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

2022-05-05 06:19鹿依林
教育·读写生活 2022年3期
关键词:甜食剪纸美术

鹿依林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学校与小学美术教师应當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为基本目标,立足于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转变思维,运用春风化雨般的教学语言与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打造专业化、时尚化与趣味化兼具的小学美术课堂,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本文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和探讨,仅供参考。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造力

人们往往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与场景更感兴趣,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更是如此。在过往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小学的孩子们心思单纯,他们向往美好,钟情于具有童话感、动漫感和趣味感的事物,对理论性较强的美术专业理论与技能缺乏兴趣,也许只是常见的一个生活场景与自然景观,就能改变一个孩子学习美术的心态。而在传统的印象中,艺术是“高大上”的、高冷的,美术鉴赏是高雅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如果教师的教学思维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一板一眼地去鉴赏美术作品,势必会使小学的孩子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逐渐被磨灭。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对自己班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与实际情况有一个详细且充分的了解,并将其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依托,为他们创设与其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促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去创造出独特的作品,有效培养其创造能力。

例如,在讲《甜甜的世界》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另辟蹊径、大胆创新,将其与泥塑教学有机结合,设计一堂以“捏出一个甜甜的世界”为主题的泥塑课。首先,教师按照自己所教班级的总人数将其合理地划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在课堂中进行提问:“大家喜欢吃甜食吗?都喜欢吃哪些甜食呢?”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是肯定的,学生们所回答的甜食种类也一定是五花八门的。接着,教师就可以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泥巴捏出自己喜欢的甜食,捏出一个甜甜的世界。”相信孩子们听到这里定会兴致盎然,教师就可以抓住机会,通过多媒体大屏幕为大家展示各种各样时下流行的、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甜食,比如甜筒、冰淇淋、巧克力、蛋糕、芒果千层等。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甜甜的零食世界,当他们看到眼前这些颜色鲜艳、味道可口的甜食时,兴趣和热情自然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此时,教师就可以开始叙述:“大家想不想吃屏幕上展示的这些甜食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个机会,让大家亲自动手将你心目中最爱的甜品和零食捏出来,屏幕上的物品仅供大家参考,你们既可以捏屏幕上出示的零食,也可以捏一些其他的甜品。”

当然,为了让这个过程更具有竞争性,从而激起孩子们的好胜心,以好胜心带动创造力,有效培养孩子们的美术核心素养,教师在叙述完之后还应当要求每个小组在临近下课时交出一份用泥巴捏成的甜食拼盘,最终由教师对这些艺术作品进行评分,并选出最优进行适当的奖励。此外,为了进一步鼓励大家创新,教师可以在教室外的走廊上专门设置一个展览橱窗,将优秀的学生作品对外进行展览。

这样,教师首先创设一个既与孩子心理特点完美契合,又能充分锻炼孩子们动手能力的新奇教学情境,然后将其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从而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积极性和兴趣,使其带着“用双手呈现自己心目中甜甜的世界”的强烈愿望去进行艺术创作,为培养他们的美术核心素养提供助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鉴赏教学,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

传统的美术鉴赏教学以“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本上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为主要的授课途径,这样的模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激发其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和热情,不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美术核心素养。因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当设身处地将自己代入学生的角色,认真思考这个年纪的学生到底喜欢什么东西,对什么东西更感兴趣,从处在这个年纪孩子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情感发展方向出发,转变思维、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合理使用电子教学设备,综合运用图片、文字、影像、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对课内外的经典美术作品进行动态的鉴赏,从而将课堂变得生动化,有效培养其审美能力与艺术感知力。

例如,在讲《多彩的民间美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为孩子们展示安徽的《五子夺魁》、陕西的《泥塑花狮》、云南的《凤凰牡丹图案》等各地的经典作品,带领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些作品的构图、色彩、花纹、样式等。以陕西的《泥塑花狮》为例,它所呈现出来的花狮子造型奇特、引人注目,预示着吉祥与安康,而红黄的颜色更是带给人奔放热烈的感觉,具有浓厚的民间泥塑的特点。这样,带领孩子们一起对典型的民间美术作品进行细致的鉴赏,能让他们真正体会到那些作品散发的质朴与率真之美,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与民间文化,感受到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艺术创造力,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们艺术鉴赏力与核心素养,而且也能有效培育其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情怀,这也许正是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意义之一。

除此之外,在讲授《中国龙》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以课本插图为基础,为学生讲述中国龙的由来、传承,帮助他们了解本民族博大精深的龙文化,然后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一些和龙有关的图片和影视作品,比如动画片、纪录片等,引导他们从中感受龙这种中华民族精神图腾的重要文化意义。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化、多元化,将原本静态的美术作品变得更具动感、更真实,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有效培养其艺术审美、感知与鉴赏能力,而这些能力与素养正是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运用信息技术营造美术氛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营造良好的美术氛围,引导孩子们在良好的氛围中围绕课堂主题进行手工创作。要知道,对于美术来说,手工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需要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操作,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其美术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剪纸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应当从班级文化建设的角度入手,将教室打造成剪纸的世界,营造良好的剪纸文化氛围,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各个样式的剪纸并将其贴在教室的每个玻璃窗上。这样,当同学们走进教室的一瞬间,就被浓浓的美术与剪纸氛围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剪纸艺术的世界。有了氛围基础后,教师还需要通过PPT、图片、视频等形式带领学生一起观赏古代和现代的部分经典民间剪纸作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剪纸的积极性,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剪纸艺术的美与文化内涵。当孩子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顺其自然地通过PPT为他们细致地讲述剪纸的相关技能与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然后引导大家亲自动手开始剪纸练习。

这样,教师首先通过科学的方法将教室变得颇具艺术气息,而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教师讲解的手工技能与自己的独特理解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锻炼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面对新形势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学校与教师应当对自己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美术氛围,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提升其美术核心素养,做最优质的美术教育。6AA379B5-3A65-4D18-9067-50C807C3C6EF

猜你喜欢
甜食剪纸美术
美术篇
大嘴蛙学剪纸
当机立断
爱吃甜食的火柴
手工剪纸
剪纸
剪纸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几种春节保健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