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深度学习型生涯规划社团的研究与实践

2022-05-05 21:38梅进德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项目化学习深度学习

梅进德

摘    要: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学校育人方式的改革,需要创新生涯规划教育的载体。浙江省丽水中学经过多年实践的项目化深度学习型生涯规划社团建设,具备了项目化学习、深度学习的特征,符合项目化深度学习的规律。其所建构的三层级生涯规划社团体系,通过完善的运作机制、运作流程和运作保障,有效地发挥出项目化深度学习型生涯规划社团的效能。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生涯规划社团;深度学习;项目化学习

目前,生涯规划教育在全国各普通高中逐步铺开,但其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化、落实浅层化、效果短期化的问题,亟须创新教育的载体。2015年5月22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要求探索学生生涯体验的多种途径,利用家长、校友及其他社会力量等资源,帮助学生多渠道了解和体验不同专业和职业的特点,为选择专业和职业提供判断依据,鼓励学生组建具有生涯体验性质的社团,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要求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注重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2020年6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倡开展项目化学习,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同时要求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转变普通高中育人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完成高中学业并为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学校可尝试成立项目化深度学习型生涯规划社团。

一、生涯规划社团活动与项目化学习、深度学习

生涯规划社团指的是以生涯规划为主旨的学生社团,它具备一般社团的共同特征,但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生涯规划社团的活动主要是以兴趣、能力、价值观为主导,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挖掘职业兴趣,在注重衡量自己的能力的同时考虑个人与社会的需要。生涯规划社团活动的形式多样,开展这些活动不仅需要学校配备专业的师资和教育资源,而且需要开拓家庭和社会资源。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打造“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相互关联的活动圈。

生涯规划社团活动具有项目化学习的特征。项目化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起点、以项目工作为重要环节,将知识获得与知识应用相结合的探究型学习模式”[1],具有以问题驱动为核心、以活动探究为主体、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等特征。生涯规划社团活动正是以生涯规划问题驱动,而生涯规划问题源自现实,具有真实探究情境。同时,生涯规划社团活动也基于小组合作,注重形成学习共同体。

生涯规划社团活动具有深度学习的特点。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它具有理解与建构相联结、反思和评价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注重批判性思维培养、动态生成并解决问题等特征[2]。生涯规划社团的成员通过社团活动理解与建构生涯规划新旧知识,并在活动过程中反思和评价自我、成员的生涯规划现状与能力,对生涯规划进行基于批判性思维的探究。生涯规划社团成员还需要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并解决动态生成的问题。

二、项目化深度学习型生涯规划社团的建设

自2013年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以来,对照项目化学习、深度学习的现实情境、意义建构、交流合作、学习者为中心等特征,浙江省丽水中学成立了项目化深度学习型生涯规划社团,并逐步建立起了完整的体系。

项目化深度学习型生涯规划社团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生涯总社,其定位是生涯规划的全面性、基础性探究,所有生涯规划社团成员都归属生涯总社。第二层级为生涯分社,其定位是生涯规划的领域化探究,包括学科生涯社、专业生涯社、大学生涯社、职业生涯社、校友生涯社、精英生涯社等六個分社。第三层级为生涯分社的细分社团,其定位是生涯规划的深度探究。

学校的生涯总社,吸纳了对生涯规划有兴趣、有需求的学生。他们在学习学校生涯规划课程和参与学校生涯规划活动的同时,为进一步深度进行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等自我认知和学科、专业、大学、职业等外部认知,加入生涯规划社团,开展目标导向明确的生涯规划活动项目,以实现深度的自我认知与外部认知。

学校每个年级几乎所有学生都加入了生涯规划社团,人数众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需求的差异巨大,难以用统一的生涯项目满足所有成员的生涯深度学习需求。因此,学校对生涯总社进行了层级分类,成立了学科生涯社、专业生涯社、大学生涯社、职业生涯社、校友生涯社和精英生涯社等社团,使成员能够进行生涯规划的领域化、深度化探究。

依据浙江省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学科兴趣,学校设立了12个学科生涯社,包括语文生涯社、数学生涯社、英语生涯社、日语生涯社、物理生涯社、化学生涯社、生物生涯社、政治生涯社、历史生涯社、地理生涯社、信息技术生涯社和通用技术生涯社。

根据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军事学、交叉学科等14个大学本科专业学科门类的740个大学本科专业,遵循适当归类原则和学生专业倾向,学校设立了100个专业生涯社,包括法学生涯社、金融生涯社、软件生涯社、航天航空生涯社、汉语言生涯社等。

基于大学的数量、类型、层次、地域等情况和学生意向,学校大学生涯社的数量和类型每年都有变化,以满足学生群体化、项目化探究大学的需求。常态的大学生涯社有北大生涯社、清华生涯社、浙大生涯社、法学院校生涯社、外语院校生涯社、双一流大学生涯社、华东地区院校生涯社等。

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职业的职业分类结构和学生的职业倾向,学校设立了相应的职业生涯社,大类、中类、小类和职业等四个不同分类层次的生涯社并存。常设的职业生涯社有领袖职业生涯社(对应“负责人”大类)、法律职业生涯社(对应“法律专业人员”中类)、天文职业生涯社(对应“天文学研究人员”小类)、儿科职业生涯社(对应“儿科医生”职业)。

为从校友身上寻找生涯痕迹、汲取生涯智慧,学生们成立了形式多样的校友生涯社:有长期性的校友生涯社,比如研究单一知名校友的麻植校友生涯社(麻植为革命烈士)、研究部分校友群体的企业家校友生涯社等;有短期性的校友生涯社,其成立的目的是临时了解某位校友的生涯历程。为更好地了解职场、了解社会,学生们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精英生涯社,常见的有医学精英生涯社、商业精英生涯社、新闻精英生涯社等。

三、项目化深度学习型生涯规划社团的运作

(一)运作机制

建立与完善项目化深度学习型生涯规划社团的运作机制,是实现生涯规划社团项目化深度学习的制度保障。学校的三层级生涯规划社团,具备了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其中,生涯总社和生涯分社的运作机制如下:

1.生涯总社

生涯总社,设立社长、副社长,并设立项目策划部、活动保障部、资源建设部、综合协调部等部门,负责生涯总社具体的职责功能模块,管理生涯总社和六大类生涯分社,以确保生涯规划社团的高效运行。成员自由组合,并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基础性、整体性的生涯规划活动。生涯总社每年举行全校性的生涯规划节活动,开展生涯情景剧、生涯分社展示等系列活动;举行专业嘉年华活动,邀请上百位就读于各类专业的校友解读专业,分享生涯历程;举行大学嘉年华活动,邀请全国各地的大学进校园,介绍大学情况。六类生涯分社,由各分社自主管理,同时相互协调,开展实践性、研究性、分享性的生涯社团活动。进行不同领域探究的生涯总社成员,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多个分社,而不进行分领域探究的生涯总社成员不归入分社。

2.生涯分社

【学科生涯社】生涯总社成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能力和兴趣,加入各具体的学科生涯社,数量不限。各学科生涯社围绕学科知识、学科学习、学科生涯发展可能等,自主安排社团活动内容与活动频率。其中,“七选三”选考科目的学科生涯社会从选科的角度开展学科认知。各学科生涯社形成学科生涯报告,并在内部深度交流,以提升对该学科的认知,为其他学科生涯社的同学解读该学科生涯,帮助其全面了解该学科。

【专业生涯社】不同大学专业倾向的生涯总社成员选择加入相应的专业生涯社,数量不限。各专业生涯社开展相应专业的探究,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就业前景、选科要求等,分社成员共同开展项目化研究。研究成果进行内部分享、各专业生涯社交叉分享等,以便深入了解大学专业,积累专业素养,培养对专业的热爱之情。

【大学生涯社】大学生涯社汇聚了对特定大学感兴趣的学生群体,他们会以深入了解和规划考入特定大学为目标,对特定大学进行项目化深度研究,包括其发展歷史、优势学科、发展机遇以及升学路径等,形成研究报告,同时在生涯社团、生涯规划节、大学展示周等场合进行分享。

【职业生涯社】职业生涯社由对同一类别职业感兴趣的学生组成,该社团成员深度了解该职业类别的工作内容、能力素质、工作待遇、发展前景、就业情况等,形成该职业的画像,并在一定场合进行各职业生涯社之间或者面向其他群体的分享。

【校友生涯社】校友生涯社围绕校友开展生涯探究:可以是从资料上了解校友,也可以是访谈校友;可以是对单个校友的探究,也可以是对校友群体的探究。探究后,校友生涯社要形成有关校友生涯历程的文字记录、影像记录,形成校友生涯故事集等,并在分社内部和外部进行分享,同时提交学校使用、保存。

【精英生涯社】学校或者社团聘请各行各业的精英作为相应行业精英生涯社的导师,组建行业精英真人图书馆。对特定行业精英感兴趣的学生群体,对该行业精英进行访谈,以便了解该行业的情况、了解该行业精英的生涯历程。社团举行行业精英分享会,由该行业精英生涯社的成员参加,也面向其他行业精英生涯社的学生。分享会后,该行业精英生涯社成员形成该行业精英的生涯历程报告。生涯总社资源建设部收集整理所有的生涯历程报告,并通过生涯故事会、生涯人物展等适合的形式进行展示,以提供给各精英生涯社使用。

(二)运作流程

学校生涯总社和分社开展生涯规划活动项目。学生在合作、交流、实践中实现对生涯规划的深度学习和深度体验。每个生涯规划活动项目的开展过程各有特点,但都遵循了项目化深度学习六个步骤的基本流程要求。

1.选定项目

项目设计要体现真实性、趣味性和目标性,结合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兴趣、需求相同的学生自主形成项目小组。生涯规划社团活动项目,由社团成员自主选定,一个社团可以有多个项目同时进行,以符合社团成员的生涯规划探究需求,激发成员的兴趣。

2.制订计划

小组合作对项目进行布局,包括确定项目主题、方法、步骤,分配任务,安排时间,制订活动计划,预估潜在困难,预设解决策略。生涯规划社团活动项目,由社团成员共同确定活动内容和活动要求,商讨活动细节。

3.活动探究

学生通过个体学习、小组研讨、实验研究等方式进行探究,习得与转化知识,收集与加工信息,掌握与应用技能,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生涯规划社团活动项目,需要成员围绕项目进行自我学习、小组交流和实践体验,从而掌握生涯规划知识,培养生涯规划能力,积累生涯规划社团活动的经验。

4.作品创作

运用在项目探究中积累的知识与技能,小组合力完成项目作品,实现项目目标。生涯规划社团活动项目,参与的社团成员根据特点承担任务模块,共同合作创作生涯报告、生涯影像等作品,物化项目活动成果。

5.成果交流

项目作品通过各种形式在多种场合面向不同群体进行展示和交流。生涯规划社团的项目成果,通过小讲座、小论坛、成果秀等方式在社团内部进行深度解读,并在分社之间交流,在学校层面分享,使项目成果惠及更多群体。

6.活动评价

生涯规划社团在项目实施过程和项目成果交流分享中,对项目实施的过程、问题及解决方案、成果等进行动态评价,以推进项目活动的开展,提炼项目成果。

(三)运作保障

为实现项目化深度学习型生涯规划社团的高效运作,在建立运作机制和运作流程的同时,学校还要给予生涯规划社团活动时间、资金、物品、场地、措施、人员等方面的保障。其中,生涯规划社团指导教师的配备不可或缺。学校以专业扎实、亲近学生、用心负责为要求,构建了由生涯导师、学业导师、成长导师和精英导师所组成的“3+1”生涯规划专兼职师资团队,承担对生涯规划社团的指导任务。生涯导师负责对生涯规划总社的指导,学业导师负责对学科生涯社、专业生涯社、大学生涯社的指导,成长导师负责对职业生涯社和校友生涯社的指导,精英导师负责对精英生涯社的指导。学校通过社团挑选、教师选择、学校指派等方式实现生涯规划师资与生涯社团的配对。项目开展能力强的社团,可以不配备生涯规划指导教师。

生涯规划社团指导教师通过创设生涯规划活动项目情境、联系可支配资源、开展诊断性干预、进行示范性指导、实施社团活动评估等方式,推动生涯规划社团的项目化深度学习。在指导生涯规划活动项目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创设深度体验的情境和活动内容,多利用积极诱因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以实现学生主体与情境因素的有机协同,力求生涯活动项目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

综上,经过8年多的项目化深度学习型生涯规划社团实践,学校建构了汇集现实情境、意义建构、交流合作、学习者为中心等元素的生涯活动项目体系。学生深度参与体验,提升了生涯选择能力,成长为具有选择能力的主体。学校在项目化深度学习型生涯规划社团的构建和运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启示。组建生涯规划社团容易,但运作生涯规划社团需要有效的运作机制,否则可能造成生涯规划社团的一盘散沙,最终导致生涯规划社团流于形式。设立生涯总社和六个生涯分社需要学校进行顶层设计,并搭建运作平台,但六个生涯分社所包含的细分社团,则要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即基于学生的要求进行设置,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涯需求开展活动。开展生涯规划社团活动要确保活动的有效性,要围绕生涯规划主题进行设计,要遵循生涯规划教育规律、项目化深度学习规律。启动生涯规划社团活动项目只是开端,要实现深度学习,生涯规划社团的指导教师要通过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社团逐步形成深度学习的活动模式,推进项目的开展。生涯规划社团的建立和有效运作需要统筹协调,生涯规划社团工作要与生涯规划教育、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生涯总社和生涯分社要無缝契合,各个生涯分社之间要互相融合。

参考文献:

[1]殷永帅.PBL教学模式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12.

[2]曾凡梅.基于项目式的高职学生深度学习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8:9.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教育项目化学习深度学习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高校辅导员创新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探索
生涯规划教育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职业探索模块中翻转课堂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