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2022-05-09 10:37兰佩玉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治疗仪泌乳初产妇

兰佩玉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广西 河池 546400

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常发生于产妇妊娠、分娩过程中,盆腔肌肉被过度拉扯,导致盆腔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出现功能障碍[1]。初产妇由于分娩经验不足,产后恢复状态较差,盆腔功能障碍发生率会更高,因此,初产妇产后及时实施康复护理十分必要。康复治疗仪属于一种新兴的产后恢复治疗术,可对不断变化的蜗形磁场进行控制,对组织细胞产生作用,同时还可以促进产妇乳汁分泌,促进子宫收缩[2]。盆底训练可以促进盆底循环,加快损伤神经组织的恢复,并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为加速初产妇产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对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对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65例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其中,观察组33例,年龄18~34岁,平均(26.25±2.59)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12±2.45)周;20例自然分娩,13例剖宫产;对照组32例,年龄19~35岁,平均(26.32±2.61)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8.42±2.56)周;22例自然分娩,10例剖宫产。两组初产妇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1)18~35岁初次分娩的产妇,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2)初产妇均意识清晰、神志正常;(3)无妊娠期合并症。

排除标准:(1)孕周<36周的早产新生儿;(2)合并妇科肿瘤疾病者;(3)二胎及以上产妇。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对初产妇采取哺乳喂养指导、产后饮食、乳房清洁、会阴伤口处理以及健康宣教等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训练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在初产妇生产后当天开始使用康复治疗仪(CLM-B,廊坊豪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康复护理。护理前,护理人员对初产妇讲解治疗仪的工作原理、目的、注意事项以及最终达到效果等,一方面能取得产妇配合,另一方面能增强产妇信心。操作前交代产妇用温水洗净乳房并擦干,接通电源1min后将乳腺脉冲磁放置于乳房固定于两侧背部,根据参考仪器说明书对菜单进行设置,将频率调至200Gs,不可超过600Gs,在产妇承受范围内逐步增加,20~30min/次。1次/d,连续治疗3d。(2)剖腹产:产后24小时之后,安全度过产后大出血监控期间;顺产:侧切或阴道撕裂口伤口愈合结痂之后使用康复治疗仪进行盆底脉冲磁康复护理,根据需要调整压力传感器的上升距离调整为20mm即可,每周 2-3 次,10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3)盆底训练:产妇产后42d进行,采用Kegel训练法指导初产妇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同样在训练之前,护理人员要对产妇详细讲解盆底训练的目的、效果、意义以及训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训练前嘱咐产妇排空膀胱,全身处于放松状态;训练时,平躺床上,弯曲双膝,臀部缩紧,紧闭肛门;训练频率:每次收紧5~10s后放松10s,坚持 15~30min,2~3 次 /d。

1.3 观察指标

(1)产后泌乳能力:包括泌乳始动时间以及产后24h泌乳量。

(2)产后自我护理能力:使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3]评价,主要包括4个维度,分别是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技能以及自护健康知识水平。

(3)生活质量: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表(WHOQOLBREF)[4]评价,包括26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为1~5分,内容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以及周围关系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用(±s)描述,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描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功能

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24h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功能对比(±s)

表1 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功能对比(±s)

组别例数 泌乳始动时间/h 产后24h泌乳量/mL观察组 33 21.10±2.09 30.95±3.42对照组 32 25.31±2.31 21.37±2.69 t 7.710 12.527 P 0.000 0.000

2.2 两组产妇产后自护能力

观察组产妇各项自护能力指标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产后自护能力对比(分,±s)

表2 两组产妇产后自护能力对比(分,±s)

组别 自护责任感 自我概念 自护技能 自护健康知识水平观察组(n=33) 38.58±3.37 24.15±4.22 33.42±5.32 24.33±6.14对照组(n=32) 22.42±4.08 15.24±4.91 24.11±4.27 12.45±5.35 t 17.543 7.785 7.840 8.252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产妇生活质量

出院时,观察组产妇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以及周围环境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对比(分,±s)

表3 两组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对比(分,±s)

组别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关系 周围环境观察组(n=33) 15.20±1.83 17.21±2.75 17.51±1.85 18.72±2.23对照组(n=32) 10.41±1.52 11.22±1.64 12.25±2.04 11.64±1.52 11.567 10.583 10.972 14.840 P 0.000 0.000 0.000 0.000 t

3 讨论

产后康复作为妇幼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妇女产后身体、精神康复以及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和其他科室护理内容不同,产科护理较为特殊。分娩前后产妇需要经历较大的心理、生理变化,特别是分娩后,产妇的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等器官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处于复原阶段,同时还可能存在着子宫复旧不良、缺乳等情况。尤其是初产妇,在分娩与产后康复方面经验严重不足,产后心理、生理均处于比较脆弱的阶段,面临着更为突出的身体康复问题,其中,常见的有子宫复旧不全、泌乳功能低下、自护能力差以及生活质量不佳等。因此,临床需要探讨一种积极有效的护理方式,旨在能够促进产后产妇泌乳和子宫恢复,确保产妇产后能尽快恢复身心健康。

传统处理方法主要采取婴儿吮吸法、人工按摩、热敷、使用吸奶器以及药物治疗等,不仅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而且效果也不甚理想,不易被产妇接受[5]。康复治疗仪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研究显示,对产妇应用康复治疗仪,能促进产后子宫修复和乳汁分泌,确保新生儿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母乳喂养[6]。其工作原理为,乳腺脉冲磁设备通过3对脉冲线圈1对震动电机形成交互立体脉冲磁场,在人体内部诱发感应电动势,产生治疗电流,作用于乳房穴位刺激;盆底脉冲磁模拟出旋转、拧紧、滚动等按摩方式,然后对产妇子宫、腹壁肌肉以及衰竭的结缔组织等进行按摩,实现对产妇进行更加持久、深层的治疗。通过应用康复治疗仪,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毛细血管收缩;还可以对腺体分泌产生刺激,激活细胞组织,使肌肉组织的紧张度、弹性恢复至产前状态,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盆底训练是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康复护理法,不仅能够提高产妇盆底肌力,促进盆底肌肉筋膜紧张度快速恢复,还可以改善局部肌肉疼痛感,缓解产后疲劳,加快产妇体力恢复,大大降低子宫复旧不全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泌乳功能、自护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初产妇实施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可显著增强泌乳功能,提高产妇产后自护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究其原因为:(1)康复治疗仪可以对产妇乳房进行持续性电刺激,其效果类似婴儿吮吸乳房;通过按摩、疏通乳腺腺小叶,可以促进乳房微循环,疏通泌乳管道,建立泌乳反射,进而起到缩短泌乳始动时间与提高泌乳量的效果;(2)应用康复治疗仪,对产妇骶尾部产生电极低频脉冲作用,可起到盆腔肌肉收缩、筋膜张力增强以及带动子宫韧带运动的效果,进而促进子宫收缩,加快子宫复旧。另外,通过促进肠道蠕动,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加快肠排气、排便,防止肠粘连、产后便秘;同时还可以减轻产后疲劳,加快体力恢复,进而有效提高自护能力。(3)通过盆底训练,可使产妇有意识的进行提肛肌运动,使盆底肌肉自主性收缩;还可以增强盆底肌肉力量,加强控尿能力,使膀胱肌功能及时恢复;同时,加强训练还有助于促进子宫复旧,改善盆底肌血液循环,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与支会建[7]等人文献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故证实对初产妇采取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法,有助于增强泌乳功能,提高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法应用于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可显著提高产妇的泌乳功能、产后自护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可推广。

猜你喜欢
治疗仪泌乳初产妇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
一种基于MSP430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