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并行”推进劳动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022-04-29 16:02陈勇曹稳
职教通讯 2022年4期
关键词:必修课劳动育人

陈勇 曹稳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73年,1998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空军装备部,是全军唯一一所国民教育性质的普通高校,是湖南省卓越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军队定向培养士官定点高校,主要承担为军队培养定向士官,以及为军队航空装备修理和地方航空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学校设有全国首个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导弹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空军航空修理系统教育培训中心、从业人员资格考核认证中心等,以及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研究重点培育基地——劳动教育研究基地。建校以来,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大劳动教育”理念,从1994年起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并逐步在其他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统筹第二课堂,拓展劳动教育渠道,系统推进劳动教育。经过28年守正创新,学校构建了“三课并行”劳动教育体系,促进了劳动教育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协同育人机制的形成,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为军队定向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士官,为军队航空装备修理企业和地方航空产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了深入了解学校劳动教育的成功之道,本刊编辑部编辑曹稳专程访问了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勇。

曹稳:陈院长,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学校坚持28年劳动教育入课,构建了“三课并行”劳动教育体系,取得了较好的劳动育人成效,因而首先想请您解读一下“三课并行”劳动教育体系中的“三课”。

陈勇:您好,感谢贵刊对我校劳动教育的关注。我们学校“三课并行”劳动教育体系是在长期的劳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三课并行”劳动教育体系既有课程论的理论依据,又有丰富的劳动教育实践基础,还有很强的政策导向。“三课”分别指三种课程形态的劳动教育,即独立课程形态的劳动教育、渗透课程形态的劳动教育和拓展课程形态的劳动教育。

一是独立课程形态的劳动教育。独立课程形态的劳动教育是指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教育必修课是落实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责任的重要途径,其根本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劳动教育活动中来。这种课程形态的劳动教育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1)课程地位的夯实。劳育課必须作为公共必修课进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取得相应学分。(2)课程形态的规范。要按照课程建设要求和标准来规范劳育课建设,主要涉及劳育课程标准制定、劳育课程教材编写、劳育课程资源整合、劳育课程管理制度制定等。(3)行课条件的保障。这包括劳育课实施机构的设立、专兼职教师的选配、经费的投入等方面。

二是渗透课程形态的劳动教育。渗透课程形态的劳动教育是指“课程劳育”。这是借鉴“课程思政”的理念提出来的,强调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教书育人责任,其根本目的是要让每一位教师通过自身所教课程参与到劳动育人中来,实现“全员”参与劳动教育。这种形态的劳动教育也要满足三个条件。(1)劳动教育渗透到每一门课程。每一门课程都需根据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技术技能特点,深入挖掘其内含的劳动教育元素。(2)劳动教育进课程的内容实现有效衔接。要按照课程开设先后顺序,将课程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有序融入到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地推进劳动教育进课程,实现各类课程与劳动教育必修课同向同行。(3)劳动教育进课程需突出重点课程。要凸显实习实训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强化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培育。

三是拓展课程形态的劳动教育。拓展课程形态的劳动教育是指第二课堂。这是从劳动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出发,以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课程)为载体,落实职业院校劳动育人责任,其根本目的是把更多的社会资源有效运用到劳动教育中来。这种形态的劳动教育同样需要三个条件。(1)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要引领学生自觉重视技能训练,增强自主劳动意识,提升劳动技能。(2)劳动教育与学生特点相结合。通过各种劳动教育型社团组织,有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劳动服务性活动。(3)劳动教育与社会资源相结合。通过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工农业生产劳动,丰富劳动体验,增长劳动技能。

曹稳:劳动教育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正形成体系、落实到位却很难。贵校作为全国劳动教育典型经验推介的高职学校,做到了把“三课并行”的劳动教育体系落地。您能分享一下贵校的具体经验吗?

陈勇:好的。劳动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劳动教育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行课特点。我们学校正是依据劳动教育的特点,通过“三课并行”推进劳动教育,促进劳动教育落实落细。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统筹谋划,做好“三课并行”劳动教育体系架构的顶层设计。学校根据不同时期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的要求,以高度敏锐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屋建瓴的前瞻性眼光,统筹谋划劳动教育。首先,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推进并规范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开设。早在1994年,学校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列化”的要求,结合劳动教育现状调研,为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果断作出开设劳动教育课的决定,并从课程地位、实施机构、教师配备、考核评价等方面全面规范劳动教育课的开设,由此拉开了推进劳动教育整体“入课”的序幕。其次,率先在湖南省成立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管理、实施和研究机构。2003年,学校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学生处(后调整为思政课部)为劳动教育归口管理部门,以切实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同年,成立劳动教育教研室,负责劳动教育课的具体实施;2018年,专门成立劳动教育研究所,负责总结劳动教育经验,加强和推进学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再次,谋划“三课并行”劳动教育体系的推进路径。学校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治部统筹协调,教务处、学生处、教学院(部)组织实施的思路对劳动教育体系进行顶层设计,制定《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明确职能部门权责,系统架构起劳育必修课、课程劳育和第二课堂“三课并行”的劳动教育体系,不仅为全面推进劳动教育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三课并行”劳动教育体系的落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协同推进,打好“三课并行”劳动教育体系实施的“组合拳”。学校依据劳动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按照“分工负责、整体推进”原则,分别抓好“三课并行”劳动教育体系的落实。首先,做实劳育必修课。学校将劳育课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劳育课分三个学期开设,每个学期40课时,2.5个学分;制定和完善劳育课(理实一体)课程标准,编写了《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劳育课以劳动周为单元、采取“劳动教育理论+岗位劳动锻炼”模式,由劳育专任教师和岗位指导老师共同行课,其中劳动教育理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展劳育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劳育必修课的开设让每一个学生有了接受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其次,实施课程劳育。学校率先在全省明确提出并实施课程劳育,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其他课程教学之中;编制课程劳育指南,指导专任教师根据课程特点,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实习实训教学为重点,突出匠心铸魂,将“三敬”“零无”职业素养和“爱岗敬业、严谨专注、精益求精”工匠精神与固有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推动劳动教育与专业教学的紧密结合。课程劳育实施让全校每一位教师有了实施劳动教育的“主战场”。再次,统筹第二课堂,多渠道拓展劳动教育。学校构建了学校、家庭、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方联动机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结合劳动教育的主体内容,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围绕校园生活和学习,开展“五小工”①自家自建和“六早一晚”②日常生活的劳动;依托学校周边苗圃、蔬菜等农业产业化基地和“旭昕微电子”等生产性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拓展社会实践渠道,广泛开展航空科普、支农助教、志愿服务、抗洪抢险、守岗战“疫”等服务性劳动;实施劳动文化沁润,举办“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邀请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孙红梅,优秀校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恩谊,以及试飞英雄李中华、战斗英雄臧雷、一级英模李四保等来院讲座,加强学生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另外,还组织了各种类型的劳动技能运动会和劳动成果展示。第二课堂统筹实现了劳动教育形式多样化,让劳动教育的深入推进有了“主渠道”。

三是强化支撑,筑牢“三课并行”劳动教育体系运行保障条件。学校根据劳动教育实际需要,从人、财、物以及制度方面切实加强对劳动教育实施的条件保障。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根据“劳动教育理论+岗位劳动锻炼”劳育必修课模式要求,配备4名劳育课专任教师和35位岗位指导老师;加强劳动教育全员培训,把劳动教育纳入管理干部、辅导员培训内容,提升其劳动教育自觉性,做到育人先律己;加强教师课程劳育的专项培训,提升教师实施课程劳育的意识、能力和水平;推行思政课教师兼任政治辅导员制度,加强思政课教师对学生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其次,设立劳动教育经费。学校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安排50万元日常经费,用于劳育课劳动工具购置、劳动器材修缮、劳动耗材的补偿。再次,健全劳动教育管理制度。学校制定了《劳动教育课管理办法》《课程劳动教育实施办法》《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规范劳育必修课、课程劳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内容、组织实施、过程管理,分类推进“三课”考核评价;制定了《定向士官生军政素质测评办法(试行)》,修订了《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测评实施办法》《教师教学工作考核与评价办法》,明确学生劳育必修课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先评优、推优入党挂钩;将“课程劳育”效果作为教师学期教学考评以及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的评选重要依据;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考评范围;同时,学校对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予以表彰。

曹稳:通过上面的介绍,感觉贵校在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三课并行”劳动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学院劳动教育深入开展等方面的措施非常得力。您能谈一下劳动教育的开展给学校带来了哪些变化吗?

陈勇:劳动教育说到底就是素质教育。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既是内隐的、也是外显的,推进“三课并行”劳动教育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劳动教育,不仅提升了教师和学生的劳动素养,也推动了学校的文明建设。具体变化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三课”同向同行,促进了“三全育人”走实走新。“三课并行”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整合了校内校外的劳动教育资源,强化了全体教师劳动育人的职责,促进了劳动教育的落实落细,充分释放了劳育的德育效应,实现了人人、时时、处处育人,使學校的“三全育人”工作走实走新。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单位、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并于2020年被评为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二是营造浓厚劳动文化氛围,推动了学校文明建设。“三课并行”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推动了学校坚持不懈地长期开展劳动教育,营造了师生尊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浓厚劳动文化氛围。劳动不仅成为学校光荣传统,更成为全院师生无需提醒的自觉,校园任何时候都井然有序、干净整洁、美丽和谐。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文明窗口单位”和“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

三是提升师生劳动素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三课并行”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推动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学生养成了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优良品质;教师劳动育人意识、能力和师德师风水平大幅提升,涌现出以黄登红为代表的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培养了全国劳动模范王海和王恩谊、“金牌蓝天工匠”施娟、“少年工匠”龙文浩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尤其是毕业留校的宋福林,他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技术,在短短16年间,就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全国技术能手”。近年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和毕业要求达成度(企业评价)分别达到96%、95%以上。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们的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工作作风扎实、吃苦耐劳、敬业精神强。

曹稳:自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颁发以来,各类学校都加大了开展劳动教育的力度,也涌现出了一些好的经验。您认为与其他院校比,贵校的劳动教育有什么特色和创新呢?

陈勇:我们学校的劳动教育开展得比较早。由于我们坚持了劳动教育的正确方向,较好地把握了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学校航空类院校的特点推进“三课并行”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完全契合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要求,并形成了自己特色,实现了劳动教育的创新。

一是“三课并行”推进劳动教育的特色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课程形态的“三全育人”特色。学校从“独立课程形态”“渗透课程形态”“拓展课程形态”三个层面实施劳动教育,建好“三个课堂”,实现了劳动教育对象和实施主体的“全员性”、劳动教育的全程性和全方位的有机统一,从微观课程层面促进了劳动教育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协同育人机制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劳动教育的“三全育人”特色。其次,教育功能的“综合育人”特色。我们从理论上阐释了劳动教育何以“树德”,从实践层面理顺了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推动了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让广大学生真正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从而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因此得以充分实现。再次,教育评价的“分类激励”特色。学校依据“三类”课程特点,分类推进劳动教育评价。学生参与劳育必修课,其评价结果与综合素质评价、评先评优、推优入党挂钩;将教师实施“课程劳育”的效果作为其教学考评,以及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等评选的重要依据;学校设立“劳动教育之星”“志愿服务之星”“劳动教育先进集体”,对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予以表彰,营造了尊尚劳动、热爱劳动的劳动文化氛围。

二是“三课并行”推进劳动教育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打造了劳育必修课的职教样板。学校率先在湖南省推行“劳动教育理论+岗位劳动锻炼”的劳育必修课模式,并采取有效措施夯实劳育必修课地位,规范劳育必修课建设,确保劳育必修课取得实效。学校形成的劳育必修课品牌为其他院校开展劳育必修课、提升育人实效提供了样板。其次,拓宽了“立德树人”的践行路径。学校依据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借鉴“课程思政”理念,实施“课程劳育”,强化教师实施劳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内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每门课程教学,促进“课程劳育”与劳育必修课相向而行,拓宽了“立德树人”践行路径。再次,提供了劳动教育实施的系统方案。学校以课程论为依据,以劳动教育政策为牵引,以劳动教育实践探索为基础,构建了“三课并行”劳动教育体系,系统开展劳动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建设经验,为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提升育人实效,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曹稳:由此看来,贵校的劳动教育推进扎实,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效果也相当明显。那么,还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劳动教育所产生的社会反响。

陈勇:我们学校坚持“三课并行”,持续推进劳动劳动教育,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一是学校的劳动教育做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2015年4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率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组来我院考察工作时,对我院重视工匠精神培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主管部门历任领导来校考察均对我院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劳动育人、保持军队院校优良传统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2015年11月,湖南省教育厅时任副厅长应若平考察学校后,认为我院的劳动教育经验值得全省职业院校学习借鉴。2020年4月,教育部职成司司长陈子季来学校现场考察,对我院不忘育人初心、长期坚持劳动教育入课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盛赞学校的劳动教育经验值得在全国职业院校中推广应用。

二是劳动教育的做法被省内外院校广泛借鉴。学校坚持28年劳动教育“入课”、“三课并行”推进劳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受到省内外中高职院校的高度关注。如: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等50多家单位来校考察,全方位学习我院劳动教育的做法与经验;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医学院等10多所院校更是直接借鉴应用了本成果。

三是劳动教育的做法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2018年以来,学校领导和劳动教育研究人员应邀前往岭南师范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等10多所院校做交流发言,介绍学校的劳动教育研究和实践成果;《中国教育报》等10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成果20余次;《湖南宣传》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成效也进行了专题报道;学校的劳动教育经验和做法多次被写入《湖南省高等職业教育年度报告》;学校的劳动育人案例入选教育部劳动育人50个典型案例汇编。2021年10月25日,在由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我院承办的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我代表学校作了经验交流发言,会上“劳育筑梯蓝天梦——记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三课并行劳动教育体系”视频获得了与会领导嘉宾的众多好评;同年12月,中国教育电视台魅力中国频道播出了“打造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航院样版”。2022年1月1日,我受邀接受了中国教育电视台职教中国栏目的专题采访,并以“劳动入课创新育人模式 知行合一培育大国工匠”为主题,深度解读了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该如何做。基于劳动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劳动教育研究的雄厚实力,我院成功立项为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研究重点培育基地——劳动教育研究基地。

曹稳: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战略和理念。高职院校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贵校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在如何强化劳动教育、尤其是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为技能型社会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等方面,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陈勇:我国提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发展战略是源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更高要求。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崇尚技能、鼓励学习技能、全面提升个人技能,构建技能型社会,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仅体现在高技能上,更体现在较高的职业素养上,为此,我们的劳动教育将重点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上下工夫。具体来讲,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进一步加强。

一是在教学层面,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构建课程劳育体系。要将其与课程思政一样同规划,结合专业特点、行业企业背景,充分挖掘有关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典型案例,将这些案例事迹有機地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崇尚工匠精神,树立对精湛技术的追求和对劳模的崇拜。

二是在管理层面,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进校园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学校每年要请劳模工匠亲身讲述自己成长的故事,用鲜活的事例来感染学生,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实行技能月制度,定期举办学生技能大赛,增强学生对技能的追求;组织学生观摩学校承办的航空企业职工技能大赛等,让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入眼、入脑、入手。

三是在文化层面,将工匠精神纳入“航院”文化体系,使其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我们一直将“爱岗敬业、严谨专注、精益求精”和“三敬”“零无”的理念作为我们全体“航院人”对工匠精神朴素的理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6S”管理;在校园文化育人方面,大力弘扬传播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总之,我们将以工匠精神的培育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课并行”的劳动教育体系,全面推动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曹稳:再次感谢您分享贵校劳动教育的经验。正是贵校不忘育人初心,坚持28年劳动教育入课、“三课并行”推进劳动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才铸就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优秀品牌。最后,祝愿贵校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以及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扬帆远航!

注释:

① “五小工”,是指电工、木工、水工、泥瓦工、油漆工等。学校模拟部队“五小工”在士官学院成立了“五小工”志愿服务队,旨在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以校为家、自家自建,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勇于奉献、甘于牺牲;通过志愿服务增强他们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为其走好今后的军旅之路打下扎实基础。

② “六早一晚”,是指早起床、早整理、早就餐、早自习、早锻炼、早就寝和晚自习等。学校在士官学院以外的其他班级开展“六早一晚”日常生活的养成教育和劳动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

[责任编辑    曹   稳]

猜你喜欢
必修课劳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必修课”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热爱劳动
窗外的世界
凉山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