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拉弦乐重奏教学在地方音乐中的实践研究

2022-05-09 02:16马赛赛
艺术评鉴 2022年7期
关键词:重奏弦乐民族音乐

摘要: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民族器乐文化更是其中的瑰宝。隨着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学校美育和传统文化进校园,民族乐器课程教学的开设显得十分重要。民族拉弦乐重奏是运用高胡、二胡、低音二胡、中胡、马头琴等我国传统拉弦乐器来演奏重奏乐器,将其融入地方音乐教育中能够极大地推动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本文以民族拉弦乐重奏教学在地方音乐中的实践为研究内容,深入研究了民族拉弦乐重奏教学的重难点,并从准确定位民族音乐、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出如何加强地方音乐教育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民族拉弦乐重奏  地方音乐  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7-0130-04

当前,我国地方民族音乐教育已进入到一个发展的新时代,在教学水平、教育规模等方面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步,但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地方音乐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快地方音乐教育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点。

一、民族拉弦乐重奏

(一)内涵

重奏是一种常见的器乐演奏形式,是一种由一人演奏的多声部器乐曲演奏方式,根据乐曲的声部以及演奏者的人数不同,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乃至六重奏、七重奏等。而民族拉弦乐重奏是指运用二胡、高胡等我国传统拉弦乐器来演奏的重奏乐曲,强调“整体的均匀、均衡和统一,要求在起奏、分局以及色调的细微变化等方面都达到准确、协调”。由于民族拉弦乐器的音域较窄,且各个乐器之间的音色差异大,给演奏的和谐统一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民族拉弦乐重奏在舞台演奏出现的频率较少,其作品不多,将其应用于教学实际中更是少之又少。

(二)难点

民族拉弦乐器在弹奏时没有指板,只需要根据乐曲以不同力度划拨按弦,便可以在同一音位发出不同的音高,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应当注意控制按弦力度,使其所发出的声音合乎作品需要。揉弦的快慢、力度、幅度以及手指的松紧程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发音效果,演奏者左手的力度和技法的把控程度将成为影响作品演奏效果的关键难点之一。

拉线乐的换把也是其演奏的关键难点之一。在换把过程中,大多数演奏者为了把音找准,往往会不自觉地将手停留在琴弦上,很容易发出多余的声音,进而影响作品的和谐完整。例如在演奏具有戏曲风格的独奏乐曲时,往往会使用较多的上滑因、回滑音、垫指音等突出作品的特点,但在演奏过程中严禁出现多余的滑音来影响整个作品的干净、利落。同时,换把动作是一个全身性的协调动作,演奏者在换把时,还应当确保左臂与手动作的连贯、松弛,与上半身、左臂形成一个整体的运动动作。

拉线月的运弓也是影响作品演奏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只有适当的弓速和力度才能够发出平稳、结实的声音,如若在运弓过程中不注意弓速、力度的控制,很容易发出像枣核状中间弱两边强的音。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应当根据音乐作品的需要准确把握和控制运弓的速度和力度。此外,演奏者还应当注意同他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形成相互倾听、相互配合的演奏关系,以便形成良好的演奏效果。

(三)训练

随着民族拉弦乐器写作手法的不断提升,演奏表现力也越来越多元,演奏作品也层出不穷,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技术已迫在眉睫。具有扎实的演奏基础是驾驭丰富多变的作品的基础和前提,而这一演奏基础的形成则依托于对其技法的反复训练,才能熟练掌握这一演奏技能,形成肌肉记忆,才能确保演奏效果的稳定。

音乐的基本素养是指包括音的高低、音的强弱、音的长度以及音色等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这些基本要素的相互结合,形成了曲调、曲式、织体等音乐常用的“形式要素”,对于民族拉弦乐器来说,追求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其在专业教学和基础训练中不断努力的方向和重点。在音准方面,应力求音高无偏差,一方面,演奏者应当将拉弦乐器常用的调以及各把位指法烂熟于心;另一方面,还应当通过多种方式来反复练习提高音准的控制力,以确保把位指法演奏正确规范、出音准确干净。在节奏方面,可以参考打击乐的训练方式,合理利用节拍器机械化速度特点进行训练,将重音和拍点熟记于胸。在民族拉弦乐器教学中,还应当加强对学生合作能力的训练,通过反复训练,力争做到心手合一。

二、将民族拉弦乐重奏教育应用于地方音乐的意义

(一)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构建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音乐文化更是如此,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性音乐文化,其中民族乐器是我国地方性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地方音乐教育中,能够有效推动其发展。例如,完善了地方音乐学科教材的建设。民族乐器是在地方民族音乐的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又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完善,故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在地方音乐学科教材上的制定和编写,进一步丰富了音乐课程内容,推进了教材建设的进程。

(二)推动学生全面提高

民族拉弦乐重奏有着较高的技术性,要求演奏者能够熟练掌握演奏技能,在演奏过程中还强调音乐情感的表达,要求演奏者应当具备较强的音乐理解和感悟能力,并将其充分融入到演奏过程中。将民族拉弦乐重奏融入地方音乐教学中,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全方面成长。一方面学生能够借助对民族拉弦乐重奏内容的学习来加强自己的演奏技术以及视奏、乐理、视唱等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在学习和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审美感受,进一步提高其审美能力。此外,民族拉弦乐重奏的教学是由独奏、重奏、合奏等形式组成的,是一项多人参与的集体音乐活动,在演奏中各个演奏者应当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这一表演,因此,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是这一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三)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艺术是不同文化的符号载体”,记录了不同階段人类思想文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加强对艺术的学习,能够沟通现代文明同传统文化的联系,从而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识。而民族拉弦乐重奏便是我国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不同时期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并呈现出独特的色彩,将其融入地方音乐教学,通过乐器和作品的教学为学生展现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博大精深,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发现其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发展民族音乐艺术,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三、当前我国地方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音乐认识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发展进入了繁盛期,尤其是在社会文娱方面,影视、网络以及大众媒体的百花争放,极大地拓展了大众获取音乐的途径,在此背景下,流行音乐等现代音乐迅速席卷社会音乐市场,严重冲击了我国民族音乐,使其进入到发展的窄胡同。与此同时,大多数人们对于民族音乐仍保有一种偏见,认为民族传统音乐过于土气,不够时尚,因此很少有学生主动了解和学习民族音乐,新一代群体对本民族音乐的一无所知使得民族音乐处于后继无人的危机中。民族拉弦乐器是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上述原因,大多数学生对民族拉弦乐器学习兴趣一般,在地方音乐中加强民族拉弦乐器的教学难度较高。

(二)教学资源不足

首先,内容资源有限。民族拉弦乐重奏在地方音乐中的实践,是建立在民族音乐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如若脱离了其民族音乐特色而进行非地区非民族的音乐教育,则背离了其课程开发的原本目的,剥离了民族音乐同音乐教学,无法有效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但现实环境下,民族音乐资源长期以来被学校音乐教育忽视,导致民族音乐在地方音乐教学中所占比例较低,无法有效提高其教学实效。其次,教学设备不足,这主要体现在图书资料和教学设备两方面。从图书资料方面来看,无论是中小学义务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艺术类图书资源在我国学校图书资料中所占比例较低,资源十分有限,而涉及到民族拉弦重奏内容的图书更是少之又少。从教学设备来看,大多数学校信息化建设力度不足,无法有效借助互联网来提升教学实效,同时相关乐器不足,无法有效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

(三)教学质量较低

1.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模式是课程设计、教材原则、教师活动组织的基本框架,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而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其多样化的特点,采用单一滞后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学实效。首先,随着教育学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受到了各个教育者的认同和推崇,但在实际中,处于教育一线的音乐教师仍坚持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采取“填鸭式”的模式进行知识教学,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长此以往无法积极调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其次,当前,“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音乐专业教学中,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未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优势,使得其教学模式同当前的教学实际不相适应,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2.教学内容贫乏

首先,民族拉弦重奏内容丰富、设计范围较广,但当前对于民族拉弦乐重奏教学而言,大多数教师使用的是乐器教学普适性教材,或是由部分教师自编讲义,并未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开发这一教学教材,无法有效提高音乐教学实效。其次,实践性教学不足。对于地方音乐教学来说,理论教育固然重要,但实践性教育同样也是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唯有实现理论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相互统一,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知识与能力,而当前,大多数音乐教师往往只是按照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未能同音乐实践相结合,很容易导致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单一和实践能力的不足,不利于其音乐素养的提高。

(四)教师资源不足

近几年来,我国音乐教育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步,但音乐教师资源仍是供不应求,无法有效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首先,音乐教师数量较少。音乐教育在我国教育结构中所占比重较低,因此在学校人事管理中,相较于其他科目的教师,音乐教师的薪资待遇较低,无法有效吸引大量人才的进入。其次,教师整体专业素养较低,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教师专业素养不足,我国大多数音乐教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接受的是普通院校音乐体系的教育,并未真正接触过音乐时间,导致其在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方面存在单一性。其二是教学水平较低。当前我国大多数音乐教师往往重视对自身音乐素养的发展,忽视了教学能力的提高,导致其在教学课研方面的能力十分薄弱,无法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内容。

(五)评价机制不完善

教学评价是整个规划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能够引导、规划、激励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其教学质量,而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此环节的工作效率仍有待提高。首先,评价主体单一。多数高校在规划课程中仍以教师评价为主,而教师因长期的理论教学影响,导致其思维、价值导向受限,仅仅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评价,久而久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逐渐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其次,忽视过程性评价也是影响高校评价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多数高校往往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看学生学习了多少内容,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使得学生敷衍应对日常的规划学习,在临近考试前复习,使得规划评价考核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将民族拉弦乐重奏教学应用于地方音乐的实践策略

(一)准确定位民族音乐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各国间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文化生态和文化环境在近几年来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快餐文化在商业运作的裹胁下严重冲击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使得我国民族音乐生存发展空间不断萎缩,加快地方民族音乐的保护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学校、政府、社会应当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担起重要责任,守住民族音乐生存发展的土壤。从政府方面来看,一方面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地方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宣传力度,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媒介大力宣传民族音乐,提高其社会影响力。从学校方面来看,应当加快地方民族音乐教学建设工作,将民族音乐教学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中,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推动民族音乐教学的有序发展。例如,学校可以将民族音乐教学的课时安排、考试制度、教学标准等纳入教学大纲中,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导。从社会方面来看,应当加快创新,打破旧的演奏技法限制,不断丰富民族拉弦乐器的表现能力,创作出更多以民族拉弦乐重奏为代表的民族音乐作品。

(二)丰富音乐教学资源

首先,加强对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的开发,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检索等方式探索民族拉弦乐重奏音乐资源,深入挖掘其中的精华部分,并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实现民族拉弦乐重奏与地方音乐教育的融合发展,推动其持续发展。其次,学校还应当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一方面应当不断扩充民族拉弦乐重奏相关图书资料资源,提高其在学校藏书中的占比,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另一方面,还应当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信息化平台,满足教师教学需求。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应当完善其人事管理制度,一方面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学培训活动,既要不断加强巩固教师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将最新、最前沿的音乐知识传授给教师,切实提高其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还应当完善教师考核、激励制度,通过提高教师薪资待遇、畅通晋升渠道、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方式来引导、激励、规范教师的工作行为,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其次,教师也应当积极履行其责任义务。一方面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应当规范自己日常行为,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进步。

(四)提高教学质量

1.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填鸭式”音乐教育取得的效果并不好,同时还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要想有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就应当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一方面教师应当加快转变教学理念,坚持学生本位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课堂中赋予学生更大的主导权,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依据其自我需求和兴趣展开内容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切实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提高教学实效。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以丰富、真实的音乐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将一些抽象的、概括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这一内容。此外,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学校可以打造线上音乐教学平台,打破教学的时空界限,让学生随时随地便可以进行音乐学习。

2.豐富教学内容

首先,加快教材编写。政府或相关组织机构可以组建教材编写小组,在民族拉弦乐重奏音乐特点和固有音乐价值观的基础上编写出包括音乐体裁、音乐形式、音乐风格等在内的教材,同时,还应当加强教材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其能够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实际。其次,教师还应当加强音乐教学实践,一方面学校可以制定音乐专业艺术实践制度,要求学生每学期必须参与一定次数的实践活动,以此提高师生对音乐实践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举办音乐会、合唱团等形式多样的社会艺术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舞台实践能力。

(五)完善教学评价

首先,高校应当丰富评价主体,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企业评价等纳入评价范围,从学生个人、同学、企业主体视角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其次,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规划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评价,通过课上评价、课后评价、课外实践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进行综合性评价,从而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规划课程学习,不断提高自我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此外,高校还应当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规划课程评价,使其适应教学,发挥对学生能力提高的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晓海.论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理念——以构建民族音乐教学体系为例[J].四川戏剧,2014(02):162-164.

[2]许虹.赏析中华传统民族音乐 增进文化认同与理解——以高中《音乐鉴赏》民族音乐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11):32-34.

[3]吴彬.高职院校民族弓弦乐器重奏之教学难点研究[J].北方音乐,2020(13):106-108.

[4]高宇.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以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某小学为例[J].黄河之声,2019(16):130.

[5]张天彤.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关于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中国音乐学,2004(01):101-115.

[6]魏艳梅.传承音乐之源 弘扬民族文化——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艺术评鉴,2018(07):121-122.

[7]和云峰.民族音乐教学与作曲人才培养刍议——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若干教学与实践为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8(01):47-54+99.

[8]吕钰秀.如何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作曲家——从“中国民族音乐教学与作曲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议题说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7(04):15-19.

[9]张黎红.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对策研究——以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为例[J].当代音乐,2016(07):17-21.

[10]刘珂,孙静梅.本土音乐文化视域下高师钢琴民族音乐教学探析——以郭志鸿《云南民歌五首》为例[J].民族艺术研究,2014(05):94-100.

作者简介:马赛赛(1976.06—),女,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二胡专业演奏与教学及有关音乐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民族弓弦乐重奏在陕西地方性音乐中的发展与延续性研究,项目编号:2021ND0339。

猜你喜欢
重奏弦乐民族音乐
民族打击乐重奏曲的艺术特色分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高校民族器乐重奏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研究
让爱传出去
小跳蛙
我的好妈妈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琵琶室内乐中的低音琵琶演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