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应用于高龄高危患者骨科下肢手术麻醉的临床价值探析

2022-05-09 10:37蓝高杨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高龄

蓝高杨

铜仁市袁家寺骨科医院 贵州 铜仁 554300

引言

罗哌卡因为一种临床常用的麻醉药物,在应用于高龄高危患者时更需要谨慎掌握药量,由于高龄高危患者自身机体不仅存在功能衰退的情况,且通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风险明显增加,麻醉难度也会随之增大[1]。高龄高危患者在进行骨科下肢手术时需要以更有效的麻醉措施作为保障,才能最大限度确保手术安全进行。罗哌卡因虽为常用药物,但在高龄高危患者骨科下肢手术中的使用剂量目前并无统一认定,剂量与安全性、有效性之间尚存在一定争议[1]。此文章就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应用于高龄高危患者骨科下肢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力图为手术提供更加切实的保障,为临床麻醉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间于我院行骨科下肢手术的高龄高危患者86例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盲分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参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分布于75-84岁,平均(78.13±3.74)岁。研究组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于75-85岁,平均(78.86±3.92)岁。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经过统计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性,经验证P>0.05,对比性较高。此研究已将相关内容呈报于我院伦理委员会,并已获得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

关于纳入:患者及其家属在获知研究相关情况后自愿签字加入者;研究对象均经临床影像学、临床医学检查确认其符合手术指征相关要求。关于排除:对该麻醉药物过敏者;存在严重的脏器功能异常者;患者精神疾病者;存在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需术前8h禁食且暂停使用其他药物,麻醉方式均使用低位硬膜外麻醉,全程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参照组患者选择0.6%的罗哌卡因剂量,研究组的剂量则为0.75%,两组患者使用的药物均为同一厂家所供。患者选择侧卧位,其背部需要与床面保持垂直,选定第二、第四腰椎刺突之间的脊椎间隙作为穿刺位置,在该位置进行局部麻醉,用硬膜外穿刺专用针头以侧入法与皮肤形成75°夹角刺入中线,需要在对硬膜外腔穿刺后及时将导管导入,穿刺针需即刻退出,随后将导管做好固定并让患者平躺,此时先选择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同剂量)进行麻醉,观察5-10min后若无异常再使用罗哌卡因实施麻醉,需要定时对患者进行针尖测试,并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和情况。

1.4 评定标准

实施麻醉后需要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感觉起效时间和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由同一人负责测试和记录,最大限度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1.5 统计学方法

在研究中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处理,其中的计量信息用(¯s±x)表示,计数信息则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再用t和x2完成检验,若P<0.05,代表两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不同剂量的麻醉效果

经过观察评测,研究组患者在感觉起效时间和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的对比中用时均短于参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经检验P<0.05。详见表1

表1:对比不同剂量的麻醉效果(¯±x)

表1:对比不同剂量的麻醉效果(¯±x)

运动阻滞时间(min)研究组 43 13.38±2.02 6.83±1.15 1.42±0.61参照组 43 21.24±3.11 12.55±1.73 5.89±1.02 t 14.764 19.882 26.475 P<0.05 <0.05 <0.05组别例数 感觉起效时间(min)感觉阻滞时间(min)

2.2 对比不同剂量的麻醉相关指标

采用不同剂量实施麻醉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SPO2、HR、DBP及SBP指标,研究组患者在各项指标中的表现更优,经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对比不同剂量的麻醉相关指标(±x)

表2:对比不同剂量的麻醉相关指标(±x)

组别例数 SPO2(%) HR(bpm) DBP(mmHg) SBP(mmHg)研究组 43 98.31±0.88 87.2±11.9 74.46±8.32 133.9±11.9参照组 43 74.85±0.80 73.1±11.2 62.20±7.51 102.5±10.6 t 16.860 6.215 7.763 14.269 P<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高龄手术患者若采取全身麻醉或会对其生理情况造成影响,使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大,而低位硬膜外麻醉则可最大限度规避对高龄手术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干扰,进而使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的风险降低,同时还能减少与心肺功能有关的并发症,起到降低手术风险、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2]。该麻醉方式不仅具有硬膜外麻醉的相关优点,还能最大限度减少局部麻醉药物的用量,起效较为迅速,可获得更为理想的麻醉效果,其镇痛和肌松效果都更为突出,术中控制较为方便,不会对机体呼吸产生明显影响,安全性更高[3]。罗哌卡因目前在临床中较常用,属于酰胺类的局麻药物,可对神经细胞中的钠离子通道形成有效抑制,以此来阻滞神经兴奋,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3]。同样,罗哌卡因在局部浸润麻醉中也较为常用,将该药物注射至手术局部组织可达到阻滞神经末梢传导的作用,实现局麻效果,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保障[3]。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罗哌卡因在应用于麻醉时可使脊髓血管发生收缩,应在确保手术需要的同时尽量降低该药物的使用剂量,极力确保使用安全性,同时指出罗哌卡因在局部的使用剂量约为12.8%,但在高龄高危患者中应缩减用量,不宜超过8mg,才能为安全性提供较高保障[4]。本次研究中的最高剂量为0.75%,使用剂量较为安全可靠,且术后并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未出现头晕头痛、神经损伤等不良事件,说明该剂量安全性较高。

临床观察发现,在对高龄高危患者进行骨科下肢手术麻醉时需要提前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和了解,主要包括患者的病史及存在的合并病症,尽量做详细了解和记录,对于伴发病症需要及时给予针对性处理。部分高龄高危患者或术前长时间处于卧床状态则需要于术前行彩超检查,对其下肢血管进行全面检查,排除深静脉血栓风险。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于麻醉实施前给予补液,或可联合胶体液及晶体液,为手术顺利进行做好充分准备。高龄患者自身机体情况复杂且个体化差异较大,术中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对局麻药物浓度和剂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合理控制麻醉平面,术中时时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根据情况及时对患者采取血容量补充等,使手术中的安全性得以保障。术中通过对患者的动脉压进行连续监测可明确掌握其机体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助于患者顺利进行手术,保障机体血液循环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麻醉开始前指导并协助患者采取侧卧位,确认无误后术中不宜再调整和变化体位,由于高龄患者的特殊性,术中调整体位极有可能对其血流动力学产生一定影响,术中保持体位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更有助于预后恢复,且能为患者提供更多心理安慰[4]。

本次研究中参照高龄高危患者采用0.6%的罗哌卡因实施麻醉,而研究组则采用0.75%的剂量,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了统计对比。术中使用了相同的麻醉方法,且药物均为同一厂家所产,由专人实施麻醉并在术中详细记录了相关数据和情况,以确保研究的可靠性。研究组患者的感觉起效时间明显更短,且感觉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两组数据间差异非常明显,统计学验证后P<0.05,说明该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不同剂量实施麻醉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SPO2、HR、DBP及SBP指标,研究组患者在各项指标中的表现更优,经对比差异明显,P<0.05。该研究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趋于一致性,由此可见,在高龄高危患者骨科手术麻醉中选择0.75%的罗哌卡因其应用效果更为突出,临床价值更高。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高龄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高龄女性助孕难在哪里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超高龄瘙痒症1例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
高龄老人须克服4大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