体能和劳动教育的逻辑和要求。此外,根据目标分解行动步骤的过程,也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体现理性之美的过程。陈鹤琴的“生活教育”思想中提到,美应该是境界,而在真实情境中发展表现性评价也促进了美育的发生。

(二)重视儿童完整生活的需要

儿童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旨归。儿童是我们熟悉的陌生者,关于儿童的学问是大学问、真学问、深学问、难做的学问,想做好这门学问,需回归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通过联结书本世界和真实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学习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重视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需要

所谓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高阶思维划分起源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对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六个分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其中,分析、评价和创造通常被称为“高阶思维”,相应的识记、理解、应用被称为“低阶思维”。乐群实验小学实施的“四主”跨学科课程整合,符合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依据,不仅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还能把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和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主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及时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变浅层学习为深度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创造的高阶思维能力。

二、“四主”跨学科课程整合学习表现性评价:探索历程

(一)表现性评价的含义

传统纸笔考试,唯“分数”论,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这就造成评价范围狭窄,其考查的形式主要是对学科知识水平的理解和记忆,不可能把多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也不可能评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性评价已被广泛认为是课程重要的评价方式,它既能评价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又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对于表现性评价内涵,学术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根据斯蒂金斯的说法,表现性评估通过一系列的尝试,以衡量学习者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或应用以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我国学者周文叶认为,表现性评价是在真实环境或模拟现实的情境中,评定学生在表现任务中的行为表现或完成的结果作品。概言之,表现目标、表现任务和评分规则是核心要素。

(二)乐群实验小学“四主”跨学科课程表现评价模型

乐群实验小学以中国教科院课题“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为抓手,每学期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开展全学科、全学段、全人员的跨学科课程整合实践。在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教学中,无论哪种实施路径都遵循这样的基本范式,即秉持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内含基于问题(起点要素)、任务驱动(过程要素)、产品导向(结果要素)等三个关键环节,表现性评价作为教学活动贯穿这三个环节,嵌入教学过程中开展。现以四年级“乐享乐器”结果要素环节为例进行说明。

在基于问题、任务驱动之后,跨学科课程教学的终点是生成作品。指向结果的教学常常包含设计方案、成立小组、研究实践、明确结果、检测验证、分享反思。

设计方案:围绕学习结果的达成,学生独立合作设计出相关的方案。

成立小组:为了达成学习的结果,学生根据需要组建学习团队。

研究实践:根据方案开展学习、研究与实践,达成预期成果。

产品导出:对学习最终结果进行确认,通常是某一个具体产品,或解决某一个问题。

检测验证:将学习结果进行验证,看看是否符合预期学习结果的要求。

分享反思: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回顾学习过程,反思学习得失。

(三)乐群实验小学“四主”跨学科课程表现评价应用案例

此部分主要采用前面所构建的表现性评价模型, 对本研究前期收集乐群学校四年级的项目负责人所设计并实施的表现性评价案例进行分析。该案例以四年级教材内容“乐器”为教学内容。表现性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环节,嵌入教学过程中开展。

恰逢2021年是本校百年校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大胆想象能不能有一种方式既能为校庆送上礼物又能兼顾音乐背后的科学探索、学习创造,增强音乐的感知力和科学探究欲?学生在网上发起了问卷调查,讨论确定驱动问题——学习如何制作小乐器,为校庆演奏。

1.设计方案

确定了课程驱动性问题后,四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合作方式,学习弦的长短、粗细、松紧与音高的关系、拨弦的振幅与响度的关系,直观地体会声音的传播与旋律后,设计制作乐器方案。

2.成立小组

小组成员需要讨论相应任务工作的分配,如材料的挑选、乐器设计图等。各小组需要主动搜集资料,与教师、同伴沟通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有哪些辨别标准音的方法,弦的固定应当注意什么。在真实情景中讨论合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成员可以积极调整方案,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3.研究实践

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制作一个能发出同种声音的小乐器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使标准音有规律地发音。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变身乐器达人,用3D打印技术、激光切割技术和调音APP,设计、组装各种乐器。

4.产品导出

观察乐器的音准性、美观性、牢固性、舒适性、节约性。

5.检测验证

用调音器 APP 检测乐器的音阶“do、re、mi、fa、sol、la、xi”。

6.分享反思

所有小组完成制作后,学生组织讨论分享,比如进行刻度标注后,能否发现音高和刻度之间某种规律。小组展示能否配上使用说明书,介绍简单的原理,演奏一小段大家熟悉的音乐。

综上所述,我们选择一些要素,制订了本项目的量表。学生在这些要素下分层评价,最终得到评定,该表汇总如下表。

“制作我的小乐器”的评价量化表

(续表)

三、“四主”跨学科课程整合学习表现性评价:实施成效

(一)学校综合育人成效明显

在深圳市中小学生综合素养“阳光评价”测试中,我校的各项指数全市领先。经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评估,学校的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项目式学习4次获全国一等奖,“喂鸟器”项目式学习在 StarT全球峰会上获“中国区最佳学生项目”,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获全国一等奖,等等。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传统纸笔测验只能考查基本知识,无法考查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完成任务过程的表现。表现性评价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在真实情景中进行深度探究,促进综合素养的发展。表现性评价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需要跟同伴合作探究,利用高阶思维解决问题。评分规则、评分的反馈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三)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

本校教师在研究、设计和实施表现评价的过程中,评价素养不断提升:课题立项30项,开发课程68门。有5位教师获市高层次人才认定,22位教师被评为省市区名师,10人次获全国赛课一等奖,256人次获全国奖、189人次获省奖、447人次获市奖、670人次获区奖。教师的教育观念从“重视成绩”走向“五育并举”,更加重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表现评价。

四、“四主”跨学科课程整合学习表现性评价:关注的地方

(一)明确目标和评分规则

不掌握评价的目标和规则,就很难用好任何一种评价。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评价往往是分离的,评价往往是作为一种结果呈现的。在使用表现性评价时,教师要实时关注教学活动是否偏离设定的目标,把握评价的方向。教师可以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

(二)提高学生评价素养

表现目标确定后,教师可结合学科课程,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调动学生设计参与任务的积极性。表现任务确定后,实施过程中应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比重,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并及时调整思考方向,在不断参与、反思和调试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评价素养。

(三)综合评价方式

多种评价方式能更加全面判断学生的表现。乐群实验小学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每学期一次,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学科综合展示评价、过程性评价三个维度,并按6∶3∶1比例计入总分,并最终以等级的形式呈现。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为平时测试成绩的平均分。学科综合展示评价根据不同年段、不同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分项考核学科中的知识与技能,分值占比30%。过程性评价侧重关注课堂表现、课外学习、作业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等,分值占比10%。因此,多元的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深度思考、触发高阶思维,实现主动建构的有意义学习。

猜你喜欢
表现性高阶跨学科
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表演体系研究
高中说理性文言文表现性评价案例设计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高阶时频变换理论与应用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跨文化、跨艺术、跨学科研究:钱兆明教授访谈录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三个高阶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
高阶非线性惯性波模型的精确孤立波和周期波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