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阶思维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的“问题串”设计

2022-05-04 22:02翁其松林龙
中学理科园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创造教育问题串课堂设计

翁其松 林龙

摘   要:从高阶思维的能力培养与“问题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问题串”设计的切入点,通过“问题串”设计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回答,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原始问题;课堂设计;创造教育

从国家的“十四五”规划中,感觉到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文多次提及“新”字,不仅有科技创新、数字创新、金融创新,以及新产业、新业态、新型基础建设,创新成为“十四五”规划的主旋律。做为教育工作者,如何紧跟国家的政策,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方向。如何让我们所教出来的学生具备有创新的思维与创新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与落实高阶思维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从“问题串”设计的角度,来剖析对高阶思维有何促进作用。

1  “问题串”的设计为培养高阶思维打开一扇窗户

学生学习时只有低阶思维活动,则无法践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如何做到低、高阶思维的相互结合与延伸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时,许多教师过于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承,对学生思维层次培养考虑不足,教师“一言谈”现象较为严重,造成学生思维固化,没有主动地参与知识建构的意识,缺乏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习惯的养成,遇到没有做过的题型,大部分学生感觉到恐慌,大都是因为处于低阶思维“记忆、理解、应用”的层面。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设计时,对于“问题串”的设计,显得十分的重要。只有与学科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目标紧密相关,且合乎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串”,才能引导学生参与高阶思维的活动,从而在“分析、评价、创造”三个层次的思维上得以长足的发展。

所谓有效的“问题串”是指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生情,去精心设计的数个问题的组合,并通过这数个问题的有效组合,引导学生从被动向主动,从验证到探究,从接受到质疑的思维的转变,完成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提升,同时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所以,零散的单个问题很难让学生进入高阶思维的状态[ 1 ],合理使用问题串成为发展初中生高阶思维的关键手段。故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串的设计严禁仅仅是许多单个问题甲乙丙丁的罗列,而是将这些单个问题通过一定的关联,组成一個问题群,最后根据教学目标,提炼成问题串,形成一个整体。

2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串的设计

2.1  通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串,奠定了培养高阶思维的基础

情境的创设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常见教学手段,良好的情境能让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可以直接展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拓展了视野,甚至与学生的固有认知相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的欲望,从而降低了理解与记忆的难度,减少了进行低阶思维的时间,让高阶思维培养成了一种可能,丰富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奠定了培养高阶思维的基础。

如,在讲到串并联电路特点时,许多教师直接将结论告知学生,学生就机械地记忆“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各支路上的电压相等”的结论,此时,学生仅仅是使用了低阶思维。如果教师这样创设情境:将不同规格的灯泡串联起来,通电后,发现灯泡的亮暗不一样。此时,教师问:这两盏灯亮度不一样,那通过亮度大的这盏灯的电流大,还是通过亮度暗的这盏灯的电流大?此时,绝大部分学生会下意识地回答:通过亮度大的灯电流大。此时,教师可表示质疑,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然后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价,归纳出串联电路处处电流相等的结论。接着,教师再把这两盏不同的灯泡并联起来,再问学生:这两盏灯泡亮度不一样,亮的哪盏灯的两端电压大,还是暗的那盏灯的两端电压大呢?此时,再次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探究,生成结论。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设计出的“问题串”,更能让学生实现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过渡。

2.2  通过知识点的递进,设计问题串,促进学生运用高阶思维进行探寻问题的本质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对一些难题的教学感到困惑,有些难题的讲解令教师费尽心思,也很难让学生听明白,常常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为此,将难题进行拆解,或改变题干的已知条件,让题目变得浅显易懂,接着再改变已知条件,在原来的基础上,让题目难一点,接着再对题目进行更改,最后变回原来的难题。把难题进行多步骤的改造,让学生在循序渐进探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树立了信心,同时也逐渐实现了探究问题的本质,符合高阶思维的认识规律。

如,小明同学针对电路中电阻的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进行探究,电路如图1甲。图1乙是滑片P从最右端向最左端移动过程中,R1的U-I图像[ 2 ]. 求:

(1)R1的阻值;

(2)电路消耗的最大电功率;

(3)当R2消耗的电功率为0.5 W时,R2的阻值。

此题的第1小题相对简单,但剩下的两个小题都不简单,这些涉及到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第3小题的计算是比较复杂的计算,对所求出来R2的阻值,要进行合理的甄别与筛选,属于较高的要求,所以本道题目得分率很低。为此,将这道题目进行了变形,用问题串的形式,让问题循序渐进,最后达到探寻问题的本质。

改造1:(题干不变)求:(1)R1的阻值;(2)通过电路的最大电流;(3)当电路通过最小电流时,R2的阻值;(4)当电路消耗功率最小时,R2的阻值;(5)当R2=50 Ω,电路消耗的功率。

改造1的第2小题与第3小题是引导学生读出图像中所蕴含的电流最大值与最小值,而不是如原题一样要直接获取图像信息并同时处理信息,降低了做题的难度,更符合知识建构的认知规律。第4小题是启发学生电路的消耗的功率最小时,所通过的电流也是最小。第5小题又对电流进行了再次判断,进一步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改造2:如图2的电路,电源电压为6 V,R1=10 Ω,R2的最大阻值为50 Ω.求:

(1)电路的最大功率;(2)电路的最小功率;(3)滑片从最左端移动到最右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

改造2是在原题的基础上移去电表,让电路图变得更直观,此时对电路消耗的功率与滑动变阻器的功率进行分析,更为容易。有了这些问题串的铺垫,再回到原题的讲解,原来难以理解的问题都变得迎刃而解了。

2.3  通过知识的关联,设计问题串,建构高阶思维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章节复习或期中、期末复习时,将各节的知识进行甲乙丙丁的罗列,如同开中药铺一样,没有把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效地关联,教师传授与学生接受的知识是零散的,无法进行纵横比较,横竖关联,无法将已学过的知识网络化,这些知识如同撒在地上的珍珠,需要用一根线把这些“珍珠”串起来,成为美丽的珍珠串。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串,就如同这根线,让知识网络化,从而达到建构知识体系的,形成章节知识的“思维导图”。

如,复习沪科版八年级第4章“多彩的光”这一章时,可以通过知识的关联设计问题串,从问题串的回答中,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本章的光学知识。原问题是研究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展示如图3所示,此时教师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问题2:如果把纸片换成平面镜,那么你们会看到什么?问题3:如果再把平面镜换成凸透镜,那又会怎样?问题4:如果再把凸透镜改为凹透镜呢?问题5:如果再把凹透镜换成三棱镜呢?

上述问题串的设计将本章所关联的知识用一道题干进行改造,不断地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用联系的观点来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问题1是针对“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进行复习。问题2成为平面镜成像的问题,实现了知识与思维的跳转。问题3与问题4把光的折射,同时把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复习。问题5是针对光的色散这个知识点设计的。通过这个问题串,就可以建构“多彩的光”这一章的知识体系,实现用问题串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2.4  通过一题多变,设计问题串,让低阶思维慢慢地向高阶思维进行迁移

一题多变是物理常见的教学手段,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问题进行研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层面,由于题干内容只做少许的改变,这样可以省下读题的时间,让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层次随着提问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地提高,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加了课容量。

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都有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讲解都能听得懂,但是,自己去独立完成作业或试卷却力不从心。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知识仅仅停留在低阶思维层面,即“记忆、理解、应用”的层面,无法对知识的本质进行分析、评价,更无法达到创造的层面。一题多变恰好能暴露学生思维上的短板,能从全方位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实现了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蜕变。

在讲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电流做功与电功率”的复习课时,可通过一题多变来设计问题串,达到教学的高效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目的。如,原题:在家庭电路中,一电热棒在正常工作下的电流为3 A,加热8 min,则它做了多少功?接着又问电热棒的额定功率是多少。接着进行变式1:如果将它接在100 V的电路上,实际消耗的功率是多少?变式2:用此电热棒将质量为1 kg的水从20 ℃加热到100 ℃,则水吸收了多少的热量?变式3:要使其在额定电压下消耗1度电,需要工作多少时间?变式4:1度电可以使5 kg的水从20 ℃升高到多少摄氏度?本问题串中的原题以及变式1是运用电功公式W=UIt与电功率公式P=W/t进行计算,属于低阶思维中的应用层面,变式2的计算与单位相对复杂些,通过W=cm(t2-t1)的计算,培养学生的相对复杂的计算能力,变式3是对电功公式的反向运算,且對单位进行换算,让思维的层面得以提升,变式4要通过W=cm(t2-t1)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结果是否合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才能得出答案,此题最后5 kg的水都变成了171°  C的水,不符合事实,显然都成为水蒸气,这属于高阶思维的范畴。

综上所述,基于高阶思维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的“问题串”设计,符合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中的要求,特别是对科学思维的培养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能帮助初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逐步实现从低阶思维与高阶思维的迁移,让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应用成为常态[ 3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摒弃只注重知识的传承的应试教育,通过“问题串”的设计与运用,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绽放出高阶思维的火花。

参考文献:

[1]闫兴刚.小组合作学习的真真假假.〔EB/OL〕.https://www.jianshu.com/p/f5e1a14cbe35.

[2]翁宁.从物理考题谈核心素养下物理与数学的紧密联系[J].中学理科园地,2020(6).

[3] 焦晓东.新课程数学教材中的开放题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创造教育问题串课堂设计
数学课程中的创造教育浅议
精心设计问题串 提高复习有效性
让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创造教育”引领幼儿生活与学习
以问题串为主线、以概念图为依托的课堂教学
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幼儿美术教学研究
让思维“轻舞飞扬”
精心设计“问题串”,提升高三数学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