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长风万里

2022-05-05 01:59韦碧莹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育引导

韦碧莹

【关键词】教育引导;学生问题;教育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1-0076-03

晚上,我在家校沟通群里与家长们进行阶段学习分析,并就大家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交流结束前,学生小Q的爸爸在群里开玩笑地说:“老师,我们这次成绩不太理想,儿子我已经吊起来了,打还是不打?”

我微微一笑,在群中发出了这样一段话:

请打,狠狠地打,

用你的无限期待打。

请你继续狠狠地打,

用上一生的等待打。

请不要停,

用上你的智慧和意志,

狠狠地打。

不过,

你只能用一根头发打,

就用上一根头发的重量,

给孩子编织轻柔的阳光。

这段话发出后,家长们纷纷点赞。那时,小Q刚上初一,他头发微卷,个高细瘦,为人礼貌和气,每次向老师问好时,都会弯腰鞠躬。他平时上课时总是窝在座位里,听到趣处会绷着身体,麻秆儿似的竖着,傻愣得可爱,据说在家也是父慈子孝。那时,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后来会发生这接二连三的变故。

至暗时刻

进入初二后,小Q的变化非常明显,每天要么带着倦意踩点进班,要么就迟到,作业的书写也非常潦草。虽然我提醒后会略有好转,可一转眼又恢复原样了。当时,我也没有太在意。

11月的一天,小Q请病假没有来学校。安静的午间,我正在办公室里备课,突然接到小Q妈妈的电话:“老师,我有急事想和你面谈,电话里讲不方便,不知你是否……不,请您务必来我们家一趟!”

虽然小Q妈妈在电话里没有透露什么具体信息,但我知道事情绝对不寻常。于是,我立马跟学校报备了,然后打车去了小Q家。在小区门口一见面,小Q妈妈的泪水就止不住地往下流。一问才知,昨天晚上,就因为爸爸不告诉他手机密码和WiFi密码,小Q便和爸爸大打出手,甚至拿起锤子,扬言要砸掉整个家。小Q妈妈浑身颤抖着,不知是在对我说,还是在自言自语,一直重复着“孩子怎么变成这样子了,怎么变成这样子了”。我见状赶紧柔声安抚小Q妈妈,待她冷静下来,我再细细询问原因。原来,暑假过后,小Q渐渐沉迷于手机游戏,每天放学一到家就拿起手机打游戏,作业也顾不上写,只能每天早上五点钟起来赶作业。

我调整好情绪,跟小Q妈妈一起来到她家门口,刚敲了两下门,只听小Q怒吼道:“不许开门,今天谁也不准开门,你把手机和密码交出来!”

“是韦老师来了。”小Q妈妈在外面大声说。

里面突然沉默了。门打开后,我首先看到的是一片狼藉的客厅。小Q站着,双目圆睁。小Q的爸爸颓丧地坐在沙发上,默默地抽着烟。我把小Q拉回了他的房间。

“没事,有话讲给老师听听,发生了什么?”对我的提问,小Q保持着沉默。

“你看你每次见到老师都是鞠躬问好,生物、地理学科的成绩也都很好。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喜欢玩游戏,这很正常。”我继续试探着跟他沟通。

“嗯。”他终于开口了。

随着与我的一问一答,小Q激动的情绪渐渐平复了下来。聊了一会儿,我故意问:“家里有水果吗?”小Q出去端來水果,我与他边吃边聊他最近的学习状态,我们都刻意回避了游戏的话题。后来,看到他床头放着本《活着》,我又跟他扯起了书中的人物。慢慢地,我感觉到他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临走时,我对他说:“送送我吧。”小Q沉默着陪我下楼,麻秆儿似的身影倒映在楼道的墙上,跟着我缓缓地移动。走到楼下,我突然提了一个要求:“以后你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交给我来保管,好不好?你每天大概要玩多久?”

“每周四次,平时两小时,周末三小时。”小Q淡淡地回答道。

“好。不过,一定要先完成作业,到点后就放下手机,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密码我来设置,你爸妈也不会知道的。”小Q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同意了。我赶紧说:“那你现在上楼把手机和平板电脑拿给我。”他转身上楼,照做了。

事情似乎有了转机,矛盾似乎缓和。不过,小Q依旧嗜睡,情绪依然低沉,时不时就不愿意上学。

看到这一系列的反应,我知道,应该建议家长带孩子看心理医生了。很快,小Q的妈妈告诉了我结果,小Q抑郁了。

突破重围

小Q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患抑郁症的学生。确认结果的那天晚上,我不停地问自己,我能帮小Q走出来吗?接下来的一周,我花了大量时间去查资料、研究心理学案例,常常对着小Q出神。

突破点在哪里?如何才能唤醒小Q心中的天使?

我知道,小Q求知欲强,对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的兴趣浓厚。于是,我偷偷把他周围的同学叫过来,约定好每当看到小Q这些学科有进步时,大家都要热情又真诚地肯定他。

“你竟然就错一个!”“你怎么做的?可以考得这么好!”“小Q,你怎么能记住这么多内容的!”学生们很积极也很热心,每天都想着法子地夸小Q。

一次,他的生物和地理测验获得了“双优”。当天,我在班级里对着全班学生说:“小Q是我们班最有科学家气质的学生,以后我们就叫他‘QQ’。第一个Q代表他的名,第二个代表他有最强大脑。”

那段时间,我每周都会给他写一封信,放学后陪他一起跑步,不断加强正面反馈。知道他喜欢篮球,同学们也都轮流陪他打篮球,我每次都会在一旁做观众,为他们喝彩,看他们一球灌下,如生双翼。

我还给小Q爸妈“布置”了四个周末任务:陪小Q骑一小时的自行车,外出吃一顿饭,一起看一部电影,一起打一小时游戏。

初二的地理和生物检测,小Q又一次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初三时,小Q玩游戏的时间已降到每周两小时,成绩也在缓慢提升。最后一场模考的分数下来后,全班学生在嘈杂中保持着井然有序的风度,他们三五成群,或围或坐,慷慨时有,激越时有,小Q正被几个同学热闹地围着。我静静地站在教室门口看了一会,然后对他们说:“好像无论多累,看到你们就有了力量,教室就是我的能量场啊!”小Q伸出半个脑袋,细瘦的身子又挺直了,咧开嘴角对我说:“老师,你放过我们吧,我们已经奄奄一息,没有能量救你了!”

那一刻,我差一点没憋住泪水。

风景这边独好

后来,小Q顺利地进入了高中,听说他的状态一下子就改变了。

某天,小Q爸爸发来消息:“看到小Q的期中成绩,我就想到了您,如果当初没有您的帮助,也许他就无法上高中了,真的非常感谢您。近来,我常回想起您写的‘一根头发的重量’。”

小Q在省科技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他第一时间告诉了我这个好消息,并表示自己正在备战生物和化学奥赛。我照例为他欢呼,他又回复道:“老师,还记得我们聊《活着》吗?你说得对,跟生活死磕到底,很弱小,但很自由。我,要做真正的‘QQ之王’。”

网络世界带给小Q成就感,让其流连,但虚拟世界的规则与现实生活的复杂挑战不可相提并论。视觉和听觉的全息轰炸,让孩子的感官时刻饱和,专注力被瓜分,一旦停下,烦躁、空虚乘隙而入,攻城略地。

价值的点亮,期待的光芒,让小Q在平平仄仄的生活中学会平衡,此后必然长风万里,振翅而上。这时候,我们只需要目送。

问题是生命中的常态,失去了问题,人也就失去了对本能的超越。我们应该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与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

基于其自身价值的挖掘,传递美好的期待,让方向渐趋明朗。在青少年同一性的塑造中,同伴和教师的影响非常重要。正面期待和积极反馈的不断叠加重建成长的环境,契约精神的建立重构学习能力。孩子在擅长的领域大放异彩,凝聚成梦想,助他穿越现实的风雨,让生命更有弹性,让生命得以自由。

每个孩子都需要一顶桂冠。教育,应当引导孩子寻找生命的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

猜你喜欢
教育引导
营造情感氛围开展高中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转变作风必须做到“常”
浅谈民生新闻的教育引导作用
让阳光点亮你的生命
体育教学应当重视卫生与健康教育
抓住教育契机 守望成功德育
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现状与引导策略探究
关于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行为之教育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