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视唱练耳与声乐的联系

2022-05-09 02:16梁丽群
艺术评鉴 2022年7期
关键词:视唱练耳联系声乐

摘要:视唱练耳是一门基础的音乐课程,也是声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要素。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通过声乐演唱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感情,而视唱练耳与声乐是被包含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说视唱练耳的技法对声乐演唱的标准性及专业性都有巨大影响和深远意义。在进行声乐演唱练习当中,对学生视唱练耳的培养十分重要,我们要让学生深入学习视唱练耳的基本功与技巧,使學生打好坚实基础,能够熟练掌握视唱练耳技能,并且根据不同曲目进行灵活运用,同时我们还要探究视唱练耳与声乐练习的意义。注重视唱练耳的培养,可以提升演唱者的音乐素养及综合能力,对声乐表演者的专业性也有所提高,本文研究视唱练耳与声乐的联系。

关键词:视唱练耳  声乐  联系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7-0124-03

一、声乐演唱中的视唱练耳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声乐基本功的提高

声乐学习分为声乐理论知识与演唱技巧两个大方面,无论是哪一方面都需要专业、全面的声乐基本功作为支撑。声乐基本功的要求与视唱练耳的内容目标基本一致,所以两者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两者之间也有不同,从整体练习情况来看,两者内容相互穿插,互相配合。视唱练耳分为视唱与听音两部分,从视唱字面意义来看,即简单的识谱即唱,但是其中还包括音准、音程、旋律、节奏、和弦、和声、调式、调性、力度、视谱等,能够使学生独自运用视觉、听觉、感觉进行音乐思维训练,并在这个过程中练习识谱。识谱是声乐学习中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是视唱练耳重要的练习基本,作曲家通过乐谱能够将自己的构思与感情完整、正确的呈现出来,是作者作品创作的重要载体,同时我们通过识谱还可以了解到作者的创作特点与音乐风格,通过乐谱传递出想要表达的情感,同时对于演出者而言,其也能够通过乐谱的记录来分析歌曲,感受歌曲内涵。同时还要在视唱练习中通过对音乐旋律片段的赏析和音乐主题旋律的分析学习中,给予学生积累音乐素材的过程,同时激发学生音乐灵感,能够在经典素材中学习精华内容,培养学生独自欣赏分析音乐素材的能力,增强其演出水平和专业素养,在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上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练耳即要培养耳朵听觉对声乐和器乐专业识别的记忆能力,也就是要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对不同乐器的识别度,对不同音色、音准的辨别力,以及对相关音乐素材的记忆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增强对乐谱的实际理解能力和对音响效果的想象能力,也重在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内在听觉,是培养音乐感受的重要组成部分。视听练耳学习的最终目标还是要通过训练来发展音乐听觉,对音乐形成记忆力,要求培养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感,具有熟悉的读谱技能和丰富的音乐语汇,并且能够通过这些基本功提升自己音乐水平。视唱练耳基本功扎实的同学可以在拿到一首声乐作品时能够很快地理解它,包括对音准、节奏的要求都能够很好地把握并且演绎出来,后期还会根据曲目特点融入自身情感,从而用音乐水平来升华作品。同时“听”的能力较好的话能够快速分辨出不同的声音以及声音方位,好的音色、真假声位置的转换等都可以通过“听”来获取音乐信息,这样无论是在学习当中还是在练习表演当中都可以根据自身有效判断进行声乐演出。所以视唱练耳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声乐基本功的提高。

(二)促进学生音乐感知力的提高

声乐作品的展现需要表演者具有良好的音乐感知力。音乐感知力即对音乐的感觉和知觉,音乐感觉是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的对音乐及音乐相关事物的一系列反应,其中包括对音高音低的辨别,也包括对音强音弱的判决。音乐感知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首次接触到音乐欣赏时对于音乐的音色、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因素很难有技术分析和艺术感受体验,但是从音乐当中他们能判断出曲目带给他们的情绪是高兴还是悲伤。音乐感知可以说是音乐学习心理过程的起点,是感官这种方式的呈现,具有情感表达、形象突出的特点。同时音乐感知也是听觉、视觉、运动觉的综合运用,这同样也是视唱练耳的主要练习内容,他们三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共同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学生在进行视唱练耳过程中会大量聆听各类曲目,这些曲目有不同演唱方法,不同演奏方式,并且会对这些乐曲进行节奏和音调的分析,锻炼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对节奏和音调转换的敏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也对未来学生在声乐表演方面奠定了感知基础,从而使自身听力更加敏锐,在对曲目的理解上更加全面且深刻,也能够传达出作品的内在情感,使声乐表演更加丰富。音乐感知力不仅是需要学生具备感知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未来的曲目表演当中能够融入到表演过程中,运用对声音的控制和调节使自身表演充满吸引力,使观众从表演中感受到音乐的情感表达,能够使观众感受到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所以视唱练耳可以促进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提高。

(三)促进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高

音乐表现力是指表现音乐内容的能力,而且其必须具有两个要素——声音和节奏。音乐表现不仅仅是对乐谱自身的认识和理解,还要对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乐曲结构、力度、速度和表现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度理解。在视唱练耳中,我们通过“看、听、唱”对乐曲进行分解分析,一部作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细致研究,从中能够学习到乐曲的创作结构、形式、旋律线条、和弦结构以及和声功能等多方面内容。同时,大量作品的聆听和研究也可以在积累素材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再创作灵感,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在情感分析上理解突出。我们要知道音乐可以传达人的情感,是具有生命力的,所以对于节奏的练习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节奏是要有“弹性”的,时而紧,时而松,要根据音色及情感表达进行快慢的变化,是在音乐中自然流露出的节奏,而不是刻意而为之的表演。通过视唱练耳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其通过自己对声乐作品的理解,运用娴熟的声乐技巧,将曲目内容完整全面的表现出来,在感情上也能够深入体会作品内涵,使自己能够融入到音乐情景当中去,在技巧与情感的共同交流之下,声乐表演者能够将作品通过饱满、丰富的感情体现出来,掌握作品真谛,表现出作品张力,在音乐表现力方面更具力量,所以视唱练耳可以促进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高。

二、声乐水平对于视唱练耳的意义

(一)增强声乐气息的训练

在声乐歌唱中最重要的一点即气息的运用,呼吸方法得当、气息平稳是完成声乐表演的重要因素。在声乐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即“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可见正确的气息使用对声乐表演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会不会科学使用气息也是唱好歌的关键之一,气息把握得当会使声音更加圆润通畅,反之如果气息处理不到位的话,不仅声乐演出得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还会破坏作品的艺术性。气息训练中主要是程度的把握,吸气过程中的深与浅要做到适中,否则气息过深就会造成声音僵硬没有弹性,而气息过浅则会在呼出时力度不够,无法带动声部发出声音,甚至还会出现声音苍白无力的状态,在声乐演唱当中的呼吸有吸气和呼气两个部分,演唱者要将空气吸入口腔和鼻子,之后到达胸腔,呼气则是演唱者将胸腔中的气息根据音乐节奏均匀地送出来,通过相互之间的撞击产生声音,呼气质量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声音发出的音质是否动听。同时,气息中粗与细的表达也充分展现出曲目的情感,表演者根据曲调不同进行气息粗细的相互转变。唱歌中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是歌唱的基础,对呼吸的控制和运用也是曲目表演优良的重要因素所在。我们在练习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气息发声,逐步做到用横膈膜进行控制,在练习中要形成正确的喉咙位置,稳定喉部器官,使声带运动与呼吸配合相密切,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适度调整,这样在发声的各个音区都会有较好的声音效果。最后就是气息连贯与停顿的把握,这两点都是以曲目情感曲调为基础的,在对应歌曲高潮时要做好气息连贯的把握,要求歌曲停顿的地方要注意把握缓慢均匀地过度,不會因为停顿使歌曲整体失去连贯性。所以在声乐演唱中,气息的熟练掌握以及合理把控也可以保证演唱过程中顺畅流利。

(二)调整好声乐演唱的共鸣

人体能够通过胸腔气息带动声带发出悦耳动听的歌声,主要是沿用了平时生活中说话时使用口腔共鸣的结果,其中我们不仅要用口腔共鸣,还要喉咽腔、鼻咽腔、头腔、胸腔都参与共鸣。在实际声乐演出当中,根据曲风不同、歌曲结构不同以及对音域要求的不同,通过对腔体的调节和组合决定声音的质量,并且声乐歌唱中其共鸣状态是由整体协调各部位来完成的,尤其是咽喉腔和鼻咽腔这两个部位,在歌唱中他们属于一个整体,连接这个整体共鸣的重要部位是整个后咽部,所以在声乐歌唱当中要对这个部位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声区最主要的共鸣腔为口咽腔,它是一个能改变形态和容量的腔体。各个共鸣区共鸣使用的比例均是在口咽腔进行协调平衡的,因而可以说它是共鸣使用的基础。其实共鸣的运用就是发声与共鸣相互结合成为一种单一的功能,两者相辅相成,不存在没有歌声的共鸣,也不存在没有共鸣的歌声,它们是不可能分开活动的。而高声区最主要的共鸣体是头腔,其可以改善声音的音色,提高音准能力。因为有了头声,所以可以将声音集中并使其明亮,声音也相对具有穿透力,提高了曲目的整体风格与特色,可以说在声乐表演中头腔共鸣是非常值得珍惜的,也是一首曲目的高潮所在。低音区的共鸣体主要是胸腔,即用声门音向下传递到胸腔时所产生的共鸣效果,声门音即声门部位下的空气由于全部容量的增强,在嗓音泛音中那些基础的和较低的分音或者泛音。不同声区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情绪情感表达,在声乐表演共鸣当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好身体各部位的发力点,通过声音的传输进行声乐表演。只有根据音乐风格、音域等需要来调整和调节,还有气息的正确使用,才可以唱出上下贯通、穿透力强、音质圆润的声音来。所以声乐水平也与视唱练耳中的共鸣有相互匹配,互相支持的关系。

(三)声乐中情感表达的重要体现

声乐演唱的升华在于将情感融入其中,演唱中既可以表达出歌曲本身的内容感情,也可以是表演者自身感情的加入,使歌曲本身情感表达与演唱者情感的结合碰撞出新的效果。但是无论是哪个方面,其共同追求即通过完整的歌曲演唱将想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观众,能够为观众演唱出歌曲想要表达的深层次内涵,使观众能够走进歌曲当中,能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并从歌曲当中得到感情共鸣,可以释怀、可以释放、可以悲伤、可以快乐、也可以有所感悟,听完歌曲演出后能够让观众深深记住这首歌或者这场演出,那就代表这是一场完美的歌唱表演。声乐演出与视唱作品有着非常相似甚至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可以有相互借鉴的地方,也有不同点,两者无论从作品赏析还是表演作品上都希望能够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抒发出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而视唱是注重情感传输,声乐表演中这种情感的传递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并具有特色,在视唱练习中可以通过歌唱技巧引出曲目情感,声乐表演中更多的是加入了情感因素,丰富的声乐演出感情可以使视唱练耳更加全面和立体,学生在视唱学习中不仅仅是用专业的音乐技巧眼光去欣赏作品,还可以根据作品融入自己对作品的兴趣和感情,对原作品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跟灵感进行再创造,在赋予感情的同时理解作者内心,又使观众受到了真实的情感影响,让基础作品锦上添花。

三、结语

视唱练耳与声乐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我们在进行视唱练耳学习练习过程中要具备声乐高素养条件,这样我们的演出作品才能更加流畅,体现出应有的完整性文化价值。在练习中我们要注重气息与共鸣的训练,要情绪情感饱满,通过声音传递曲目内涵。综上所述,我们要将视唱练耳摆在练习的重要位置,作为声乐基础要做到将基础打实、打牢,之后对理论知识的全面学习与对歌唱技巧的应用将全面推进表演者的音乐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保持积极专业的声乐水平,通过声乐表演表达出真实的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1]田大河.简析视唱练耳与声乐演唱之间的关系[J].黄河之声,2017(19):101.

[2]魏娜.关于声乐教学中视唱练耳的意义分析及运用策略探讨[J].北方音乐,2019(15):179-180.

[3]陈晓霞.试析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和意义[J].音乐大观,2013(15):126-127.

作者简介:梁丽群(1973.03—),女,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视唱练耳教学。

猜你喜欢
视唱练耳联系声乐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运用多媒体加强高考生音乐视唱练耳辅导的几点认识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