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基于信息技术开展精准教学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2022-04-28 08:17张春华胡婷玉杨会彦
电化教育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精准教学教学过程影响因素

张春华 胡婷玉 杨会彦

[摘   要] 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实现教育创新和人才发展创新,已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研究使用半结构式访谈法,选取已实施精准教学实验的河北某中学教师进行一对一访谈。基于扎根理论对访谈问卷进行编码分析发现:精准教学过程体现出因时因势应用技术的特点;精准教学转变为“学生为中心”,教师教学由主观判断走向循证教学;影响教师应用技术的因素包括个人特征、专业特征、时空条件。在调研基础上得出精准教学的如下建议:关注学习者的层次性和差异化,精准教学过程有的放矢;构建精准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教学改革顺利开展;完善教学改革成效评价标准,提升教师创新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精准教学; 教师; 教学过程;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张春华(1980—),女,山东德州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成人教育研究。E-mail:zhangch@bjou.edu.cn。

一、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精准教学的发生提供了技术支持,精准教学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实现教育创新和人才发展创新的突破口。2018年4月,教育部制定《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高阶演进”[1]。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指出教师应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的能力”[2]。

从已有研究来看,精准教学的概念可以从技术、教师、信息化三个维度来分析。从技术的角度看,人工智能能够采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分析学生学习中的经验和不足,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为学生的学习推荐个性化的内容和有针对性的方法,实现精准学习和精准教学[3];从实施精准教学的教师主体来看,精准教学是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通过跟踪、记录和分析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及其产生的原因,为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决策、教学指导、个性化干预和学生的学习补救及改进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教学形式[4];从信息化的维度分析,精准教学强调技术的智能化应用,将信息技术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以智能化手段实现高效教学[5]。精准教学已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已有研究多从理论视角探索精准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精准教学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而相关实践研究还不够丰富。本研究在河北某中学开展两年精准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关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功能及教学发生的变化,教师在精准教学过程中的理念及影响教师应用技术改革教学的相关因素。目的在于优化精准教学过程,突破精准教学的实践困境,促进精准教学改革的发生。

二、研究设计及资料分析

(一)研究设计

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初级中学自2019年开始引入平板电脑教学,按家长自愿选择原则,分为使用学生平板电脑开展辅助教学的智慧班和未使用学生平板电脑的传统班。通过将近两年(2019.09—2021.07)的教学改革实践,智慧班的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本研究以智慧班教师为访谈对象,了解精准教学的过程、教师对技术应用的评价及成效。

访谈对象为参加精准教学实践一年以上的五位教师,年龄在30~45岁之间,学科涉及语文、数学和英语,年级涉及初一、初二和初三。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精准教学的基本情况、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影响因素、对技术的基本评价,目的在于探究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梳理教师应用技术的因素和基本评价,扩大教师技术应用的长板,补齐技术应用的短板,顺应精准教学改革的趋势,迎接教学改革中的挑战。由于访谈者与访谈对象已有多次交流,较为熟悉,访谈内容为访谈对象的真实输出,保证了访谈资料的信度。访谈始终围绕提纲的中心问题提问,并多次进行互动,保证了访谈的表层效度和内容效度。

(二)资料分析

扎根理论是一种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和归纳,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理论[6]。首先对资料进行整理和第一次编码,在此基础上,对资料编码进行抽象提升和概括,从而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产生理论解释。

在研究中,遵循以下步骤:

1. 开放式编码

按照访谈提纲,首先对访谈内容进行了主题分类,共分为四个大类:(1)学生平板的使用情况;(2)对精准教学的评价;(3)教师开展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影响因素;(4)未来设想或建议。在此基础上对材料进行不带任何理论框架的开放式编码(见表1),通过对访谈材料进行首次分解与提炼,共梳理出353个一级编码条目,然后对353个条目进行合并和抽象概括,共得到121個初始概念。

2. 编码的分类与提炼

对开放式编码进行分类和提炼得出二级轴心编码和三级选择编码,二级轴心编码共计41条,三级选择编码共计14条(见表2)。

三、精准教学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精准教学从1.0发展到2.0,在理论、技术和方法上都有了新的发展,技术上追求人机协同,人本上强调个性发展,文化上秉承因材施教[7]。这一变化趋势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干预提出了新的要求。访谈中的教师反馈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趋势的发展,教师通过掌握数据技术进行数据的发掘和分析,准确掌握学情;从人本主义理论出发,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与特点;在教学活动中突出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构建基于数据精准分析的教学干预;课后服务进一步精准研判学生所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资源推荐和作业选择。

(一)精准教学过程因时因势应用技术

从精准教学过程看,目标精准是精准教学的重要前提[8]。教师依据数据分析学情,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活动,开展相应的教学干预,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精准教学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平台和机会,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进度定制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案,并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学习指导和服务,为学生课堂参与和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创新教学[5],技术使用的目的在于充分掌握学情,设置个性化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教师教学中应用技术的频率与环境、学科、课程内容、年级有显著关系,技术应用呈现出根据课堂需要确定不同功能的使用、选择性地融入技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特点。

从平板电脑使用功能上来看,访谈中提到次数较多的为推送功能(12次),教师通过推送功能进行精准教学干预,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其次为发表观点(10次)、拍照上传(10次)、抢答(9次),这三项功能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再次为教师空间(8次),使用教师空间不仅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情,还可以及时发布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资源推荐;此外还有抽选(6次)、主观评价(3次)、填空(3次)等,抽选用以照顾抢答不到的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表达需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二)对精准教学的评价

精准教学的成效评价成为影响教师持续投入精力和时间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访谈资料中涉及的评价内容进行SWOT分析,即从精准教学的内部能力上分析其优势和劣势,在外部因素上探索其机遇和挑战,以此归纳教师对精准教学的评价,作为持续开展精准教学的参考。

精准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更具规划性、互补性、便捷性;教学内容上更具丰富性、延展性、趣味性;教学实施上更具个性化、精准性、层次性、灵活性;课堂成效氛围好、反馈快、效率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度、活跃度、专注度;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公平性、互动性;减轻了教师机械劳动的负担,节约时间成本,提高课堂效率。精准教学的劣势主要体现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分析耗费时间,教师工作量增加;节奏过快影响学生思考,课堂节奏控制难度加大;学生课堂参与率与教学进度形成冲突,个性化辅导压力陡增;信息素养不够,技术认知存在短板。

精准教学面临的机遇主要包括教育领域提倡开展精准教学改革,使用技术成为新的教学习惯。精准教学面临的外部挑战包括技术种类多且发展快、学校升学率的压力。

通过对精准教学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的分析,学校应抓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精准教学的优势,利用优势提高应对外部环境挑战的能力,最大程度减少劣势,规避挑战。精准教学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 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深度互动成为新常态

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智慧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教师对待学生,从“笼统地教”转变为个性化的指导,从关注“个别学生”到关注“全体学生”,“角落里的学生”也有了表达观点的机会。学生因受到关注提高了参与度、专注度,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深度互动促进教师感受转变为学生感受,传统教学中教师按照自己的感受评价学生作业,精准课堂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点赞最多的学生作业成为全班学习的榜样。“发表观点”增加了每位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机会,而“互评”功能,增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2. 教师教学由主观判断走向循证教学

教师在传统教学中主要依据已有的教学经验进行主观判断,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评价形成主观臆测。精准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决策突破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转向基于证据和数据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决策。学生答题的情况、问题的数量、在线互动的频次、在线学习时长、发帖数量和质量、学习资源的浏览等过程性数据,都可以作为证据来改善教学。“循证教学打破了经验主导型教学和主观性教学的桎梏,强调教师个体经验、教学智慧与教学证据的有机融合。”[9]

3. 教师合理安排时间,让“时间”富有意义

教师的时间管理和使用影响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初中教师承担着从小学到高中的关键衔接阶段,面临工作时间长、工作烦琐、时间紧张的问题。技术融入教学作为一种课堂的新形态,时间的合理使用和分配成为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时面对的挑战。新的教育内容与技术结合需要教师花费更多心思;学生课堂参与度高,课堂节奏把控成为难题;分析平台数据需要教师投入更多时间;教师分析数据后对学生增加个体指导需要付出更多精力;此外,教师还需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以提升数字素养。如此来看,精准教学不但没有减轻教师的负担,还额外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精准教学提升了教师时间利用的有效性。教师依据数据的教学设计、分析、指导和服务都以学生为中心,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技术融入教学,节约了教师传统机械性工作的时间,如手工判作業、印制题目、学业分析等,精准教学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课堂容量,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当使用技术成为新的教学习惯,也就促发了教师的教学成就感。

4. 精准教学成效评价需要多元化

评价精准教学的成效需要综合考虑,“成绩”可能是最客观的评价标准,但成绩不是技术应用成效的唯一标准。考试成绩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教师的授课内容、讲授方法、辅导时长,学生的兴趣、评价、课堂参与以及家庭环境等。精准教学更强调教学过程的“精”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准”,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取决于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内在的学习热情,充分参与课堂的互动,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自我展示能力也会随之提升。技术的融入带来学习资源的拓展,从书本知识扩展到课堂之外,学生与外界的互动更为频繁,为学科素养提升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因此,精准教学应完善过程性评价和学生素养评价。

(三)教师实施精准教学的影响因素

影响教师教学决策的因素很多,但从根本上来看,教师的主观意识和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态度以及应用的程度。此外,教师专业特長、时代特征、学校背景、区域文化、学生水平、家长态度等,也是教师开展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影响因素。在此将这些因素分为个人特征、专业特征、时空条件三个方面。

1. 个人特征

从访谈来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精准教学的教师,有如下的特点:热爱教师职业,具备教学创新的理念;出色的教学能力,敢于对教学实践进行创新和探索;外界环境的良性互动,善于学习、反思与改进。同时具备明显的个人特征:乐于钻研、敢为人先、善于学习、坚持不懈、同伴互助和自觉修炼。

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来看,有好奇心、善于钻研是教学创新的首要因素,而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最困难。年龄因素也是影响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处于不同年龄层次和教学阶段的教师,在知识能力方面存在差异,在态度和接受度上也有明显差别。

2. 专业特征

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决定了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程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需要置于信息化教学环境、技术资源、教学模式与方法、学科特点等具体情境中进行分析[10]。有的教师数据分析能力有限,只能用数据发现简单的问题,如判断题目的正误数量、判断学生的上课表现,但数据分析的本质在于发现数据后面隐藏的问题,可能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是学生学习方法或心理的问题。有的教师仅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课堂教学使用技术浅尝辄止,导致技术与教学结合不深入,技术的应用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

当教师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又能将技术充分地应用到学科教学中,才可能实现教学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有教师在访谈中提到,她不但能够在课中熟练使用平板电脑的各项功能,还常常用出新花样,带领学生活跃课堂氛围,此外,还学习“好分数”考试系统,通过横向分析学生考试题目,反思平板电脑在教学中应用的范围和程度,依据数据分析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种教学与技术的双向反思和互动进一步改善了教学,提高了使用技术的水平。

3. 时空特征

时空特征主要是指影响教师应用技术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及学生素养和家长态度等。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是全球性的大趋势,美国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每年发布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教育部官方文件也多次强调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学校的信息化环境是影响教师投入程度的又一因素。学校对教师的鼓励程度、全校教师的使用频率、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新技术的培训和指导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技术应用的意愿和持续应用的意志。家长的重视程度决定智慧课堂的参与程度。智慧班和传统班的选择,并不按考试分数,主要是家长的意愿,但是通过数据发现,智慧班的整体入学平均成绩比普通班高出10分左右,这也说明了家长对学校教学创新的认可和重视。班级规模和学生素养也有很大的影响,人数太大的班级容易造成应用技术的困难,也会造成课堂节奏的失控。此外,升学率也给教师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关注学习者的层次性和差异化,精准教学过程有的放矢

与传统教学相比,精准教学根据数据了解学情更为全面,学生在学习兴趣、自律程度、计算机水平、学习能力上均存在差异和层次性,精准教学的目标在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指导策略。精准教学对学生差异和层次把握更为精准,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不再遵循单一化和标准化,而是更突出层次性和差异化。教学目标反映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上更注重个性化提问,提问是教师与学生深度互动的具体表现,好的提问不仅在于启发学生思考,更在于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技术融入教学,带来教学资源的丰富和泛化,学生在知识海洋面前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这就需要教师教学干预的精准化和差异化,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精准教学干预,推荐相应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探究。只有教师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差异,并进行相对应的精准干预,学生才能因其“被看到”而得到情感的满足,进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构建精准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教学改革顺利开展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借助技术进行精准教学的观念转变较慢[7]。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程度也因教师观念的不同而呈现出层次性。教师在心理上是欢迎还是抗拒,一是取决于对新技术带来的效益是否了解,二是出于惯性思维和安全感,因此,完善精准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学校层面应加大管理支持力度,从政策保障、管理团队、教师培训、教学过程、活动开展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为教师教学改革创造更适宜的环境。教师主动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个人数字素养,形成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路径;加强教师之间的研修互动,形成精准教学文化氛围;注重教学改革成效,积极推广优秀教学成果的转化。校企构建紧密合作的交流共享服务平台,促进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学校与技术供应方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将教师的教学研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起来,细化技术支持,加强技术迭代,精准研发教学具体环节的各项技术支持,在丰富教育资源基础上加强本地化资源的个性化、精准化供给。

(三)完善教学改革成效评价标准,提升教师创新能力

精准教学与学习成绩和核心素养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尚需教学实验的进一步验证,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语言表达和自我展示都得到明显提升,教师在精准教学过程中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也有明显改善。但教师依然面临升学率、考试成绩的巨大考核压力,在开展精准教学过程中受到束缚,教学改革成效的判定需要经历投入、过程引导、监督考核、成果认定等周期性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与学校的经费投入和精神鼓励相关,也与教师参与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精准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努力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脚手架。

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教师在创新教学法、应用教学资源和技术等方面无法应对智慧教學的挑战。教师的研究能力影响教学创新,教师在智慧教学环境下,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考虑应对策略,在梳理问题、寻找对策的过程中提升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研究能力并不是纯粹的理论探索,而是发现教学问题过程中的进一步分析和思考,实现教、学、研的共同发展,是成熟教师走向优秀教师的必备能力。学校应该重视“教学研修”的重要性,因为“在教师发展过程中,团队的学习起到了‘共振’的作用,教师教研活动后应将个人成果转化为集体的智慧财富,成为新一轮教师发展的推动力和教师个人发展的参照物”[11]。从教师的成长过程来看,教师“自身的学习、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对优秀教师的成长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12]。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团队、学校与社会共同的推动,教师需要勇于创新,锻造自己的各项本领,在一种动态变化的、与各种影响因素循环互动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EB/OL].(2018-04-25)[2021-07-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 25_334188.html.

[2]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EB/OL].(2019-04-02)[2021-07-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04/t20190402_376493.html.

[3] 赵文平.教师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基于技术哲学中“人—技”关系的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20,32(6):33-39.

[4] 安富海.精准教学:历史演进、现实审视与价值澄明[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8):56-62.

[5] 王艳.智慧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教师胜任力及其提升路径[J].教师教育学报,2021,8(2):49-56.

[6]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23.

[7] 郭利明,杨现民,张瑶.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五维支持服务框架设计与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4):85-92.

[8] 姬晓灿,成积春,张雨强.技术时代精准教学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9):102-107.

[9] 郑红苹,崔友兴.“互联网+教育”下循证教学的理念与路径[J].教育研究,2018,39(8):101-107.

[10] 郭绍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9):11-15.

[11] 王荐.特级教师成长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12] 王嘉毅,魏士军.影响中小学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分析——以30位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为样本[J].当代教师教育,2008,9(3):32-36.

猜你喜欢
精准教学教学过程影响因素
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敢问路在何方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精准教学
基于VBA控件技术与精准教学理念的授课课件设计实践研究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