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模式在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2-05-09 10:37蒋雪林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老师

蒋雪林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21

关怀是当代护士必备的品质,人文关怀已经成为护理学科的核心和精髓,人文关怀能力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是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重要保证。培养和提高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是造就优秀护理人才后备军的先决条件[1]。为构建护生实习阶段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模式,加强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笔者以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为切入点,在心内科施行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临床教学中开展人文关怀能力的形式,对护生人文关怀的课堂教学进行补充,旨在提升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1 对象

1.1 学生 选取某大学护理专业全日制护理本科2017级心内科实习的30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实习护生已学习医学基础课程、护理礼仪和护理伦理学、护理学基础、临床护理学等护理专业课程,分四批在某校附属医院心内科临床实习,每批实习8周。

1.2 带教老师遴选及培训 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5年及以上带教经验,具备教师资格证。选定3名教学老师,以《护理人文关怀》为教材,邀请相关专家对带教老师进行人文关怀理论培训。

2 方法

带教老师、实习护生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采用《关怀护理技术》作为学习内容,2020年5月~2021年1月间应用前后对照研究法进行研究。

2.1 融入关怀理念 将人文关怀教育包含的4个行为层次[2(]接受关怀、回应关怀、实践关怀、形成关怀价值观)融入培养模式中,使实习护生明确人文教育过程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2.2 集体授课 每2周对实习护生进行人文关怀理论授课,每次2学时,共4次。以《关怀护理技术》为教材,着重介绍心内科护理操作的人文关怀标准,使实习护生理解关怀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人文关怀的基础是: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表达护士的关爱情感,协调患者的人际关系,满足患者的个性需要。关怀包含自信和责任感,是护士展示爱心的具体方法。

2.3 教学过程

2.3.1 教师带教 第1~2周:带教老师以我科统一编制的心内科操作人文关怀标准进行床边示范及疾病知识讲解,内容包括冠脉造影及介入、心肌梗死卧床以及心电监护患者的人文关怀等。在带教老师带领下,对冠脉造影及介入、心肌梗死卧床以及心电监护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查房。护理查房前带教老师介绍患者情况以及相关疾病知识,由实习护生提出患者的人文需求及相应护理措施,带教老师进行补充和纠正。如对心肌梗死急性发作患者而言,前两周需绝对卧床,床上大小便,其人文关怀的需求在于隐私的保护,护理时为患者拉上隔帘,及时开窗通风;便秘的处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2.3.2 案例教学 第3~4周:组织实习护生对典型案例进行人文关怀护理讨论,目的是引导学生区分患者的个体差异,在提供病史资料的基础上注重患者社会文化背景。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之外,还要考虑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知情权以及治疗措施与心理、经济承受能力可能存在矛盾的情况,要求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经济社会情况,根据不同疾病及疾病发展阶段,带教老师提出个性化的人文关怀需求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如采用何种方式或途径将不良诊断结果告知患者?针对隐私问题,护士应该如何取得患者信任并打消其顾虑?对于特殊宗教信仰的患者,如何尊重患者意愿及信仰?从而引导实习护生从护理心理、伦理及人文关怀角度出发,讨论在护理决策中如何权衡上述问题。

2.3.3 角色扮演 第5~6周:组织实习护生进行角色扮演培养护生行为观察、移情同理等关怀能力。通过角色扮演,以了解患者的关怀需求。教师设计“绝对卧床”的体验情境。实习护生以关怀小组为单位开展体验活动,实习护生分别扮演卧床患者和护士,体验失去舒适感之后的无助,以及如何体察患者的需要,并提供帮助。通过扮演患者,能让护生从患者的角度更好地了解其需求;同时发现日常护理中不当或不足之处,及时予以纠正。带教老师针对护生在人文关怀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对表现良好的护生给予表扬与肯定,对有待提高者耐心帮助。课后,实习护生在关怀日记中反思体验经历,感悟到只有设身处地体验,才能理解患者处境,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

2.3.4 分享实习心得 第7~8周:上交关怀日记(1篇)及人文关怀护理个案(1篇)。要求人文关怀日记中真实记录人文关怀护理带教过程中的感受与困惑,成就与不足。教学中带教老师作为引导者,以敬畏生命之行为感染和引导实习护生,赋予每位独特的、宝贵的个体博爱和尊重。如指导实习护生学习倾听,让患者能够吐露心声表达痛苦和不适;当认真倾听患者的意愿,并表现出为他人着想时,患者将会感受到被理解和关怀;指导实习护生学习移情,真诚和温暖的移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尊感,增加依从性行为。

2.4 效果评价方法

2.4.1 护生人文关怀品质评价量表 调查问卷,包含关怀理念(10个条目)、关怀知识(11个条目)、关怀能力(14个条目)、关怀感知(9个条目)4个维度共44个条目。选项分为5个级别,从“不赞同”到“赞同”分别赋值1~5分不等,满分为220分,分值越高,代表关怀品质越高。

2.4.2 教学效果评价 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教学特点和实习护生的学习情况自行设计基于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模式效果评价表,共6个条目。实习结束后,30名实习护生以匿名方式参与调查。

2.5 统计学方法

SPSS23.0计算数据,计量资料(±s)-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3 结果

3.1 护生人文关怀品质调查问卷四个维度均分比较

与入科时相比,出科时护生人文关怀理念、关怀知识、关怀能力、关怀感知评分均提升,差异显著(P<0.05)。

表1 护生人文关怀品质调查问卷总均分及各维度均分比较(n=30,±s,分)

组别 n 人文关怀理念 人文关怀知识 人文关怀能力 人文关怀感知 总均分入科时 30 3.18±0.46 3.02±0.59 2.93±0.42 3.22±0.52 3.07±0.34出科时 30 3.59±0.59 3.63±0.55 3.31±0.53 3.54±0.58 3.50±0.48差值及95% 置信区间 0.40(0.12-0.69) 0.61(0.30-0.92) 0.38(0.13-0.63) 0.32(0.07-0.58) 0.43(0.22-0.64)t值 2.969 4.009 3.100 2.583 4.345 P值 0.006 0.000 0.004 0.015 0.000

3.2 教学效果评价 表2显示,90%(27)的同学认为培训有助于对关怀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关怀能力、有助于今后的工作;93.33%(28)的同学认为培训内容安排妥当;83.33%(25)的同学认为培训方法合适、培训考核形式恰当。

表2 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模式效果评价(n=30)人(%)

4 讨论

4.1 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4.1.1 更新培养理念 通过带教老师遴选及培训,使带教老师及时转变专业教育观念,改变以往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这一观念, 真正把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摆到与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3]。

4.1.2 改革人文关怀带教模式 在护生实习阶段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模式中采取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加深实习护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带教老师的临床典型案例操作演示及人文关怀护理查房,让实习护生了解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方法及实施步骤;通过讨论,激发实习护生内心的关怀特质,相互学习,加深理解;通过角色扮演,让实习护生学会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感受患者的需求,激发其内心的关爱、同情等情感体验,培养其对他人关怀需求的敏感性和同理心,使护生对人文关怀的实质有更深刻的认知和体验。通过改革人文关怀带教模式,让实习护生真实地进入护患沟通的情境,体会在与病人沟通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本质与意义,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4]。

4.1.3 激发实习护生内心情感 人文关怀是护生内心情感的升华通过人文关怀日记与关怀护理个案书写,帮助实习护生进行总结与归纳,记录人文关怀护理心得。关怀日记是见证实习护生人文关怀素养成长的载体,在记关怀日记的过程中,实习护生记录、反思、评价并总结自己的学习所得,回想学习中接触到的关怀细节,最终将关怀与感悟升华为理念。教师对关怀日记给予细致的批注,对实习护生的所思、所感表示理解、赞赏和指导。关怀日记拓展师生交流的空间,使得师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和行为趋同。在真实的临床情境中,每个护理对象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有着丰富的内心活动和特殊的健康问题。因此,在关怀护理个案书写中,除了记录患者的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还需要注重发现患者一个个体化的、充满人文关怀需求的社会心理情境方面的问题。让学生书面描述在临床上观察到的富含人文关怀的护理案例和缺少人文关怀的护理案例,要求实习护生从以往经验的角度、人的整体性角度、伦理和审美的角度判断患者的需求。将关怀的基本要素,如理解、耐心、诚实、信任、谦虚、希望和信心等记录到护理个案中,并要求学生在描述的基础上内省自己日常行为, 最后进行小组讨论和评价以利于师生反思人文关怀的实践,交流感受,发现问题,促进各自的专业成长。

4.1.4 提高带教老师的人文素养 人文护理教育不能单纯地依靠显性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师平时工作中散发出来的个人魅力与素养影响学生。对学生关怀能力的培养最具影响力的是教师的榜样作用。要培养具有关怀品质的学生,教师必须首先成为关怀型的人。带教老师要真诚地热爱患者和护理工作,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分享一切,对学生充满信心,不断反思教学过程。带教老师要加强与实习护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实习护生的生活状况与心理动态,积极引导实习护生学会帮助和关爱他人[5]。临床实习是连接学校与医院、护生与病人的枢纽,是实习护生走向社会的桥梁。该阶段实习护生正式与患者接触,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与心理状态,是培养实习护生人文关怀精神的黄金期。在这个黄金期,临床带教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文关怀品质,充分将这些隐性知识传递给实习护生,让学生在前辈们的人文关怀精神熏陶下逐渐提高人文关怀水平。

4.2 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模式的教学评价

经过1年的以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模式的护理临床带教改革,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在总分及多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明显提高,说明以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模式的护理临床带教改革可以帮助实习护生从护理的视角领悟人文关怀, 树立人文关怀服务意识与理念,明确哪些行为具有关怀性,哪些行为可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从而能够在护理实践中设身处地地体察病人的痛苦,关心、尊重、理解、宽容病人,想病人之所想,帮病人之所急,解病人之所难,帮病人之所需,给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以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模式的护理临床带教改革调动了实习护生临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病人满意度提高基础上实习护生工作成绩感增强,对护理事业更具热情,学会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实习护生沟通能力、共情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得以提升。以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模式的护理临床带教改革解决了以往传统带教中的不足,实现了以实习护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参与指导为辅的带教理念,全面提高了实习护生临床综合能力,为毕业后正式进入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7]。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老师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六·一放假么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