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驱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

2022-04-29 16:18濮海慧
职教通讯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现代学徒制课程标准

摘 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是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能力提升。现代学徒制作为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经过近八年的探索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在实践操作层面仍然存在企业师傅参与动机不足、课程对现代学徒制培养目标支撑度不够、工作本位课程评价流于形式等问题。现代学徒制驱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通过制度设计激发企业师傅带徒弟的动机,标准引领完善现代学徒制课程开发,第三方参与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评价。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课程标准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我国职教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BJA210104);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现实困境与精准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0SJA1605)

作者简介:濮海慧,女,南通大学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22)04-0024-0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目标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建设技能型社会的重任与使命。现代学徒制充分彰显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属性特征,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2014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并于2015—2018年分别公布了165个、203个和194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经过多年的推进与探索,现代学徒制改革在校企共同制订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规范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学校学生双重身份、保障学徒的合法权益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试点的进一步推进,这一培养模式逐渐步入深水区,如何实现从有到优的提升,更好地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解决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动机如何激发的问题,更要回答现代学徒制课程如何设计与实施的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关于影响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因素研究

关于影响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因素主要有四种典型观点。一是“成本说”,认为培养学徒的成本是影响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因素之一。欧阳忠明、韩晶晶认为,学徒制模式、培训周期、学徒工资、招聘等因素对企业的参与成本产生影响,从而提出构建公平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有利于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存在和运行,体现各方的社会服务价值[3]。二是“制度说”,认为由于缺乏可信承诺制度,导致企业的培养产权难以保障、校企合作政策供给失衡、缺乏制度化的双赢机制。张志平提出,要加快建立现代学徒培养的产权制度,推动校企合作的法规制度建设,构建校企合作的双赢机制[4]。三是“风险说”,认为来自其他企业的“挖墙角”“搭便车”等给企业带来了人才流失的风险。赵鹏飞等从学徒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和内容、成本结构与收益方式、动力和风险等方面,诠释了学徒人力资本有效投资对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5]。四是“动机说”,认为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动机不足。丁雯等从可能贡献、现实付出、实现价值的角度分析了产业参与的动机[6]。冉云芳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机,发现收益和成本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行为有显著影响,且影响路径最大[7];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成本收益主要由与学徒相关的人力成本和收益构成[8]。

(二)关于现代学徒制课程的研究

对现代学徒制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制度、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开发等方面。赵文平从现代学徒制企业课程制度建设角度提出,工作场所学习应成为其价值理念基础,应明确专门化管理机构和管理组织、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规则和程序、重视制度生成的内部路径、发挥相关制度在企业课程制度建设中的支撑作用[9]。何蓓蓓等就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建设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出了策略建议,指出宏观上政府应完善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中观上校企双方应完善对话与评价机制,微观上校企双方应完善内部课程及教学实施方案,以保证其有效进行[10]。舒伟提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应遵循三个步骤:一是对课程模块进行宏观分类;二是协同多方开发课程模块;三是要建立多元化的模块衔接机制。[11]还有学者进行了现代学徒制线上线下课程资源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现代学徒制项目课程的开发研究,以及结合具体专业探讨现代学徒制校企融通课程的研究等。

(三)对现有文獻的评述

已有的关于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从制度、风险、成本、动机等宏观层面进行探讨,较少有文献对现代学徒制实施中的关键利益相关主体企业师傅的参与动机进行研究;对课程的研究主要还聚焦于制度设计和课程体系,对微观层面如何进行校企课程的衔接、课程内容的开发、工作本位的课程教学与评价等的研究尚较少涉及。由于企业所属的产业类别不同、生产组织方式不同,其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收益可能性和收益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已经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企业来说,如何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从微观层面着力。

二、现代学徒制驱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

从实践层面看,影响现代学徒制推进的因素除了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企业参与动机、成本收益等之外,在微观层面还有诸多问题桎梏着其发展。

(一)企业师傅参与带徒弟的动机不足

现代学徒制与古代学徒制在师徒关系上有着质的区别。现代学徒制较为松散的师徒关系不利于激发师傅参与带徒弟的动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师徒比例合理性的问题。在古代学徒制中,师傅带徒弟的数量往往是根据师傅开展的业务量来决定的,师傅基本上要确保徒弟个个有事可做,且工作量又在徒弟的能力承载范围内。而现代学徒制师傅带徒弟的数量有一定的随机性,主要根据企业接受的徒弟数量与拥有资格的师傅数量来进行分配。这就导致在有的企业一个师傅带多个徒弟,有的则是一对一地带徒,还有的是多个师傅共同带一个徒弟,因此,给师傅带徒弟进行工作本位学习的计划性和有序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个师傅带多个徒弟的“批量式生产”往往会使学徒的工作本位学习流于形式,师傅对每一位徒弟的指导得不到充分保障;多个师傅带一个徒弟则会出现教学内容衔接上的交叉重叠与缺失现象。

2.师徒关系紧密度的问题。在古代学徒制中,师傅与徒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师徒关系如父子般紧密,这在无形中增强了师傅对徒弟的责任心。而现代学徒制的师徒之间是一种松散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且在不同行业,由于职业能力发展规律的差异,师傅与徒弟结对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有的是一对一,如汽修、烹饪等;有的是一对多,如酒店管理,一位大堂经理要同时带几个徒弟;有的是多对一,如卫生类专业,徒弟需要在临床多个部门轮转,不同阶段跟着不同的师傅。在这种松散的师徒关系中,带徒弟只是师傅工作中或有或无的一项,学习效果会因徒弟的自觉性与悟性而异,也会因师傅的个性与责任心而异。

3.师傅带徒弟的绩效考核问题。在古代学徒制中,学徒手艺和作品的优劣直接影响师傅的声誉和经济效益,所以师傅有天然的责任意识要把徒弟教好。而在现代学徒制中,对师傅的利益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师傅的生产工作效率,如果带徒弟影响了师傅的生产,师傅通常会优先考虑自己的生产。此外,师傅带徒弟往往以不出问题为底线,只要不出差错或安全事故就行,学校和企业对带教效果没有硬性的评价标准,对师傅带徒弟的绩效也不进行量化考核,这自然会影响师傅带徒弟的积极性。

(二)课程对学徒培养目标支撑度不够

现代学徒制的课程在课程体系架构、工作本位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的开发上还存在与学徒培养目标脱节或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程体系设计欠合理。现代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主要由学校本位课程与工作本位课程组成,后者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如在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中,工作本位学习课时占到总课时的一半以上。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中,学校本位课程的内容与工作本位课程的内容因切入的角度不同,在课程排序和课程内容的呼应衔接上还存在脱节,大多还没有做到像临床医学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一样,学徒上午在临床,下午在课堂,能将临床上观察到的案例及时反馈到课堂并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让学校本位课程与工作本位课程有效衔接且互为补充。此外,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的比例和频次未能依据职业能力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学校往往会为了教学安排和学生管理的便利而将工作本位学习集中在某一周或几周进行。

2.工作本位课程标准缺失。因为现代学徒制的工作本位课程没有统一的标准,甚至根本就没有标准,所以导致对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及评价缺乏明确的界定,使得课程实施效果因学校、专业、企业、带教师傅的不同而不同,得不到有效的质量保障。《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进行学徒制标准体系建设,这里的标准包含了专业教学标准和各门专业课程标准。目前,专业教学标准已经在建设中,而课程标准尤其是工作本位课程标准的建设还任重道远。只有建立起标准开发与使用的观念,才能为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改革与发展奠定基础,确定行动指南。

3.工作本位课程内容随意性强。如上所述,因为缺乏标准,所以工作本位课程内容的随意性较大,到底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教多少时长、教到什么程度,都没有明确的规定。笔者在访谈调研中发现,烹饪专业的学生在五星级酒店当学徒时,由于星级酒店承接的大型宴会较多,尤其是以喜宴寿宴居多,因此,学徒在面点岗位学做的主要是米糕和粽子,导致其职业能力培养极为片面。还有的在工厂生产一线的学徒,实习几个月下来只加工一两种类型的零件,不断地重复单一技能,导致他们在过了前一两周的新鲜劲后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动力,这样的工作本位学习并不能达到培养学徒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目标。此外,课程内容随意性大还体现在学习内容的序化上,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的认知规律,而只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随机地教授相应的内容。

(三)工作本位学业水平评价流于形式

任何课程的实施如果没有评价反馈的闭环,就会大大降低其实施质量。现代学徒制工作本位课程由于实操的内容较多,所以多采取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比较少,并且由于缺少细化的统一评价标准,定性评价大都只能流于形式。

1.科学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缺失。因为没有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具体评哪些项目、要达到怎样的能力标准、分值和权重比例如何划分等,都没有统一的明确界定,因此,师傅只能以含糊的优、良、合格、不合格来评价学徒,而且大部分这样的等级只是为了评价而评价,只要学徒不迟到早退、不无故旷工,则基本上考核成績均为优,导致评价形同虚设。目前做得较好的是卫生类学校的现代学徒制,每个实习医院的科室都有严格的出科考核,并进行量化打分,对不过关的学徒要进行补考直至其过关为止。然而即便如此,各家医院的考核内容和难度还是有所差异。

2.评价主体对评价的认知不足。作为评价主体之一的企业师傅,其主要工作是完成生产和服务任务,而对学徒的学业评价,无论是在重要性上还是在内容方法上,他们的认识都不是很充分。在他们眼里,可能学徒会做了就好了,对于到底应该会些什么、会到什么程度,他们都缺乏细致的考虑。并且,由于缺乏教学的专业训练,师傅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自然设计不了评价,即便是在有标准的情况下,让他们去设计评价项目和评价方式仍然有一定的难度。人的惯性思维总会使人更愿意选择去做自己熟悉的事情或者容易操作的事情,避开那些自己不熟悉或有一定难度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企业师傅给出的评价大多为优的原因。这样的普惠性的优秀等级无疑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工作本位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现代学徒制驱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建议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在于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企业师傅动机激发是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得以实施的基本人力资源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课程,课程的高效实施必须回答“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因此,现代学徒制驱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激发企业师傅带徒弟的动机,依托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对接职业能力标准的课程内容开发、符合能力发展规律的教学实施与学业评价。

(一)制度设计激发企业师傅带徒弟的动机

现代生产组织方式已经不太可能还原古代学徒制下紧密的师徒关系,师傅带徒弟的动机激发必须依靠制度的创新设计,从激励、约束、保障等角度加以促进。

1.提高政策激励水平,营造崇技尊师的氛围。首先,企业要加大对优秀师傅的宣传和表彰力度,形成人人想当师傅、个个争当优秀的良好氛围。其次,企业要加大对师傅的培养力度,要将一批优秀工匠培养成优秀的企业师傅,开展师傅技艺传授能力比赛,即企业版的教学竞赛。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有些企业已经开展了这项工作且颇具成效。例如,一些三级医院开展了带教师傅教学能力比赛、微课比赛等,将师傅带徒弟的成效纳入师傅的绩效考核,并作为其工资晋级和职务晋升的依据,使带徒弟成为师傅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而密切师徒关系,激发师傅的带徒动机。

2.建立健全约束机制,规范师傅的带教行为。职业学校和企业应通过设立师傅准入门槛、监控带教过程、加强考核等规范师傅的带教行为。当前,企业师傅大多是由单位根据其年龄、工作经验、工作量大小等进行安排,随机性比较强,对师傅的资质并没有硬性规定。而要保证师傅的带教质量,必须对师傅的职业操守、技能水平、带教能力等进行准入规定,对师傅带徒弟的过程要有全程的跟踪机制,对职业道德有问题、工作作风差的师傅要动态调整出师傅队伍,对带教结果要进行定期考核,将徒弟的工作本位课程学业水平与师傅的绩效考核挂钩。

3.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激发师傅带徒弟的活力。合作校企要及时解决带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保障性问题,解除师傅的后顾之忧。徒弟带得好不好并不是师傅一方面所能决定的,因此,在考核评价上要将师傅的带教过程与徒弟的学业成绩进行综合考评,在工作量上要适当向师傅倾斜,让师傅腾出时间来教徒弟。如果工作负荷过重,自己的生产任务还来不及完成,师傅就无瑕顾及带徒弟的事。此外,合作校企应为师傅提供适当的教育教学培训,组织带教经验交流活动,帮助师傅顺利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企业师傅都迫切希望得到教育教学培训,在目前为数不多的企业师傅相关培训项目中,师傅的参与热情都相当高涨。

(二)标准引领完善现代学徒制课程开发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校企共同研制高水平的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相关标准,做好落地实施工作。

1.开发彰显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现代学徒制课程最主要的问题是学校本位课程和工作本位课程的合理分配与有效衔接,因此,现代学徒制课程建设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架构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从开发主体上看,现代学徒制课程必须由校企共同开发,这里的企业不仅限于学校合作的某一家企业,而是在这个行业领域里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多家企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开发课程的全面性。从开发方式上看,现代学徒制课程开发可采取DACUM法,由1—12位来自同一专业但不同岗位的技术专家共同对相关职业能力进行梳理。一方面,要对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企业的特色拓展课程进行界定;另一方面,要对学校和企业进行分工,确定学校本位课程和工作本位课程的边界。从开发结果上看,课程要充分彰显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特色,工作本位课程需占一半以上的比例,课程的序化衔接要充分体现工与学的高频交替、理與实的有机融合渗透。

2.开发遵循学徒能力发展规律的工作本位课程标准。当前的工作本位课程之所以较为随意,企业间的差异度比较大,归根结底是因为缺少工作本位的课程标准。因此,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基础上,合作校企要遵循学徒能力发展规律,对认知实践、课程集中见习、具体岗位工作场景观摩、如影随形一对一的跟岗体验、手把手实践、独挡一面的顶岗实习等每个阶段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界定,并依此制订出课程标准,对工作本位学习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进行严格的规定。所有现代学徒制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依据工作本位课程标准实施学徒带教考核。凡由个别企业自主开发的特色课程,也应开发出课程标准,确保不同的师傅带出的徒弟其能力结构和水平的一致性。

3.开发基于可分解、可灵活组合的能力模块的课程内容。现代学徒制课程内容的开发应以职业能力模块为基础,通过基于职业能力的内容模块的开发,实现课程内容的便捷更新和灵活组合[12]。具体为:进一步梳理和细分课程标准中的能力单元,将其内容分解为学校本位和工作本位学习内容,再将工作本位学习的内容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进行序化,开发以职业能力为单元的模块化的课程内容。模块化的课程内容要针对的是工作技能(work skills)而不是工种技能(job skills)[13],以确保在不同的学徒制企业的学生获得同样的职业能力。此外,校企还要同步开发配套的模块化课程资源,如工作手册、任务单、操作视频、考核评价单等,形成模块化的工作本位课程学习包;要加强对缄默知识的研究与开发,缄默知识可以采取师傅操作视频实录、演示动画等形式呈现,让学徒能更好地进行直观感受,并能够通过反复模仿和试误掌握其中的诀窍。

(三)第三方参与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评价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必须以科学有效的评价为保障。行业协会等第三方参与评价是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公允的有效途径。

1.第三方評价应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从宏观层面看,第三方参与评价必须从准入、过程、准出三个阶段实施。在准入阶段,第三方要对与学校合作企业的资质进行评价,有些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的企业不具备培养学徒的能力;要对职业学校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评价,对照岗位需求、职业标准、生产过程考察其课程体系和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度。在过程阶段,第三方要对职业学校是否按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学徒培养、课时量是否充足、是否按计划开足工作本位课程、是否合理安排了学校本位课程与工作本位课程的交替频次和顺序、是否配备了数量充足和资质合格的企业师傅与学校专任教师等进行评价。在准出阶段,学生的工作本位学习考核要以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等第三方考核取代传统的学校和企业的终结性评价,实现教考分离。

2.建立健全工作本位课程评价机制。学徒的工作本位学习评价必须依据科学的评价标准,校企要在课程开发时依据职业能力标准同步开发工作本位课程的考核评价标准,以统一的评价标准规范各参与现代学徒制企业的人才培养过程。考核标准要尽可能细化,将评价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可观测的能力点,并依据其难度和重要性等赋以考核的权重;对能力素养等可以采取等级制的形式进行评价,但是要明确各个等级所对应的能力水平,让师傅有据可依;要将学徒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融入其学习、考试评价全过程,以未来工匠的标准培养和考核学徒,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 人民日报,2017-10-28(1).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2019- 01-24.

[3]欧阳忠明,韩晶晶.现代学徒制:“冷热不均”背后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16(16):5-11.

[4]张志平.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制度困境与纾解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18(4):12-18.

[5]赵鹏飞,刘武军,罗涛,等.职业教育学徒人力资本投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0):27-35.

[6]丁雯.人力资本视域下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动力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19):15-18.

[7]冉云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成本收益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314.

[8]冉云芳.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动机及其对成本收益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2021(6):71-80.

[9]赵文平. 现代学徒制企业课程制度建设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4):54-59.

[10]何蓓蓓,谢莉花.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实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9(5):56-65.

[11]舒伟.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模块化”课程体系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8(5):101-105.

[12]李政.能力模块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可选路径[J].江苏教育,2020(76):6-13.

[13]李军.职业教育“模块化”改革国际检视:以德国和苏格兰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10):66-71.

[责任编辑   贺文瑾]

Exploration on the Path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Driv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U Haihui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upply capacity of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a major system design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After nearly eight years of exploration, it has achieved considerable results. However, at the practical level,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motivation of enterprise masters to participate, insufficient support of courses for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and mere formality of work-based curriculum evaluation.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drive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e must stimulate the motivation of enterprise masters to take apprentices through system design, use standard to guide and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courses, and the promote third party participates in the evalu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riterion for curriculum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现代学徒制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