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的应急医疗队整建制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022-04-27 06:04李春晖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医疗队队伍队员

李春晖

近年来突发灾害趋向多元化发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传染性疾病等事件的发生严重威胁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1]。卫生应急队伍是灾害响应和现场救援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其建设水平与救援任务的有序开展密切相关。天津市人民医院拥有我国首批建设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经历近10年的发展,2019年在国家救援队的基础上组建了经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全球第二十四支国际应急医疗队(EMT Type2)[2],自建队以来,持续开展国际框架下的培训和卫生应急演练,多次在国内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承担医疗救治和疾病防控的相关工作。

为规范和引导国际应急医疗队伍的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突发灾难国际应急医疗队分类认证标准》[3]蓝皮书,从类型容量、技术范围、运行指标、医疗救治等多个方面对国际应急医疗队需要满足的能力标准提出了要求。从中可以看出,国际化救援能力的建设不仅在于硬件条件的完备,灾害响应、应急准备、协调部署、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能力也十分重要,这些条件是保证灾害发生后队伍快速响应、及时到达、高效处置的救援基础。OKR是一种目标管理的方法,在国际企业的团队管理中被广泛推行,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引导所有成员聚焦于同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可衡量的关键结果。通过衡量这些结果,在每个周期结束的时候,判断关键目标的进展情况,推进总体战略的达成[4]。基于OKR的上述特点,2021年6月,天津市人民医院应急医疗队首次以这种工作模式开展培训,转变了整建制队伍管理的传统方式,以期达到充分调动每位队员的主观能动性,优化应急培训策略,提升整建制管理水平的目的。

1 基于OKR的整建制管理实践

1.1 明确目标,制定流程本次培训的目标是在无外部基础条件支持下,实现队伍72 h的全方位自给自足运行。为保证目标自上而下的一致性,合力推动任务的进行,指挥协调组、医护技组(医疗、护理、医技)、防疫组和后勤保障组(车辆、营区、设备物资、信息通讯)联合召开工作会,对实施内容充分沟通,依照责任分工,制定本次培训的OKR工作流程,见图1。为确保完整性,流程的制定遵循CRAFT程序[5]:(1)创建(Create):一般为2~4个目标,并匹配关键结果指标。关键结果是实现目标的重要路径,需满足SMART(Specific明确性,Measurable可衡量性,Attainable可达成性,Relevant相关性,Time-bound时限性)原则[6];(2)精炼(Refine):形成OKR的初步方案,并由团队进一步评估完善;(3)对齐(Align):识别目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充分讨论定义关键结果;(4)定稿(Finalize):确定最终的OKR;(5)发布(Transmit):正式发布OKR,透明公开,确保每个队员都了解聚焦的目标是什么。

图1 基于OKR的整建制工作流程和职责示意图

1.2 过程分解,构建指标体系结合天津市人民医院国际应急医疗队建设实际,每组组长将目标分解为策略和行动,根据专业和职责范围制定自己组别的O(目标)和KR(关键结果),包括指标、行动方式和完成时间。各组的OKR要经过反复的沟通和调整,确保组长和成员之间达成一致,关键目标双向对齐。指标的选择一般在2~4个,要容易认知并且可量化,方便掌握目标的执行进度,复盘时可以追溯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为检验总体目标的达成提供参考。

培训按照队伍接到指令后实际的工作程序进行。分为启动、部署、运行和撤退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嵌入各组设定的OKR,形成最终版本并公示给所有队员。指挥协调组负责监督四个阶段行动指标的落实进度,定期评估关键结果是否达标,并根据情况变化,对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和帮助,适当调整方法,引导队员不偏离任务的OKR,见图2。

图2 整建制过程管理的OKR实施体系示意图

1.3 全员参与,推动OKR执行围绕OKR实施体系中列出的关键目标,队员需要执行每个阶段内涉及的相关工作,自行寻找达成方法和实施路径。以启动阶段为例,队长发出指令,下达总体任务目标;协调员按照要求核对出发队员的基本信息,预定出行车辆;后勤保障组成员在2 h内完成水电、物资、吊装、餐车及检验等不同用途的专业车辆的调度,并落实满足布局需求的帐篷、物资和设备;物流运输和队员在规定时间到达驻扎场地,为营区部署和运行做好准备。

本次营区搭建了医疗(应急演练)和生活两个部分。其中医疗区域涵盖检伤、门诊、急诊、重症、隔离五个单元,检验、X光和手术的功能由救援车辆承接,形成相当于二级综合医院水平的移动医院。伤员由部分后勤保障组的队员化妆扮演模拟不同伤情。生活区域可提供餐饮、住宿、淋浴等基础保障,区域周边挖设了沟渠助排生活用水。营区内产生的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实行分区、分类处理,每天由专人对重点区域进行消毒。营区常态下实行封闭式管理,2人/h轮替值班提供24 h安全保障,见图3。

图3 营地布局示意图

2 OKR在队伍培训中的实施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OKR的引入为医疗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行动导向,对提高团队协作效率和队伍管理水平作用显著。在既往的培训中,任务多是由上级根据自己的判断派发,队员缺乏对目标的了解,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工作。OKR则引导大家主动思考应该完成什么、如何达成目标,并在工作会上充分交流讨论达成共识,这使队员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表达的能力得到提升。整建制管理覆盖专业繁多,而借助OKR梳理的实施体系,则让整体协作更为简单高效。由于每个组在不同阶段的关键目标和重点实施内容透明公开,队员之间互相了解彼此的需求,打通了组别之间的壁垒,不仅为着手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指导方案,也加深了对应急医疗队整体工作框架的认识。

从管理角度来说,OKR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转变了唯结果论的传统管理方式,使决策的应用更具科学性和包容性。本次培训将队伍72 h的全方位自给自足的主动权交给队员,围绕这个目标,队员们发挥自主决策能力,完善队伍部署、运行和后勤保障等工作机制,通过分解任务,以流程为纽带,对各项工作内容的管理要素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整合。指挥协调组监督评估各组的进展情况,同队员们在定期的复盘中调整方向、修正缺陷,优化解决办法,推进目标的实现。各项工作的管理有痕迹且可追溯,这也为应急医疗队今后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更多可借鉴的实践参考。

3 讨 论

救援队伍建设是集救治能力、灾害响应能力、协调指挥能力、运行保障能力为一体的综合建设[7]。当前,多地普遍开展模拟各类灾害事件的卫生应急演练,但从每支队伍的参与形式来看仍较为单一。就应急医疗队来说,在演练内容的设计和参演环节上均过于注重医疗救治的环节。对灾害事件发生后,不同行动阶段完成特定任务的综合能力评估和检验上有所不足。国际应急医疗队的建设经历,为本次OKR管理法与演练的融合提供了很大的启发,同时也为应急医疗队培训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些启示。

3.1 应急队员的能力培养应综合考量研究显示,除专业理论和技术能力之外,应急救援人员也需要培养非技术方面的能力[8],在我国,整建制的应急医疗队多由大型的综合医疗机构组建,队员来自管理、医疗、护理、防疫、后勤等多个专业岗位,虽然专业技术能力有保证,但在沟通、团队协作、应急素养[9]上仍存差距。因此,应急队员的能力培养要全方位,并且每个模块至少有1名综合能力较强且熟知队伍的运作流程的队员,以带动组内、组间工作的有效开展。

3.2 丰富团队培训演练形式常态化下可参考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桌面推演等方式开展,脚本设计上尽可能贴近真实情境[10],并在每个环节中预设2~3个问题,测试评价参加者的综合水平。此外,参加国际框架下的模拟演练是锻炼队伍非常有效的途径,现场的互动和角色代入既锻炼了队员的语言和沟通能力,也促进了应急思维的构建,使队员的个人目标与队伍的总体目标间形成了有效联通[11],确保了现场救援工作的高效执行。

3.3 随着灾难医学和救援手段的发展,救援过程管理的内涵也在不断更新优化本文主要对OKR在应急医疗队整建制管理的应用实践展开研究讨论,但仍存有一定的局限,该OKR指标和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应急核心能力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顶层设计到体系建设依旧需要不断探索完善。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新版的蓝皮书,为了更好地推进该标准下应急医疗队伍的建设水平,希望我国也能从专家共识的角度推广经验,创新方法,推进本土化的培训策略的落地。

猜你喜欢
医疗队队伍队员
援非医疗队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