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团活动中提升幼儿合作品质的实践探索

2022-04-29 21:23余晓琦谢雨卉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陶泥泥巴团员

余晓琦 谢雨卉

17年来,我们幼儿园持续推进以混龄混班、自主合作为特色的面向中大班幼儿的小社团艺术活动,作为我园特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社团艺术活动每周开展时长1~2小时,约占总课时的4.5%。一个社团一般配备两位教师,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艺术特长自主选择社团。中大班幼儿以兴趣为基础聚集在一起,在小团体中根据相关制度有规则地开展活动,在艺术体验中自主地进行交流与表达,共同感受和分享快乐。目前,我园已经形成了美术类、音乐类和语言类等3类共12个形态各异的艺术类小社团,秉持“视界,我与孩子共可能”的理念,满足幼儿主动参与、合作互助的需求。

在小社团艺术活动中,我们聚焦幼儿的兴趣、合作、坚持、责任与创造学习品质。其中,基于对混龄混班小社团活动特质的考虑,我们认为幼儿的合作品质是最容易在社团中得到激发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社团都能有效促进幼儿合作品质的发展。

每月教研,及时发现问题

在每月一次的围绕社团实践的教研活动中,美术类社团“小不点泥巴团”的教师提出了一个引发大家思考的问题:“我们社团的小朋友好像不太会合作。本来我们觉得,我们这类以制作为主要内容的社团活动中应该会出现很多合作,但实际却不是这样,不知道其他美术类社团的老师是否遇到同样的情况?”

这个困惑引起了其他几个美术类社团的共鸣,大家纷纷说出了自己社团中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一是合作情况较少,如负责“五颜六色”社团和“画画世界”社团的老师表示,孩子们似乎更喜欢独自创作自己的作品,而且在平时的观察记录中出现最多的是幼儿的坚持性和创造性,记录“合作”品质的案例比较少;二是合作的深度不够,如“巧手DIY”的杜老师发现很多孩子看似在一个小组,但只是自己做自己的,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碰撞,就像是流水线上的工序,在各自平行地活动。

这不由得让我们思考:这个困惑到底是美术类社团老师的主观感受,还是幼儿的合作品质发展确实存在问题呢?

多元评价,多种途径求证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采用描述性评价与学习品质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幼儿的合作学习品质进行了深入的观察评价,以期验证教师的困惑,并分析美術类社团中合作品质欠缺的原因。

(一)观察对象与评价方法

以参与小社团艺术活动的270名中大班幼儿为观察对象,社团教师进行现场观察,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凸显的学习品质撰写《小社团艺术活动观察记录》,对幼儿的学习品质进行描述性评价。在对一名幼儿完成3次观察的基础上,社团教师对该幼儿的学习品质进行量化评价。一个学年分别有初期、中期和后期共3次量化评价,每次由两位社团指导老师同时进行,以保证所获得数据的信度。评价是在课题组与上海理工大学共同开发的线上APP评价平台完成,观察过程的照片及视频被及时上传,数据自动录入后台,形成评价结果数据库。评分方式采用五点计分法,对于编码的评分仅在1、3、5级进行具体评分描述,2、4级没有界定。

(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从数据结果来看,全园12个小社团在学期初的合作品质的平均分为2.37。与音乐类社团、语言类社团相比,美术类社团的幼儿合作品质初期平均分最低,仅为2.01。可见,评价结果与研讨中教师所反映的情况一致,美术类小社团中幼儿的合作品质确实需要关注。

在6个美术类小社团中,“小不点泥巴社团”的合作品质得分最低(1.78),也是所有社团中得分最低的。为此,我们以合作品质平均分最低的“小不点泥巴”为切入点,运用spss22.0对“小不点泥巴社团”32名幼儿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1)。

结果表明,该社团幼儿的五个维度的学习品质中,合作品质平均分最低。其标准差达到0.75,同样是五个学习品质维度的标准差中最低的,这说明五个维度中,幼儿在合作品质方面的个体间差异最小。

除了合作以外,兴趣品质的得分也较低。就小社团活动多自主、低结构的特点而言,如果幼儿对活动缺乏兴趣,通常来说可能是现有的活动主题、内容或材料不能够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当幼儿在活动中缺少参与的兴趣时,则更难以促成幼儿之间的合作。

(三)文本分析,验证评价结果

为了验证推测,我们抽取了该社团一学期的12份观察记录进行文本分析,特别是对观察记录的“分析反思”部分进行分析,收集问题(见图1)。

通过文本分析发现,教师对五个学习品质维度指标的记录有偏向性,凸显合作品质的记录较少,占总数的48.9%。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第一,幼儿在“小不点泥巴社团”活动中呈现出来的合作品质较少,教师观察到的相关现象较少;第二,教师在思想上对合作品质的关注不高,更多是关注幼儿艺术作品的创造性表达与表现。

基于此,通过对“分析反思”部分的梳理,我们提取到美术类社团中有部分教师已意识到缺少合作品质与“活动材料与内容”有关,期望通过“增添适合幼儿合作的材料与内容”进行改进。

如有些教师写道:“从这次新年大活动中,我也发现了在平日活动中的一些不足,比如对幼儿合作性的提升不足,团员们基本都是各自专注于自己手中的作品。由于本学期使用的材料是幼儿自选出来的超轻黏土,这种类型的黏土适合制作小巧精致的作品,制作难度也比较低,所以幼儿可以独自完成制作,相互之间合作完成作品的情况很少,这样限制了他们之间的互动。”(2018年11月)

“通过今天对中班和大班的观察,我看到不同年龄的小团员对超轻黏土这种材料的操作情况是不一样的。大班幼儿的兴趣更高,在我们的观察记录中凸显兴趣品质的大多针对大班幼儿;而中班幼儿多是跟随大班幼儿制作,或自己随意制作,很少按照活动主题制作作品。所以,下个学期我们要通过增添适合幼儿合作的材料与内容来加强幼儿之间的互动与合作。”(2018年12月)

聚焦课程,逐步改进优化

为将评估结果转化为促进幼儿合作水平提升的具体策略,我们形成了两个主要思路。

第一,借鉴其他社团经验,支持教师对社团活动的内容与实施途径有所调整。主要是通过选择一个同类社团和一个非同类社团中,向合作品质得分最高的社团(如美术类社团中的“浪漫花艺社团”,音乐类社团中的“中华武艺社团”)借鉴课程实施经验。我们发现,活动内容的难易程度、实施途径是否能引发合作等都是影响合作的重要因素。比如,“浪漫花艺社团”会同时开展2个及以上主题的社团活动,并且通过提供不同操作难度的材料来实现活动难易程度的区分,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充分参与到活动中;“中华武艺社团”进行表演时由团长来带动团员,或者到叮咚乐坊开展联动,让不同社团的幼儿可以合作开展活动。

第二,提高教师对合作品质的观察意识与实践推进能力。通过实践观察与座谈,我们发现“小不点泥巴社团”合作品质的欠缺,可能是因为教师在课程实践中对这个显而易见的学习品质的重视程度、支持能力还不够。

基于以上,结合美术类社团的特点和合作维度中“互动意愿”“协商分担”“倾听接纳”这三个描述性指标,我们尝试探索丰富开放的活动内容和多元灵活的实施途径,从活动主题、活动策略、活动流程循序渐进地对课程进行优化改进,以提升幼儿合作品质。

(一)丰富开放的活动内容,促进幼儿的积极合作

以美术类社团中小不点泥巴近一学年的策划,来分析课程改进的具体内容(见表2)。

从表2中看出,活动主题与内容结合了季节特征与传统节日,在元宵节大活动中小不点泥巴增添了体现传统特色的陶泥。不同于超轻黏土操作、塑形的简便,中国传统陶泥的制作需要孩子们共同收集陶泥的资料,了解陶泥的制作过程,而制作过程中的喷水、拍打、塑形、上釉都需要孩子们共同完成。

同时,每个新主题的出现都以前几次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与经验为出发点。如在主题活动“春天”之后,根据团员们的提议生成了主题活动“田园”,结束后小不点泥巴活动室变成了一片森林花海,好像一个童话仙境。于是,我们利用已有的环境开展了“爱丽丝梦游仙境”活动,梦幻的童话世界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二)多元灵活的实施途径,拓展幼儿的合作途径

通过调研与经验梳理,形成了以下四条实施途径。

1.团长引领团员:一位幼儿团长带领几位团员活动。

2.新旧主题并行:保留前期主题,新旧主题活动并行,了解陶泥与超轻黏土的不同,让幼儿共同制作。如主题活动“制作团章”中将提升合作品质作为重点:“上个学期,‘小不点泥巴社团’在提升幼儿合作的学习品质上稍显薄弱,从本学年第一次活动开始,我们将和小团员们一起讨论选择分组形式下的活动内容。‘小不点泥巴社团’章程墙饰在上学期末已经脱落,借此机会,我们从分组合作制作团章入手。”

3.平行主题联动:不同主题活动并行,同时与“浪漫花艺社团”展开联动。

4.区域主题轮换:根据幼儿感兴趣的陶泥内容,设立专门的陶泥区,形成整个区域的互通轮换。

(三)基于观察的思考调整,提升教师对合作品质的关注

由于教师意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在观察孩子的活动时,他们会考虑:“这个是合作吗?这个活动需要合作吗?这里是不是可以变一变材料,来促进幼儿合作呢?”从观察记录中也可以看到,教师在写观察记录时开始对引发幼儿合作的活动材料进行反思:“陶泥的制作过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小团员体验,他们制作花瓶、茶壶,还有各种动画人物。由于陶泥偏硬、易干、易裂的特点,小团员们在制作中遇到不少难题,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共同合作尝试。”

同时,更多记录幼儿合作的案例出现了。如在陶泥体验区中,“柏言上次和佳佳做了小花盆,今天他打算做一个更大的花瓶。哲涵今天是第一次尝试做陶泥,他跟很有经验的柏言一组。哲涵学着柏言的样子用手飞快地转着陶泥转盘,让转盘快速地旋转起来,柏言则用一只手抵住罐子的底部,另一只手挡住罐子的边缘,努力让他们的作品变得平滑。柏言边转边告诉旁边做陶泥的团员:‘要让下面的盘子转起来,这样才会光滑!’哲涵也说:‘这样才坚固。’不一会儿,我看见一组、两组,整个陶泥区域的团员们都学着他们的样子,一边转着转盘一边打磨着作品的边缘。”(“小不点泥巴社团”2019年4月4日观察记录节选)

还有对社团活动实施途径进行优化的反思,如,“看着他们的作品已经晒干,我对他们说:‘这次,你们做的是一个花瓶,不如去找一些鲜花插进来吧!’佳佳听到了,立刻跑来问我:‘老师,我们可以去浪漫花艺社团借一些鲜花吗?’跟浪漫花艺联动的这个想法太棒了,他们带着花瓶去了浪漫花艺。浪漫花艺的小团员不仅给了他们鲜花,还切了花泥帮他们把鲜花插好。两人开心地捧着鲜花回来,引来了其他团员的围观,他们也希望去和浪漫花艺联动。于是,两个人的联动变成了两个社团的联动,我们从浪漫花艺带回来很多鲜花,把鲜花的花瓣装饰在作品上,春天的气息更加浓烈!”(“小不点泥巴社团”2019年4月11日观察记录节选)

基于證据,进行有效反思

学期结束后,课题组对“小不点泥巴社团”进行了后测,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表3显示,“小不点泥巴社团”在合作品质这一项的平均分达到了4.49(12个社团的合作的平均分为4.20),而且其他品质也显著提高。这表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合作品质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兴趣、创造、坚持等其他品质的共同提升。同时,每个维度的标准差分数相比于初期的分数也有所降低,团员们在学习品质各维度上的差距减小。可见,针对性的课程实施改进对于幼儿的学习品质有着整体的提升,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综合的影响。

总结起来,这次的实践研究中建立的与幼儿评价一体化的课程优化路径可以通过四个步骤来完成:首先,课题组与社团老师开展研讨,初步推断学习品质出现问题的原因;其次,抽取社团前一阶段的观察记录进行文本分析,从数据、研讨与观察中,让教师与课程组成员一起在反思中关注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再次,从最高分中寻找归纳其他社团课程实践中可供借鉴的经验;最后,根据学习品质维度中的描述性指标,对应问题,总结提升学习品质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对课程进行优化改进。

综上所述,以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易于合作的美术类小社团反而未能凸显提升合作品质的优势,然后基于实证数据、文本分析等途径进行求证,通过运用有效的评价工具理性分析真实原因,将评估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行动中不断与社团教师对话。这样既解决了课程实践中的真问题,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品质;又增强了教师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能在课程实施中基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现状与原因调整课程实施,使得教师从“课程执行者”真正走向“课程建设者与开发者”。

本文系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项目行动研究之第三轮项目“优化小社团艺术活动课程,提升幼儿学习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陶泥泥巴团员
怪兽奇想
家乡陶泥文化在幼儿活动中的运用与实践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可爱的公鸡
泥巴鞋子和泥巴小猪
捏陶泥
泥巴泥巴我爱你
爱玩泥巴的犀牛
介绍人要不断关心新团员
老团员要为新团员树立个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