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线材盘螺AGT指标控制及生产优化

2022-04-27 08:00
天津冶金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线线材吐丝

石 佳

(河钢集团宣化钢铁公司,河北,075100)

0 引言

高线盘螺是一种建筑工程用小直径螺纹钢筋,广泛用于房屋、桥梁、道路等土建工程建设。盘螺最主要的力学性能指标包括:屈服强度、强屈比,最大力伸长率(AGT)等,其中最大力伸长率(AGT)是盘螺重要的塑性指标,它关乎着盘螺的使用安全性。国家《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2018)新版标准正式实施后,对高线盘螺产品的力学性能指标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其中明确规定钢筋的最大力伸长率AGT≥9.0%。

新标实施以来客户对宣化钢铁公司(后称宣钢)高线盘螺产品的力学性能反馈异议较多,不论是宣钢内部检测还是市场客户均反应,宣钢高线盘螺出现AGT 不稳定,局部低于9.0%的控制要求,已经严重影响了产品合格率和公司品牌形象,因此需要进行生产过程控制优化。本文对宣钢高线盘螺产品出现的AGT不稳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绕着提高盘螺产品的AGT指标,对高线生产工艺提出优化方案。

1 生产现状及工艺流程

(GB/T1499.2—2018)新版标准正式实施以来,宣钢高线盘螺产品存在屈服强度低或AGT 值低于控制标准9.0%的现象[1]。目前,北京、承德等客户也屡次提出进一步稳定螺纹线材性能,提高AGT的要求。面对此情况,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强生产过程控制,稳定盘螺AGT 指标,就成为了高线盘螺生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宣钢高速线材产线于2008 年投产,设计规模为年产60 万吨卷材,主要承担公司Φ8.0mm、Φ10 mm、Φ12 mm 等规格盘螺的生产任务。宣钢高线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高速线材工艺流程图

2 生产过程控制与优化

从实际生产管控出发,通过连续取样加密检测,发现搭接点处试样约40%检测结果显示其AGT小于9.0%,不符合新标准要求,因此需优化生产过程控制,提高盘螺综合性能特别是AGT指标。

影响盘螺性能的因素除了主要的屈服强度、最大力总伸长率、化学成分等,还存在其它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提高螺纹线材中V 的下限含量并严格执行窄成份控制,同时优化轧后冷却工艺等手段得到理想的金相组织,保障盘螺性能均匀,特别是最大力伸长率≥9.0,满足产品标准要求[2]。

2.1 化学成分优化

化学成分是满足性能要求的基础条件。钢中P、S 含量会影响到盘螺的力学性能,特别是AGT 指标,尤其是较高的P 含量会提高盘螺的冷脆性、降低塑性,因此要大幅降低钢中P、S含量;钢中C含量的增加可以使奥氏体更趋于稳定,降低相变温度,易析出贝氏体,但过高的碳含量也会降低盘螺的塑性指标,因此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将C 含量控制在中限,可有效控制盘螺性能,稳定AGT值[3];少量的V 可使晶粒细化、提高盘螺的韧性,因此将盘螺中V 的下限含量提高,有利于稳定AGT值。

依据上述原理,结合生产实践,调整并优化各元素成分。螺纹钢调整前后化学成分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螺纹钢调整前后化学成分对比

2.2 轧后冷却工艺的优化

由于盘螺规格小,在同样自然条件下冷却,其冷却速度较快,极易产生贝氏体组织。从金相分析的结果看,凡出现屈服不明显、AGT 偏低等试样,其组织中或多或少含有贝氏体组织,而贝氏体属于冷奥氏体(500℃-Ms)转变产物,在吐丝温度较高或冷却速度较快时极易产生。因此优化轧制过程,控制相变后的组织和性能,可提高盘螺综合性能进而提高搭接点处AGT。

通过与承钢、敬业等钢厂工艺对标,提出工艺优化法案。首先优化并严格控制进精轧温度;其次结合精轧后水箱冷却能力,降低盘条吐丝温度;最后制定合理的风机、保温罩控制工艺,确保盘条最佳冷却速度。

2.2.1 控制进精轧温度

预精轧水箱的主要作用是对轧件进行冷却,防止精轧过程温度过高使奥氏体晶粒快速长大,根据实际控制经验,精轧入口温度控制在920~950℃时,塑性较好。此时终轧温度不大于1100℃,为后续控制冷却提供良好条件。

2.2.2 优化吐丝温度

高速线材的吐丝温度主要通过轧后冷却水箱来控制,其高低直接影响着线材的力学性能。吐丝温度过高,相变前奥氏体晶粒快速长大,不利于后续散卷冷却时的晶粒细化;吐丝温度过低,对吐丝前水箱冷却强度提出更高要求,堆钢事故率大幅提高,不利于生产过程的稳定。因此,统筹考虑高速线材在吐丝前的水冷强度、吐丝温度、吐丝后冷却强度,打造最佳组合,对高速线材的控制冷却具有重要意义[4]。通过大量数据积累,结合精轧后水箱冷却能力,对吐丝温度调整如表2所示。

2.2.3 调整风机风量,控制风冷速度

(1)风冷风机风量调控。线材的轧后二次冷却,即风冷,需考虑搭接点与非搭接点的冷却速度差异问题,对此,通过现场测量,将风机佳灵装置夹角调整至27°后,可确保搭接点与非搭接点线材的冷却速度一致。风冷风机调控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风冷风机风量调控情况

(2)开展多种方案实验。通过与承钢对标,多次组织工艺调整试验,发现调整辊道速度、风机风量、降低轧后二次冷却速率,可有效改善最大力总伸长率AGT值,不同吐丝温度和风机风量对应AGT结果如表4 所示。同时实验期间,测得不同风冷速度连续冷却转变点温度及铁素体组织的比例如表5所示。另外成品风冷后,根据轧制规格,确定相应保温罩工艺,以满足盘条缓冷保温、释放应力的作用,进而改善产品延展性,提高盘螺AGT。保温罩工艺制定如下:Φ8.0mm 螺纹,关闭9~14 号保温罩,其余开;Φ10.0mm 螺纹,关闭11~14 号保温罩,其余开。

表4 不同吐丝温度和风机风量对应AGT

表5 不同风冷速度连续冷却转变点温度及组织铁素体的比例

3 实施效果

化学成分及轧制工艺优化措施实施以来,发现新的控制难点在于水冷系统问题制约着吐丝温度的控制。通过更换水冷系统故障电磁阀、问题调整节门等部件,定期疏通供水管路和水冷导槽,稳定了水冷装置保障能力;另外通过优化水冷系统水压和水温、调整轧制速度等一系列管控措施的实施,确保了关键工艺吐丝温度处于受控范围。在水冷工艺符合调整标准后,作业区实施了多种方案的风冷工艺调整,目前盘螺搭接处和非搭接处的综合性能特别是AGT 均有明显改善,运行以来,未发生一起因AGT不和而待判降级。

优化措施实施前,外部市场反馈盘螺异议4起,公司内部因盘螺AGT 不和待判降级14 批次;实施后,盘螺通条AGT 整体提升16%~19%,最大力总伸长率AGT 短期西格玛水平由原来的2.65 提高到3.08。金相组织检验结果如见图2 所示,由图2(a)可以看出,其显微组织为P+F,其中P 约占35%;由图2(b)可以看出,其晶粒度为8.5级。

图2 显微组织检验情况

4 结语

通过对宣钢高线盘螺产品出现的AGT 不稳定的问题的分析,围绕着提高盘螺产品的AGT 指标,本文从化学成分及轧制后控冷工艺等方面提出优化改进措施。措施实施以来,有效的改善了盘螺的AGT 指标,满足市场及客户需求。同时通过生产实践获得下述结论:

(1)进精轧温度控制920℃~950℃,有效防止进精轧温度过高、导致奥氏体晶粒过分长大。

(2)吐丝温度是控制相变开始温度的关键参数,适当降低Φ8.0mm、Φ10.0mm 螺纹吐丝温度,提高铁素体、珠光体相变的形核率和驱动能,促进过冷奥氏体向铁素体、珠光体的转变。

(3)通过调整风机佳灵装置夹角,可以增大搭接点处风量、减小非搭接点风量,确保了散卷搭接点和非搭接点等速冷却。对于想要得到理想组织的盘螺来说,协同控制吐丝前的水冷强度、吐丝温度、吐丝后冷却强度,打造最佳组合,才能获得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

猜你喜欢
高线线材吐丝
高速线材托盘升降电气故障及处理方法
高速线材厂吐丝管固定方式的改进
AudioQuest推出全新48Gbps HDMI线材系列
丰满而高清晰 LA Sound(银乐声)Deviank(迪维安卡)系列发烧线材
摆脱线材,使用更自由 无线Hi-Fi&家庭影院产品推介
关于“三线交一”的思考
吐丝的蜘蛛与吐丝的蚕
小蚕儿吐丝
坚持道德“高线”争做合格党员
高线轧机主电机励磁控制系统优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